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发式施夹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7507发布日期:2020-04-10 16:1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连发式施夹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发式施夹钳。



背景技术:

外科微创手术中,常采用闭合夹夹闭人体血管等管腔组织,而闭合夹需要配合专用施夹钳使用。目前,配合闭合夹使用的施夹钳为单发式施夹钳,施夹钳每次只能夹取安装一枚闭合夹进行手术使用。但在各类微创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多部位管腔组织进行多次闭合,因而现行单发式施夹钳需经数次闭合夹安装及反复进出人体手术腔道进行闭合夹钳闭操作,其频繁地安装闭合夹及进出人体腔道使用,增加了患者手术感染风险,增加了手术时间及管腔组织出血、漏液的机率,也使医护人员在器械安装使用、清洁维保的工作量大为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状,设计了一种连发式施夹钳,其在手术使用前可依据手术类别需要,选用不同数量规格的闭合夹组件进行填装,实现一次填装多次使用的功能,可快速、便捷、连续地对多部位人体管腔组织进行闭合,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感染风险,极大提高了手术效率,提升了治疗时效性,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发式施夹钳,包括固定手柄、输送手柄、钳闭手柄、推动机构、钳管、钳头以及闭合夹组件,所述固定手柄设有安装腔,所述钳管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钳管为中空结构,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钳头设于所述钳管的另一端,所述钳管设有填装槽,所述填装槽靠近所述钳头设置,所述闭合夹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填装槽内,所述钳管包括外钳管以及内钳管,所述内钳管和所述外钳管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外钳管套设于所述内钳管外,且所述外钳管能沿着所述内钳管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输送手柄与所述钳闭手柄均与所述固定手柄铰接,通过所述钳闭手柄联动所述外钳管控制所述钳头的张开或闭合,所述推动机构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内钳管内,闭合夹组件包括数个闭合夹,所述输送手柄联动所述推动机构沿所述内钳管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闭合夹往所述钳头方向运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发式施夹钳还包括连杆,所述输送手柄与所述钳闭手柄通过连杆联动,所述输送手柄扳击输送所述闭合夹时,同时将所述钳闭手柄联动,使所述定钳头和所述动钳头处于半钳闭状态,用于防止所述闭合夹输送至钳头时弹出脱落。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发式施夹钳还包括转轮和转动轴承,所述转轮设于所述外钳管的靠近所述固定手柄的一端,所述转动轴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设于所述内钳管的靠近所述固定手柄的一端,通过转动所述转轮带动外钳管和内钳管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钳头转动;转动角度为360°。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发式施夹钳还包括清洗阀,所述清洗阀穿过所述转轮与所述外钳管连通,所述内钳管设有通透的槽孔,使所述内钳管的内部与所述连发式施夹钳的外部连通;所述连发式施夹钳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清洗阀上,所述防护盖的材质为硅胶。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钳头包括定钳头以及动钳头,所述定钳头固设于所述内钳管上,所述动钳头与所述内钳管铰接,且可活动地与所述外钳管连接,所述钳闭手柄上设有斜拉杆,所述钳闭手柄通过所述斜拉杆联动所述外钳管运动,进而控制所述动钳头相对于所述定钳头的张开或闭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动钳头设有滑槽与挡槽,所述滑槽向所述动钳头的连接端倾斜,所述挡槽靠近所述动钳头的自由端,用于阻挡所述闭合夹输送定位并可阻挡脱出。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限位杆、推杆以及复位拉杆,所述推杆的一端正对所述闭合夹设置,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连接,所述限位杆上设有数个卡齿,所述输送手柄上设有输送臂,所述输送臂与数个卡齿相配合,用于带动限位杆与推杆往钳头方向运动,所述复位拉杆设于所述限位杆上,所述固定手柄上设有数个卡槽,所述复位拉杆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用于所述限位杆的限位。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齿的数量比所述闭合夹的数量多一个,用于使填装后的闭合夹组件往所述钳头方向运动一个闭合夹距位,进入待用状态。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上设有数位标识,所述固定手柄的相对应于数位标识处设有数位视窗,所述数位视窗显示的数位为所述连发式施夹钳内闭合夹的使用剩余数量。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闭合夹组件还包括上悬轨以及下导轨,所述上悬轨与所述下导轨相对设置,所述闭合夹通过所述上悬轨与所述下导轨相配合固定,所述上悬轨与所述下导轨均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填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发式施夹钳,其在手术使用前可依据手术类别需要,选用不同数量规格的闭合夹组件进行填装,可快速、便捷、连续地对人体管腔组织进行闭合,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感染风险,极大提高了手术效率,提升了治疗时效性,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使用时,将闭合夹组件按压装入填装槽内,填装槽内的闭合夹处于半闭合状态,握紧输送手柄,输送手柄带动推动机构往钳头方向运动,此时,推动机构推动数个闭合夹依次往钳头运动,钳闭手柄控制钳头张开处于半闭状态,可以引导闭合夹进入钳头内,半闭状态可以防止闭合夹掉落钳头;钳闭手柄控制钳头完全张开,同时闭合夹自复位在钳头上处于张开的待用状态;再通过钳闭手柄控制钳头闭合,使得闭合夹完成钳闭、标记或定位人体血管等管腔组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发式施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发式施夹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发式施夹钳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钳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钳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动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闭合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闭合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固定手柄;2、输送手柄;3、钳闭手柄;4、推动机构;5、钳管;6、钳头;7、闭合夹组件;8、连杆;9、转轮;10、转动轴承;12、卡槽;13、数位视窗;51、填装槽;71、闭合夹;72、上悬轨;73、下导轨;74、装拆器;52、外钳管;53、内钳管;91、清洗阀;531、通透的槽孔;61、定钳头;62、动钳头;31、斜拉杆;621、滑槽;622、挡槽;41、限位杆;42、推杆;43、复位拉杆;21、输送臂;411、卡齿;412、数位标识;711、凸起;712、上臂;713、下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发式施夹钳,包括固定手柄1、输送手柄2、钳闭手柄3、推动机构4、钳管5、钳头6以及闭合夹组件7,固定手柄1设有安装腔,钳管5的一端设于安装腔内,钳管5为中空结构,且与安装腔连通,钳头6设于钳管5的另一端,钳管5设有填装槽51,填装槽51靠近钳头6设置,闭合夹组件7可拆卸地设于填装槽51内,钳管5包括外钳管52以及内钳管53,内钳管53和外钳管52均为中空结构,外钳管52套设于内钳管53外,且外钳管52能沿着内钳管53的长度方向运动,输送手柄2与钳闭手柄3均与固定手柄1铰接,通过钳闭手柄3联动钳管5控制钳头6的张开或闭合,推动机构4可活动地插设于内钳管5内,闭合夹组件7包括数个闭合夹71,输送手柄2联动推动机构4沿内钳管5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带动闭合夹71往钳头6方向运动。闭合夹组件7包括数个闭合夹71,在手术使用前可依据手术类别需要,选用不同数量规格的闭合夹组件进行填装,可快速、便捷、连续地对人体管腔组织进行闭合,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感染风险,极大提高了手术效率,提升了治疗时效性,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使用时,将闭合夹组件7装入填装槽51内,填装槽51内的闭合夹71处于半闭合状态,握紧输送手柄2,输送手柄2带动推动机构4往钳头6方向运动,此时,推动机构4推动数个闭合夹71依次往钳头6运动,钳闭手柄3控制钳头6张开处于半闭状态,可以引导闭合夹71进入钳头6内,半闭状态可以防止闭合夹71掉落钳头6;钳闭手柄3控制钳头6完全张开,同时闭合夹71自复位在钳头6上处于张开的待用状态;再通过钳闭手柄3控制钳头6闭合,使得闭合夹71完成钳闭、标记或定位人体血管等管腔组织。

