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0177发布日期:2019-12-24 21:17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输液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输液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液单向阀。



背景技术:

医疗行业中普遍将单向阀作为输液系统的控制结构,在现有的用于输液的单向阀中,只设置有简单用于控制液体单向流动的胶塞,输液瓶中的液体进入单向阀之后直接冲击胶塞,使液体与胶塞的接触面处形成大量气泡,液体顶开胶塞的边缘部位后流向输液管,此时液体中仍然夹杂着大量气泡,且液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忽大忽小,不够稳定,液体的流速也难以控制,影响输液系统的输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单向阀,旨在克服液体流经输液系统中的单向阀时产生大量气泡的问题,改善输液系统的输液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单向阀,其包括:

上阀体,具有导液腔和连通所述导液腔的阀口;

下阀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上阀体,并与所述上阀体围合形成容液腔,所述下阀体凸设有位于所述容液腔内的安装柱;

软胶塞,容纳于所述容液腔内,所述软胶塞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下阀体的一端,所述软胶塞与所述阀口的周缘抵接以遮盖所述阀口;

阀芯,位于所述导液腔内,所述阀芯邻近所述阀口的一端与所述软胶塞抵接,所述阀芯具有连通所述导液腔的限流腔,所述阀芯外周壁与所述导液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有过液间隙,所述限流腔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过液间隙的限流口;

当所述导液腔进液时,液体依次通过所述限流腔、限流口、过液间隙以及所述阀口后,挤压所述软胶塞远离所述阀口,以流入所述容液腔。

可选地,所述阀芯包括相连接的阀筒和阀圈,所述阀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导液腔的侧壁配合形成所述过液间隙,所述阀圈远离所述阀筒的一端与所述软胶塞抵接;

所述阀筒形成有所述限流腔,所述限流口开设于所述阀筒的侧壁,所述阀圈形成有缓冲腔,所述限流腔的底壁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缓冲腔的通孔,所述限流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缓冲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缓冲腔的内侧壁呈锥面设置,所述阀圈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阀筒的一端至远离所述阀筒的一端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阀圈远离所述阀筒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导流折边;

所述阀口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导流折边相匹配的环面,所述导流折边的一侧与所述环面抵接,所述导流折边背向所述环面的一侧与所述软胶塞抵接。

可选地,所述阀筒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所述限流口,两个所述限流口间隔且相对设置;

或,所述阀筒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所述限流口,多个所述限流口间隔且均匀设置。

可选地,所述软胶塞面向所述安装柱的一侧间隔地凸设有多个夹块,多个所述夹块与所述软胶塞围合形成安装区;

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下阀体的一端限位于所述安装区内,且所述安装柱的外周壁与所述夹块抵接。

可选地,所述软胶塞背向所述夹块的一侧凸设有止挡环;

所述止挡环与所述容液腔的内壁抵接,并环绕所述阀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下阀体具有过液腔,所述下阀体与所述安装柱的连接处开设有连通所述过液腔的过液口,所述过液腔通过所述过液口与所述容液腔连通;

当所述过液腔进液时,液体通过所述过液口进入所述容液腔后,被所述软胶塞阻隔而不能进入所述导液腔内。

可选地,所述下阀体环绕所述安装柱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块,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形成有一所述过液口。

可选地,所述下阀体邻近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与所述连接块之间形成有分流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液腔内设置有阀芯,阀芯具有限流腔,阀芯的侧壁开设有连通限流腔的限流口,阀芯的外周壁与导液腔的侧壁之间还形成有过液间隙。当导液腔进液时,液体先通过导液腔流入阀芯的限流腔内,液体灌满限流腔后,通过限流口向阀芯外溢出并进入过液间隙中,随后液体沿阀芯的外侧壁流动至软胶塞面向阀芯的一侧,并挤压软胶塞远离阀芯,以使软胶塞与阀芯之间形成连通导液腔和容液腔的间隙,液体通过该间隙流入容液腔内,最终从下阀体流出。在本输液单向阀中,液体进入阀芯后通过外溢的方式流至过液间隙中,随后沿着阀芯的外侧壁流动,液体的流动过程非常缓和,不易出现气泡。即使从限流口中溢出的液体中夹杂有部分气泡,这些气泡也会在流经过液间隙时,与阀芯的外侧壁或容液腔的侧壁发生碰撞或挤压而浮出于液面,或在通过软胶塞与阀芯之间的间隙时被破坏。以此,本输液单向阀能够有效避免液体在流经单向阀时产生气泡,改善了输液系统的输液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液单向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单向阀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图4为图2中去掉上阀体后的其余部分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上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液单向阀,应用于医疗输液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该输液单向阀包括:上阀体1,具有导液腔11和连通导液腔11的阀口13;下阀体2,可拆卸地连接于上阀体1,并与上阀体1围合形成容液腔12,下阀体2凸设有位于容液腔12内的安装柱22;软胶塞3,容纳于容液腔12内,软胶塞3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柱22远离下阀体2的一端,软胶塞3与阀口13的周缘抵接以遮盖阀口13;阀芯4,位于导液腔11内,阀芯4邻近阀口13的一端与软胶塞3抵接,阀芯4具有连通导液腔11的限流腔411,阀芯4外周壁与导液腔11的侧壁之间形成有过液间隙111,限流腔41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过液间隙111的限流口412;当导液腔11进液时,液体依次通过限流腔411、限流口412、过液间隙111以及阀口13后,挤压软胶塞3远离阀口13,以流入容液腔12。

