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1608发布日期:2020-06-02 19:3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



背景技术:

俯卧位通气能够促进肺泡复张,改善肺部通气及提高患者的氧合状态,因此对需要呼吸机辅助支持以及改善氧合状况的患者施行俯卧位通气,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在俯卧位通气时,由于患者的面部面向枕头,身体趴着,所以患者口鼻部的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等供氧管路不仅难以固定,而且容易压瘪和弯折;长时间保持俯卧位更易伤及面部皮肤,引发压疮等疾病,使病人受到二次伤害。而现有技术中的俯卧位u型槽针对性差,成本高,对于预防压疮和褥疮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长时间保持俯卧位时头肩部某一处长时间受挤压而伤及面部皮肤,容易生成压疮和褥疮等疾病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该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通过对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分别进行充放气,使得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的相对高度发生变化而交替支撑病人的头肩部,以改变病人身体的受力点,从而避免患者头肩部的一处因长时间受压而生成压疮和褥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包括:

设置有下部u型槽的下层气囊,所述下部u型槽用于容置患者俯卧位时的面部,所述下层气囊能够支撑病人的头肩部;

嵌套于下层气囊上的上层气囊,所述上层气囊能够支撑病人的头肩部,上层气囊中心设置有上部u型槽,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部分面部能够通过该上部u型槽而进入到下部u型槽内;

所述下层气囊的一侧设有第一气阀,该第一气阀用于控制下层气囊充气放气操作,所述上层气囊的一侧设有第二气阀,该第二气阀用于控制上层气囊充放气操作;

所述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交替放气和充气,使得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的相对高度发生变化,交替支撑病人的头肩部而改变病人身体的受力点。

优选地,所述下层气囊的截面为l型,所述上层气囊嵌套在该l型的下层气囊上。

优选地,所述下层气囊的上部设有外气管插管出口凹槽和外输液管路出口凹槽,所述上层气囊的上部设有内气管插管出口凹槽和内输液管路出口凹槽;

所述下层气囊的外气管插管出口凹槽和上层气囊的内气管插管出口凹槽的大小相同,配合连接形成气管插管出口凹槽;

所述下层气囊的外输液管路出口凹槽和上层气囊的内输液管路出口凹槽的大小相同,配合连接形成输液管路出口凹槽;

所述气管插管出口凹槽用于放置气管插管,所述输液管路出口凹槽用于放置输液管路。

优选地,所述气管插管出口凹槽位于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头部端的右侧,所述输液管路出口凹槽位于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肩部端的左侧,所述气管插管出口凹槽和输液管路出口凹槽的开口朝上。

优选地,所述下层气囊的肩部端的右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下层气囊翼,该下层气囊翼能够包裹病人的右肩胛骨部;

所述上层气囊的肩部端的左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上层气囊翼,该上层气囊翼能够包裹病人的左肩胛骨部。

优选地,所述下层气囊翼设置有右气压表,所述上层气囊翼设置有左气压表,所述右气压表和左气压表的表盘分别设于下层气囊翼和上层气囊翼的外侧表面,通过右气压表能够读出下层气囊的气压,通过左气压表能够读出上层气囊的气压。

优选地,所述下层气囊的肩部端为具有一定坡度的下层斜面,所述上层气囊的肩部端为具有一定坡度的上层斜面,所述下层斜面和上层斜面能够匹配连接为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采用粘扣带的连接方式,所述下层气囊在与上层气囊的接触部位设有尼龙钩丝,所述上层气囊在与下层气囊的接触部位设有尼龙钩舌。

优选地,所述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的外部套有可拆卸的透气吸水棉质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别可独立充放气的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一方面使得下层气囊和上层气囊的相对高度发生变化以交替支承病人的头肩部,从而改变病人身体的受力点,另一方面下层气囊、上层气囊与病人头肩部整体接触,面积较大不会出现患者身体某一点受力过大生产压疮或褥疮,从而保护病人的肩部和头部;通过设置气管插管出口凹槽和输液管路出口凹槽防止病人气管插管脱管或受压,通过在上、下层气囊肩部端设置一定坡度的斜面,起到从病人肩部到身体下部过渡缓冲的作用;同时气压表能够精确地反映上、下层气囊的气压,通过充放气控制气囊内的压力;气囊翼能够紧贴病人的肩胛骨,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上、下层气囊外部套有可拆卸的棉质外套,更换为不同的病人后只需更换棉质套,清洗更换,方便卫生,也便于该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下层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上层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层气囊;

101-下部u型槽,102-外气管插管出口凹槽,103-外输液管路出口凹槽,104-缺口,105-下层气囊翼,106-下层斜面;

151-右气压表,152-第一气阀;

2-上层气囊;

201-上部u型槽,202-内气管插管出口凹槽,203-内输液管路出口凹槽,204-上层气囊翼,205-上层斜面;

