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5204发布日期:2020-03-03 03:33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肠造口是结直肠手术常见的一种术式,具体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肠造口,肠造口的作用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

现有技术中,对于开设有肠造口的患者,通常需要在肠造口处设置造口袋,以便接收和存储肠道的肠液、排泄物等;临床中常用的造口袋,通常是粘贴于肠造口的外周,且根据使用情况,通常3-5天需要更换新的造口袋;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造口袋,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造口袋通常采用粘贴的方式进行固定,存在患者感觉不舒服、粘贴不牢靠的问题,尤其是设置于回肠造口处的造口袋,通常固定不稳定,排泄物及碱性的肠液很容易污染和腐蚀造口周围皮肤,诱发接触性皮炎,导致造口袋周围的皮肤出现发红、发痒,甚至破溃等。

2、现有的造口袋,通常存在密封不好的问题,部分碱性肠液流出后,会慢慢渗入造口袋与皮肤接触的边缘,因而需要为患者频繁更换造口袋,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加大了护理的工作量。

3、现有技术中,当肠造口周边的皮肤出现过敏、皮炎等皮肤问题时或在更换造口袋时,没有用于暂时接收和存储肠道肠液的装置,不仅容易弄脏患者的衣物,而且不利于肠造口周边皮肤的康复,尤其是在出现过敏、皮炎等皮肤问题的皮肤上继续粘贴造口袋,更会加剧皮肤的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结构紧凑,佩戴、拆卸方便,密封效果好,不仅可以用于收集肠液,而且可以与现有的造口袋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包括插管、密封罩、储液袋以及腰带,其中,所述插管和所述储液袋分别固定于所述密封罩的内侧和外侧,插管与储液袋相连通,储液袋内设置有用于吸收肠液的吸液部,所述吸液部与插管相连,所述腰带固定于密封罩。

优选的,所述吸液部为吸水棉或海绵。

优选的,所述吸液部为条状结构,吸液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管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储液袋内。

较优的,所述吸液部设置于所述储液袋内的部分为圆柱体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储液袋为透明塑料袋。

一种方案中,所述插管为圆筒形结构。

另一种方案中,所述插管上远离所述密封罩的一端为弧形渐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插管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导流孔。

优选的,所述密封罩包括盖体和两个支耳,所述盖体包括底板,及与底板相连且呈环状结构的侧板,所述两个支耳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所述底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插管与储液袋。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底板内侧与设置于底板外侧的储液袋。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软垫,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侧板上远离底板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腰带包括束紧带一和束紧带二,所述束紧带一与束紧带二的一端分别设置固定于所述密封罩,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束紧带一与束紧带二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或搭扣或按扣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结构紧凑,佩戴、拆卸方便,密封效果好,不仅可以用于收集肠液,并防止漏液,而且可以与现有的造口袋配合使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造口袋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中,插管及密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中,插管及密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

图5为图3的b-b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设置于患者身上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中,插管及密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插管101,导流孔102,弧形渐缩结构103,

密封罩201,底板203,侧板204,支耳205,通孔206,连通孔207,软垫208,排气孔209,

储液袋301,

束紧带一401,束紧带二402,

吸液部5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包括插管101、密封罩201、储液袋301以及腰带,其中,

插管101和储液袋301分别固定于密封罩201的内侧和外侧,插管101与储液袋301相连通,储液袋301内设置有用于吸收肠液的吸液部501,所述吸液部501与插管101相连,以便利用吸液部501对液体的吸附力,使得进入插管101的肠液可以自动的流入到储液袋301中;

腰带固定于密封罩201,通过腰带可以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肠液收集装置固定于患者的造口处,如回肠造口处等,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胶带或粘胶实现肠液收集装置的固定。

在临床中,使用本肠液收集装置时,只需将要将肠液收集装置的插管101插入到造口中,然后将腰带绕在患者的腰部并收紧即可,使得本肠液收集装置在临床中佩戴、拆卸方便,便于使用。

在在临床中,本肠液收集装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漏液,具有良好的效果密封效果好,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吸液部501能为流入插管101或流到造口处的肠液提供一定的吸引力,可以引导肠液沿插管101的流动,并流入储液袋301中进行储存,从而有效避免肠液从插管101与造口之间的间隙流出;2、腰带可以提供移动的约束力,使得密封罩201可以紧贴患者的皮肤(即造口附近的皮肤),从而在造口的外围形成密封,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漏液。

