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电钻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7567发布日期:2020-03-17 14:5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用电钻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清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用电钻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电钻是医院骨科医生手术时所使用的常用器具。在手术时,骨科电钻的钻头会不可避免的沾染一些血液或者其他粘液。因此,为了保证骨科电钻的卫生干净,便于骨科电钻下次使用,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手术完毕后均会对骨科电钻的钻头进行清洗和消毒。

现目前的消毒清洗方式是人工手持骨科电钻,使骨科电钻的钻头插入到清洗液中,通过使钻头转动,钻头对清洗液进行搅动,清洗液对钻头不断进行冲击,从而达到电钻的钻头清洗的目的。但是由于骨科电钻清洗时需要人工手持电钻,防止整个电钻落入到清洗液中,故需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时间久了,手部和胳膊会感到酸痛,给骨科电钻的清洗人员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用电钻清洗装置,以实现对骨科电钻进行自动清洗,无需人工拿持骨科电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用电钻清洗装置,包括底座和箱体,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箱体分为上腔和下腔,隔板上设有通孔,隔板上固定连接有与通孔连通的防水管,防水管竖直设置,防水管的顶端高于箱体的顶部,下腔中设有气缸,气缸的气缸杆上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气缸的一端从防水管中穿出,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钻头孔;箱体内设有转动辊,转动辊的侧壁上设有毛刷。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为:箱体的上腔中用于盛放清洗液,下腔中用于放置气缸,隔板起到隔离的作用,防止清洗液进入到下腔中而将气缸浸湿。由于防水管与隔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且防水管与通孔连通,从而使得上腔中的清洗液不会通过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到下腔中,避免了清洗液将下腔中的气缸浸湿。由于防水管的顶部高于箱体的顶部,那么箱体中的清洗液也不会从防水管的顶部进入到下腔中。支撑座用于对骨科电钻进行支撑,钻头孔用于使电钻的钻头穿过支撑座而进入到上腔中,从而实现钻头浸入到清洗液中,然后再启动电钻,使电钻带动钻头在清洗液中搅动,清洗液对钻头的侧壁进行冲击,进而实现了钻头的浸洗。另外,在清洗过程中也可使转动辊转动,转动辊带动毛刷转动,毛刷不断与钻头进行摩擦,从而实现了钻头的擦洗,相比直接浸洗的方式,清洗的效果更好。并且,在转动辊上的毛刷清洗过程中也可启动气缸,气缸带动支撑杆从下向上移动,支撑杆带动支撑座由下向上移动,支撑座带动电钻由下向上移动,电钻的钻头也从下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毛刷对钻头的轴向方向上的不同部位进行擦洗,使得钻头的清洗更加完全均匀。

进一步,转动辊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位于箱体内,转轴的另一端位于箱体外,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由此,电机可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转动辊转动,无需人工使转动辊转动,操作方便、省力。

进一步,转轴位于箱体外侧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由此实现了电机对转轴的驱动。

进一步,防水管与隔板一体成型。由于防水管与隔板一体成型,相比防水管与隔板其他固定连接的方式,防水管的防水效果更好,避免了清洗液通过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到下腔中。

进一步,支撑座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用于对电钻进行限位,防止电钻使钻头转动时在支撑座上晃动,使电钻的清洗更加稳定。

进一步,支撑座的底部设有环形槽,支撑杆的顶部滑动连接在环形槽内。由此,人工可使支撑座在支撑杆上转动,支撑座转动时,支撑座可带动电钻一同转动,从而实现电钻的钻头在清洗液中转动,实现了无需给电钻通电即可使钻头在清洗液中转动。

进一步,箱体上设有转轴孔,转轴从转轴孔中穿过,箱体上设有防止箱体中的清洗液从转轴孔中漏出的密封件。由此通过转轴穿过转轴孔,实现了转轴的一端位于箱体内,转轴的另一端位于箱体外。密封件用于防止清洗液从转轴孔中漏出,起到了密封的作用。

进一步,密封件为橡胶圈。橡胶圈为常见的密封件,且密封的效果较好。

进一步,隔板与箱体一体成型,箱体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挡板门。由于隔板与箱体一体成型,则上腔中的清洗液不会从隔板与箱体的连接处漏入到下腔中,从而使得上腔和下腔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好。挡板门用于控制开口是否打开,通过开口可实现将气缸放入到下腔中。

