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的医疗用品,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加压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手术完成后,多采用压迫止血法以实现止血,其优点是不破坏血管结构,不用缝合填塞凝胶或胶原蛋白类的物体,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动脉血管可以多次重复穿刺使用。压迫止血由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在动脉导管穿刺点处施加压力,一般包括初期施压和后期施压两个阶段,初期施压阶段一般给予的压力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降低压力进入到后期施压阶段,在后期施压阶段会使血管下游组织得到丰富的血供。
目前压迫止血通过医护人员手工按压或施加绷带加压止血,而手工按压极耗费医护人员体力和时间,施加绷带加压止血需要复杂的捆绑过程,非专业人员无法操作。
申请号为201510065851.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股动脉双侧压迫止血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腹带,腹带包括一个以上的固定带和一个以上的有弹性的压迫止血带,第二压板位于第一压板的上方,第二压板为一个以上,第一压板包括位于第一压板的底端的压迫板和位于第一压板上部的顶板,所述顶板上侧面上竖向设有第一压板支腿,所述第一压板支腿之间设有供腹带的固定带穿过的固定带穿过空间。该技术方案操作简单,只需一名医务人员即可完成全部操作,替代了目前手工按压30分钟的方法,同时可替代传统复杂绷带式固定压迫止血的方法,大大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在初期施压阶段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到后期施压阶段,该技术方案由于其方案限制,其采用的方案是将压迫装置取下,之后用医用纱布叠加压在出血点处,然后将固定带加压与纱布块之上,固定与臀部后方的粘扣处。病人在移动时,仍有可能造成渗血情况的发生。
申请号2018206924238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为上下分体式结构,压迫机构包括压迫块和在压迫块上设置的供压迫止血带穿过的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以及供固定带穿过的固定带穿过空间,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位于固定带穿过空间的上方;压迫块的上侧还设置有下连接组件;压板机构包括压板和与压板固定连接并向下方延伸的支撑柱,压板上设有供压迫止血带穿过的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下连接组件相配合的上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稳定的对压迫止血点进行压迫,降低压迫止血的操作难度,而且方便病人移动,并避免病人移动时渗血情况的发生。
上述技术方案是通过手动操作实现初期施压阶段和后期施压阶段的压迫止血要求,无法根据渗血情况的发生实现自动加压。常规介入手术后的一次性股动脉压迫止血带需要人工加压对穿刺点止血,加压固定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还需人为减压,一般需要患者卧床制动六-八小时以上,期间护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巡视,观测到患者穿刺点发生渗血情况,医护人员需要立刻手动再次加压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其理想状态下要求医护人员时刻观察患者穿刺部位,但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欠缺专职特护是很难做到的。并且由于股动脉位于人体腹股沟,患者卧床覆盖被褥不便观察,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造成穿刺点并发症如渗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加压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加压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为上下分体式结构,所述压板机构上设有向压迫机构一侧延伸的支撑柱,支撑柱与压迫机构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支撑柱升降的升降调节机构,压迫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出血检测的检测器,检测器与升降调节机构控制连接。
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压迫块和在压迫块上设置的供压迫止血带穿过的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以及供固定带穿过的固定带穿过空间,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位于固定带穿过空间的上方;
压迫块内设有安装室,压迫块的底面设为压迫凸起;压迫块的上侧还设置有供支撑柱穿过的过孔,支撑柱由过孔穿过,且与设于压迫块安装室内的升降调节机构连接;
所述压板机构包括压板,压板与支撑柱连接,压板上设有供压迫止血带穿过的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外螺纹,支撑柱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座,螺母座位置固定且与压迫块旋转配合连接,螺母座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传动结构;支撑柱的上端与压板转动配合连接。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柱中轴处的内螺纹孔,以及设置在该内螺纹孔中并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柱,螺柱的下端与传动结构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柱的截面为非圆形的异形结构,其与过孔配合实现对支撑柱的周向旋转限位。
