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检查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7158发布日期:2020-03-17 14:52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口腔检查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检查内窥镜,属于口腔科用医疗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口腔是人体消化呼吸道的入口,具有咀嚼、吞咽、语言表情等重要生理功能,也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定期检查口腔、维护口腔健康对于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口腔的检查需要用到口腔内窥镜,但是,现有的口腔内窥镜结构功能单一,一般是在手柄的一端固定有反光镜,反光镜与手柄之间的倾斜角度无法调整,对于口腔内的一些特定部位往往不易观察,无法清晰的看到病灶情况,影响诊断;并且,在检查后槽牙时,患者的舌头容易阻挡视线,尤其是一些儿童患者往往不懂得配合,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节方便,可清晰观察到病灶情况的口腔检查内窥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口腔检查内窥镜,包括压舌板,压舌板的顶部固定有两支撑块,两支撑块之间转动安装有手柄,手柄的左端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手柄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左端伸出手柄并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铰座,第一铰座上固定有连接罩,连接罩上固定有反光镜,连接罩上还固定有第二铰座,第二铰座与第二连接杆铰接,滑杆的右端顶部通过连接块固定有调节块,手柄上设有与连接块相对应的条形通孔。

上述的手柄的外侧固定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两支撑块的两侧,可防止手柄与支撑块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上述的滑孔与滑杆的横向截面均为矩形,可防止滑杆与手柄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口腔检查内窥镜,可以调节反光镜与手柄之间的倾斜角度,并且,设有压舌板,可防止检查后槽牙时舌头阻挡视线,便于医生清晰的看到患者病灶情况,降低了医生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杆;2、第一铰座;3、反光镜;4、连接罩;5、第二铰座;6、滑杆;7、第二连接杆;8、限位块;9、支撑块;10、手柄;11、条形通孔;12、连接块;13、调节块;14、滑孔;15、压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口腔检查内窥镜,包括压舌板15,压舌板15的顶部固定有两支撑块9,两支撑块9之间转动安装有手柄10,手柄10的左端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7,手柄10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滑孔14,滑孔14内滑动连接有滑杆6,滑杆6的左端伸出手柄10并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第一连接杆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铰座2,第一铰座2上固定有连接罩4,连接罩4上固定有反光镜3,连接罩4上还固定有第二铰座5,第二铰座5与第二连接杆7铰接,滑杆6的右端顶部通过连接块12固定有调节块13,手柄10上设有与连接块12相对应的条形通孔11。

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柄10的外侧固定有两个限位块8,两个限位块8分别位于两支撑块9的两侧,可防止手柄10与支撑块9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上述的滑孔14与滑杆6的横向截面均为矩形,可防止滑杆6与手柄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稳定性更好。

在检查上门牙内侧时,将压舌板15自然平放在四指,大拇指按住调节块13,将本实用新型平放进患者口腔即可,通过大拇指推动调节块13,可带动滑杆6在滑孔14内滑动,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杆1带动连接罩4沿第二连接杆7与第二铰座5的铰接点转动,从而达到调节反光镜3与手柄10夹角大小的目的;在检查下门牙内侧时,操作者只需将手腕翻转180度即可;在检查患者右侧后槽牙时,操作者可将手柄10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用右手送入患者口腔内即可,反光镜3用来观察患者病灶部位,压舌板15可压住患者舌头,防止舌头阻挡医生视线;同理,在检查患者左侧后槽牙时,操作者可将手柄10在初始基础上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用左手将本实用新型送入患者口腔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口腔检查内窥镜,可以调节反光镜3与手柄10之间的倾斜角度,并且,设有压舌板15,可防止检查后槽牙时舌头阻挡视线,便于医生清晰的看到患者病灶情况,降低了医生的工作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