消毒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4618发布日期:2020-04-14 20:2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消毒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毒桶。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所采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注射器,输液袋,尿袋等),使用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按规定废弃医学用品在被消毁前需经过有效地初步消毒,以达到防止病菌扩散,疾病传染的目的。

消毒桶是用于废弃医学用品消毒装置,桶内可盛装消毒液,用于浸泡使用后的医学废弃物。而实际应用中,由于被消毒用品多为塑料制品,例如移液枪头,比重较轻,将其置于消毒桶内后,容易漂浮于消毒液表面,无法实现完全消毒的目的而留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毒桶,能够将废弃物完全浸泡于消毒液中,实现完全消毒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消毒桶,包括:

桶体,所述桶体的内部尺寸由顶端至底端逐渐减小;

网状压板,所述网状压板的形状与所述桶体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所述网状压板的尺寸小于所述桶体的顶端尺寸且大于所述桶体的底端尺寸;以及

提取件,所述提取件用于将所述网状压板放置于所述桶体内或将所述网状压板从所述桶体内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包括内桶和外桶,所述内桶套设于所述外桶内部,且所述内桶与所述外桶可分离;所述内桶上设置有漏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桶的桶底为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连接于所述内桶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内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外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内桶的桶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外桶的桶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放水管,所述放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桶体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放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的底部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扣位,所述固定扣位用于固定所述放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把手,所述两个把手分别设置于所述桶体的相对两侧。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消毒桶之后,可在消毒桶内盛装消毒液,然后将待消毒的物品倒入消毒桶内,再用提取件将网状压板放置于消毒桶内并往下压使消毒液没过网状压板,从而能够使漂浮于消毒液表面的所有待消毒物品都能够完全浸泡于消毒液中,从而实现彻底消毒的目的;消毒完成后,再用提取件将网状压板从消毒桶内拉出,即可释放待消毒物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毒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网状压板装设于桶体内时的状态图;

标号说明:

100、桶体;110、内桶;112、第一定位部;114、漏水孔;120、外桶;122、第二定位部;

200、网状压板;

300、提取件;310、提取部;

400、把手;

500、提手;

600、放水管;

700、固定扣位;

800、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一种消毒桶,用于对用过的医学废弃物或者实验废弃物进行初步消毒处理。

该消毒桶主要包括桶体100、网状压板200和提取件300。其中,桶体100用于盛装消毒液;网状压板200可放置于桶体100内部,将待消毒物品下压至消毒液表面以下,使待消毒物品完全被浸泡;提取件300用于将网状压板200放置于桶体100内或将网状压板200从桶体100内取出。

桶体100的内部尺寸由顶端至底端逐渐减小。在一实施例中,桶体100为倒置的圆台状(桶体100的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

网状压板200的形状与桶体100内腔的横截面形状相似,以便于网状压板200能够放置于桶体100内部。网状压板200的尺寸小于桶体100内腔的顶端尺寸且大于所述桶体100内腔的底端尺寸,也即,网状压板200的尺寸等于桶体100中部某个位置的内腔尺寸。在一实施例中,桶体100各个高度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网状压板200的形状也为圆形,网状压板200的直径等于桶体100高度为5cm或者10cm处的横截面的直径。

提取件300是可活动的设置于桶体100的外部,可以独立存在于桶体100的外部。提取件300的底端具有提取部310,该提取部310可以为挂钩状,也可以为十字状。需要将网状压板200放置于桶体100内时,操作者可手持提取件300的顶端,并用提取件300底端的提取部310挂住网状压板200并将其放入桶体100内部,然后取走提取件300;需要将网状压板200从桶体100内取出时,操作者可用提取件300挂住网状压板200,然后将网状压板200拉出。使用提取件300可避免操作者与消毒液接触,放置消毒液伤害到操作者皮肤。

值得一提的是,桶体100分为内桶110和外桶120,内桶110套设于外桶120的内部,且内桶110和外桶120可相互分离。可以理解的是,当桶体100分为内桶110和外桶120两层时,网状压板200的形状以及尺寸是与内桶110的某一高度的形状及尺寸相同。内桶110上设置有漏水孔114,漏水孔114的尺寸小于待消毒物品的大小。待消毒物品浸泡完毕后,可将内桶110从外桶120中提起来,消毒液即可从漏水孔114露出内桶110外,而待消毒物品仍然存留于内桶110中,如此可使待消毒物品与消毒液分离,而不用操作者手捞,避免消毒液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在一实施例中,漏水孔114设置在内桶110的桶底,即内桶110的桶底为网状结构,便于消毒液漏水。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漏水孔114设置在内桶110的桶壁上,即内桶110的桶壁为网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漏水孔114可以同时设置于内桶110的桶底或者桶壁上。

进一步的,内桶110的顶端还设置有提手500,该提手500可便于操作者将内桶110从外桶120中提出。

为了防止内桶110在外桶120中来回转动,内桶110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12,外桶12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22,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相互配合,而将内桶110固定在外桶120中。具体的,内桶110的桶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外桶120的桶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都朝向桶体100内部凹陷,或者都朝向桶体100外部凹陷)。往外桶120中放置内桶110时,可使内桶110的第一凹槽与外桶120的第二凹槽对齐,然后再下放内桶110,即可使内桶110与外桶120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固定。

外桶12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两个把手400,且两个把手400分别设置于外桶120的相对两侧。把手400的设置便于外桶120的移动。

进一步的,外桶120的底部设置有放水管600,放水管600的一端与外桶120的内部相连通。外桶120中的消毒液可通过放水管600排出去,且放水管600能够延伸至排水槽中,可防止排水时消毒液到处飞溅。放水管600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关800,该开关800能够开启或者关闭放水管600。外桶120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扣位700,该固定扣位700用于固定放水管600。通过该固定扣位700可将放水管600收纳起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毒桶能够将废弃物完全浸泡于消毒液中,实现完全消毒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