所述支撑柱上还设有定位凸起,安装室内与定位凸起对应处设有起始限位开关和终点限位开关;
当定位凸起与起始限位开关配合接触,发送信号控制传动结构停止工作,此时压板机构位于位置最低点;
当定位凸起与终点限位开关配合接触,发送信号控制传动结构停止工作,此时压板机构位于位置最高点。
所述压迫块还连接有报警器和/或工作指示灯。
所述检测器为在压迫块的底面压迫位置上装配的两个间隔布置的金属探针,当穿刺部位出现渗血时,两个金属探针就会发生微短路,检测器发送信号控制升降调节机构使支撑柱上升;同时检测器可发送信号给报警器。
所述压迫块上与过孔对应处对应设有向上凸起的连接套,支撑柱由连接套穿过。
所述压迫块的上侧面位于连接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卡,定位卡内形成固定带穿过空间,定位卡上还开有便于固定带进入的放置缺口;定位卡的上侧形成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
所述压板为扁套型,扁套的中间通道形成所述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为上下分体式结构,压板机构上设有向压迫机构一侧延伸的支撑柱,支撑柱与压迫机构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支撑柱升降的升降调节机构,压迫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出血检测的检测器,检测器与升降调节机构控制连接,当检测到出血时,检测器会发生信号控制升降调节机构使支撑柱上升,支撑柱上升将压迫带的间隙顶大,由于力的反作用,可实现加压封闭出血点达到止血作用,从而实现了自动检测出血与自动加压。
本实用新型由原来的人工看护,出血时人工加压改进到自动检测、自动加压,在穿刺点发生渗血时可实现自动加压止血,及时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约医院的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柱上还设有定位凸起,安装室内与定位凸起对应处设有起始限位开关和终点限位开关;当定位凸起与起始限位开关配合接触,发送信号控制马达停止工作,此时压板机构位于位置最低点;当定位凸起与终点限位开关配合接触,发送信号控制马达停止工作,此时压板机构位于位置最高点,从而能够实现对支撑柱的位置最低点和最高点的限位控制,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撑柱升起前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支撑柱升起后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撑柱升起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撑柱升起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定位凸起与起始限位开关配合接触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定位凸起与终点限位开关配合接触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支撑柱升起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支撑柱升起后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控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加压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为上下分体式结构,压板机构上设有向压迫机构一侧延伸的支撑柱3,支撑柱3与压迫机构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支撑柱升降的升降调节机构,压迫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出血检测的检测器6,检测器6与升降调节机构控制连接。
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压迫块1和在压迫块上设置的供压迫止血带穿过的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以及供固定带穿过的固定带穿过空间,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位于固定带穿过空间的上方。
压迫块1内设有安装室,压迫块1的底面设为压迫凸起,压迫凸起由弹性材质制成;压迫块1的上侧还设置有供支撑柱穿过的过孔,支撑柱3由过孔穿过,且与设于压迫块1安装室内的升降调节机构连接。
支撑柱3的截面为非圆形的异形结构,如椭圆形、菱形、方形等,其与过孔配合实现对支撑柱的周向旋转限位,但不影响支撑柱3的轴向升降。
本实施例中,压迫块1上与过孔对应处对应设有向上凸起的连接套,连接套也为与支撑柱3配合的非圆形的异形结构,支撑柱由连接套穿过。
压迫块1的上侧面位于连接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卡4,定位卡4内形成固定带穿过空间,定位卡4上还开有便于固定带进入的放置缺口;定位卡4的上侧形成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
所述压板机构包括压板2,压板2与支撑柱连接,压板为扁套型,扁套的中间通道形成供压迫止血带穿过的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
固定带穿过空间、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及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处对应设有防滑凸起。
在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要配合腹带使用,腹带在本申请人于2015.02.07申请的股动脉双侧压迫止血装置(申请号为201510065851.9)中已公开,本实施例不再详述。腹带中的固定带先穿过的固定带穿过空间后固定于臀部后方的粘扣处,实现对压迫机构的定位,之后压迫止血带穿过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或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后加压固定于臀部后方的粘扣处,实现对出血点的压迫止血。
