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罩体、切口保护套以及手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570发布日期:2020-02-14 15:3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罩体、切口保护套以及手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罩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切口保护套,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通过上述密封罩体与切口保护套装配而成的手术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进行各种切除手术时,常使用多通道单孔腔镜穿刺器。在一个手术中,往往需要用到多个单孔腔镜穿刺器。现有的技术中存在操作繁琐或存在连接后气密性存在欠缺的问题,同时切口感染导致的并发症也让医生感到棘手。2011年卫生部出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对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做了严格规定,对术中、术后如何控制感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口保护套正是在这种需求的促使下应运而生,它能够有效解决以下问题:(1)改善手术视野的显露性和切口边缘的可视性,有效缩小切口尺寸和预防切口组织出血、渗血;(2)降低组织损伤程度,减少局部创伤和关联疼痛;(3)减少拉钩和牵开器的使用,给予手术者较大的操作空间;(4)减少手术切口污染机会,从而降低切口感染风险。

但是,由于切口保护套往往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将其置于切口中时,由于切口保护套受到边缘组织的挤压作用而变形,从而限制了手术的操作视野。另外,尽管切口保护套极大地缩小了切口暴露的空间,降低了手术切口污染机会。但是,切口保护套仍然会暴露上方的开口以供医疗器械伸入切口内部,暴露出的开口仍然会一定程度引发患者的伤口感染。如何研发出一种新型的能与切口保护套配合使用的单通道多孔腹腔镜手术装置以进一步简化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和降低切口感染率、提升手术效率,成为当下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单通道多孔密封罩体,通过该密封罩体配合切口保护套使用,以克服上述现有多通道单孔穿刺器存在的切口感染率高、不利于提升手术效率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切口保护套,通过该切口保护套与密封罩体配合使用,以克服上述现有切口保护套存在的切口感染率高、不利于提升手术效率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手术装置,通过使用该手术装置,以克服现有手术装置存在的切口感染率高、不利于提升手术效率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密封罩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器械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切口保护套的连接口,所述器械通道及进气通道均与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器械通道的顶部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贯穿孔,所述器械通道通过贯穿孔与外部相通;

还包括阻气挡板,所述阻气挡板用于阻隔器械通道与壳体之间的连通;

当手术器械插入贯穿孔时,手术器械与贯穿孔过盈配合,手术器械通过器械通道继续伸入壳体内部时,所述阻气挡板受力打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道内衬,所述通道内衬设于器械通道的内壁上;

所述通道内衬的顶部与密封盖连接,所述通道内衬的底部与阻气挡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气挡板设于器械通道内,所述通道内衬的底部设置成倾斜状;

所述阻气挡板为倾斜盖板,所述倾斜盖板的一侧与通道内衬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倾斜盖板的另一侧与通道内衬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气挡板包括连接座、第一密封阀及第二密封阀,所述第一密封阀及第二密封阀设于连接座上的一端;

所述连接座远离第一密封阀及第二密封阀的一端设有第一可拆卸连接件,所述通道内衬的底部相应设有第二可拆卸连接件;

所述第一密封阀及第二密封阀共同封堵连接座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阀与第二密封阀的衔接处形成撑开带,所述撑开带受到手术器械挤压时撑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道、进气开关和进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用于连接进气通道;

所述进气开关设于进气管道上用于控制进气管道的导通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还包括出气装置,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出气管道、出气开关和出气接口,所述壳体上相应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接口用于连接出气通道;

所述出气开关设于出气管道上用于控制出气管道的导通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口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套接切口保护套;

所述壳体的中轴线与器械通道的中轴线相交形成0~10°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为柔性材质制成的密封盖,所述壳体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柔性材质制成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切口保护套,包括通道、连接环及植入环,所述连接环设于通道的一端以用于连接密封罩体的连接口,所述植入环设于通道的另一端以用于植入手术切口内;

所述切口保护套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柔性材质制成的切口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术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罩体以及上述的切口保护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密封罩体通过配合切口保护套使用,能够为切口保护套充气以撑开手术切口或者其内部的器官、组织,确保在手术器械伸入切口前后,该手术装置始终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极大的降低了感染率。壳体顶部设置的器械通道也方便手术人员插入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手术过程始终处于相对无菌的环境。

(2)本实用新型切口保护套配合上述密封罩体使用,既能提供手术人员手术视野,借助于自身的柔性快速植入切口内,也方便其与密封罩体进行连接,确保手术装置的相对密闭性,大大提升手术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手术装置通过密封罩体与切口保护套配合使用,方便对手术切口或者手术切口内的组织或者器官进行撑开,方便手术人员进行观察。另外,该手术装置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腔,手术人员也能通过密封罩体插入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在一个相对密闭、隔离的空腔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手术的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手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手术装置的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密封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密封罩体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阻气挡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阻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切口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切口保护套的剖视图。

