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角度深度模拟训练辅助定位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5655发布日期:2020-07-04 01:19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角度深度模拟训练辅助定位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材及教学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角度深度模拟训练辅助定位卡。



背景技术:

注射法是将无菌药液或者生物制剂注入体内,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优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吸收准确。根据药液的性质和剂量,需要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到达预定注射部位。具体为肌肉注射90°,针头进入2/3;皮下注射30-40°,针头进入2/3;静脉注射15-30°,见回血再平行进针少许;皮内注射5°,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各种注射法已成为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更是患者对护士操作技术评判的标准。但是在校学习的护理学生和处于实习期间护士,由于操作经验少,对注射角度和深度不能正确掌握;同时,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单纯的用语言对角度和深度进行表述,护理学生没有直观认识,未对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有正确的认识。在本领域中,一种注射角度辅助定位装置(zl201520999400.8),其操作较复杂,放入进针区域后方皮肤,实际进针角度较实际偏小;注射角度模拟训练装置(zl201720743988.x),注射区域仅为手臂,方法只为静脉注射,且没有对其他注射法,也没有进针深度进行辅助;一种用于协助护士掌握正确注射角度的装置(zl201720378369.5),条形粘胶重复使用于新针筒上,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且只对进针角度进行辅助,进针深度不准确,不能到达预设部位,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射角度深度模拟训练辅助定位卡,解决在校护理学生及实习护士对注射角度深度不能正确掌握,以及护理实践教学对注射角度深度用语言表达,不够直观具体,同时可以规范消毒的范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注射角度深度模拟训练辅助定位卡,包括贴合面板和注射面板,所述注射面板垂直固定在贴合面板上,所述注射面板与贴合面板的交汇边一端形成进针位,用于穿过注射针头,交汇边另一端向注射面板上的竖向延伸线形成注射角度参考位,用于为注射筒体偏转角度提供参考,所述注射角度参考位上设有若干个角度标识物,所述角度标识物和进针位之间的连线与交汇边所夹锐角构成进针角度,所述交汇边形成进针深度参考位,所述进针深度参考位上设有若干长度标识物,用于标识注射活塞推进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标识物和长度标识物为刻度线、刻度槽或刻度缝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标识物设有五个,五个所述角度标识物沿注射面板边缘竖向布置,五个所述角度标识物和进针位之间的连线与交汇边所夹锐角分别为5度、15度、30度、40度和45度,并且在对应角度标识物一侧采用阿拉伯数字标出。

进一步的,所述长度标识物在交汇边上均匀布置或以勾股定理将进针深度或注射活塞的斜向推进深度换算成交汇边上的横向长度后形成相应的布置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进针位向注射面板上的竖向延伸线形成90度注射参考位,所述90度注射参考位上设置有90度标识物和长度标识物,用以标记90度进针位置和进针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针位处设有圆孔或圆槽,便于寻针。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面板为硅胶材质,便于贴合人体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医护学生更具体、直观对注射角度深度及消毒范围进行把控,增强在校护理学生和实习护士对注射角度及深度的掌握程度,提高其注射水平,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同时使消毒范围达到标准,使药物到达预设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并且结构简单小巧,直观明晰,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对90度注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贴合面板,2、注射面板,21、注射角度参考位,3、进针位,4、交汇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注射角度深度模拟训练辅助定位卡,包括贴合面板1和注射面板2,所述注射面板2垂直固定在贴合面板1上,所述注射面板2与贴合面板1的交汇边4一端形成进针位3,在实际使用时,进针位3也可设置在交汇边4一端偏上的位置或是让贴合面板1和注射面板2共底面设置,防止低角度注射时针筒与贴合面板1之间的干涉,此外,也可以将贴合面板1做薄或者将贴合面板1和注射面板2做成一体折弯结构,用于穿过注射针头,交汇边4另一端向注射面板2上的竖向延伸线形成注射角度参考位21,用于为注射筒体偏转角度提供参考,所述注射角度参考位21上设有若干个角度标识物,所述角度标识物和进针位3之间的连线与交汇边4所夹锐角构成进针角度,所述交汇边4形成进针深度参考位,所述进针深度参考位上设有若干长度标识物,用于标识注射活塞推进深度。

所述角度标识物和长度标识物为刻度线、刻度槽或刻度缝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都采用刻度线结构。

所述角度标识物设有五个,五个所述角度标识物沿注射面板2边缘竖向布置,五个所述角度标识物和进针位3之间的连线与交汇边4所夹锐角分别为5度、15度、30度、40度和45度,并且在对应角度标识物一侧采用阿拉伯数字标出。

所述长度标识物在交汇边4上均匀布置或以勾股定理将进针深度或注射活塞的斜向推进深度换算成交汇边4上的横向长度后形成相应的布置间距,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均匀布置结构,并且在对应长度标识物旁边采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分别为0-5cm,进针位3处为0点,医护人员在注射时根据推进时交汇边4上的刻度线直接按照经验估算注射活塞的斜向推进深度,又快又简单,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所述进针位3向注射面板2上的竖向延伸线形成90度注射参考位,所述90度注射参考位上设置有90度标识物和长度标识物,如图4所示,用以标记90度进针位置和进针深度

所述进针位3处设有圆孔或圆槽,便于寻针。

所述贴合面板1为硅胶材质,便于贴合人体皮肤,方便下针注射。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及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贴合面板1贴合到待注射处附近的人体皮肤表面,再将注射器的针头贴近贴合面板1的进针位3处,注射器的针筒部分沿着贴合面板1另一边缘的角度标识物寻找角度,找到相应角度后进行下针,并观察交汇边4上的刻度数据,估算下针深度和注射深度。

以下对具体注射角度说明:

5度为皮内注射,不抽回血推注药液;

15-30度为静脉注射,要抽回血且要见回血推注药液;

30-40度为皮下注射,要抽回血但要不见回血推注药液;

90度为肌肉注射,要抽回血但要不见回血推注药液;

医护实习人员和医护学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来不断下针练习,参考角度标识物和长度标识物,估算下针深度和注射深度,确保药液到达准确的部位,保证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