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柱3中轴处的内螺纹孔,以及设置在该内螺纹孔中并与其螺纹配合的螺柱31,螺柱31的下端与传动结构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传动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压迫块安装室内的马达5,马达5与螺柱31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3上还设有定位凸起32,安装室内与定位凸起32对应处设有起始限位开关8和终点限位开关9。起始限位开关8位于低处,并通过下连接板与压迫块1固定连接;终点限位开关9位于高处,并通过上连接板33与压迫块1固定连接。其中上连接板为几字型结构,终点限位开关9位于几字型结构的高点处,以保证起始限位开关8和终点限位开关9之间定位凸起的移动间距。
当定位凸起32与起始限位开关8配合接触,发送信号控制马达停止工作,此时压板机构位于位置最低点;当定位凸起32与终点限位开关9配合接触,发送信号控制马达停止工作,此时压板机构位于位置最高点。
定位凸起32与起始限位开关8和终点限位开关9的配合,实现了支撑柱3升降行程的控制限位。
本实施例中,检测器6为在压迫块的底面压迫位置上装配有的两个距离较近的金属探针,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渗血时,两个金属探针就会发生微短路。当控制器检测到检测器的短路信号以后,就会启动马达5使支撑柱3上升,将压迫带的间隙顶大,由于力的反作用,可实现加压封闭出血点达到止血作用。压迫一段时间后,支撑柱3回落。
压迫块1还连接有蜂鸣报警器。当控制器检测到检测器的短路信号的同时会给蜂鸣报警器发出指令,蜂鸣报警器会产生蜂鸣报警通知医护人员。
实施例二: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加压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压迫机构和压板机构为上下分体式结构,压板机构上设有向压迫机构一侧延伸的支撑柱3,支撑柱3与压迫机构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支撑柱升降的升降调节机构,压迫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出血检测的检测器6,检测器6与升降调节机构控制连接。
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压迫块1和在压迫块上设置的供压迫止血带穿过的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以及供固定带穿过的固定带穿过空间,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位于固定带穿过空间的上方。
压迫块1内设有安装室,压迫块1的底面设为压迫凸起,压迫凸起由弹性材质制成;压迫块1的上侧还设置有供支撑柱穿过的过孔,支撑柱3由过孔穿过,且与设于压迫块1安装室内的升降调节机构连接。
本实施例中,压迫块1上与过孔对应处对应设有向上凸起的连接套,支撑柱由连接套穿过。压迫块1的上侧面位于连接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卡4,定位卡4内形成固定带穿过空间,定位卡4上还开有便于固定带进入的放置缺口;定位卡4的上侧形成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
所述压板机构包括压板2,压板2与支撑柱连接,压板2上设有供压迫止血带穿过的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
固定带穿过空间、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及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处对应设有防滑凸起。
在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要配合腹带使用,腹带在本申请人于2015.02.07申请的股动脉双侧压迫止血装置(申请号为201510065851.9)中已公开,本实施例不再详述。腹带中的固定带先穿过的固定带穿过空间后固定于臀部后方的粘扣处,实现对压迫机构的定位,之后压迫止血带穿过压迫止血带下穿过空间或压迫止血带上穿过空间后加压固定于臀部后方的粘扣处,实现对出血点的压迫止血。
本实施例中,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柱3上的外螺纹,支撑柱3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座10,螺母座10位置固定且与压迫块1旋转配合连接,螺母座10的外圈设为外齿圈,该外齿圈与齿轮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支撑柱3的上端与压板2转动配合连接。
齿轮传动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压迫块安装室内的马达5,马达5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与螺母座10的外齿圈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3上还设有定位凸起,安装室内与定位凸起对应处设有起始限位开关8和终点限位开关9。起始限位开关8位于低处,终点限位开关9位于高处,以保证起始限位开关8和终点限位开关9之间定位凸起的移动间距。
当定位凸起与起始限位开关8配合接触,发送信号控制马达停止工作,此时压板机构位于位置最低点;当定位凸起与终点限位开关9配合接触,发送信号控制马达停止工作,此时压板机构位于位置最高点。
定位凸起32与起始限位开关8和终点限位开关9的配合,实现了支撑柱3升降行程的控制限位。
本实施例中,检测器6为在压迫块的底面压迫位置上装配有的两个距离较近的金属探针,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渗血时,两个金属探针就会发生微短路。当控制器11检测到检测器的短路信号以后,就会启动马达5使支撑柱3上升,将压迫带的间隙顶大,由于力的反作用,可实现加压封闭出血点达到止血作用。压迫一段时间后,支撑柱3回落。
压迫块1还连接有蜂鸣报警器。当控制器11检测到检测器的短路信号的同时会给蜂鸣报警器发出指令,蜂鸣报警器会产生蜂鸣报警通知医护人员。
压迫块1上还设有工作指示灯7,当设备启动时,工作指示灯亮起,工作指示灯为小功率led灯,防止发热。
上述实施例均实现了由原来的人工看护,出血时人工加压改进到自动检测、自动加压,在穿刺点发生渗血时可实现自动加压止血,并且发出报警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节约医院的人工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