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5271发布日期:2020-05-12 18:41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湿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湿化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口腔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气管切开术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术后停留气管套管也越来越多,为了能更好地保持人工气道湿润,减少分泌物形成痰痂,降低呼吸道梗阻的风险,需要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

临床常用10ml注射器加0.45ns气管内直接滴注方法,但滴注后患者反应大,容易产生刺激性咳嗽咳痰,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呼吸费力、大汗淋漓、血氧饱和度下降、剧烈咳嗽咳痰引起出血等并发症。而且,通过咳嗽大部分湿化液已咳出,小部分湿化液通过纤毛运动到达气管、支气管以及肺泡等,湿化效率较低,且就医配合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化器,使注射器的药物雾化后达到局部湿化用药的效果,湿化效率较高,且就医配合度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化器,包括注射器和喷嘴,所述注射器包括壳体、推杆和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壳体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推杆一端连接所述活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后端;

所述喷嘴呈圆锥形,且包括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前端且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小端设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上设有第一出液口;

所述壳体前端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螺旋导流槽与所述雾化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螺旋导流槽设置在所述喷嘴内部,沿所述喷嘴大端至小端方向,所述螺旋导流槽的导流截面尺寸逐渐减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壳体前端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喷嘴大端设有可套盖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第一连接柱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液口上覆设有出水板,所述出水板上设有多个均匀且间隔布置的出水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出水孔为圆形,所述出水孔的孔径为0.1~0.28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喷嘴上可拆卸地设有盖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盖帽内壁设有卡扣,所述第二连接柱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卡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注射器为圆柱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喷嘴均为塑料材质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化器,包括注射器和喷嘴,通过推动推杆带动活塞沿着壳体内壁滑动以将储存在注射器壳体内部的药液输送至喷嘴,喷嘴设有雾化器,在雾化器上设有第一出液口,由于喷嘴呈圆锥形,壳体前端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通过螺旋导流槽与雾化器的进液口连通,沿着喷嘴大端至小端的方向,螺旋导流槽的导流截面组件减少,也即,壳体内部的药液经第二出液口输送至螺旋导流槽中,由于螺旋导流槽的导流截面逐渐减少,使得在螺旋导流槽中的药液的压强逐渐增大,具有一定压强的药液在雾化器的作用下,能被雾化成微小颗粒的喷雾,呈喷雾状的药液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可以达到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而且,由于药液呈微小的喷雾被患者吸入,对患者气管的刺激较小,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就医配合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湿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器;2、喷嘴;3、盖帽;101、壳体;102、推杆;103、活塞;104、第一连接柱;105、第二出液口;201、雾化器;202、第一出液口;203、螺旋导流槽;204、第二连接柱;205、出水板;2051、出水孔;30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湿化器,包括注射器1和喷嘴2,注射器1包括壳体101、推杆102和活塞103,活塞103位于壳体101内部且与壳体101内壁滑动配合,推杆102一端连接活塞103,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01后端,药液被储存在壳体101内部,在需要气道湿化时,通过推动推杆102带动活塞103沿着壳体101内壁滑动以将储存在注射器1壳体101内部的药液输送至喷嘴2,经喷嘴2雾化后均匀喷出;

喷嘴2呈圆锥形,圆锥形的喷嘴2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101的前端且与壳体101内部连通,使得喷嘴2能从壳体101上拆卸,以便于清洗或维护操作,喷嘴2的小端设有雾化器201,雾化器201上设有第一出液口202,雾化器201在液体的压强作用下使得液体表面隆起,在隆起的液面周围发生空化作用,使液体雾化成小分子的气雾经第一出液口202喷出,形成细腻均匀的水雾作用在患者气管上,能减少药液对患者气管产生刺激,避免因患者气管受到刺激而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壳体101前端设有第二出液口105,第二出液口105通过螺旋导流槽203与雾化器201的进液口连通,螺旋导流槽203设置在喷嘴2内部,沿喷嘴2大端至小端方向,螺旋导流槽203的导流截面尺寸逐渐减少,具体地,壳体101内部的药液经第二出液口105输送至螺旋导流槽203中,由于螺旋导流槽203的导流截面逐渐减少,使得在螺旋导流槽203中的药液的压强逐渐增大,具有一定压强的药液在雾化器201的作用下,能被雾化成微小颗粒的喷雾,呈喷雾状的药液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可以达到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而且,由于药液呈微小的喷雾被患者吸入,对患者气管的刺激较小,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就医配合度。