在本实施例中,输液单向阀为医疗输液系统中用于防止液体逆流的控制阀,该输液单向阀还兼具控制液体在单位时内的流量的作用,所指的医疗输液系统至少包括分别与输液单向阀的上阀体1和下阀体2相连接的两个输液管道。在正常输液情况下,液体由上阀体1的导液腔11进入,最后从下阀体2流出;在输液系统中发生液体逆流时,液体由下阀体2流入容液腔12内,并挤压软胶塞3,使软胶塞3严密地遮盖住阀口13,以至液体被软胶塞3阻隔而无法从过液腔21流入导液腔11中,液体被软胶塞阻3隔后只能回流至下阀体2。上阀体1与下阀体2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该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套接等,在此处不做限定。上阀体1的导液腔11用于输液时进液,容液腔用于收容液体,软胶塞3用于导通导液腔11和容液腔12或阻隔导液腔11和容液腔12的导通。阀芯4用于对液体进行缓冲以及限流,以防止液体中形成气泡:阀芯4形成有限流腔411,限流腔411的侧壁开设有限流口412,当导液腔11进液时,液体先进入阀芯4的限流腔411内,液体在限流腔411内累积,当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液体从限流口412溢出并进入过液间隙111,并沿着阀芯4的外侧壁流至阀芯4与软胶塞3的抵接处,液体通过累积后外溢的方式以及通过沿着阀芯4外侧壁流动的方式,使液体的流动过程比较缓和,不易产生气泡。限流口412能够控制液体的流量,保证液体能够以较为恒定的流量通过限流口412和过液间隙111,即使液体中形成有气泡,在液体经过过液间隙时,液体中的大部分气泡也因与过液间隙111的侧壁发生碰撞或挤压而浮出液面或被破坏,因此,本输液单向阀能够有效避免液体流动时出现气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在导液腔11内设置有阀芯4,阀芯4具有限流腔411,阀芯4的侧壁开设有连通限流腔411的限流口412,阀芯4的外周壁与导液腔11的侧壁之间还形成有过液间隙111。当导液腔11进液时,液体先通过导液腔11流入阀芯4的限流腔411内,液体灌满限流腔411后,通过限流口412向阀芯4外溢出并进入过液间隙111中,随后液体沿阀芯4的外侧壁流动至软胶塞3面向阀芯4的一侧,并挤压软胶塞3远离阀芯,以使软胶塞3与阀芯4之间形成连通导液腔411和容液腔12的间隙,液体通过该间隙流入容液腔12内,最终从下阀体2流出。在本输液单向阀中,液体进入阀芯4后通过外溢的方式流至过液间隙111中,随后沿着阀芯4的外侧壁流动,液体的流动过程非常缓和,不易出现气泡。即使从限流口412中溢出的液体中夹杂有部分气泡,这些气泡也会在流经过液间隙111时,与阀芯4的外侧壁或容液腔12的侧壁发生碰撞或挤压而浮出液面,或在通过软胶塞3与阀芯4之间的间隙时被破坏。以此,本输液单向阀能够有效避免液体在流经单向阀时产生气泡,改善了输液系统的输液效果。

