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数据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8559发布日期:2019-12-13 17:2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数据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数据采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数据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互联网医疗数据采集设备能够对患者的身体数据进行采集,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身体健康隐患。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545860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的互联网医疗数据采集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高速处理器,分别与高速处理器相连接的储存器、gprs单元、时钟电路、键盘、显示屏和滤波放大电路,以及与滤波放大电路相连接的医疗数据采集单元组成。本实用新型可以及时的把采集到的人体健康参数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医院的监测中心,使医生能够及时的了解病人的人身体状况,并做相应的跟踪治疗,大大提高了各种病理的早期监测和预防效果。该实用新型能够保证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可以对采集到的人体健康参数进行保存,使数据不会丢失。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该技术方案不够为患者提供信息隐私保护,容易使患者信息泄露,并且患者不能够及时得知自身的健康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数据采集设备,通过身份识别单元对病患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通过检测单元对病患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监控单元对病患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回发,通过信息接收单元将数据及时发送给病患,整体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护病患隐私并能够及时将健康数据发送给病患,实用性较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输入端设有身份识别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控制中心连接端设有人机交互单元、数据监控单元和数据储存单元,所述控制中心输出端设有传输单元和信息接收单元,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可编程plc,所述身份识别单元包括指纹识别器和人脸识别器,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触摸屏,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血压测量仪、心电监测仪和血液分析仪,所述数据监控单元包括后台服务器,所述传输单元包括gprs模块,所述信息接收单元包括智能手机;

所述身份识别单元用于对病患的指纹和人脸进行数据采集并且进行身份识别;

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用于增加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根据需要对机器发出操作指令;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对人体的血压、心率和血液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将采集出来的数据传递给控制中心;

所述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控制中心发出的身体数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编程plc连接端设有交换机,所述数据储存单元包括大容量储存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编程plc与后台服务器通过交换机连接,所述可编程plc输入端设有电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编程plc输出端设有gprs模块,所述可编程plc通过gprs模块与智能手机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编程plc输入端设有血压测量仪、心电监测仪和血液分析仪。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编程plc输入端设有指纹识别器和人脸识别器,所述可编程plc连接端设有大容量储存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身份识别单元对病患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通过检测单元对病患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监控单元对病患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回发,通过信息接收单元将数据及时发送给病患,整体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护病患隐私并能够及时将健康数据发送给病患,实用性较强;

2、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通过大容量储存器对病患的身体健康数据进行储存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并能够进行数据恢复,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拓扑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单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元结构图。

附图标记为:1控制中心、2身份识别单元、3人机交互单元、4检测单元、5数据监控单元、6数据储存单元、7传输单元、8信息接收单元、9可编程plc、10指纹识别器、11人脸识别器、12触摸屏、13血压测量仪、14心电监测仪、15血液分析仪、16后台服务器、17gprs模块、18智能手机、19交换机、20大容量储存器、21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控制中心1,所述控制中心1输入端设有身份识别单元2和检测单元4,所述控制中心1连接端设有人机交互单元3、数据监控单元5和数据储存单元6,所述控制中心1输出端设有传输单元7和信息接收单元8,所述控制中心1包括可编程plc9,所述身份识别单元2包括指纹识别器10和人脸识别器11,所述人机交互单元3包括触摸屏12,所述检测单元4包括血压测量仪13、心电监测仪14和血液分析仪15,所述数据监控单元5包括后台服务器16,所述传输单元7包括gprs模块17,所述信息接收单元8包括智能手机18,可编程plc9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所述身份识别单元2用于对病患的指纹和人脸进行数据采集并且进行身份识别,通过指纹识别器10对病患的指纹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身份识别,指纹识别器10是一种利用指纹采集及其配套软件结合起来的为加强个人电脑加密程度的高科技安全产品,使用其配套的应用软件,可以实施保密、屏幕保护保密及文件、目录保密,通过人脸识别器11对病患的容貌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身份识别,人脸识别器11是数字信息发展中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者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记忆存储和比对,从而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两者结合能够达到很好的隐私保护作用;

所述人机交互单元3用于增加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根据需要对机器发出操作指令,病患可通过触摸屏12来对机器进行操作,并且根据触摸屏12上的相关操作提示来完成操作,可在触摸屏12上选择需要进行测试的项目,增加便利性;

所述检测单元4用于对人体的血压、心率和血液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将采集出来的数据传递给控制中心1,病患可根据需要利用血压测量仪13、心电监测仪14和血液分析仪15分别对自身的血压、心率和血液成分进行测试分析,然后血压测量仪13、心电监测仪14和血液分析仪15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可编程plc9,可编程plc9将数据分别传输到后台服务器16和大容量储存器20进行分析和数据备份,后台服务器16的工作人员对具体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所述信息接收单元8用于接收由控制中心1发出的身体数据,由后台服务器16的工作人员详细分析出的数据发回可编程plc9,可编程plc9接收到数据后通过gprs模块17传输给智能手机18,所述gprs模块17型号设置为sim900a模块,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简称,它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技术。

所述可编程plc9连接端设有交换机19,交换机19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所述数据储存单元6包括大容量储存器20。

所述可编程plc9与后台服务器16通过交换机19连接,所述可编程plc9输入端设有电源21。

所述可编程plc9输出端设有gprs模块17,所述可编程plc9通过gprs模块17与智能手机18连接。

所述可编程plc9输入端设有血压测量仪13、心电监测仪14和血液分析仪15,血液分析仪临床又称血细胞分析仪、血球分析仪、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球计数仪,血液分析仪不仅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提供了许多实验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了重要的作用。

所述可编程plc9输入端设有指纹识别器10和人脸识别器11,所述可编程plc9连接端设有大容量储存器20。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通过指纹识别器10对病患的指纹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身份识别,或者通过人脸识别器11对病患的容貌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身份识别,然后再根据需要对机器发出操作指令,病患可通过触摸屏12来对机器进行操作,并且根据触摸屏12上的相关操作提示来完成操作,可在触摸屏12上选择需要进行测试的项目,然后病患可通过血压测量仪13、心电监测仪14和血液分析仪15分别对自身的血压、心率和血液成分进行测试分析,血压测量仪13、心电监测仪14和血液分析仪15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可编程plc9,可编程plc9将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16进行分析,后台服务器16的工作人员对具体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由后台服务器16的工作人员详细分析出的数据发回可编程plc9,可编程plc9接收到数据后通过gprs模块17传输给智能手机18,使得病患能够及时接收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整体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护病患隐私并能够及时将健康数据发送给病患,实用性较强;

参照说明书附图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通过大容量储存器20对病患的身体健康数据进行储存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并能够进行数据恢复,安全性较高。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