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0727发布日期:2020-04-10 16:3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



背景技术:

妇科是妇产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妇科疾病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即为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患有妇科炎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这是因为:其一,炎症不及时治疗,除可能导致炎症在各生理部位相互蔓延和交叉感染外,还会带来许多并发症,甚至导致某些部位的恶性病变;其二,炎症不治疗会使身体长时间处于炎症的侵害环境中,对免疫功能、新陈代谢以及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其三,一些妇科炎症不仅危害女性本人,而且还会波及家人,若是妊娠女性,还可引起宫内感染、产道感染等环节感染新生儿,造成流产、早产、先天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

妇科病人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会阴处以及内部的伤口感染处进行清洗、消毒和上药,来对妇科病人进行护理,使病人更快地痊愈,工作人员在对妇科病人会阴处以及内部的患病处进行清洗、消毒和上药时,清洗不全面,消毒不彻底,上药不均匀,特别是会阴深处的患处,护理起来更加不便,工作人员通过活塞式管状器具,通过按压,将消毒液或药物涂抹在患病处,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在对妇科病人换药之前需要对患处进行清洗和消毒,但清洗和消毒之后会阴处以及内部残留的药物不便取出,病人会感到不适,而且当药物使用过多时,药物会溢出,清洁起来特别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具有上药均匀和便于清洁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内表面一侧开设有一号槽,所述一号槽的内部设置有自吸泵,所述外壳的上端内表面另一侧开设有二号槽,所述二号槽的内部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一端卡合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一侧外壳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收线器,所述收线器的表面缠绕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有上药棒,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三号槽,所述三号槽的两侧外壳的外表面通过旋合连接有水阀,所述三号槽的上端自吸泵的下方开设有排液口,所述三号槽的底端开设有四号槽,所述四号槽的内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消毒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等大小的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套的一端上药棒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上药棒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液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斗的一端通过旋合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四周表面开设有均等大小的喷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圈为圆形结构内部且内部卡合有导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槽的上端外壳的上表面通过旋合连接有橡胶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吸泵的一侧外壳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压泵连接导管和上药棒,将消毒剂喷涂在会阴处以及内部的四周表面,通过加压泵将药剂混合物喷涂在会阴处以及内部的四周表面,完成上药工作,上药棒为柱形结构外表面四周开设有喷孔,清洗全面,消毒彻底,上药均匀,使用便捷舒适,适用于广大妇科患者的护理需求;通过自吸泵将清洁消毒后,会阴处以及内部的药液残留物吸出至三号槽,通过自吸泵将会阴处以及内部多余的药物及时吸出,防止溢出外部,不便清洁,通过水阀将多余的药物和清洗使用过的药液及时排出集中处理,避免患者感到不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药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吸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万向轮;3、一号槽;4、自吸泵;5、二号槽;6、增压泵;7、固定圈;8、收线器;9、导管;10、固定套;11、上药棒;12、三号槽;13、四号槽;14、水阀;15、橡胶塞;16、排液口;17、消毒灯;18、液斗;19、喷头;20、喷孔;21、引流管;22、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妇科护理给药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上端内表面一侧开设有一号槽3,一号槽3的内部设置有自吸泵4,外壳1的上端内表面另一侧开设有二号槽5,二号槽5的内部设置有增压泵6,增压泵6的一端卡合连接有固定圈7,固定圈7的一侧外壳1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收线器8,收线器8的表面缠绕有导管9,导管9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有固定套10,固定套10的底端通过旋合连接有上药棒11,外壳1的内表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三号槽12,三号槽12的两侧外壳1的外表面通过旋合连接有水阀14,三号槽12的上端自吸泵4的下方开设有排液口16,三号槽12的底端开设有四号槽13,四号槽13的内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消毒灯17,本实施例中一号槽3用于放置自吸泵4,通过自吸泵4连接导管9、上药棒11和喷头19,将会阴处以及内部的多余药液和清洗消毒之后残留的药剂吸出至三号槽12中,集中处理,自吸泵4使用的是gwz小型自吸泵4,二号槽5用于放置消毒药剂和护理混合药物,一侧设置有增压泵6,通过增压泵6连接导管9、上药棒11和喷头19,将二号槽5中的消毒药剂和护理混合药物压出喷涂至会阴处四周表面以及内部,喷涂均匀,增压泵6使用的是gf-50g-s增压泵6,三号槽12用于放置会阴处以及内部的多余药液和清洗消毒之后残留的药剂,通过两侧的水阀14排出集中处理,水阀14使用的是ck023金属水阀14,排液口16与自吸泵4通过一段导管9相互连接,自吸泵4吸出之后,通过排液口16直接排入三号槽12中,消毒灯17用于上药棒11和喷头19的杀菌消毒,方便下次使用,消毒灯17使用的是tuv6w紫外消毒灯17。

