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急救的新型担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2852发布日期:2020-04-14 20:2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急救的新型担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急救的新型担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医疗救援时常用到担架,将病人通过担架抬到救护车上,现有的担架都是在两根固定杆间固定套接帆布形成,在救援时将病人放在帆布上并通过固定杆抬走,但是,帆布的宽度时固定的,其张紧完全依靠程度无法控制,当病人体型较瘦或者是小孩时,病人会完全陷入两根固定杆间,导致帆布将病人包裹的状态,不利于随行人员对病人进行护理,当病人较胖时,病人两边肩膀会直接压在固定杆上,给病人带来不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急救的新型担架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急救的新型担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急救的新型担架结构,包括两根安装杆,两根所述安装杆相靠近的一侧底部间安装多组伸缩支撑板,所述伸缩支撑板包括固定板和滑动板,一根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一端,另一根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滑动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滑动套接滑动板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板靠近滑动板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固定套,多组所述伸缩支撑板上的固定套间滑动贯穿滑杆,所述固定套的一端的滑杆上固定套接压环,所述压环和固定套间的滑杆上套接压簧,且压簧的两端紧密压在压环和固定套相靠近的一端外壁,所述固定套另一端的滑杆上固定连接止动杆的一端,所述滑动板靠近止动杆的一端开有止动槽,所述止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的外壁并卡接在止动槽内,且止动杆的端面和止动槽内壁间安装有相啮合的止动齿,所述固定板和滑动板上方的安装杆侧壁固定连接帆布的两侧边,所述帆布和安装杆的两端安装有张紧机构,所述安装杆的两端端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把手表面为网状防滑结构,两根所述安装杆的端面间连接有背带,所述安装杆底部固定安装支腿,两根所述安装杆相远离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绑带,且绑带上安装有魔力粘。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滑动板均为弧形结构,且固定板内开有贴合滑动板的弧形滑槽,所述帆布自然下垂形成弧形结构,且帆布的底部和固定板及滑动板相切。

优选的,所述压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止动杆为l型结构,且止动杆卡接止动槽的一端与止动槽为相匹配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卡套和拉紧杆,所述卡套的一侧铰接安装杆内侧,所述安装杆的外侧固定安装固定块,所述卡套的另一侧和固定块间安装有相匹配的合页扣,所述卡套的内壁开有多个卡槽,所述帆布的两侧固定套接拉紧杆,所述拉紧杆卡接在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卡套的弧形结构,且卡套的内径等于安装杆的外径,所述卡槽为u型结构,且卡槽的深度和宽度均等于拉紧杆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伸缩支撑板长度可调,同时,通过张紧机构调节帆布张紧程度,从而快速调节安装杆间距,使得担架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帆布自然下垂后与伸缩支撑板相切,病人躺在帆布上时,病人背部通过固定板和滑动板支撑,不会过于下陷,便于随行人员进行护理,同时,帆布两侧固定在安装杆上,帆布两侧与固定板和滑动板间存在间隙,病人两侧通过帆布支撑,更柔软舒适;两根安装杆的端面间连接有背带,背带背在抬担架的人员肩上,避免担架脱落,安装杆相远离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绑带,且绑带上安装有魔力粘,通过魔力粘将绑带连接,从而对病人进行固定,避免病人摔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张紧机构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支撑板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杆、2伸缩支撑板、21止动槽、22止动齿、23止动杆、24固定板、25滑动板、26固定套、27压环、28压簧、29滑杆、3帆布、4张紧机构、41卡套、42拉紧杆、43卡槽、44合页扣、45固定块、5把手、6绑带、7支腿、8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急救的新型担架结构,包括两根安装杆1,两根安装杆1相靠近的一侧底部间安装多组伸缩支撑板2,伸缩支撑板2包括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一根安装杆1固定连接固定板24的一端,另一根安装杆1固定连接滑动板25的一端,固定板24的另一端滑动套接滑动板25的另一端,固定板24靠近滑动板25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固定套26,多组伸缩支撑板2上的固定套26间滑动贯穿滑杆29,固定套26的一端的滑杆29上固定套接压环27,压环27和固定套26间的滑杆29上套接压簧28,且压簧28的两端紧密压在压环27和固定套26相靠近的一端外壁,固定套26另一端的滑杆29上固定连接止动杆23的一端,滑动板25靠近止动杆23的一端开有止动槽21,止动杆23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24的外壁并卡接在止动槽21内,且止动杆23的端面和止动槽21内壁间安装有相啮合的止动齿22,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上方的安装杆1侧壁固定连接帆布3的两侧边,帆布3和安装杆1的两端安装有张紧机构4,安装杆1的两端端面固定安装有把手5。救援时,推动滑杆29,使得止动杆23脱离止动槽21,则止动齿22分开,从而通过安装杆1拉动滑动板25,使得滑动板25在固定板24内滑动,从而调节安装杆1间距,适应不同体型人群,调节后松开滑杆29,压簧28通过压环27推动滑杆29,使得止动杆23卡入止动槽21内,且止动齿22啮合,从而使得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固定,然后通过张紧机构4对帆布3进行张紧调节,使得帆布3自然下垂后底部与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相切,使得病人躺在帆布3上时,病人背部通过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支撑,同时,帆布3两侧固定在安装杆1上,帆布3两侧与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间存在间隙,病人两侧通过帆布3支撑,更柔软舒适。

