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9516发布日期:2020-05-01 17:1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who提出的乳腺筛查项目正在全球,特别是世界人口大国中国普及,高频超声、数字钼靶这些现代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使得乳腺癌诊治取得了长足进步。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非扪及性乳腺病变(直径<15mm),这些病灶临床无法触及,是临床乳腺肿瘤早诊、早治中的关键与难点。

目前,在对人体皮下软组织的非扪及性病变进行诊疗活动时,需要进行穿刺与定位。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需要用到麻醉针、穿刺针和定位针。目前,麻醉针采用普通注射器,具有一个一次性的针头,而穿刺针一般包括一根内针和一根外筒针鞘,外筒针鞘为空心,内针可以伸入外筒针鞘内部,形成作为可以进行穿刺的针的刃部的是外筒针鞘前端,内针的前端切断成与外筒针鞘刃面对应的角度并进行研磨,以成为与外筒针鞘的刃面对应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组合构成一套穿刺针。定位针是一根金属丝,当对病灶部位穿刺以后,尖上具有倒钩的穿刺针刺入到病灶部位后、固定,对其进行定位,因此需要用三种诊疗工具,分别是穿刺针、注射器和定位针,特别是对定位针具有较高的要求:影像学特别是无创、实时的超声与钼靶引导下能准确抵达病变、固定、不能移位。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以解决需要用三种诊疗工具,分别是穿刺针、注射器和定位针,特别是对定位针具有较高的要求:影像学特别是无创、实时的超声与钼靶引导下能准确抵达病变、固定、不能移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包括穿刺装置主体、握把、穿刺销套、视窗、穿刺针电动推杆、穿刺针、镂空管束、抽取连接软管、控制面板、穿刺扣动扳机、麻醉管、麻醉针、麻醉药物连接管、麻醉补药管、固定杆、定位针销套、定位针、定位针电动推杆、外连管和麻醉针电动推杆;所述穿刺装置主体的整体为手枪结构,且穿刺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中内有蓄电池,而穿刺装置主体中部内置有控制装置,且穿刺装置主体的左端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穿刺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穿刺销套,且所述穿刺销套中的穿刺针的后端与内置在穿刺装置主体中的穿刺针电动推杆固定相连接;所述穿刺销套的下方的穿刺装置主体上垂直向前安装有麻醉管,其所述麻醉管中内置有麻醉针;所述麻醉管与穿刺销套之间的穿刺装置主体上垂直向外固定安装有定位针销套,且定位针销套内滑动连接的定位针的后端与设置在穿刺装置主体右侧壁上的定位针电动推杆固定相连接,而定位针电动推杆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在穿刺装置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镂空管束由六根环状的连接柱构成,且穿刺针的后端通过螺旋状的抽取连接软管与斜插在穿刺装置主体的上端的外连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麻醉针的后端与内置在麻醉管中的麻醉针电动推杆固定相连接,且麻醉针的针管通过螺旋缠绕在麻醉针电动推杆外部的麻醉药物连接管与设置在握把下端的麻醉补药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销套的左端和右端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透明的所述视窗。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电动推杆的控制开关与握把前端的穿刺扣动扳机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扣动扳机和镂空管束的设置,通过穿刺针电动推杆的控制开关与握把前端的穿刺扣动扳机相接触,能够循序渐进的控制穿刺针向前推进,以便于达到预定的病变位置,并且镂空管束由六根环状的连接柱构成,且穿刺针的后端通过螺旋状的抽取连接软管与斜插在穿刺装置主体的上端的外连管相连通,当穿刺针通过穿刺针电动推杆向前推动时,连接软管所在部分能够相应进行展开,此外,穿刺销套的左端和右端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透明的所述视窗,能够适时观察到穿刺针针尖的位置,使用本装置能够更加精准的进行穿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前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后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麻醉管部分半剖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和镂空管束部分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穿刺装置主体;2、握把;3、穿刺销套;301、视窗;4、穿刺针电动推杆;5、穿刺针;501、镂空管束;502、抽取连接软管;6、控制面板;7、穿刺扣动扳机;8、麻醉管;9、麻醉针;901、麻醉药物连接管;10、麻醉补药管;11、固定杆;12、定位针销套;13、定位针;14、定位针电动推杆;15、外连管;16、麻醉针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麻醉针、穿刺针、定位针三位一体穿刺装置,包括穿刺装置主体1、握把2、穿刺销套3、视窗301、穿刺针电动推杆4、穿刺针5、镂空管束501、抽取连接软管502、控制面板6、穿刺扣动扳机7、麻醉管8、麻醉针9、麻醉药物连接管901、麻醉补药管10、固定杆11、定位针销套12、定位针13、定位针电动推杆14、外连管15和麻醉针电动推杆16;所述穿刺装置主体1的整体为手枪结构,且穿刺装置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握把2;所述握把2中内有蓄电池,而穿刺装置主体1中部内置有控制装置,且穿刺装置主体1的左端外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6;所述穿刺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穿刺销套3,且所述穿刺销套3中的穿刺针5的后端与内置在穿刺装置主体1中的穿刺针电动推杆4固定相连接;所述穿刺销套3的下方的穿刺装置主体1上垂直向前安装有麻醉管8,其所述麻醉管8中内置有麻醉针9;所述麻醉管8与穿刺销套3之间的穿刺装置主体1上垂直向外固定安装有定位针销套12,且定位针销套12内滑动连接的定位针13的后端与设置在穿刺装置主体1右侧壁上的定位针电动推杆14固定相连接,而定位针电动推杆14通过固定杆11固定安装在穿刺装置主体1上。

其中,所述镂空管束501由六根环状的连接柱构成,且穿刺针5的后端通过螺旋状的抽取连接软管502与斜插在穿刺装置主体1的上端的外连管15相连通,当穿刺针5通过穿刺针电动推杆4向前推动时,连接软管502所在部分能够相应进行展开。

其中,所述麻醉针9的后端与内置在麻醉管8中的麻醉针电动推杆16固定相连接,且麻醉针9的针管通过螺旋缠绕在麻醉针电动推杆16外部的麻醉药物连接管901与设置在握把2下端的麻醉补药管10相连通,便于及时控制麻醉药的用量。

其中,所述穿刺销套3的左端和右端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透明的所述视窗301,能够适时观察到穿刺针5针尖的位置。

其中,所述穿刺针电动推杆4的控制开关与握把2前端的穿刺扣动扳机7相接触,能够循序渐进的控制穿刺针5向前推进,以便于达到预定的病变位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预先将握把2内的蓄电池充满电,并且将麻醉补药管10与外部麻醉补给袋相连通,当进行使用时,先使用控制面板6上的按钮控制麻醉针电动推杆16推动麻醉针9在病变组织附近进行麻醉,随后,扣动穿刺扣动扳机7使得穿刺针电动推杆4推动穿刺针5进行穿刺,随后,控制定位针13进入病变位置进行定位,当需要进行抽取坏血或者组织时,可通过外连管15与外部相连接,通过穿刺针5进行抽取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