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针头注射器的注射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射器是通过不锈钢针头将药物注入人体的一种注射方式,这种注射方式很容易造成局部皮肤损害、出血、肿痛等情况,不仅疼痛显著,而且使多数患者产生恐惧感,还有可能造成注射部位感染的危险,无针注射技术利用高压射流原理,使药液形成较细的液体流,瞬间穿透皮肤到达皮下,因为注射原理的改变,药液在皮下弥散分布,起效时间更快,药物吸收率更高,完全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目前国外有数十家厂商在生产近百种不同式样的无针注射器产品,在发达国家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临床医疗及家庭保健方面,我国对无针注射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只有极少数几家国内企业能够生产出该类产品,目前市面上的采用的无针注射器用的针管结构复杂,所产生的价格过于昂贵,对普通大众来说性价比太低,不利用用户普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针头注射器的注射管,具备价格经济适用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采用的无针注射器用的针管结构复杂,所产生的价格过于昂贵,对普通大众来说性价比太低,不利用用户普遍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针头注射器的注射管,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后端盖,所述筒体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筒体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机构,所述筒体的左侧螺纹连接有储药管。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与筒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贯穿筒体的内腔并延伸至后端盖的右侧,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与第一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与顶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凹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所述推杆的左侧延伸至储药管的内腔,所述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均为圆盘形,所述第一推块的直径大于第二推块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形状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筒体、后端盖和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活塞机构提供动能,从而达到便于对药物进行注射的目的,同时便于用户使用,经济适用,通过限位机构,能够起到启动的作用,达到便于用户操作使用的目的,适合于用户自行操作注射,提高了便捷性,同时使用该装置生产出来的注射器,结构简单,有着极高的性价比,适合普通民众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簧,能够对顶杆产生压力,从而带动第一推块进行移动,起到加压注射的目的,通过设置凹槽和第二弹簧,能够带动卡块进行限位,从而便于用户固定第一弹簧的位置,达到注射的目的,通过设置推杆和第二推块,能够将活塞块进行推动,从而将储药管内部的药水进行人体注射,通过设置拉杆,能够便于用户进行复位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体与防护套连接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后端盖;3、驱动机构;4、限位机构;5、活塞机构;6、储药管;7、第一弹簧;8、连接杆;9、固定板;10、顶杆;11、第一推块;12、固定块;13、凹槽;14、第二弹簧;15、卡块;16、卡槽;17、推杆;18、第二推块;19、活塞块;20、拉杆;21、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针头注射器的注射管,包括筒体1,筒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后端盖2,筒体1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有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右侧与筒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右侧贯穿筒体1的内腔并延伸至后端盖2的右侧,连接杆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右侧与第一弹簧7的左侧固定连接,固定板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顶杆10,顶杆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块11,第一推块11和第二推块18均为圆盘形,第一推块11的直径大于第二推块18的直径,连接杆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20,拉杆20的形状为半圆形,驱动机构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4,限位机构4包括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一侧与顶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块1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远离凹槽13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5,筒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卡块15配合使用的卡槽16,筒体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机构5,活塞机构5包括推杆17,推杆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18,推杆17的左侧延伸至储药管6的内腔,推杆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塞块19,活塞块19为橡胶材质,筒体1的左侧螺纹连接有储药管6,筒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21,防滑套21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第一弹簧7,能够对顶杆10产生压力,从而带动第一推块11进行移动,起到加压注射的目的,通过设置凹槽13和第二弹簧14,能够带动卡块15进行限位,从而便于用户固定第一弹簧7的位置,达到注射的目的,通过设置推杆17和第二推块18,能够将活塞块19进行推动,从而将储药管6内部的药水进行人体注射,通过设置拉杆20,能够便于用户进行复位工作,通过筒体1、后端盖2和驱动机构3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活塞机构5提供动能,从而达到便于对药物进行注射的目的,同时便于用户使用,经济适用,通过限位机构4,能够起到启动的作用,达到便于用户操作使用的目的,适合于用户自行操作注射,提高了便捷性,同时使用该装置生产出来的注射器,结构简单,有着极高的性价比,适合普通民众使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通过将带动药水的储药管6与筒体1的左侧连接,将储药管6的头部对准需要注射的部位,此时的第一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通过按动卡块15,卡块15向筒体1内部收缩,卡块15进入筒体1内部后,第一弹簧7带动固定板9移动,固定板9带动顶杆10和第一推块11接触到第二推块18后,第二推块18带动推杆17和活塞块19对储液管内部的药水施加压力后,从而实现人体注射,复位时,通过向右拉动拉杆20,拉杆20带动连接杆8向右移动,连接杆8带动固定板9移动,固定板9可带动顶杆10移动,顶杆10可带动卡块15对卡槽16进行对接,在第二弹簧14的作用下完成卡接,从而进行复位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