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3108发布日期:2020-03-31 17:1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装置作为医疗领域最常见的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直接插入外接氧气源连通,并通过输氧管进行输氧,现有的输氧管上设置的鼻腔输氧口在直接插入患者鼻腔使用,但是暂停使用后,鼻腔输氧口的收纳成为一个难题,没有专门的防护套对鼻腔输氧口进行保护,容易造成污染的情况,且输氧管不方便收纳,造成医疗设备杂乱无章。同时,现有的输氧管在使用时在患者无意中或者睡着后很容易造成脱落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在病情严重患者身上则是极大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吸氧装置,其通过在流量表下端设置的防护套可将输氧管收纳挂在流量表上并将鼻腔输氧口固定于防护套内,避免污染鼻腔输氧口,同时,所述鼻腔输氧口上固定组件的设置可有效的保证其不会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吸氧装置,包括氧桥、流量表、湿化瓶、输氧管、固定组件和防护套,所述氧桥与外接氧气源连通实现供氧,所述流量表设于所述氧桥的自由端并连通,所述流量表下方设有湿化瓶,所述输氧管的一端与所述湿化瓶上端连通,所述输氧管的另一端设有鼻腔输氧口,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鼻腔输氧口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对应所述鼻腔输氧口的间隔距离固定于所述流量表的下端,所述鼻腔输氧口可插入固定于所述防护套内。

优选的,所述湿化瓶的上端设有氧气出口,所述输氧管的一端部套设固定于所述氧气出口上,所述输氧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成型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且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自由端通过汇通管连通,且所述鼻腔输氧口对应设置于所述汇通管上。

优选的,所述汇通管上于两个鼻腔输氧口的中部设有贴合部,且贴合部的中部设为弧形贴合面与鼻腔中部形成定位和贴合固定,所述汇通管于所述鼻腔输氧口的对立侧设有拉片。

优选的,所述输氧管的鼻腔输氧口、第一支管、第二支管、汇通管、贴合部和拉片均采用软质塑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鼻腔输氧口外可拆卸的套设有海绵套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弧形贴合板、弹性带和贴合布,所述弧形贴合板对应鼻腔下部设计,且可自由调节圆弧度,该弧形贴合板与所述汇通管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形贴合板的两端,且贴合布固定于所述弹性带的自由端,贴合布上均设有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贴合布采用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采用锥形结构,且从开口位置向端部内径逐渐减小,所述防护套的开口向下的固定于所述流量表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通过透明胶带或胶水固定于所述流量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流量表下端设置的防护套可将输氧管收纳挂在流量表上并将鼻腔输氧口固定于套管内,能有效的保护鼻腔输氧口不被污染,且能将输氧管收纳固定在一起,不会出现杂乱的情况。该防护套取材方便,不需要单独购买,直接采用输液器上不用的材料即可,成本低,效果好,具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包括弧形贴合板、弹性带和贴合布,所述弧形贴合板对应鼻腔下部设计,且可自由调节圆弧度,在使用时,可将鼻腔输氧口插入患者鼻腔内,然后将弧形贴合板贴合于人体唇上边缘,且通过弹性带绕到头部后端并通过贴合部上的魔术贴粘贴固定,进而可实现鼻腔输氧口的固定,保证其不会脱落。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组件处的侧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氧桥1、流量表2、湿化瓶3、氧气出口3a、输氧管4、鼻腔输氧口4a、第一支管4b、第二支管4c、汇通管4d、贴合部4e、弧形贴合面4f、海绵套管4g、拉片4h、固定组件5、弧形贴合板5a、弹性带5b、贴合布5c、魔术贴5d、防护套6、调节旋钮7。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具有防护作用的吸氧装置,包括氧桥1、流量表2、湿化瓶3、输氧管4、固定组件5和防护套6。所述氧桥1与外接氧气源连通实现供氧,所述流量表2设于所述氧桥1的自由端并连通,且所述流量表2的一侧设有流量调节旋钮7。所述流量表2下方设有湿化瓶3,所述输氧管4的一端与所述湿化瓶3上端连通,所述输氧管4的另一端设有鼻腔输氧口4a,所述固定组件5与所述鼻腔输氧口4a固定连接,在使用时用于固定鼻腔输氧口4a的位置,防止其脱落,出现安全事故。所述防护套6对应所述鼻腔输氧口4a的间隔距离固定于所述流量表2的下端,所述鼻腔输氧口4a可插入固定于所述防护套6内。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套6取自于输液器上的管帽,并将其固定在该吸氧装置上,在暂停使用输氧装置后,可将输氧管4收纳并挂在流量表2的上方,并将鼻腔输氧口4a插入固定在防护套6内,能有效的保护鼻腔输氧口4a不被污染,且能将输氧管4收纳固定在一起,不会出现杂乱的情况。该防护套6取材方便,不需要单独购买,直接采用输液器上不用的材料即可,成本低,效果好,具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具体的,所述湿化瓶3的上端设有氧气出口3a,所述输氧管4的一端部套设固定于所述氧气出口3a上,所述输氧管4的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成型有第一支管4b和第二支管4c,且第一支管4b和第二支管4c的自由端通过汇通管4d连通,且所述鼻腔输氧口4a对应设置于所述汇通管4d上。

进一步的,所述汇通管4d上于两个鼻腔输氧口4a的中部设有贴合部4e,且贴合部4e的中部设为弧形贴合面4f与鼻腔中部形成定位和贴合固定,在使用时能有效的定位,且在配合固定组件5使用时,可有效的保证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不会因为固定组件5的固定出现鼻腔内不舒适的情况。所述汇通管4d于所述鼻腔输氧口4a的对立侧设有拉片4h,以便于鼻腔输氧口4a的取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氧管4的鼻腔输氧口4a、第一支管4b、第二支管4c、汇通管4d、贴合部4e和拉片4h均采用软质塑胶材料,可有效保证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鼻腔输氧口4a外可拆卸的套设有海绵套管4g,当用于小孩子或部分患者长期使用时,可保护鼻腔内的软组织不出出现损伤的情况。

具体的,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弧形贴合板5a、弹性带5b和贴合布5c,所述弧形贴合板5a对应鼻腔下部设计,且可自由调节圆弧度,该弧形贴合板5a与所述汇通管4d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5b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形贴合板5a的两端,且贴合布5c固定于所述弹性带5b的自由端,贴合布5c上均设有魔术贴5d。在使用时,可将鼻腔输氧口4a插入患者鼻腔内,然后将弧形贴合板5a贴合于人体唇上边缘,且通过弹性带5b绕到头部后端并通过贴合部5c上的魔术贴5d粘贴固定,进而可实现鼻腔输氧口4a的固定,保证其不会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布5c采用无纺布,可有效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6采用锥形结构,且从开口位置向端部内径逐渐减小,所述防护套6的开口向下的固定于所述流量表2的下端,采用该结构设计可保证在鼻腔输氧口5a插拔的时候更加顺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6通过透明胶带或胶水固定于所述流量表2的下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