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施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298发布日期:2020-01-24 11:1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施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说是一种电控施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属中国传统灸疗法的一种。其法用点燃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来刺激体表穴位,从而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艾灸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常施灸亦可达到强身健体治未病的效果,是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

目前市场上艾灸类产品花样繁多,品质也良莠不齐。但单从产品的操作使用方式来看,多数产品属简单的人工施灸。一般艾条、艾柱的燃烧时间都在30分钟以上,而在一个部位或穴位灸的时间通常在10-20分钟,因此,在使用人工施灸的产品时,就要求护理人员时时关注灸疗的停留时间,以便及时更换部位或穴位,因而显得很不方便,特别是在医院、保健院,患者多,护理人员相对较少,这种不方便就尤显突出,很容易造成服务不到位,或甚至出现由于没能及时更换部位而造成患者局部灸烤过度引发不适的事故苗头。为此,巡经施灸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巡经施灸器是一种采用电动控制、可设定灸疗停留时间、连续自动切换穴位进行巡经施灸的装置。

为给巡经施灸器的主体架构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种带纵向移动机制的电控施灸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纵向移动机制的电控施灸器。

所述的电控施灸器,包括架体、施灸车、纵向移动装置以及为设备供电的直流电源;

所述架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弓形管,以及在两根弓形管之间与弓形管左右端部连接的连接管;所述弓形管由两端部的两根竖向或斜向设置的支撑管以及水平连接两支撑管的横管组成;架体底端左右两侧跨度为40~70cm,用于架设在人体上方跨越人体躯干或肢体两侧;在后一根横管的外侧设有控制盒;

所述施灸车包括车体和移动施灸头;所述车体前后长8~18cm、左右宽20~50cm;车体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窗口,窗口左右宽14~44cm,所述移动施灸头设置在窗口内;

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纵向滚珠丝杆、同步轮、同步带和行车电机;所述纵向滚珠丝杆和同步轮均设置有一对;两根纵向滚珠丝杆相互平行、垂直于前后横管设置,两个纵向滚珠丝杆外分别套设纵向丝杆螺母,两根纵向滚珠丝杆的前端可转动地嵌设在前方的横管内侧,后端穿过后方的横管分别与设在控制盒内的两个同步轮同轴连接;两个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同步转动,行车电机与其中一个同步轮连接;

施灸车设于一对纵向滚珠丝杆之间,纵向丝杆螺母设在施灸车左右两端内;以便行车电机转动时带动施灸车做前后纵向运动。

优选地,位于纵向滚珠丝杆的外侧管段上的横管设有伸缩管。

优选地,位于连接管下方的支撑管管段上设有伸缩管。

优选地,控制盒面板上设置有双刀双掷的电控开关;

双刀双掷的电控开关的一对第一侧接线端与行车电机的一对供电端连接,电控开关的一对第二侧接线端与第一侧接线端分别以导线交叉连接;电控开关的一对投掷端与直流电源的两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轻便的大跨度管状支架结构,方便架设在人体上方使用,不仅可以用于躯干,亦可用于四肢;在构成支架的水平横管以及竖向支撑管均设置有伸缩管,能很方便地调节横向跨度以及竖向高矮,可根据人体的胖瘦将架体调整到最合适的使用状态;施灸车两端头内分别固定在一对平行设置、同步运转的纵向滚珠丝杆的螺母上,能使施灸车沿纵向运行更平稳;采用双刀双掷的电控开关,能很方便地控制施灸车向前或向后运行,快速定位到施灸部位的上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实施例电路图。

图中:1—架体,2—纵向移动装置,3—施灸车,4—连接管,5—支撑管,6—横管,7—纵向滚珠丝杆,8—同步轮,9—同步带,10—行车电机,11—移动施灸头,17—窗口,33—控制盒,34—伸缩管,42—双刀双掷的电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中所示的一种电控施灸器,包括架体1、施灸车3、纵向移动装置2以及为设备供电的直流电源;从图1和图2中可清楚地看到各部分的布局和结构特点。

如图1中所示,所述架体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弓形管,以及在两根弓形管之间与弓形管左右端部连接的连接管4;所述弓形管由两端部的两根竖向或斜向设置的支撑管5以及水平连接两支撑管5的横管6组成;架体1底端左右两侧跨度为40~70cm,用于架设在人体上方跨越人体躯干或肢体两侧;在后一根横管6的外侧设有控制盒33。架体采用管状结构搭建,兼有大跨度和轻便的特点,能很方便地架设在人体上方使用,不仅可以用于躯体的胸腹、后背,亦可用于四肢。

如图1中所示,作为优选方案,在位于纵向滚珠丝杆7的外侧管段上的横管6设有伸缩管34;位于连接管4下方的支撑管5管段上设有伸缩管34。在水平横管以及竖向支撑管设置伸缩管,可方便调节架体的横向跨度和竖向高矮,便于根据人体的胖瘦将架体调整到最合适的使用状态。

如图1、图2中所示,所述施灸车3包括车体和移动施灸头11;所述车体前后长8~18cm、左右宽20~50cm;车体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窗口17,窗口17左右宽14~44cm,所述移动施灸头11设置在窗口17内。施灸车用于承载移动施灸头。

如图2中所示,所述纵向移动装置2包括纵向滚珠丝杆7、同步轮8、同步带9和行车电机10;所述纵向滚珠丝杆7和同步轮8均设置有一对;两根纵向滚珠丝杆7相互平行、垂直于前后横管6设置,两个纵向滚珠丝杆外分别套设纵向丝杆螺母,两根纵向滚珠丝杆7的前端可转动地嵌设在前方的横管6内侧,后端穿过后方的横管6分别与设在控制盒33内的两个同步轮8同轴连接;两个同步轮8之间通过同步带9同步转动,行车电机10与其中一个同步轮8连接。两根平行的纵向滚珠丝杆通过两个同步轮进行同步,使运转更精准。

如图1、图2中所示,施灸车3设于一对纵向滚珠丝杆7之间,纵向丝杆螺母设在施灸车3左右两端头内;以便行车电机10转动时带动施灸车3做前后纵向运动。施灸车两端头内分别固定两根纵向滚珠丝杆的螺母上,能使施灸车沿纵向运行时更平稳。

如图3中所示,控制盒33面板上设置有双刀双掷的电控开关42;双刀双掷的电控开关42的一对第一侧接线端与行车电机10的一对供电端连接,电控开关42的一对第二侧接线端与第一侧接线端分别以导线交叉连接;电控开关42的一对投掷端与直流电源的两输出端电连接。电控开关采用双刀双掷,能很方便地控制施灸车向前或向后运行,快速定位到施灸部位的上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