进一步地,参阅图6,并结合图1、图2以及图4所示,阀芯4包括相连接的阀筒41和阀圈42,阀筒41的外周壁与导液腔11的侧壁配合形成过液间隙111,阀圈42远离阀筒41的一端与软胶塞3抵接;阀筒41形成有限流腔411,限流口412开设于阀筒41的侧壁,阀圈42形成有缓冲腔421,限流腔411的底壁开设有连通于缓冲腔421的通孔413,限流口412通过通孔413与缓冲腔42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阀筒41和阀圈4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分别加工后组合连接的。在导液腔11进液时,液体通过限流腔411后进入缓冲腔421内,并在缓冲腔421内降低流速,液体累积后灌满缓冲腔421,并通过限流口412向外溢出,随后进入过液间隙111中。缓冲腔421的设置,使液体流入限流腔411后,先进入缓冲腔421内,并在缓冲腔421内累积,液体流速被减缓,之后再通过限流口412向外溢,液体的流动非常缓和,不易出现气泡。在液体从限流口412向外溢出时,过液间隙111作为液体的流动过道,液体在过液间隙111中流动时,即使液体中存在气泡,气泡也会与因与过液间隙111的侧壁发生碰撞或挤压而上浮或破坏,进而达到消除液体中的气泡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缓冲腔421的内侧壁呈锥面设置,阀圈42的横截面积从靠近阀筒41的一端至远离阀筒41的一端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阀圈42呈喇叭状,以使缓冲腔421具有较大的体积,能够容纳更多的液体,有利于进一步减缓液体的流速,使液体的流动更为缓和。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1、图2以及图4所示,阀圈42远离阀筒41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导流折边422;阀口13的内侧壁设有与导流折边422相匹配的环面131,导流折边422的一侧与环面131抵接,导流折边422背向环面131的一侧与软胶塞3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折边422的设置,使得阀圈42与软胶塞3抵接时,阀圈42与软胶塞3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阀圈42与软胶塞3之间的密封性。

可选地,如图6所示,阀筒41的侧壁开设有两个限流口412,两个限流口412间隔且相对设置;或,阀筒4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限流口412,多个限流口412间隔且均匀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限流口412用于控制液体的流量大小,限流口412的大小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设计,比如在需要使液体的流量更大时,可以适当增加限流口412的大小,反之则可以减小限流口412的大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在阀芯4上开设两个或多个阀芯4口的方式,来控制液体通过限流口412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

进一步地,参阅图1,并结合图2和图4所示,软胶塞3面向安装柱22的一侧间隔地凸设有多个夹块31,多个夹块31与软胶塞3围合形成安装区32;安装柱22远离下阀体2的一端限位于安装区32内,且安装柱22的外周壁与夹块31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软胶塞3通过多个夹块31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柱22的一端,软胶塞3与安装柱22可拆卸连接的设计,方便了软胶塞3的更换,同时,安装柱22还对软胶塞3有支撑作用,以使软胶塞3能够贴合于阀口13的周缘并遮盖阀口13。

进一步地,参阅图1,并结合图2和图4所示,软胶塞3背向夹块31的一侧凸设有止挡环33;止挡环33与容液腔12的内壁抵接,并环绕阀口13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液体通过过液间隙111和阀口13流入到软胶塞3时,液体在软胶塞3上累积,并挤压止挡环33,使止挡环33与容液腔12顶壁之间出现间隙,液体通过该间隙进入容液腔12内,止挡环33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液体从导液腔11流至容液腔12过程中不会出现气泡。

进一步地,参阅图1,并结合图2和图4所示,下阀体2具有过液腔21,下阀体2与安装柱22的连接处开设有连通过液腔21的过液口23,过液腔21通过过液口23与容液腔12连通;当过液腔21进液时,液体通过过液口23进入容液腔12后,被软胶塞3阻隔而不能进入导液腔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导液腔11进液时,液体将先进入容液腔12内,接着通过过液口23进入过液腔21内,之后流出输液单向阀。当过液腔21进液时,即输液系统中发生逆流时,液体通过过液口23进入容液腔12内,液体在容液腔12内累积后,将挤压软胶塞3背向阀口13的一侧,使软胶塞3更紧密地贴合于阀口13的周缘,阀口13被软胶塞3严密地遮盖住,致使液体被软胶塞3阻隔而不能通过阀口13进入导液腔11内,以此实现了液体的单向流通。

进一步地,参阅图3,并结合图2和图4所示,下阀体2环绕安装柱2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块24,相邻两个连接块24之间形成有一过液口23。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24远离下阀体2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柱22,相邻的连接块24之间形成有过液口23,该过液口23与过液腔21连通,以使液体进入容液腔12后能够通过过液口23进入过液腔21内。

进一步地,参阅图3,并结合图2和图4所示,下阀体2邻近连接块24设置有分流块25,分流块25与连接块24之间形成有分流槽26。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槽26的设置,使得容液腔12内的液体被分成多个直流,分别通过多个过液口23进入过液腔21中,而不会一起涌入过液腔21内,液体的流动会更为缓和,也更不容易形成气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