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瓶进气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5278发布日期:2020-07-04 01:19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瓶进气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治疗领域,具体是一种输液瓶进气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疾病医疗,大都采用输液的方法来进行药物治疗,而输液也是最基本和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而在输液治疗阶段,为了能够达到顺畅的输液目的,在瓶口外侧插有连接的进气管,以便于在液位逐渐下降时,从这个进气管同步进入空气,以免瓶内呈负压而延缓输液速度。再一个,当在配药阶段,用注射器插入到药瓶推入药物时,由于瓶口是橡胶密封状态,瓶内压力大于外界压力,开始插入输液管时,内气压就将瓶内药液从排气管中压出,而常规的排气管在自然状态下呈弯曲状,进气口低于瓶中药液面,导致部分药液流失而浪费。

在常规的疾病治疗期间,大量的使用输液就加药物的方法来对病人进行治疗已缓解和减轻的痛苦,而常见的输液瓶都是将药物加入生理盐水后,通过滴管再连接针头从静脉缓慢的输入到人体的血液系统中。所以,在这个缓慢的治疗期间,有时一次治疗过程需要多次的更换不同的药瓶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现在常见的输液瓶都将过去那种玻璃瓶淘汰更换为透明塑料瓶,以减少运输损坏的几率和搬运重量。在使用这种软质的塑料瓶进行输液时,由于瓶体轻薄,当输液过程中在液体不断进入人体后使液面逐渐下降时,呈倒立状的瓶内液面上部为真空状,进气管就不断地同步将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瓶内液体上部的空间,使液体顺畅的下降。而这个进气管从瓶嘴接口出来后,自然成弯曲状,尾端没有可以固定的地方,如果弯曲的进气管尾端低于瓶内液体时,药液就会充满进气管,阻挡了进气通道,使空气无法达到自然进气的作用,这时随着药液的不断下降,进气管的进气口又低于液面,瓶内的真空不足以将进气管中的药液吸入到瓶内,负压就将瓶体吸扁变形,同时正常的输液速度也有所缓慢甚至停止了输液。而在配药期间,护士将各种不同的药剂通过注射器推注到输液瓶中时,瓶内就呈正压状态,在开始输液时,这个弯曲自由垂吊的进气管尾端在低于瓶内液面时,就会将药液从这个进气管中不停地流出,造成了药液的浪费。所以,针对这个在输液过程中十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时当陪护者发现出现漏液的问题时,就将排气管同手向上扶住,保持进气管尾端高于液面,并用手指弹动几下,使药液返回到瓶中,使进气管达到进气畅通的作用,保持输液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瓶进气管的固定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瓶进气管的固定装置,包括输液挂瓶支撑杆,输液挂瓶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挂瓶横杆,挂瓶横杆右端连接吊环,吊环下端固定连接输液瓶,输液瓶的瓶口位置设有药瓶密封盖,药瓶密封盖中部连接输液插针,输液插针下端连接输液管三通,输液管三通下端连接输液管,输液管三通右侧连接进气管,所述吊环中部固定连接卡环连接杆,卡环连接杆右端固定连接进气管卡环,进气管卡环中部卡接进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液瓶内部设有药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药瓶密封盖中部设有橡胶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卡环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卡环的形状为u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的顶端高于输液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的顶端设有进气管进气过滤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对进气管向上固定并使其约束定位,使进气口高于液面,将会改变原先的漏液和不进气的现象,使输液过程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

2、改变原先进气管自然弯曲后不利于进气和容易漏液的问题;

3、提高了进气管的工作可靠性和保障了输液过程的快速和用药安全性,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输液瓶进气管的固定装置中进气管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输液瓶进气管的固定装置使用状态效果图。

