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喂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症病人护理专用喂食器。
背景技术:
重症监护病人基本已经失去了自理的能力,但是重症病人必须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身体的消耗,因此在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喂食,且对患者喂食时只能够喂流食,这种食物便于患者消化,且对患者进行喂流食时往往通过喂食器将导管导入患者喂腔中,之后将流食通过喂食器打入患者胃腔;现有的喂食器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喂食器结构多和注射器的结构相同,因此在通过喂食器网患者胃腔内部打入流食时在喂食器内部的流食打完后需要重新吸取流食,以此往复,这种方式操作繁琐,且容易增加患者的病痛,不利于患者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病人护理专用喂食器,旨在改善现有的喂食器结构多和注射器的结构相同,因此在通过喂食器网患者胃腔内部打入流食时在喂食器内部的流食打完后需要重新吸取流食,以此往复,这种方式操作繁琐,且容易增加患者的病痛,不利于患者康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重症病人护理专用喂食器,包括底座、推杆、保温桶和封盖;底座上表面中部设有进食口,进食口底部为倒锥型结构,且进食口底部连接有导流管,导流管未与进食口连接的一端从底座后端探出,底座内部从前向后设有注食腔,注食腔后端连接有弯管,弯管未与注食腔连接的一端与导流管探出底座的一端进行连接,弯管圆弧侧面一侧设有进食管,进食管未与弯管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帽,导流管探出底座的部分圆弧侧面上设有第一止流阀,进食管圆弧侧面上设有第二止流阀,注食腔内设有推杆,推杆一端探出底座,进食口连接有保温桶,保温桶顶端开口,且开口处设有封盖。
进一步的,进食口外圈设有插槽,插槽的半径大于进食口的半径,进食口内圈设有内螺纹,底座底面四个边角处均设有支脚;插槽便于保温桶插进插槽内部,从而使得保温桶与底座稳定的配合,便于保温桶的使用和安装,且进食口内部设有内螺纹是方便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底座与保温桶进行连接,这种结构方便对其进行拆卸和清洗,支脚便于对整个喂食器进行支撑,同时支脚也便于将底座抬高一定高度,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注食腔前端设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中部设有螺纹孔,连接帽与进食管转动连接,且连接帽内部设有内螺纹;连接凸块便于与推杆进行连接,从而方便推杆箱内或者向外进行移动,进食管方便将流食导出,连接帽侧方便将进食管与通入胃腔的管道进行连接,进而方便将流食导入患者胃腔,便于给患者提供营养,且这种结构的连接帽方便操作,方便了喂食器与插入胃腔的管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推杆圆弧侧面设有与连接凸块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且推杆探出底座的一端设有摇柄,推杆插入注食腔的一端设有活塞;这种结构的推杆便于与连接凸块螺纹连接,从而方便旋转推杆使得推杆向外或者向内进行移动,摇柄方便护理人员转动推杆,进而方便推动底座内部的流食。
进一步的,活塞与注食腔相匹配,且活塞朝向推杆的一面中部设有转动连接头,活塞与推杆转动连接;活塞便于在推杆的推力下推动流食进入进食管,同时也便于在注食腔内进入流食时阻挡流食,避免流食与推杆接触受到污染。
进一步的,保温桶底端中部设有出食口,出食口与进食口相匹配,且出食口外圈设有与进食口相匹配的外螺纹;这种结构便于保温桶与底座进行连接,进而方便将保温桶与底座进行稳定的配合。
进一步的,保温桶底面对齐插槽的位置设有插环,插环与插槽相匹配;插环便于保温桶与底座进行良好的配合,使得插环与插槽相互限位,从而使得保温桶与底座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保温桶沿其底端开口处设有限位台,且保温桶内圈沿限位台下部设有内螺纹;这种结构便于与封盖进行配合,方便封盖与保温桶配合紧密,从而避免保温桶内部的流食容易散失热量。