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肠液收集装置未采用胶带或粘胶实现密封和固定,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或粘胶实现密封和固定时所存在的皮肤过敏、皮炎等问题。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吸液部501可以采用具有高吸水性能的材料,如吸水棉或海绵或吸水性强的高分子材料等,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吸液部501采用的是bd吸水棉。

在优选的方案中,吸液部501优选采用条状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吸液部50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管101内,例如,吸液部501可以固定于插管101的内壁,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储液袋301内,更便于将进入插管101的肠液引入储液袋301中;在较优的方案中,如图4及图5所示,吸液部501设置于所述储液袋301内的部分为圆柱体形结构,由于吸液部501质地柔软,在重力的作用下,吸液部501与插管101之间的额夹角通常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如图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被吸液部501吸收的肠液,一方方面,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地向着储液袋301的内部流动,另一方面,可以在吸液部501上远离插管101一端的吸力下,沿着吸液部501向着储液袋301的内部流动(因为吸液部501上远离插管101一端的含水量通常会小于或远小于靠近插管101的一端,这里不再赘述)。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储液袋301为透明塑料袋。储液袋301可以采用透明的塑料袋,以便于观察内部的储液情况,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方案中,所述插管101为圆筒形结构,插管101的长度可以为1cm-6cm,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插管101的长度为3cm,如图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插管101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导流孔102,更便于收集造口内的肠液,避免肠液外漏。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插管101可以为软管,也可以是硬管,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密封罩201包括盖体和两个支耳205,所述盖体包括底板203,及与底板203相连且呈环状结构的侧板204,所述两个支耳205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204,支耳205用于连接腰带,所述底板203设置有通孔206,如图1及图2所示,通孔206用于连通插管101与储液袋301;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液袋301的袋口与底板203相连,且插管101与密封罩201可以为一体成型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插管101与密封罩201均采用塑料材质,有利于降低成本,便于一次性使用。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罩201的形状不作限定,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形等,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密封罩201采用的是圆柱形结构。

如图5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底板203上设置连通孔207,所述连通孔207用于连通底板203内侧与设置于底板203外侧的储液袋301;有利于临床中,从造口与插管101的间隙流出并流入插管101与密封罩201之间的肠液,可以顺利的通过连通孔207流入储液袋301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如前文所述,储液袋301中的液体不会沿着连通孔207倒流,这里不再赘述。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软垫208,所述软垫208设置于所述侧板204上远离底板203的一端,如图1或图4所示,软垫208可以采用硅胶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不仅有利于加强密封效果,而且与患者的皮肤贴合后,有利于患者感觉更舒适。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腰带包括束紧带一401和束紧带二402,所述束紧带一401与束紧带二402的一端分别设置固定于所述密封罩201,如图3所示,具体是两个支耳205相连,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束紧带一401与束紧带二402的可拆卸连接,便于佩戴和拆卸,在优选的方案中,连接件可以采用魔术贴或搭扣或按扣等,在本实施例中,束紧带一401与束紧带二402上分别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魔术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造口袋,单独使用,又可以与现有的造口袋相互配合使用(因为本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主要收集的是液体,如肠液、尿液等);例如,可以以现有的造口袋为主,在更换造口袋时,或当造口周围的皮肤出现过敏、皮炎、发红、发痒,甚至破溃等问题时,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从而避免现有造口袋的弊端。

在临床中,使用本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后,为了增加造口周围皮肤的透气性,避免出现过敏、皮炎、发红、发痒,甚至破溃等问题,或使得病变的皮肤快速康复等,所述密封罩201上还可以设置若干排气孔209,以便增加透气性,所述排气孔209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侧板204,如图所示,各排气孔209分别设置于靠近底板203的位置处,且在佩戴本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时,各排气孔209应该朝向患者的上半身(如头部方向),既可以实现良好的透气效果,避免漏出造口的肠液通过排气孔209流出密封罩20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插入式肠液收集装置中,所述插管101上远离所述密封罩201的一端为弧形渐缩结构103。

如图7所示,插管101的端部和/或侧面设置有导流孔102,端部采用弧形渐缩结构103,有利于插管101的端部更圆滑,更便于插入造口,同时也可以避免损伤造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