图中:1、输液瓶,11、药液,12、卡环连接杆;13、吊环,14、药瓶密封盖,15、进气管卡环;2、进气管,21、进气管进气过滤帽,22、输液管三通,23、输液管,24、输液插针。3、输液挂瓶支撑杆,31、挂瓶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输液瓶进气管的固定装置,包括输液挂瓶支撑杆3,输液挂瓶支撑杆3顶端固定连接挂瓶横杆31,挂瓶横杆31右端连接吊环13,吊环13下端固定连接输液瓶1,输液瓶1内部设有药液11,输液瓶1的瓶口位置设有药瓶密封盖14,药瓶密封盖14中部连接输液插针24,药瓶密封盖14中部设有橡胶孔,输液插针24下端连接输液管三通22,输液管三通22下端连接输液管23,输液管三通22右侧连接进气管2,所述吊环13中部固定连接卡环连接杆12,卡环连接杆12右端固定连接进气管卡环15,进气管卡环15中部卡接进气管2,进气管卡环15的材料为弹性材料,进气管卡环15的形状为u型,进气管2的顶端高于输液瓶1,进气管卡环15可方便插拔进气管2的灵活方式,上部u形卡口结构设计成弹性可拉开式,卡入进气管2后并保持气管紧贴瓶体,具有固定作用,卡紧后不易松脱,解决了以往没有类似固定进气管2而导致在输液时经常漏液或不进气的一种应用解决方案,还可以根据吊环13的方向可任意改变固定角度,具有多角度位置可调节进气管2进行灵活固定的特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进气管2的顶端设有进气管进气过滤帽21。进气管进气过滤帽21可以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灰尘通过进气管2进入输液瓶1内部污染药液11,并且由于进气管2过滤帽体积较大,可以方便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找到进气管2,并且将进气管2的顶端卡在进气管卡环15中。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在进行输液时,首先将输液瓶1的吊环13用手拉起,挂在输液挂瓶支撑杆3上的挂瓶横杆31上,使输液瓶1呈倒立状态。然后将输液插针24插入到输液瓶1密封盖中预留的橡胶孔内,药液11就会通过输液插针24向下流出,并经过输液管三通22同时流向输液管23和进气管2。这时及时将弯曲的进气管2拉起来,使进气管2上的进气管进气过滤帽21高于液面和瓶底,并将进气管2的上端卡入进气管卡环15内,这时,原先流入进气管2内的药液11就会在液位差和瓶内负压的作用下,逐渐下降并排空,形成畅通的进气模式,达到进气的作用。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这个进气管2上的进气过滤帽一直高于液面,液体再也不会从这个进气管2中倒流出来,随着液体液面的不断下降,瓶内逐渐产生负压,进气管2就会同步的将空气一点点的输入到瓶内,输液瓶1瓶体再也不会被抽扁,始终保持输液所控制的速度,并在控制流速的正常范围内进行,再也不会产生由于进气管2堵塞造成瓶内负压而导致流速变慢或不能输液的现象发生,缩短了患者的输液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输液痛苦。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常规疾病在输液期间,所使用的输液瓶1的进气管2没有实施固定而存在漏液或不进气的状态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施。设计原理是利于瓶底吊环13的连接位置,增加一个长杆的u形进气管卡环15,进气管卡环15呈倒ω状,当进气管2卡入进气管卡环15内后对进气管2进行有效地固定,使其在整个输液过程中保持紧贴瓶身而使进气口位置高于药液11液面,达到输液顺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的工作对象是常规各种输液治疗所使用的输液瓶1,并对进气管2的自然弯曲下垂状态予以改变成另外一种垂直向上的固定模式,且在紧固后不再产生漏液,进气顺畅,不需要陪护人员对进气管2的扶持和弹动等问题,减少了液体流失和输液缓慢等异常现象。而以往如果一旦出线上述问题导致输液中断或停止时间过长,血液就会倒流并凝固后堵塞针头,造成无法进行继续输液的问题,就还需要给患者再重新扎一针。利用该方法固定的进气管2,提高了输液效率和治疗的可靠性,减少了病人在同等时间下的输液时间,减少了输液治疗多扎一针的痛苦和陪护人员的等待时间,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装置对于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异常诸多问题进行优化,在每一瓶输液开始时,就将进气管2卡在进气管卡环15内,全程就不再需要进行管理,直到这瓶药液11输完。其有利于减少在同等输液时间或过程中的多次弹动,或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具有良好实用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