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尿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0847发布日期:2020-05-20 02:0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泌尿外科尿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泌尿外科尿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的检查手段多样,而尿检就是其中之一,尿检所需的尿液样本通常由患者自行采集,而临床上常用的采集装置为尿杯,该装置对患者来说很难掌控,并且容易造成尿液泼洒,为方便取尿,尿杯通常设计为敞口状,从而导致在采集过程中尿液样本易受污染。

公开号为cn2062086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尿液样本分段收集器及收集装置,包括沿尿液输送方向依次连通的漏斗、前段收集器、溢流管和中段收集器,前段收集器内插装有与大气连通的第一通气管,由漏斗收集的尿液流入前段收集器中直至液封第一通气管的下端口后,通过溢流管流入中段收集器;尿液样本收集装置包括尿液样本分段收集器以及用于固定前段收集器和中段收集器的固定架,该装置可以将患者尿液分段提取,提高了尿检的准确性,但是该装置的尿液分段取决于装置的部件容量,由于各患者的尿量不同,有可能出现患者的所有尿液全部排出而前段收集器不满的情况,或者前段收集器的容量不足以装下患者前段尿液的情况,这种方式不能根据患者的自主意愿进行分段,分段过程很被动,对于需要观察结石的患者不能有效提取患者的结石,取得中段尿液样本的密封得不保障,易污染。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泌尿外科尿液收集装置,至少包括集液斗、第一桶和第二桶。所述集液斗通过第一导管与用于盛放患者前段尿液的第一桶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能够连通所述集液斗与用于盛放患者中段尿液的所述第二桶的第二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一端设有过滤腔,所述集液斗按照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过滤腔螺纹连接。所述过滤腔的内部分别设有限位板和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底部按照贯穿且均布的方式设有若干个孔。在所述过滤盒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过滤盒能够按照沿所述过滤腔的轴线移动的方式抵靠或者脱离所述限位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二端按照贯穿所述第一桶的端面的方式延伸至所述第一桶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管上的由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桶限定而成的区域内安装有第一阀,其中: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彼此之间的第一夹角不小于90°。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桶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其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上安装有第二阀,其中:所述第三导管上的由所述第二桶与所述第二阀限定而成的区域内设有第四导管,所述第二桶通过所述第四导管与用于采集尿液样本的真空瓶连通。在所述真空瓶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真空瓶能够脱离所述第四导管。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桶按照第五导管与所述第三导管连通的方式经所述第三导管与外接环境连通,其中:所述第五导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桶的底部,所述第五导管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第三导管上的由所述第三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限定而成的区域内。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桶通过第六导管与外界环境连通,其中:所述第六导管的第一端按照贯穿所述第二桶侧壁的方式延伸至所述第二桶的内部,所述第六导管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第三导管上的由所述第三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限定而成的区域内,其中:所述第四导管的自由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六导管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桶上按照贯穿的方式安装有气压管,所述第五导管上安装有第三阀,其中:所述第一桶的内部区域构成前段尿液区,所述前段尿液区通过所述气压管能够与外界环境连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液斗呈喇叭口状,所述过滤腔呈一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状,所述集液斗的第一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过滤腔上设有外螺纹,其中:所述集液斗上的所述内螺纹能够与所述过滤腔上的所述外螺纹相适配。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滤腔的内部区域构成过滤区,所述第二桶的内部区域构成中段尿液区,其中:在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均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患者的尿液能够依次按照所述过滤区、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六导管和所述第三导管的顺序流通。在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三阀均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患者的尿液能够依次按照所述过滤区、所述前段尿液区、所述第五导管和所述第三导管的顺序流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四导管上安装有第四阀,其中:在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均处于闭合状态并且所述第四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患者的尿液能够依次按照所述过滤区、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二桶、所述第三导管和所述第四导管的顺序流通至所述真空瓶的内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桶和所述第二桶均安装在支架上,其中:所述支架的横截面呈c字状,所述支架上分别设有支撑垫和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滤腔中安装过滤盒的方式能够对患者的尿液进行过滤从而提取患者的结石或者血块,方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诊断。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导管上设置第一阀的方式能够实现患者对尿液分段的主动控制,能够有效保证采集的尿液样本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四导管上安装真空瓶的方式能够保证采集的中段尿液样本不受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尿液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尿液收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尿液收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尿液收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中a-a截面的剖视图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尿液收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尿液收集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集液斗2:过滤腔3:第一阀