进一步的,封盖下部设有与保温桶相匹配内外螺纹,且封盖边缘设有与限位台相匹配的凸边,封盖上表面均匀的设有三个拆卸槽;外螺纹方便封盖与保温桶进行连接,凸边便于封盖卡在限位台上,从而使得封盖能够对限位台进行紧密的配合,拆卸槽便于对封盖进行拆卸,同时也便于对封盖进行安装。
使用前先将导入患者胃腔的管道通过连接帽进食管进行连接,然后将摇动摇柄使得推杆推着活塞移动至靠近进食管的一端,之后关闭第二止流阀并打开第一止流阀,然后将封盖拆卸下来,将流食倒入保温桶内部,然后盖住封盖摇动摇柄,使得推杆带动活塞向底座前端移动,在活塞向底座前端移动的过程中会快速的将流食吸入注食腔内部,待注食腔内部被流食充满时将第一止流阀关闭,然后将第二止流阀打开并将进食管和连接患者胃腔的管道内的空气排放出去,之后将连接患者胃腔的管道插入患者胃腔,之后慢慢摇动摇柄,使得摇柄推着患者活塞将流食推入进食管内部,然后流食通过进食管进入插入患者胃腔的管道,从而达到对患者喂食的目的;当注食腔内的流食打完后关闭第二止流阀并打开第一止流阀摇动摇柄吸取流食,之后再打开第二止流阀关闭第一止流阀进行打食即可,以此往复便可以重复对患者进行打入流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喂食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喂食器能够连续对患者进行喂食,方便对患者喂食的同时也避免了需要重复将喂食器拆卸下来进行吸取流食的繁琐步骤,能够有效的减小患者的病痛的同时也能够对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喂食器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喂食器在后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在后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半剖时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桶和封盖分离时在前部仰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保温桶和封盖分离时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推杆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支脚;11-进食口;12-插槽;13-导流管;131-第一止流阀;14-弯管;15-进食管;151-第二止流阀;152-连接帽;16-连接凸块;17-注食腔;2-推杆;21-摇柄;22-活塞;221-转动连接头;3-保温桶;31-出食口;32-插环;33-限位台;4-封盖;41-凸边;42-拆卸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重症病人护理专用喂食器,包括底座1、推杆2、保温桶3和封盖4;底座1内部设有推杆2,且推杆2一端探出底座1,底座1上表面中部连接有保温桶3,保温桶3顶端开口且开口处设有封盖4;底座1便于对保温桶3进行支撑,同时也便于保温桶3内部的流食能够流入底座1内部,方便通过底座1将流食打入患者胃腔,推杆2便于推动底座1内部的流食,进而方便将流食推动患者的胃腔,便于对患者提供营养,保温桶3便于将存放供患者食用的流食,从而方便患者食用的同时也避免了流食的热量散失过快,封盖4便于对保温桶3顶端进行封口,避免有异物掉落在流食中,且方便往保温桶3内加入流食,便于喂食器的使用;这种结构使得喂食器能够连续对患者进行喂食,方便对患者喂食的同时也避免了需要重复将喂食器拆卸下来进行吸取流食的繁琐步骤,能够有效的减小患者的病痛的同时也能够对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
