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光眼阀引流管置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003发布日期:2020-02-14 16:0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光眼阀引流管置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光眼阀引流管置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ahmed青光眼阀置入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术方式,手术关键步骤在于前房穿刺和引流管的置入,目前前房穿刺均在非直视下进行,穿刺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者经验,且由硅胶制成的引流管质地较软,当其经穿刺通道进入前房时常常会出现引流管穿入受阻及穿入位置错误等问题,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青光眼阀置入辅助装置系统,可以做到直视下穿刺并准确方便的将引流管穿入前房,降低手术风险,提供给术者,尤其是缺乏经验者,予以辅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青光眼阀引流管置入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套辅助装置,通过穿刺针和引导笔的相互配合,能够正确的将引流管置入前房,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青光眼阀引流管置入辅助装置,包括穿刺针、引导笔和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刺针主要由手柄9和针头8组成,手柄9和针头8均为中空结构,且针头8末端倾斜,尖端突出为盾型结构;

所述引导笔主要由笔帽2、笔杆3和笔尖5组成,笔帽2和笔尖5均螺纹连接在笔杆3上,且笔杆3和笔尖5均为中空结构,其内部插入设置有导丝7,导丝7与针头8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笔杆3底端留设有若干个开口槽4,且其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扇形结构的限位凸台10。

所述笔帽2顶部固定设置有房角镜1。

所述笔尖5底端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橡胶防护套6。

所述限位凸台10上靠近其圆心位置上留设有与导丝7相匹配的弧形卡槽,弧形卡槽的内侧壁上粘贴设置有橡胶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穿刺针和引导笔的相互配合,能够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能正确的引导引流管置入前房,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同时引导笔上橡胶防护套和橡胶涂层的设置,在能够有效实现对导丝固定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对导丝提供保护,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另外笔帽上房角镜的设置,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房角镜来观察穿刺位置,做到直视下穿刺,降低了意外损伤的风险,且减少了医护人员需要拿取的手术器械,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刺针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引导笔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丝的局部结构正面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四。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五。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六。

附图序号及名称:房角镜1、笔帽2、笔杆3、开口槽4、笔尖5、橡胶防护套6、导丝7、针头8、手柄9、限位凸台10、侧切口11、主切口12、结膜13、角膜14、瞳孔15、引流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青光眼阀引流管置入辅助装置,包括穿刺针和引导笔,所述穿刺针主要由手柄9和针头8组成,手柄9和针头8均为中空结构,且针头8末端倾斜,尖端突出为盾型结构,可在房角镜辅助直视下穿刺时顶压房角外壁,确定穿刺位置。

所述引导笔主要由笔帽2、笔杆3和笔尖5组成,笔帽2和笔尖5均螺纹连接在笔杆3上,且笔杆3和笔尖5均为中空结构,其内部插入设置有导丝7,导丝7与针头8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笔杆3底端留设有若干个开口槽4,且其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扇形结构的限位凸台10;限位凸台10上靠近其圆心位置上留设有与导丝7相匹配的弧形卡槽,弧形卡槽的内侧壁上粘贴设置有橡胶涂层;开口槽4的设置使得笔尖5在进行拧紧的过程中会使得笔杆3的底端向内收缩,从而通过增加限位凸台10和导丝7之间的摩擦力就能够有效的对导丝7进行固定,便于导丝7长度的调节和更换,并且限位凸台10内侧壁上橡胶涂层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在对导丝7进行固定的同时,防止导丝7被夹断,有效的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所述限位凸台10和开口槽4的个数相同,呈相间分布,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台10和开口槽4的个数均为四个。

所述笔帽2顶部夹持固定设置有房角镜1,所述房角镜1为单面镜结构,房角镜1能够用于在手术过程中让医护人员观察穿刺位置,并且即将房角镜1集成在引导笔上,能够减少医护人员在手术时需要拿取的手术器械,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笔尖5底端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橡胶防护套6,橡胶防护套6能够有效的对导丝7进行固定和保护,防止其在笔尖5上进行移动和损坏。

所述导丝7为柱状结构,其头部呈圆锥形,且尖端为钝圆形结构。

所述穿刺针的结构与现有注射器的结构相类似,针头8均插接固定在手柄9上,手柄9为透明硬质塑料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丝7的长度为5cm,其采用tc4钛合金制成,且其分别具有三个型号,直径分别为0.2mm0.25mm和0.3mm,采用tc4钛合金使得导丝7硬度高且具有良好的弹性,保证了导丝7能够进行各种角度的弯折,以此来满足手术需要;所述针头8的内径为0.4mm,笔杆3的长度为8cm、直径为6mm,手柄9的直径为5mm、长度为8cm,且其尖端为盾形结构,进而使得在手术过程中导丝7的尖端能够进入针头8中。

如图5-10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先将选取对应直径的导丝7装入引导笔中并调整长度,根据主切口12和侧切口11位置,术者自行将导丝7弯折至合适的角度,目前手术过程中常用的为c形或l形结构,具体结构需要根据主切口12和侧切口11的位置来保证导丝7能顺利进入穿刺针针芯内,目前主切口12位于结膜上,侧切口11位于角巩缘处,且侧切口11的末端位于前房内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穿刺针先穿过浅层巩膜经房角到达前房内部,导丝7通过侧切口11到达前房内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引导笔上连接房角镜1的一端置于角膜14上,看清所需穿刺的房角位置,助手用手持房角镜1,术者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当穿刺针头8到达房角附近,轻推穿刺针利用延长的盾型针尖顶压穿刺部位,当位置合适时稍施压力,穿刺针穿入前房,移开房角镜1,术者持引导笔从侧切口11将导丝7穿入前房,进入穿刺针针头8内,直至穿出穿刺外口,退出穿刺针,将引流管16套在导丝7上,一边向外退出导丝7,一边向内插入引流管16,直至引流管16进入前房,到达合适的位置,退出导丝7,至此完成青光眼阀引流管16的置入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穿刺针和引导笔的相互配合,能够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能正确的引导引流管置入前房,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同时引导笔上橡胶防护套6和限位凸台10上橡胶涂层的设置,在能够有效实现对导丝7固定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对导丝7提供保护,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另外笔帽2上房角镜1的设置,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房角镜1来观察穿刺位置,做到直视下穿刺,降低了意外损伤的风险,减少了医护人员需要拿取的手术器械,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