4:气压管5:第一导管6:第一桶

7:第三阀8:第五导管9:第四导管

10:第三导管11:支撑垫12:第二阀

13:第六导管14:支架15:把手

16:第二桶17:真空瓶18:第二导管

19:限位板20:过滤盒21:孔

22:第四阀

α:第一夹角

ⅰ:过滤区ⅱ:前段尿液区ⅲ:中段尿液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泌尿外科尿液收集装置至少包括集液斗1、第一桶6和第二桶16。优选的,第一桶6和第二桶16均呈中空的圆柱体状。优选的,第一桶6和第二桶16各自的底端均呈倒锥状。这里的倒锥状设计能够使容器中的液体集中,在排放时不残留。集液斗1通过第一导管5与用于盛放患者前段尿液的第一桶6连通。第一导管5上设有第二导管18。集液斗1通过第二导管18与用于盛放患者中段尿液的第二桶16连通,其中:第一导管5的第一端设有过滤腔2。优选的,第一导管5的第二端按照贯穿第一桶6的端面的方式延伸至第一桶6的内部。第一导管5上的由第二导管18与第一桶6限定而成的区域内安装有第一阀3,其中:第一导管5与第二导管18彼此之间的第一夹角α不小于90°。这里对于第一夹角α的限定参照图3,为了防止在尿液流入第一桶6的过程中有部分尿液进入第二导管18中。优选的,第一夹角α可以是90°。集液斗1按照可拆卸的方式与过滤腔2螺纹连接。优选的,集液斗1呈喇叭口状。优选的,过滤腔2呈一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状。优选的,集液斗1的第一端部设有内螺纹。优选的,过滤腔2上设有外螺纹。集液斗1上的内螺纹能够与过滤腔2上的外螺纹相适配。过滤腔2的内部分别设有限位板19和过滤盒20。过滤盒20的底部按照贯穿且均布的方式设有若干个孔21。在过滤盒20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过滤盒20能够按照沿过滤腔2的轴线移动的方式抵靠或者脱离限位板19。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患者的尿液经集液斗1进入过滤腔2的内部,在此过程中,过滤盒20能够对患者的尿液进行过滤并将尿液中的结石或者血块留在过滤盒20中以备医生查验。此时患者根据自己的尿量自主判断是否需要关闭第一阀3,例如,当患者觉得自己排出的尿量已经不足以装满第一桶6,此时需要将第一阀3关闭,这是患者的剩余尿量即通过第二导管18进入第二桶16中;若患者觉得自己的尿量足够充满第一桶6并且还有余时,则不必关闭第一阀3,待第一桶6中的尿液液面超过第二导管18时,尿液经第二导管18进入第二桶16中待用。优选的,第一桶6和第二桶16均可以是透明材质制得。优选的,第一桶6和第二桶16的材料均可以是有机玻璃。

优选的,第二桶16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其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三导管10。第三导管10上安装有第二阀12,其中:第三导管10上设有第四导管9。第四导管9处于第二桶16与第二阀12之间的位置。第二桶16通过第四导管9与用于采集尿液样本的真空瓶17连通。优选的,第四导管9上安装有第四阀22。在真空瓶17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真空瓶17能够脱离第四导管9。这里的真空瓶17可拆,当需要用真空瓶17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时,首先将带有负压的真空瓶17安装在第四导管9上,然后打开第四阀22,此时处于第二桶16中的患者中段尿液在真空瓶17中负压的作用下经第四导管9进入真空瓶17,这里的真空瓶17能够保证采集的尿液样本不被污染。例如,真空瓶17可以是一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状,在真空瓶17的开放端安装有橡胶皮套,该橡胶皮套可穿透,其原理与医院血液科所用的真空采血瓶一致。