进一步,支撑杆与防水管之间设有润滑剂。润滑剂可减小支撑杆和防水管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支撑杆在防水管上滑动更加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骨科用电钻清洗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轴测图;

图3为图1中支撑座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左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箱体2、支撑座3、限位槽4、钻头孔5、转动辊6、防水管7、支撑杆8、隔板9、转轴10、电机11、环形槽12、气缸13。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骨科用电钻清洗装置,包括底座1和箱体2,箱体2和底座1一体成型,箱体2内设有隔板9,具体的,结合图4所示,箱体2的四侧内壁与隔板9边沿一体成型设置,隔板9将箱体2分为上腔和下腔,隔板9上设有两个通孔,隔板9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分别与通孔连通的防水管7,防水管7位于隔板9的上方,防水管7竖直设置,防水管7的顶端高于箱体2的顶部。下腔中设有气缸13,具体的,箱体2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上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挡板门(图中未示出),挡板门与箱体2的底部之间设有插销,通过使挡板门将开口打开,从而便于将气缸13通过开口放入到下腔中,将气缸13放入到下腔中之后,将挡板门关闭即可。容易理解,下腔的侧壁上可设有孔,从而便于与气缸13电连接的电线穿出,电线位于箱体2外侧的一端电连接有控制器,从而便于通过电线对下腔内的气缸13进行控制。对于控制器如何控制气缸13,不属于本实施例的发明点所在,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4所示,气缸13的气缸杆上通过连接套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顶端穿过隔板9上的通孔并从防水管7的顶端穿出,支撑杆8与防水管7之间涂有润滑剂。支撑杆8的顶端焊接有支撑座3,支撑座3上设有截面为凹形的限位槽4。支撑座3上设有位于限位槽4中部的钻头孔5,容易理解,支撑座3上拴有用于对电钻进行固定的绷带(图中未示出);箱体2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辊6,转动辊6的侧壁上粘接有毛刷。转动辊6的右端上同轴焊接有转轴10,转轴10远离转动辊6的一端位于箱体2外,具体的,箱体2的右侧壁上设有两个转轴孔,转轴10的右端从转轴孔中穿出,箱体2上设有防止箱体2中的清洗液从转轴孔中漏出的密封件,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为橡胶圈,橡胶圈位于转轴孔和转轴10之间。底座1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10转动的电机11,具体的,转轴10的右端与电机11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皮带(图中未示出)。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初始时,气缸13的气缸杆处于收缩的状态。将电钻放在支撑座3上,使用绷带将电钻绑缚在支撑座3上,并使电钻的钻头插入到支撑座3上的钻头孔5中,电钻的钻头位于上腔的清洗液中,且钻头位于两个转动辊6之间。启动电机11和电钻,电机11通过皮带带动转轴10转动,转轴10带动转动辊6转动,转动辊6带动毛刷对钻头进行擦洗,从而将钻头上的污渍擦洗掉。并且,电钻带动钻头转动,从而使得毛刷可对钻头的四周进行擦洗,使得钻头径向方向的不同部位被擦洗干净。另外,启动气缸13,使气缸13带动支撑杆8缓慢向上移动,支撑杆8带动支撑座3向上移动,支撑座3带动电钻向上移动,电钻的钻头在两个转动辊6之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毛刷对钻头的轴向方向的不同部位进行擦洗,使得钻头的清洗更加完全均匀。另外,钻头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绷带将电钻绑缚在支撑座3上,从而可保证电钻正常运转,防止因电钻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而从支撑座3上掉落。

清洗完毕后,将绷带松开,将电钻从支撑座3上拿下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3所示,支撑座3的底部设有环形槽12,支撑杆8的顶部滑动连接在环形槽12内。这样当电钻不启动时,可手动使支撑座3在支撑杆8的顶部转动,支撑座3带动电钻转动,电钻带动钻头转动,从而实现了使得钻头径向方向的不同部位被擦洗干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在于:箱体2的顶部设有吹风机,清洗完毕后,支撑杆8使得支撑座3向上移动,支撑座3带动电钻的钻头从箱体2中移出,吹风机对从箱体2中移出的钻头进行吹风,从而加快了钻头的变干的速度,无需人工将钻头擦干。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