连发式施夹钳还包括连杆8,输送手柄2与钳闭手柄3通过连杆8联动,输送手柄2扳击输送闭合夹71时,同时将钳闭手柄3联动,使钳头6处于半钳闭状态,用于防止闭合夹71输送至钳头6时弹出脱落。使用时,由于输送手柄2和钳闭手柄3通过连杆8联动,因此,握紧输送手柄2时会带动钳闭手柄3运动,钳闭手柄3联动钳头62同步进行微运动,钳头6处于半闭状态,钳头6的微运动可以引导闭合夹71进入钳头6内,半闭状态可以防止闭合夹71掉落钳头6,闭合夹71在钳头6上处于张开的待用状态,再通过钳闭手柄3控制钳头6闭合,使得闭合夹71完成钳闭人体血管等管腔组织。

请参考图2-3所示,连发式施夹钳还包括转轮9和转动轴承10,转轮9设于外钳管52的靠近固定手柄1的一端,转动轴承10可转动地设于安装腔内,且设于内嵌管的靠近固定手柄1的一端,通过转动转轮9带动外钳管52和内钳管53转动,进而带动钳头62转动;转动角度为360°。通过转轮9控制外钳管52和内钳管53转动,带动内钳管53端部的转动轴承10转动,实现钳管5整体的转动,使得钳管5端部的钳头6和闭合夹组件7发生转动,可以实现在治疗处调整钳头6开口方向的功能。优选地,转动角度为360°,钳头6方向的调整范围大。转轮9上可以设有数个凸棱,可以增大手与转轮9的摩擦力,手不容易打滑,便于施力。