参照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底座1底面四个边角处均设有支脚10,且底座1上表面中部设有进食口11;支脚10便于对整个喂食器进行支撑,同时支脚10也便于将底座1抬高一定高度,方便操作,进食口11便于与保温桶3进行连接,方便保温桶3的安装和拆卸;进食口11外圈设有插槽12,插槽12的半径大于进食口11的半径,且进食口11内圈设有内螺纹;插槽12便于保温桶3插进插槽12内部,从而使得保温桶3与底座1稳定的配合,便于保温桶3的使用和安装,且进食口11内部设有内螺纹是方便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底座1与保温桶3进行连接,这种结构方便对其进行拆卸和清洗;进食口11底部为倒锥型结构,且进食口11底部连接有导流管13,导流管13未与进食口11连接的一端从底座1后端探出;倒锥型的进食口11方便流食流进导流管13,同时也避免了流食进入导流管13的速度过快,导流管13便于将流食导入底座1内部,进而方便将流食打入患者胃腔中;底座1内部从前向后设有注食腔17,且注食腔17后端连接有弯管14,弯管14未与注食腔17连接的一端与导流管13探出底座1的一端进行连接,注食腔17内设有推杆2;这种结构便于通过导流管13将保温桶3内部的流食导入弯管14中,进而流食通过弯管14进入注食腔17内部,从而方便通过推杆2将流食推入患者胃腔中;弯管14圆弧侧面一侧设有进食管15,进食管15未与弯管14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帽152,连接帽152与进食管15转动连接,且连接帽152内部设有内螺纹;进食管15方便将流食导出,连接帽152侧方便将进食管15与通入胃腔的管道进行连接,进而方便将流食导入患者胃腔,便于给患者提供营养,且这种结构的连接帽152方便操作,方便了喂食器与插入胃腔的管进行连接;导流管13探出底座1的部分圆弧侧面上设有第一止流阀131,且进食管15圆弧侧面上设有第二止流阀151;第一止流阀131是便于阻止保温桶3内部的流食流向注食腔17,第二止流阀151是便于阻止流食进入患者胃腔,当需要往注食腔17内注入流食时关闭第二止流阀151并打开第一止流阀131,然后将推杆2向外移动即可在注食腔17内注入流食,当需要往患者胃部注入流食时关闭第一止流阀131,打开第二止流阀151并将推杆2向内推动,使得流食进入进食管15,从而达到对患者注入流食的目的;注食腔17前端设有连接凸块16,连接凸块16中部设有螺纹孔;连接凸块16便于与推杆2进行连接,从而方便推杆2箱内或者向外进行移动;推杆2圆弧侧面设有与连接凸块16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且推杆2探出底座1的一端设有摇柄21,推杆2插入注食腔17的一端设有活塞22,活塞22与注食腔17相匹配,活塞22朝向推杆2的一面中部设有转动连接头221,活塞22与推杆2转动连接;这种结构的推杆2便于与连接凸块16螺纹连接,从而方便旋转推杆2使得推杆2向外或者向内进行移动,摇柄21方便护理人员转动推杆2,进而方便推动底座1内部的流食,活塞22便于在推杆2的推力下推动流食进入进食管15,同时也便于在注食腔17内进入流食时阻挡流食,避免流食与推杆2接触受到污染。
参照图6和图7所示:保温桶3底端中部设有出食口31,出食口31与进食口11相匹配,且出食口31外圈设有与进食口11相匹配的外螺纹;这种结构便于保温桶3与底座1进行连接,进而方便将保温桶3与底座1进行稳定的配合;保温桶3底面对齐插槽12的位置设有插环32,插环32与插槽12相匹配,插环32便于保温桶3与底座1进行良好的配合,使得插环32与插槽12相互限位,从而使得保温桶3与底座1稳定连接;保温桶3沿其底端开口处设有限位台33,保温桶3内圈沿限位台33下部设有内螺纹;这种结构便于与封盖4进行配合,方便封盖4与保温桶3配合紧密,从而避免保温桶3内部的流食容易散失热量;封盖4下部设有与保温桶3相匹配内外螺纹,且封盖4边缘设有与限位台33相匹配的凸边41,封盖4上表面均匀的设有三个拆卸槽42;外螺纹方便封盖4与保温桶3进行连接,凸边41便于封盖4卡在限位台33上,从而使得封盖4能够对限位台33进行紧密的配合,拆卸槽42便于对封盖4进行拆卸,同时也便于对封盖4进行安装。
工作原理:使用前先将导入患者胃腔的管道通过连接帽152进食管15进行连接,然后将摇动摇柄21使得推杆2推着活塞22移动至靠近进食管15的一端,之后关闭第二止流阀151并打开第一止流阀131,然后将封盖4拆卸下来,将流食倒入保温桶3内部,然后盖住封盖4摇动摇柄21,使得推杆2带动活塞22向底座1前端移动,在活塞22向底座1前端移动的过程中会快速的将流食吸入注食腔17内部,待注食腔17内部被流食充满时将第一止流阀131关闭,然后将第二止流阀151打开并将进食管15和连接患者胃腔的管道内的空气排放出去,之后将连接患者胃腔的管道插入患者胃腔,之后慢慢摇动摇柄21,使得摇柄21推着患者活塞22将流食推入进食管15内部,然后流食通过进食管15进入插入患者胃腔的管道,从而达到对患者喂食的目的;当注食腔17内的流食打完后关闭第二止流阀151并打开第一止流阀131摇动摇柄21吸取流食,之后再打开第二止流阀151关闭第一止流阀131进行打食即可,以此往复便可以重复对患者进行打入流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