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9198发布日期:2020-04-21 17:5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监护已经成为了家庭的一个重担,其中对老年人夜间监护更尤为重要,因老年人呼吸器官老化,在老年人夜间睡眠过程中,有时会因为不正确的睡姿处于缺氧状况,此时老年人员便极易出现昏厥,甚至会因缺氧致死。

公开号为cn20661278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包括床体、心率手环,还包括固定架、报警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氧气罐、气管、气泵、喷头、开关,该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能够对睡眠后的老年人进行心跳检测,当老年人心跳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自动报警,并对其进行供氧急救,从而有效降低了老年人缺氧的程度,极大提高了后续救治的成功率。但是其无法对老年人的头部位置进行调整以避免由于老年人头部过度偏转导致的呼吸道阻塞问题。

中国专利cn110051163a提供一种5d医疗床垫,包括床垫主体、睡眠监测装置和光波治疗装置,所述床垫主体包括床垫外罩和5d内胆,所述床垫外罩内套设有5d内胆,所述床垫外罩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睡眠监测装置,所述睡眠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装置主体和监测控制器,所述监测装置主体嵌入固定连接在床垫外罩上端左侧,所述监测装置主体内固定连接有心率传感器、呼吸传感器、打鼾传感器、睡眠传感器和体动传感器,所述监测控制器固定连接在床垫外罩的前侧立面左侧,所述床垫外罩右侧固定连接有光波治疗装置,所述光波治疗装置包括防护罩、光波发射灯和光波控制器,所述防护罩嵌入固定连接在床垫外罩内。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至少包括床体和设置于所述床体上的用于承托人体头部的承接区,所述承接区按照其延伸方向与床体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贯穿所述床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所述承接区上按照关于床体的中轴线彼此对称且均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能够按照相向运动以减小彼此之间的距离的方式分别抵靠至人体头部的两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体还设置有氧气罐,所述氧气罐经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其中: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氧气罐连通的若干个供氧通孔。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均至少包括彼此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上设置有所述供氧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子板按照垂直于床体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承接区上,所述第二子板按照垂直于所述第一子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板上;在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按照相向运动的而使得其各自的第一子板分别抵靠至人体头部的两侧的情况下,所述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能够按照所述第二子板彼此抵靠接触的方式形成用于充分供氧的供氧空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上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报警器;至少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按照关于所述中轴线彼此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床体,所述支撑腿的另一端设置有万向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氧气罐连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心率传感器,所述心率传感器通信地耦合至所述报警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推杆电机和所述气泵均通信地耦合至所述报警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床体上还设置有备用电源和照明灯,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报警器、所述推杆电机、所述气泵、所述心率传感器和所述照明灯均电连接至所述备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监测到使用人员心率异常的情况下,首先通过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的共同作用将人体头部调整正确,避免由于人体头部过度倾斜而阻塞气管。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上均设置有供氧通孔,在两者抵靠人体头部的两侧时,能够通过第二子板形成供氧充足的供氧空间以避免现有技术中氧气不能直接到达人体口鼻部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床板两侧设置压力传感器,能够在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大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触发报警器进行报警,进而能够避免从床体上掉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急救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与人体头部接触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一推板或第二推板与床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和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各电子模块的模块化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床体2:承托区3:第一推板

4:第二推板5:氧气罐6:供氧通孔

7:第一子板8:第二子板9:供氧空间

10:推杆电机11:压力传感器12:报警器

13:支撑腿14:万向轮15:气泵

16:心率传感器17:备用电源18:照明灯

19:凹槽20:凸起21:固定槽

1a:第一侧1b:第二侧1c: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至少包括床体1和设置于床体1上的用于承托人体头部的承接区2。承接区2按照其延伸方向与床体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贯穿床体1的第一侧1a和第二侧1b。承接区2上按照关于床体1的中轴线1c彼此对称且均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推板3和第二推板4。第一推板3和第二推板4能够按照相向运动以减小彼此之间的距离的方式分别抵靠至人体头部的两侧。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侧1a和第二侧1b上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杆电机10。推杆电机10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至第一推板3和第二推板4。第一侧1a上的第一推板3与一个推杆电机10连接,第二侧1b上的第二推板4与另一个推杆电机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能够通过其各自的驱动电机的带动而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在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相向运动时其能够抵靠至人体头部的两侧,若人体的头部存在偏转倾斜,则可以通过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施加的推力将人体的头部调整至面部朝上的正确位置,从而避免人体头部偏斜导致的阻塞呼吸通道的风险。优选的,如图3所示,承接区2上设置有固定槽21。固定槽21的两侧上设置有凹槽19。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上均设置有与凹槽配置的凸起20。通过将凸起嵌入凹槽的方式便能够实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的移动。

优选的,床体1还设置有氧气罐5,氧气罐5经管道连接至第一推板3和第二推板4。第一推板3和第二推板4上均设置有与氧气罐5连通的若干个供氧通孔6。优选的,床体1上还设置有气泵15,气泵15与氧气罐5连通。通过气泵能够对人体头部附近区域注入氧气,进而对老年人实施紧急救护。优选的,氧气罐5和气泵可以设置在床体的靠近床头的位置处,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定。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推板3和第二推板4均至少包括彼此第一子板7和第二子板8。第一推板3和第二推板4的形状均有l型限定。例如,第一子板7按照垂直于床体1的方式设置于承接区2上,第二子板8按照垂直于第一子板7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子板7上。优选的,第一子板7上设置有供氧通孔6。在第一推板3和第二推板4按照相向运动的而使得其各自的第一子板7分别抵靠至人体头部的两侧的情况下,老年人睡眠急救护理装置能够按照第二子板8彼此抵靠接触的方式形成用于充分供氧的供氧空间9。两个第二子板8抵靠闭合后会使得从供氧通孔中排出的氧气无法直接从垂直于床体的方向排出,而必须沿床体的中轴线方向排出,进而能够增加氧气与人体口鼻部的接触时间。

优选的,床体1上还设置有支撑腿13。支撑腿13的一端连接至床体1,支撑腿13的另一端设置有万向轮14。从而能够通过万向轮移动床体。

优选的,床体1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和报警器12。压力传感器11通信地耦合至报警器12。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11按照关于中轴线1c彼此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于第一侧1a和第二侧1b。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报警器。在报警器一旦接收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不为零的压力数据时便能立刻被触发而产生报警。

优选的,床体上还设置有心率传感器16,心率传感器16通信地耦合至报警器12。心率传感器16采集的心率数据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报警器。心率传感器传输的心率数据能够触发报警器进行报警。

优选的,推杆电机10和气泵15均通信地耦合至报警器12。报警器在报警时能够传输一个触发信号至推杆电机和气泵,从而能够在报警器报警时便使得推杆电机和气泵进行工作。

优选的,推杆电机10、报警器12、气泵15和照明灯18均可以单独配置接收触发信号的触发器,通过触发器便能够实现推杆电机10、报警器12、气泵15和照明灯18的自动开启工作。

优选的,床体1上还设置有备用电源17和照明灯18,压力传感器11、报警器12、推杆电机10、心率传感器16、气泵15和照明灯18均电连接至备用电源17。通过备用电源可以避免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所有的电子模块失效,能够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