241-左气压表,242-第二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指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本实用新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包括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所述下层气囊1的中部设有下部u型槽101,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面部能够置于该下部u型槽101内。在下层气囊1的上部连接上层气囊2,该上层气囊2与下层气囊1为可拆卸连接,在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上分别设有第一气阀152和第二气阀242,该第一气阀152和第二气阀242分别用于控制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充放气操作。上层气囊2的中部设有上部u型槽201,该上部u型槽201和下部u型槽101重叠,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面部前端的部分能够通过该上部u型槽201而进入到下部u型槽101内,但病人整个头部无法通过该上部u型槽201,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前端用于支承病人的头部,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后端支承病人的肩部。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例中,所述下层气囊1的截面形状为l型,所述上层气囊2镶嵌安装于下层气囊1上。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适度充气后,上层气囊2的高度高于下层气囊1的高度,使得病人的头肩部被上层气囊2支承,病人头肩部与下层气囊1不接触;上层气囊2放气或者下层气囊1充气后,下层气囊1的高度大于上层气囊2的高度,使得病人的头肩部被下层气囊1支承,病人头肩部与上层气囊2不接触。

随着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交替充气放气,使得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交替支承病人头肩部,改变病人头肩部的主要受力点,防止因病人某一处长时间受压而生成压疮或褥疮;同时也能够通过第一气阀152和第二气阀242的控制使得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无高度差;需要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交替支承病人头肩部时,其高度差可控制在5mm-15mm,整个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的高度能够通过第一气阀152和第二气阀242调节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气压而改变。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例中,所述下层气囊1的头部端右侧设有外气管插管出口凹槽102,上层气囊2的头部端右侧设有内气管插管出口凹槽202,所述外气管插管出口凹槽102和内气管插管出口凹槽202配合连接形成气管插管出口凹槽,病人俯卧位时将气管插管放置在该气管插管出口凹槽,防止因挤压或压瘪气管插管而发生意外;

所述下层气囊1肩部端的左侧设有外输液管路出口凹槽103,上层气囊2的肩部端左侧设有内输液管路出口凹槽203,所述外输液管路出口凹槽103和内输液管路出口凹槽203配合连接形成输液管路出口凹槽,病人俯卧位时将输液管路放置在该输液管路出口凹槽,防止因挤压或压瘪输液管路而发生意外,使得该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在病人输液或者带有气管时也能够方便地使用。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下层气囊1肩部端的右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下层气囊翼105,该下层气囊翼105连通于下层气囊1,延伸出来的下层气囊翼105能够包裹病人的右肩胛骨部,起到定位包裹的作用。所述上层气囊2肩部端左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上层气囊翼204,该上层气囊翼204连通于上层气囊2,延伸出来的上层气囊翼204能够包裹病人的左肩胛骨部,起到包裹定位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层气囊翼204连通于上层气囊2,下层气囊翼105连通于下层气囊1,所述上层气囊翼204和下层气囊翼102能够穿过病人的腋下而包裹住肩胛骨部。

具体地,下层气囊1肩部端左侧设有缺口104用于通过上层气囊2肩部端左侧的上层气囊翼204,该缺口104能够使得上层气囊2更加稳固地嵌套连接于下层气囊1的内层,同时该缺口104能够对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之间的相互位置起到定位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层气囊翼105内设有右气压表151,所述上层气囊翼204内设有左气压表241,所述右气压表151的表盘设于下层气囊翼105的右侧外表面,所述左气压表241的表盘设于上层气囊翼204的左侧外表面,通过右气压表151能够读出下层气囊1的气压,通过左气压表241能够读出上层气囊2的气压。监测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气压,通过给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充气放气来改变病人头肩部的受力点,避免病人长时间一处受压而生成压疮和褥疮。可根据左气压表241和右气压表151的读数而准确地调整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气压,使得充气和放气操作更加安全便捷,同时也能够避免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因过度充气而发生破裂。

参照图1、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例中,所述下层气囊1的肩部端设置具有一定角度的下层斜面106,所述上层气囊2的肩部端设置具有一定角度的上层斜面205;使用该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时,上层气囊2与下层气囊1连接,下层斜面106与上层斜面205配合连接形成连续的具有一定角度的坡面,该坡面能够起到缓冲过渡的作用,使得病人的肩部与身体下部平稳过渡,避免病人产生不适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层气囊2和下层气囊1为可拆卸连接,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采用粘扣带的连接方式,便于拆卸清洗,具体地,所述下层气囊1在与上层气囊2的接触部设有尼龙钩丝,所述上层气囊2的下部设有尼龙钩舌,尼龙钩丝与尼龙钩舌组成的这种粘扣带连接方式便于拆卸,制作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外表面套有可拆卸的透气吸水棉质套,这种透气吸水棉质套能够拆卸,便于清洗;或者,也可以是一次性的棉质套,更加安全卫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阀152和第二气阀242可以是机械慢速排气阀配合加压手捏球,来实现充气放气,也可以是能够连接微型气泵的普通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的俯卧位头肩部保护u型垫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气阀152和第二气阀242依次手动循环放气和充气,使得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相对高度发生变化以交替支撑病人的头肩部,从而改变病人身体的受力点;一方面因为病人与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为头肩部整体接触,接触面较大所以不会出现患者身体某一点受力过大而产生压疮或褥疮;另一方面这种充气放气操作方式,一直在改变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的相对高度,使得下层气囊1和上层气囊2交替支承患者身体,即交替改变病人身体的受力点,从而避免病人身体某一处持续受压而产生压疮或褥疮。同时在这种受力点的转移过程中,会使病人的血液循环更为顺畅,病人身体更快恢复健康。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