进一步地,壳体101前端设有第一连接柱104,喷嘴2大端设有可套盖在第一连接柱104上的第二连接柱204,第二出液口105位于第一连接柱104上,第一连接柱104上设有外螺纹,第二连接柱204上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进而保证喷嘴2与壳体101的可拆卸连接,同时,喷嘴2的第二连接柱204套设在壳体101前端的第一连接柱104上,保证壳体101内部的药液能充分进入螺旋导流槽203中,提高药液的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喷嘴2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的方式与壳体101连接,如卡扣卡接连接等,并不仅限于其中一种。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二出液口105处设有朝喷嘴2打开的单向阀,以便能更好地控制药液注射,一般地,单向阀可为具有弹性的橡胶膜,在橡胶膜上设有多个通孔,通过推动推杆102带动活塞103沿着壳体101内壁滑动以将储存在注射器1壳体101内部的药液输送至橡胶膜处,橡胶膜在压力作用下向喷嘴2鼓出,药液顺着通孔进入至螺旋导流槽203中。

优选地,在第一出液口202上覆设有出水板205,出水板205上设有多个均匀且间隔布置的出水孔2051,经雾化器201雾化后的药液喷雾从各个出水孔2051中喷出以形成均匀的喷雾,以在相对的治疗时间内吸入的雾化量适宜,不会造成气管内壁粘膜发涨或造成气管堵塞等副作用,雾化的颗粒超细,并且不易碰撞结合,人体吸入舒适,而且能进入支气管、肺部等气管,临床效果极佳,适宜下呼吸道疾病治疗。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雾化效果,设置出水孔2051为圆形孔,出水孔2051的孔径为0.1~0.28mm,为了保证湿化器201的整体性,设置出水板205与是第一出水口的端面齐平,也即在第一出水口上设有凹陷槽,出水板205嵌设在凹陷槽内。

本实施例中,喷嘴2上可拆卸地设有盖帽3,便于盖帽3拆卸后使用湿化器201,在未使用状态时,喷嘴2通过盖帽3封盖住,能避免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出水孔2051被堵塞。进一步地,盖帽3内壁设有卡扣301,喷嘴2的第二连接柱204外周壁上设有与卡扣301相匹配的卡槽(图中未标示),通过盖帽3上的卡扣301与喷嘴2第二连接柱204的外周壁上的卡槽卡接配合实现盖帽3与喷嘴2的盖合和拆卸,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注射器1为常规的圆柱形,需要说明的是,注射器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注射器1和喷嘴2均为塑料材质构成,且一般为环保无毒害作用的透明塑料材质,以便于能更好地观察到注射器1中的药液的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化器201,包括注射器1和喷嘴2,通过推动推杆102带动活塞103沿着壳体101内壁滑动以将储存在注射器1壳体101内部的药液输送至喷嘴2,喷嘴2设有雾化器201,在雾化器201上设有第一出液口202,由于喷嘴2呈圆锥形,壳体101前端设有第二出液口105,第二出液口105通过螺旋导流槽203与雾化器201的进液口连通,沿着喷嘴2大端至小端的方向,螺旋导流槽203的导流截面组件减少,也即,壳体101内部的药液经第二出液口105输送至螺旋导流槽203中,由于螺旋导流槽203的导流截面逐渐减少,使得在螺旋导流槽203中的药液的压强逐渐增大,具有一定压强的药液在雾化器201的作用下,能被雾化成微小颗粒的喷雾,呈喷雾状的药液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可以达到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而且,由于药液呈微小的喷雾被患者吸入,对患者气管的刺激较小,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就医配合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