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抽取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3690发布日期:2020-07-21 12:40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可抽取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抽取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用于深度引流的技术。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被引流区内的渗液、脓液和脱落坏死组织等异物能被及时地引出体外,不必受创腔在“低位”的限制,充分保持创面清洁。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以及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方面。

目前,vsd技术主要包括用于吸附创面内异物的敷料、负压吸盘和负压装置,敷料直接与创面接触,负压吸盘外接负压装置,通过负压装置将附着于敷料上的异物吸出创面。但是,这种结构的vsd装置,如果将敷料直接塞入创面深处,会直接影响创面的愈合速度,延长治疗时间;如果不将敷料直接塞入创面的深处,则可能增加创面交叉感染的机会,影响治疗效果。另外,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改进,针对现在已经研究开发的引流装置,如何合理有效地设置引流装置、吸引装置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引流效果好、引流通道保持通畅、治疗时间短、创面交叉感染几率较低的深部创面引流装置已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流效果好、引流通道保持通畅、治疗时间短、创面交叉感染几率较低的深部创面引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抽取式引流装置,至少包括设置于创面用于吸附创面浅表渗液的敷料,设置于所述敷料外侧的贴膜,一端插设于所述创面深部、另一端贯穿所述敷料且与所述贴膜密封设置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结构;所述敷料上部还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上开设有供所述引流管贯穿的通孔;所述吸盘的侧面还设置有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管,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吸引管打开与闭合的控制结构。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所述吸引管打开与闭合的所述控制结构为三通结构和与之配合的阀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引管为双道吸引管,所述双道吸引管连通于所述吸盘的同侧且分别设置有所述控制结构。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管的外侧还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引流管的端部密封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盘与所述敷料之间还设置有吸盘底盘,所述吸盘地盘的覆盖面大于所述吸盘的覆盖面。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贴膜为生物半透膜。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敷料为聚氨酯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取式引流装置,可在引流完成后,在不移动敷料和贴膜的情况下移除引流管,降低了引流装置的更换频率,降低了创面交叉感染的几率,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引流管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结构,在负压的作用下,创面内的坏死组织或者渗出液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从不同的方向被吸入引流管内,扩大了引流面积,提高了引流效果,缩短了引流时间。此外,由于横断面的十字形结构,解决了引流管在使用过程容易堵塞的问题,提高了引流效率。

吸引管为双道吸引管,双道吸引管连通于吸盘的同侧且分别设置有控制结构,即每个吸引管都配设有一个三通结构和一个阀门,达到分管控制,分管分流的目的,进而通过改变三通阀门的开口大小,改变了引流管内液体和气体的流向,实现了吸引管和吸盘的冲洗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抽取式引流装置。具体包括设置于创面1上用于吸附创面浅表渗液的敷料2,设置于敷料2外侧的贴膜3,本实施例所用的贴膜为生物半透膜,该生物半透膜即可以保证敷料内的液体不外渗出,又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该引流装置还包括一端插设于创面深部8、另一端贯穿敷料2且与贴膜3密封设置的引流管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引流管为可抽取式引流管,可在引流完成后,在不移动敷料和贴膜的情况下移除引流管,降低了引流装置的更换频率,降低了创面交叉感染的几率,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3所示,引流管4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结构,在负压的作用下,创面内的坏死组织或者渗出液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从不同的方向被吸入引流管内,扩大了引流面积,提高了引流效果,缩短了引流时间。此外,由于横断面的十字形结构,解决了引流管在使用过程容易堵塞的问题,提高了引流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敷料2上部还设置有吸盘81,吸盘81上开设有供引流管4贯穿的通孔;吸盘81的侧面还设置有负压吸引装置,该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管5,还包括用于控制吸引管5打开与闭合的控制结构,即三通结构6和与之配合的阀门9。

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设计,将引流管与吸引管的管口均设置于吸盘上,简化了整个引流装置的结构,减少了装置所占空间面积,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如图2所示,吸引管5为双道吸引管,双道吸引管5连通于吸盘81的同侧且分别设置有控制结构,即每个吸引管5都配设有一个三通结构和一个阀门,达到分管控制,分管分流的目的,进而通过改变三通阀门的开口大小,改变了引流管内液体和气体的流向,实现了吸引管和吸盘的冲洗。

如图2所示,引流管4的外侧还设置有密封盖7,密封盖7与引流管的端部密封连接。当不需要深度引流时,可以拔出引流管,将密封盖密封连接于开口处,可以让整个装置依然封闭状态,阻断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机会,降低了创面感染的几率,缩短了治疗时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吸盘81与敷料2之间还设置有吸盘底盘8,吸盘底盘8的覆盖面大于吸盘的覆盖面。吸盘底盘8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引流管和吸引管与敷料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降低了创面交叉感染的几率,提高了伤口愈合的速度。

由于聚氨酯海绵为一种多孔的泡沫材料,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透气性,因此,本实施例优选采用聚氨酯海绵作为敷料。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步骤一,引流管的放置。1.清创: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或容易坏死的组织、异常分泌物和异物等,开放所有腔隙,确保软组织和骨组织的血供,清洗创面周围的皮肤。2.准备引流物:按创面的大小和形状,修剪供引流管和负压吸引管插入的敷料。引流管的横断面为十字形结构。引流管出管的方向以方便引流管密封为原则。3.填充:覆盖填充敷料,对敷料加以缝合固定,使敷料完全覆盖创面。当创面较深时,需将敷料填充至底部,创面内不留死腔。

步骤二,封闭。将负压吸盘底盘粘接于敷料上,并将吸盘设置于吸盘底盘上,然后将引流管通过吸盘和吸盘底盘的开口处置入创面腔隙,在敷料与负压吸盘外侧覆盖封闭用贴膜。

步骤三,接负压。将负压吸引管的一端密封连接于吸盘的开口处,另一端接负压装置(图中未显示)。将负压调节至适当数值。

步骤四,确保负压封闭引流正常后,观察并记录负压状况及流出物的性状和数量。当不需要通过引流管引流时,先关闭负压装置,打开密封盖,取出负压吸引管,然后将密封盖盖合于引流管的端部使其处于密封状态,最后再打开负压装置。当不需要负压引流时,移去负压引流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