图中:100、密封罩体;11、壳体;12、器械通道;121、密封盖;1211、贯穿孔;122、通道内衬;13、进气通道;14、连接口;141、条环形凹槽;15、阻气挡板;151、端头;152、连接尾;153、连接座;154、第一密封阀;155、第二密封阀;16、进气装置;17、出气装置;200、切口保护套;21、连接环;22、通道;23、植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手术装置(腹腔镜手术装置)。该手术装置包括密封罩体100以及切口保护套200,密封罩体100与切口保护套200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在手术时根据需要先将切口保护套200插入手术切口中,再将密封罩体100与切口保护套200连接在一起,通过密封罩体100对切口保护套200进行充气以使得手术切口或者手术切口内的组织或者器官撑开,方便手术人员进行观察。另外,该手术装置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腔,手术人员也能通过密封罩体100插入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在一个相对密闭、隔离的空腔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手术的感染风险。

如图3-4所示,为密封罩体100的剖视图。该密封罩体100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于壳体11顶部的器械通道12和进气通道13。壳体11的底部还设置有连接口14,该连接口14用于连接切口保护套200。其中,器械通道12及进气通道13均与壳体11的内部相通,器械通道12用于插入手术器械,进气通道13用于向壳体11以及切口保护套200的内部进气,进而用于撑开切口,方便手术人员观察切口内部的组织及器官。器械通道12的顶部设有密封盖121,密封盖121盖在器械通道12的顶部,且密封盖121的中部设有贯穿孔1211,贯穿孔1211与器械通道12相通,也即器械通道12通过贯穿孔1211与外部相通。该密封罩体100还包括阻气挡板15,在本实施例中,阻气挡板15设于器械通道12中,且阻气挡板15阻隔器械通道12与壳体11之间的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阻气挡板15还可以设于壳体11内部或者器械通道12与壳体11之间,用于阻隔器械通道12与壳体11之间的连通。

