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0124发布日期:2020-04-17 17:5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血管介入术后,下肢会有一定时间的制动期,在制动期间腿关节最好保持固定不动,减少关节的转动,因此出现了下肢制动固定装置,来解决关节固定。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下肢制动固定装置大多为夹板固定,夹板的固定性差,固定不牢固,不透气,影响患者的下肢关节固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大多固定较为麻烦,安装与拆解复杂,不利于患者的佩戴,大多固定完成之后没有预留穿刺检查口,不利于医生的病检,带来治疗上的麻烦,对患者伤口造成不利影响,大多关节处的弧度槽大小与患者的膝盖难以匹配,导致患者穿戴不舒服,一般患者术后脾气较大,不适会导致心情的低落,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大多透气性不好,造成下肢发热,影响伤患的愈合。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包括卡板,所述卡板的前表面上端连接有第一固定带,且卡板的前表面下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卡板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有护膝,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松紧带,且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位于卡板的一端前表面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正贴面条,所述松紧带的一端后表面缝制有负贴面条,所述卡板的表层设置有面层,所述面层的后表面连接有夹板层,所述夹板层的后表面连接有防护层,所述面层的前表面开设有检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膝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转动连接件,且第一转动连接件的一端贯穿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护膝的另一侧焊接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连接扣的一端包裹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的后方且位于卡板的前表面位置焊接有第二连接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层与夹板层与防护层的前表面均开设有检查口,且夹板层为一种钛合金条材质的构件,所述面层为透气编织棉麻材质,所述防护层为一种透气海绵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膝为最少三层伸缩环,且护膝的后表面为一种透气海绵材质的构件所述护膝的外表面面积与检查口的开设面积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带与第一固定带的结构相同,且分别通过正贴面条的后表面与卡板的前表面上端与卡板的前表面下端贴合连接,所述正贴面条与负贴面条为一种魔术贴材质的构件,且正贴面条的前表面与负贴面条的后表面黏贴连接,所述松紧带为一种伸缩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一端均焊接于护膝的一侧外表面,且第一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均包裹转动连接于第二转杆的外表面,且第二转杆的两端均贯穿焊接于卡板的前表面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一端均包裹转动连接于第一转杆的外表面,且第二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扣的设置有两个均焊接于卡板的一侧外表面,且第二连接扣与第一连接扣的外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按压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下肢制动固定装置为卡板与固定带配合使用,固定性优良、固定牢固、透气性强,利于患者的康复,本实用新型佩戴安装固定较为简单,利于患者的佩戴,设置有穿刺检查口,利于医生的病检,通过分离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扣打开护膝,可检查穿刺部位,带来治疗上的便利,对患者伤口不会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关节处设置有调节式弧度槽,能调节弧度槽的大小与大多数患者的膝盖大小匹配,使患者穿戴舒服,通过展开按压护膝自动调节弧度槽的大小,利于术后的恢复,固定带设置有松紧带,固定牢固,且不会对大腿处小腿固定连接处带来伤害,为魔术贴贴合固定,通过负贴面条的后表面贴合正贴面条的前表面固定卡板到患者腿部,固定简单,拆卸方便,本实用新型卡板为三层透气设计,稳定支撑的同时,散热较好,不会影响伤患的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中第一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中卡板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中护膝与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板;2、护膝;3、第一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5、松紧带;6、正贴面条;7、负贴面条;8、面层;9、夹板层;10、防护层;11、检查口;12、第一转动连接件;13、第一转杆;14、第二转动连接件;15、第一连接扣;16、第二连接扣;17、第二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包括卡板1,卡板1的前表面上端连接有第一固定带3,且卡板1的前表面下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带4,卡板1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有护膝2,第一固定带3的一端设置有松紧带5,且第一固定带3的另一端位于卡板1的一端前表面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正贴面条6,松紧带5的一端后表面缝制有负贴面条7,卡板1的表层设置有面层8,面层8的后表面连接有夹板层9,夹板层9的后表面连接有防护层10,面层8的前表面开设有检查口11。

护膝2的一侧焊接有第一转动连接件12,且第一转动连接件12的一端贯穿连接有第二转杆17,护膝2的另一侧焊接有第一转杆13,且第一连接扣15的一端包裹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连接件14,第二转动连接件14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扣15,第一连接扣15的后方且位于卡板1的前表面位置焊接有第二连接扣16,为护膝2与卡板1的连接方式,为开合护膝2来便于医生的检查。

面层8与夹板层9与防护层10的前表面均开设有检查口11,且夹板层9为一种钛合金条材质的构件,面层8为透气编织棉麻材质,防护层10为一种透气海绵材质的构件,夹板层9为固定患者下肢使其稳定,面层8为覆盖夹板层9使装置美观,防护层10为防护患者腿部不受伤害。

护膝2为最少三层伸缩环,且护膝2的后表面为一种透气海绵材质的构件护膝2的外表面面积与检查口11的开设面积相适配,为通过护膝2的伸缩环的伸缩来调整防护膝盖位的大小,来适应不同的患者使用。

第二固定带4与第一固定带3的结构相同,且分别通过正贴面条6的后表面与卡板1的前表面上端与卡板1的前表面下端贴合连接,正贴面条6与负贴面条7为一种魔术贴材质的构件,且正贴面条6的前表面与负贴面条7的后表面黏贴连接,松紧带5为一种伸缩材质的构件,为通过第二固定带4与第一固定带3把卡板1固定到患者腿部。

第一转动连接件12设置有两个,第一转动连接件12的一端均焊接于护膝2的一侧外表面,且第一转动连接件12的另一端均包裹转动连接于第二转杆17的外表面,且第二转杆17的两端均贯穿焊接于卡板1的前表面一侧,为通过第一转动连接件12在第二转杆17的外表面转动开合护膝2。

第二转动连接件14设置有两个,第二转动连接件14的一端均包裹转动连接于第一转杆13的外表面,且第二转动连接件14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扣15,第二连接扣16的设置有两个均焊接于卡板1的一侧外表面,且第二连接扣16与第一连接扣15的外置相对应,第一连接扣15与第二连接扣16按压连接,为通过第一连接扣15与第二连接扣16卡合,关闭护膝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根据患者取出相应型号的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制动固定装置,然后,把卡板1卡合到患者腿部,且护膝2对应患者膝盖放置,由于护膝2为多层伸缩结构,能自适应匹配患者的膝盖部位,且卡板1与护膝2的内表面均设置有防护层,不会由于硬度的原因对患者腿部带来不适,卡板1为三层结构,支撑与透气良好,通过第一固定带3上的松紧带5环绕患者的大腿部位,通过负贴面条7的后表面与正贴面条6的前表面贴合固定连接,把卡板1的上端固定大腿部,松紧带5为松紧带材质的构件,固定稳固的同时,不会对患者腿部造成强烈的束缚感,利于血管的畅通,利于患者的痊愈,通过第二固定带4上的松紧带5环绕患者的小腿部位,通过负贴面条7的后表面与正贴面条6的前表面贴合固定连接,把卡板1的下端固定小腿部,固定完成,最后,如医生需对患者进行检查,通过分离第一连接扣15与第二连接扣16打开护膝2,可检查穿刺部位,使用完成后,通过断开负贴面条7的后表面与正贴面条6的前表面的连接即可取掉装置。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