具体的,外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等大小的万向轮2,本实施例中万向轮2使用的是hm橡胶万向轮2,万向轮2用于推动本体移动,通过握持外壳1上端两侧的把手推动本体,可以实现短距离移动,便于护理工作的进行。

具体的,固定套10的一端上药棒11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引流管21,引流管21的一端上药棒11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液斗18,本实施例中固定套10、导管9和引流管21均为柱形结构,直径大小不同,导管9和引流管21通过固定套10相互连接,固定套10用于连接导管9和引流管21,同时保护导管9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折弯断裂。

具体的,液斗18的一端通过旋合连接有喷头19,喷头19的四周表面开设有均等大小的喷孔20,本实施例中液斗18的一端为圆弧结构,另一端为柱形结构,与喷头19贴合,喷头19的四周表面开设有均等大小的喷孔20,药液在进入液斗18时,通过喷头19表面的喷孔20喷涂在会阴处的四周表面,喷涂均匀。

具体的,固定圈7为圆形结构内部且内部卡合有导管9,本实施例中固定圈7为塑料材质,卡合连接在外壳1一侧表面,用于导管9的固定,使导管9穿过二号槽5伸出外壳1表面。

具体的,二号槽5的上端外壳1的上表面通过旋合连接有橡胶塞15,本实施例中橡胶塞15旋合连接在二号槽5的上端,用于二号槽5的密封,防止药液挥洒易蒸发,提高药液的使用率,降低使用成本。

具体的,所述自吸泵4的一侧外壳1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钮22,本实施例中旋钮22用于调节自吸泵4的功率大小,从而控制药液的吸出速度和吸出量,多为自吸泵4内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消毒药液通过旋动橡胶塞15,将适量的消毒药液放入二号槽5中,将导管9从收线器8中取下,握持在上药棒11的外表面,将上药棒11放入病人的会阴处,慢慢移动,移动至患处,启动增压泵6,通过导管9向二号槽5中的消毒药液施加压力,通过喷头19表面的喷孔20,将药液均匀喷涂在会阴部四周表面,进行清洗消毒,清洗完毕后,启动自吸泵4,自吸泵4工作通过导管9和喷头19将会阴处以及内部的多余的药液通过喷孔20吸入至上药棒11内部的液斗18和喷头19中,再通过导管9将多余的药液吸入到三号槽12中,通过水阀14排出集中处理,通过移动和液斗18和喷头19,调整上药位置,清洗消毒完毕后,将混匀好的药物放入增压泵6中,通过导管9向二号槽5中的混合药物施加压力,通过喷头19表面的喷孔20,将药液均匀喷涂在会阴部四周表面,进行换药上药,使用完毕后,关闭自吸泵4和增压泵6,将导管9缠绕在收线器8的表面,将底端的上药棒11,放入四号槽13中,启动两侧的消毒灯17,消毒灯17工作,对上药棒11进行杀菌消毒,方便下次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