优选的,第一桶6上设有第五导管8。第五导管8的第一端贯穿第一桶6的底部。第五导管8的第二端连通至第三导管10,第五导管8的第二端处于第三导管10的第一端与第二阀12之间。第一桶6通过第五导管8与第三导管10与外界环境连通。优选的,第一桶6上按照贯穿的方式安装有气压管4。这里的气压管4用于连通第一桶6与外界环境,起到平衡第一桶6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压的作用,优选的,气压管4可以是胶粘连接于第一桶6上的塑料管。使得处于第一桶6内部的尿液能够经第五导管8和第三导管10顺利流出。第五导管8上安装有第三阀7,其中:第一桶6的内部区域构成前段尿液区ⅱ,前段尿液区ⅱ通过气压管4能够与外界环境连通。例如,当医生要求患者同时采集前段尿液和中段尿液,这时在收集尿液之前需要将第三阀7关闭,若不要求采集前段尿液,那么只需要将第三阀7保持打开状态即可。以上两种情况下第二阀12均处于关闭状态,待将尿液样本采集结束后分别打开第三阀7和第二阀12将装置内部的多余尿液排空即可。

优选的,第二桶16通过第六导管13与外界环境连通,其中:第六导管13的第一端按照贯穿第二桶16侧壁的方式延伸至第二桶16的内部。第六导管13的第二端连通至第三导管10。当第二桶16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后,多余的尿液经第六导管13和第三导管10排出装置外部。第六导管13的第二端处于第三导管10的第一端与第二阀12之间。第四导管9的自由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不低于第六导管13的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这里的设计可有效避免第二桶16中的尿液经第四导管9溢出装置从而造成尿液泼洒。

优选的,过滤腔2的内部区域构成过滤区ⅰ。第二桶16的内部区域构成中段尿液区ⅲ,其中:在第一阀3和第二阀12均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患者的尿液能够依次按照过滤区ⅰ、第二导管18、第六导管13和第三导管10的顺序流通,此时其他阀的开合状态不影响患者尿液的流通。在第一阀3和第三阀7均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患者的尿液能够依次按照过滤区ⅰ、前段尿液区ⅱ、第五导管8和第三导管10的顺序流通,此时其他阀的开合状态不影响患者尿液的流通。

优选的,在第一阀3和第二阀12均处于闭合状态并且第四阀2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患者的尿液能够依次按照过滤区ⅰ、第二导管18、第二桶16、第三导管10和第四导管9的顺序流通至真空瓶17的内部。

优选的,第一桶6和第二桶16均安装在支架14上。其中:支架14的横截面呈c字状。支架14上分别设有支撑垫11和把手15。优选的,第三导管10贯穿支架14。这里的第三导管10上可以外接软管至便池。

优选的,第一阀3、第二阀12、第三阀7和第四阀22均可以是能够手动操作的普通两通球阀。优选的,第一导管5、第二导管18、第三导管10、第四导管9、第五导管8和第六导管13均可以是透明的有机玻璃制得。优选的,第三导管10与第四导管9各自的自由端均为尖锐状,方便后期配合真空瓶17进行尿液收集。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实用新型的泌尿外科尿液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论述。

在使用装置收集尿液时,需要同时收集患者的前段尿液和中段尿液时,首先将第三阀7、第二阀12和第四阀22关闭,将第一阀3打开,然后患者将尿液从集液斗1处排入装置,尿液经过滤腔2进入第一桶6中,患者根据自己的尿量选择关闭第一阀3,此时尿液经过滤腔2和第二导管18进入第二桶16,当第二桶16中的尿液液面超过第六导管13时,尿液经第六导管13和第三导管10排出装置,此时将真空瓶17安装在第三导管10的自由端并打开第三阀7采集前段尿液,再用另一个全新的真空瓶17安装在第四导管9的自由端并打开第四阀22采集中段尿液。这里的真空瓶17收集尿液的操作方式是将第三导管10的自由端或者第四导管9的自由端插入真空瓶17即可,其操作原理同血液科运用真空管采集血液的方式一致。然后再将第二阀12打开将装置中的剩余尿液排出装置,最后拆掉集液斗1将过滤盒20取出即可;若只需要采集中段尿液,首先将第二阀12和第四阀22关闭,将第三阀7和第一阀3打开,然后患者将尿液从集液斗1处排入装置,尿液经过滤腔2进入第一桶6中,患者根据自己的尿量选择关闭第一阀3,在此过程中除了没有采集前段尿液的步骤以外所有的操作均与前述操作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