把手5表面为网状防滑结构,两根安装杆1的端面间连接有背带8,背带8背在抬担架的人员肩上,避免担架脱落;安装杆1底部固定安装支腿7,两根安装杆1相远离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绑带6,且绑带6上安装有魔力粘,通过魔力粘将绑带6连接,从而对病人进行固定,避免病人摔落。

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均为弧形结构,且固定板24内开有贴合滑动板25的弧形滑槽,便于滑动板25滑动,且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构成一个完成弧形;帆布3自然下垂形成弧形结构,且帆布3的底部和固定板24及滑动板25相切,使得病人躺在帆布3上时,病人背部通过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支撑,同时,帆布3两侧固定在安装杆1上,帆布3两侧与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间存在间隙,病人两侧通过帆布3支撑,更柔软舒适,且帆布3张紧后也为弧形,贴合人体曲线,且对病人进行初次限位,表面病人摔落。

压簧28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止动杆23为l型结构,且止动杆23卡接止动槽21的一端与止动槽21为相匹配的弧形结构。

张紧机构4包括卡套41和拉紧杆42,卡套41的一侧铰接安装杆1内侧,安装杆1的外侧固定安装固定块45,卡套41的另一侧和固定块45间安装有相匹配的合页扣44,卡套41的内壁开有多个卡槽43,帆布3的两侧固定套接拉紧杆42,拉紧杆42卡接在卡槽43内,卡套41的弧形结构,且卡套41的内径等于安装杆1的外径,卡槽43为u型结构,且卡槽43的深度和宽度均等于拉紧杆42的直径,打开合页扣44,卡套41开启,通过将拉紧杆42卡入不同卡槽43内并将卡套41通过合页扣44固定,使得帆布3两端和水平间距改变,从而调节帆布3的张紧程度,使得帆布3自然下垂后与伸缩支撑板2相切。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推动滑杆29,使得止动杆23脱离止动槽21,则止动齿22分开,从而通过安装杆1拉动滑动板25,使得滑动板25在固定板24内滑动,从而调节安装杆1间距,适应不同体型人群,调节后松开滑杆29,压簧28通过压环27推动滑杆29,使得止动杆23卡入止动槽21内,且止动齿22啮合,从而使得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固定,打开合页扣44,卡套41开启,通过将拉紧杆42卡入不同卡槽43内并将卡套41通过合页扣44固定,使得帆布3两端和水平间距改变,从而调节帆布3的张紧程度,使得帆布3自然下垂后与伸缩支撑板2相切,病人躺在帆布3上时,病人背部通过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支撑,不会过于下陷,便于随行人员进行护理,同时,帆布3两侧固定在安装杆1上,帆布3两侧与固定板24和滑动板25间存在间隙,病人两侧通过帆布3支撑,更柔软舒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