使用该手术装置进行手术时,可以先将切口保护套200插入手术切口中,此时,切口保护套200的顶部与连接口14套接,切口保护套200的底部抵接切口内部的组织,通过组织或者器官封堵切口保护套200的底部,手术装置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腔(当组织或者器官不完全封堵切口保护套200的底部时,手术装置也有可能向外漏气,但是通过进气通道13连续充气过程,确保该手术装置处于在整个手术进行过程中处于充盈状态),通过进气通道13对手术装置充气,此时,器械通道12被阻气挡板15堵住,通过阻气挡板15阻止壳体11内部与外面空气连通,手术装置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腔,确保手术装置内部维持一定气压状态,起到撑开伤口,方便手术人员进行手术的功能。同时,手术切口被该手术装置覆盖,手术切口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极大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此时,手术人员将手术器械通过密封盖121上的贯穿孔1211伸入器械通道12中,此时,手术器械与贯穿孔1211过盈配合,即贯穿孔1211包裹手术器械,器械通道12中的气体无法或者很少量从贯穿孔1211泄露出去。继续将手术器械通过器械通道12继续伸入壳体11以及人体内部时,手术器械始终与贯穿孔1211处于过盈配合状态,确保壳体11内部的气压相对恒定。当手术器械抵触阻气挡板15时,阻气挡板15受力打开,此时,壳体11内部与器械通道12连通,过盈配合的手术器械与贯穿孔1211起密封作用。由此,通过密封盖121与阻气挡板15交替起密封作用,形成该手术装置的双道闸,确保壳体11内部的气压相对恒定以及相对密封。手术器械伸入组织内部后,手术人员可以该手术装置的顶部操控手术器械的尾部,例如可以是镊子、剪刀、手术刀、洗液器及吸液器等。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盖121上的贯穿孔1211为圆形,主要用于通各种器械,孔径为2~11mm。该密封盖121及贯穿孔1211均为柔性材质制成,例如,可以是橡胶、硅胶等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1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柔性材质制成的壳体。由此,手术操作时,手术人员可以通过壳体11观察手术器械的位置及状态,方便手术人员对手术器械进行操作;柔性的壳体11不存在尖角,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在其它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1也可以为非透明的柔性材质制成,手术人员通过其套接的切口保护套200观察手术器械的位置及状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口14的内壁上设有两条条环形凹槽141,相应地,如图7-8所示,切口保护套200的顶部设有两条连接环21。组装密封罩体100与切口保护套200时,借助于柔性材质的良好贴合性以及密封效果,当两条连接环21嵌入两条条环形凹槽141时,能够保证密封罩体100与切口保护套200之间的密封连接,尤其是当壳体11内的气压较大时,受气压的挤压作用,进一步确保密封罩体100与切口保护套200之间牢固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罩体100与切口保护套200还可以是粘接、卡接、套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以是通过强力胶等实现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器械通道12内还包括通道内衬122,通道内衬122设于器械通道12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通道内衬122为塑料材质制成,且通道内衬122与器械通道12的内壁进行粘接,由此保证通道内衬122与器械通道12固定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通道内衬122还可以是与器械通道12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卡接、套接等连接方式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通道内衬122向上延伸至超出器械通道12,通道内衬122的顶部与密封盖121卡接,具体为密封盖121的内壁上设有卡勾,相应的,通道内衬122的外壁上设有卡槽,组装时,密封盖121内壁上的卡勾嵌入通道内衬122外壁上的卡槽中,由此实现通道内衬122卡接密封盖12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通道内衬122与密封盖121还可以是粘接、套接、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阻气挡板15设于器械通道12内,且阻气挡板15从通道内衬122的底部封堵通道内衬122。通道内衬122的底部设置成倾斜状,通道内衬122的底部与阻气挡板15可开合连接。当手术器械伸入壳体11内时,手术器械抵接阻气挡板15,阻气挡板15收到倾斜方向的推力作用,阻气挡板15的左端与通道内衬122脱连接,阻气挡板15的右端与通道内衬122保持连接,由此实现通道内衬122的底部与阻气挡板15可开合连接,便于手术器械顺利插入壳体11内。如图5所示,具体连接方式为:阻气挡板15设置成类似l形,包括连接尾152和端头151,连接尾152夹设于通道内衬122的外壁与器械通道12的内壁之间,且连接尾152设有突出的卡勾,相应的,通道内衬122的外壁设有卡槽,组装时将卡勾嵌入相应的卡槽,实现阻气挡板15与通道内衬122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端头151设置成“盖形”,端头151包括用于封堵通道内衬122底部出口的中部板以及用于包围通道内衬122底部出口的凸缘,借助于凸缘及中部板的配合,实现阻气挡板15封盖住通道内衬122的底部开口。在其它实施例中,端头151与通道内衬122还可以是粘接、套接、卡接或者是断带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密封罩体100的顶部还包括进气装置16,该进气装置16包括进气管道、进气开关和进气接口,进气接口用于连接进气通道13。进气装置16与进气通道13连通,通过进气装置16向壳体11内部进气,用于撑开切口出的组织或者器官,方便手术人员观察手术位置。进气开关设于进气管道上,通过进气开关控制进气管道的导通或者关闭。当需要进气时,可以通过进气装置16向壳体11内部进气,当需要放气时,也能通过进气装置16放气,当需要维持壳体11内部气压相对稳定时,可以通过进气装置16缓慢连续进气(漏气情况下)或者关闭进气开关(非漏气情况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密封罩体100的顶部还包括出气装置17,出气装置17包括出气管道、出气开关和出气接口,壳体11上相应设有出气通道,组装该手术装置时,通过出气通道与出气接口连接,实现出气装置17与壳体内部导通。出气开关设于出气管道上,出气开关控制出气管道的导通或者关闭。手术过程中,当需要除去切口内部的污浊气体时,可以通过进气装置16连续进气和出气装置17连续出气,此处的气体均为无菌气体,能够形成一个通路以排出污浊气体,方便手术过程的进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器械通道12的中轴线与壳体11的中轴线相交,且两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10°。器械通道12的中轴线与壳体11的中轴线相交,方便手术人员从侧方向插入手术器械,且手术器械伸进一段距离后作用于特定部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1的顶部包括四个器械通道12,且四个器械通道12对应的贯穿孔1211大小不同,用于插入不同的手术器械。四个器械通道12的中轴线与壳体11的中轴线相交,且角度相同,即手术器械伸入相同距离后聚焦于同一位置,方便手术人员控制手术器械。在其它实施例中,器械通道12的数量、其中轴线与壳体11的中轴线相交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阻气挡板15包括连接座153、第一密封阀154及第二密封阀155。连接座153呈筒状,第一密封阀154及第二密封阀155设于筒状连接座153的上端(图6中的右上端)。连接座153的上端设有第一可拆卸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为外螺纹,相应的,通道内衬122的底部设有内螺纹,借助于内外螺纹的连接,由此实现阻气挡板15与通道内衬1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阻气挡板15与通道内衬122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接、套接或者粘接实现可拆卸连接。

第一密封阀154及第二密封阀155共同封堵连接座153的下端(图中左下端),第一密封阀154与第二密封阀155均呈类半圆形,第一密封阀154与第二密封阀155的上方与连接座153的下端连接,第一密封阀154与第二密封阀155的下方彼此连接以形成撑开带。撑开带即连接最薄弱处,当手术器械挤压第一密封阀154或者第二密封阀155时,撑开带受挤压力作用,撑开带受力撑破,由此手术器械能够通过。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阀154与第二密封阀155也可以不连接,第一密封阀154与第二密封阀155在中间位置形成重叠,借助于第一密封阀154及第二密封阀155的重叠同样能够很好的封堵通道内衬122,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当手术器械挤压第一密封阀154或者第二密封阀155时,中间的重叠位置被撑开,手术器械顺利进入壳体11内。

实施例3

如图7-8所示,为一种与上述密封罩100体配合使用的切口保护套200。该切口保护套200包括通道22、连接环21及植入环23,其中,连接环21设于通道22的顶端以用于连接密封罩体100的连接口14,植入环23设于通道22的底端以用于植入手术切口内,借助于植入环23的定型和抵接作用,既能保证植入环23的形状相对恒定,不至于因组织挤压而变形;另一方面也能确保植入环23抵接组织或者器官,确保手术装置内部相对密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切口保护套200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柔性材质制成的切口保护套,例如医用硅胶。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