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9829发布日期:2020-01-07 08:43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



背景技术:

偏瘫即为半身不遂,偏瘫症状较轻的患者走路时姿势怪异,肌肉无力,但是仍能活动,重度偏瘫患者则会因为真正的瘫痪不能活动,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合适的康复训练来辅助患者早日恢复。

由于部分偏瘫病人长期卧病在床没有运动,导致其刚恢复健康的时候可能会不熟悉如何走路,并且此时的病人遗留了肢体肌力减低,独自下地走路很可能因为肌肉无力导致摔倒,造成身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偏瘫患者长期卧床对走路陌生,偏瘫病人肌肉无力容易摔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包括第一防护圈,所述第一防护圈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靠圈,所述靠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软性网,所述靠圈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推车把手,所述第一防护圈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活动棍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棍和第一防护圈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套,所述第一活动棍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子搭扣,所述第一防护圈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母搭扣,所述第一防护圈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圈,所述第二防护圈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活动棍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棍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子搭扣,所述第二活动棍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栓,所述第二防护圈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母搭扣,所述第二防护圈的下侧通过后挂扣与兜布可拆卸连接,所述兜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挂扣,所述前挂扣与固定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圈的下侧的四角通过伸缩杆与第三防护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防护圈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第三防护圈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脚搭。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圈与第一活动棍连接时,二者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矩形,且该矩形的长度和宽度与第三防护圈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靠圈的宽度等于第一防护圈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搭扣的位置与第一母搭扣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子搭扣与第一母搭扣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圈与第二活动棍连接时,二者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矩形,且该矩形的长度和宽度与第三防护圈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搭扣的位置第二母搭扣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二子搭扣与第二母搭扣卡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第一防护圈和第二防护圈对应的第一活动棍和第二活动棍可以自由打开,患者需要进入车内时可以从敞开的车前侧直接进入车内,随后将兜布穿过患者双腿挂在车前,一旦患者走路发生快要倒下的情况,下身会被兜布兜住,避免扑地,同时第一防护圈和第二防护圈能够拦住患者的上身,第一防护圈上还有海绵套,能够避免患者被被磕疼,当患者无力行走时,可以坐在兜布上,双脚搭在脚搭上,背部靠在靠圈上,由护理人员抓着推车把手推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防护圈;2、靠圈;3、软性网;4、推车把手;5、第一转轴;6、第一活动棍;7、海绵套;8、第一子搭扣;9、第一母搭扣;10、第二防护圈;11、第二转轴;12、第二活动棍;13、第二子搭扣;14、固定栓;15、第二母搭扣;16、后挂扣;17、兜布;18、前挂扣;19、伸缩杆;20、第三防护圈;21、滑轮;22、脚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包括第一防护圈1,第一防护圈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靠圈2,靠圈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软性网3,靠圈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推车把手4,第一防护圈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5与第一活动棍6转动连接,第一活动棍6和第一防护圈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套7,第一活动棍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子搭扣8,第一防护圈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母搭扣9,第一防护圈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圈10,第二防护圈10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1与第二活动棍12转动连接,第二活动棍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子搭扣13,第二活动棍1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栓14,第二防护圈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母搭扣15,第二防护圈10的下侧通过后挂扣16与兜布17可拆卸连接,兜布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挂扣18,前挂扣18与固定栓14可拆卸连接,第二防护圈10的下侧的四角通过伸缩杆19与第三防护圈20固定连接,第三防护圈20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有滑轮21,第三防护圈20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脚搭22。

进一步的,第一防护圈1与第一活动棍6连接时,二者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矩形,且该矩形的长度和宽度与第三防护圈20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有利于让第一防护圈1与第一活动棍6形成的矩形与第三防护圈20保持一致,让整个学步车造型平直,运行时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靠圈2的宽度等于第一防护圈1的宽度,有利于当使用者位于车内时,无论处于哪个位置向后靠都能靠到靠圈2上,起到支撑身体缓解疲劳的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子搭扣8的位置与第一母搭扣9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子搭扣8与第一母搭扣9卡合连接,有利于第一子搭扣8和第一母搭扣9能够接触并卡合。

进一步的,第二防护圈10与第二活动棍12连接时,二者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矩形,且该矩形的长度和宽度与第三防护圈20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有利于让第二防护圈10与第二活动棍12形成的矩形与第三防护圈20保持一致,让整个学步车造型平直,运行时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第二子搭扣13的位置第二母搭扣15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二子搭扣13与第二母搭扣15卡合连接,有利于第二子搭扣13和第二母搭扣15能够接触并卡合。

工作原理:首先,打开第一子搭扣8和第一母搭扣9、第二子搭扣13和第二母搭扣15,拉开第一活动棍6和第二活动棍12,让偏瘫患者站到第一防护圈1、第二防护圈10和第三防护圈20内,随后关上第一活动棍6和第二活动棍12,扣上第一子搭扣8和第一母搭扣9、第二子搭扣13和第二母搭扣15,再把兜布17,穿过患者的双腿,让兜布17上的前挂扣18挂到固定栓14上,患者可以在车内走动了,走动时滑轮21也会跟着前行带动整个车移动,如果患者突然不能行走,兜布17、第一防护圈1和第二防护圈10也会支撑患者使其不会突然倒地,当患者无力行走时,可以坐在兜布17上背靠靠圈2和软性网3,双脚搭在脚搭22上,由陪护人员抓着推车把手4推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