请参考图1所示,连发式施夹钳还包括清洗阀91,清洗阀91穿过转轮9,且与外钳管52连接,内钳管53设有通透的槽孔531,内钳管53通过通透的槽孔531与外钳管52连通,并可在外钳管52在长度方向运动时保持内外连通,便于清洗。清洗时,只需要对准清洗阀91进行冲洗即可,清洁消毒时无需拆解再组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技能要求,也避免了由于频繁地拆装清洗消毒造成零部件的损坏、漏装、混装和错装。

连发式施夹钳还包括防护盖,防护盖可拆卸地设于清洗阀91上,防护盖的材质为硅胶,材质柔软,密封性好。

请参考图2-3所示,钳头6包括定钳头61以及动钳头62,定钳头61固设于内钳管53上,动钳头62与内钳管53铰接,且可活动地与外钳管52连接,钳闭手柄3上设有斜拉杆31,钳闭手柄3通过斜拉杆31联动外钳管52运动,进而控制动钳头62相对于定钳头61的张开或闭合。

操作时,握紧并松开输送手柄2,闭合夹71以半闭合状态进入钳头6再舒展开,并保持在定钳头61和动钳头62之间的导轨内待用,到达治疗部位后,使需钳闭的管腔组织处于闭合夹71的内隙,用闭合夹71的钩状上臂712确认管腔组织是否在闭合夹71型号的可闭合范围内,确认后适当施力于钳闭手柄3以限制管腔组织的移动,最后扳动钳闭手柄3,使闭合夹71的上臂712和下臂713锁合并钳闭管腔组织,然后释放钳闭手柄3,外钳管52复位,定钳头61和动钳头62张开,使已钳闭于管腔组织的闭合夹71脱离钳头6,完成闭合夹71的施夹操作。

请参考图9和图11所示,动钳头62设有滑槽621与挡槽622,滑槽621向动钳头62的连接端倾斜,挡槽622靠近动钳头62的自由端,用于阻挡闭合夹71脱出。闭合夹71在推动机构4的推动下达到钳头6,动钳头62的滑槽621对闭合夹71进行导向,并通过挡槽622进行限位。闭合夹71上设有凸起711,通过凸起711卡在挡槽622上进行限位,闭合夹71包括上臂712和下臂713,凸起711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凸起711分别设置于上臂712和下臂713的施力点上,使得钳头6便于打开和钳闭闭合夹71。

请参考图2和图8所示,输送机构包括限位杆41、推杆42以及复位拉杆43,推杆42的一端正对闭合夹71设置,推杆42的另一端与限位杆41连接,限位杆41上设有数个卡齿411,输送手柄2上设有输送臂21,输送臂21与数个卡齿411相配合,用于带动限位杆41与推杆42往钳头6方向运动,复位拉杆43设于限位杆41上,固定手柄1上设有数个卡槽12,复位拉杆43与卡槽12相配合,用于限位杆41的限位。握紧输送手柄2一次,通过限位杆41、推杆42推动依次排列的半闭合状态的闭合夹71往钳头6方向运动一个闭合夹71的距离,连接在限位杆41上的复位拉杆43同时向钳头6方向运动,并卡在卡槽12内,以对限位杆41进行限位。当更换闭合夹组件7时,通过按下复位拉杆43并控制限位杆41往远离钳头6方向运动,带动推杆42退回原位脱离闭合夹组件7的范围,便于闭合夹组件7的安装和更换。

卡齿411的数量比闭合夹71的数量多一个。安装闭合夹组件7后,输送手柄2需要扳动两次,才能将闭合夹组件7最前端的第一个闭合夹71输送至钳头6。因钳头6为精密的运动结构,为防止填装闭合夹组件7时叠合上悬轨72和下导轨73的压力导致钳头6变形,设置填装槽51和钳头6之间预留一个闭合夹71的空位,可以保证施夹钳的紧密度。使用第二个闭合夹71时,扳动输送手柄2一次即可输送一个闭合夹71至钳头6。

请参考图1和图8所示,限位杆41上设有数位标识412,固定手柄1的相对应于数位标识412处设有数位视窗13,通过数位视窗13观察闭合夹71在施夹钳内的剩余量,以便及时更换。

请参考图10所示,闭合夹组件7还包括上悬轨72以及下导轨73,上悬轨72与下导轨73相对设置,闭合夹71通过上悬轨72与下导轨73相配合固定,上悬轨72与下导轨73均可拆卸地设于填装槽内。闭合夹组件7出厂状态已预装不同型号数量的闭合夹71,相比较于单个填装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填装效率,降低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和技能要求,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多次填装造成的故障风险。优选地,闭合夹组件7还设置有装拆器74,装拆器74可拆卸地与上悬轨72连接,设置装拆器74,手不会与闭合夹71直接接触,不会污染闭合夹71。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