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反渗的无纺布夹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2507发布日期:2020-06-26 21:4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反渗的无纺布夹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反渗的无纺布夹层。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

目前无纺布被普遍用于婴儿尿不湿、成人失禁垫等一次性产品的领域。当尿液洒到尿不湿上后,尿不湿会将尿液吸收。普通的无纺布制成的尿不湿在使用时,纸尿裤压缩后,被纸尿裤吸收的尿液会向上反渗上去,使尿液沾到婴儿的屁股上,使婴儿产生红屁股现象。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反渗的无纺布夹层,具有能够使液体只能单向透过无纺布,防止液体反渗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止反渗的无纺布夹层,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无纺布层、上渗透层、下无纺布层和下渗透层,所述上无纺布层上开设有若干锥形的漏孔一,所述上渗透层上开设有若干渗孔一,所述下无纺布层上开设有若干锥形的漏孔二,所述漏孔二与漏孔一的规格相同,若干所述漏孔二与若干漏孔一交错设置,所述下渗透层上开设有若干渗孔二,所述下层包括抗菌层、吸水层和防漏层,所述抗菌层的上端面与下渗透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抗菌层的下端面与吸水层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漏层的上端面与吸水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洒到上无纺布层后,会通过漏孔一进入到上渗透层,上渗透层上的液体会通过渗孔一流入到下无纺布层上,并通过漏孔二流入到下渗透层上,下渗透层上的液体会进入到渗孔二中,并通过渗孔二流到抗菌层上,液体会从抗菌层中流过,进入到吸水层中,吸水层会将液体吸收,防漏层能够防止液体漏出,当对布料进行压缩时,会将吸水层内的液体挤出,液体向上流动,漏孔二和漏孔一都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使液体不易自下向上通过两个漏孔,且漏孔一与漏孔二不在同一直线上,使液体更加难以向上移动,从而实现防止液体反渗。

作为优选,所述渗孔一呈倾斜状态,所述渗孔一的上端与漏孔一的下端相接,所述渗孔一的下端与漏孔二的上端相接,所述渗孔一的直径大于漏孔一下端的直径,所述渗孔一的直径小于漏孔二上端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的渗孔一能够对液体进行斜向导流,使漏孔一中流出的液体能够通过渗孔一,进入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漏孔二中,加速液体的渗透速度,且在不料被挤压时,倾斜的渗孔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液体向上移动,加强布料的反渗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渗孔二呈弧形,所述渗孔二的上端与漏孔二的下端相接,所述渗孔二的下端与抗菌层的上端面相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渗孔二能够阻碍液体向上移动,从而加强布料的反渗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抗菌层包括两层相同的高弹性抗菌布和纳米银抗菌布,所述纳米银抗菌布位于两层高弹性抗菌布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层高弹性抗菌布能够对纳米银抗菌布进行保护,防止纳米银抗菌布损坏,三层叠加的抗菌布能够增加布料的抗菌性能,使布料使用时更加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吸水层内设有若干积水槽,所述积水槽的上端贯穿吸水层的上端面,所述积水槽内设有若干球状突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进入到积水槽内,并与若干球状突触接触,若干球状突触能够加大吸水层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吸水层能够快速将液体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无纺布层;11、漏孔一;2、上渗透层;21、渗孔一;3、下无纺布层;31、漏孔二;4、下渗透层;41、渗孔二;5、抗菌层;51、高弹性抗菌布;52、纳米银抗菌布;6、吸水层;61、积水槽;62、球状突触;7、防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反渗的无纺布夹层,包括上层和下层,上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无纺布层1、上渗透层2、下无纺布层3和下渗透层4。上无纺布层1上开设有若干锥形的漏孔一11,下无纺布层3上开设有若干锥形的漏孔二31。漏孔二31与漏孔一11的规格相同,若干漏孔二31与若干漏孔一11交错设置。

液体洒落到上无纺布层1后,会通过漏孔一11向下流,流入到上渗透层2上,上渗透层2上的液体会向下渗透,使液体流到下无纺布层3上。下无纺布上的液体会进入到漏孔二31中,并通过漏孔二31向下流动,流入到下渗透层4上。

漏孔一11和漏孔二31均呈上大下小的状态,液体可以很方便的自上向下通过漏孔一11或漏孔二31,却不易自下向上通过漏孔一11或漏孔二31,从而使液体只能够单向流动,防止液体反渗。若干漏孔一11与若干漏孔二31交错设置,使液体的反渗更加困难,从而增强布料的反渗效果。

如图1所示,上渗透层2上开设有若干渗孔一21,渗孔一21呈倾斜状态,渗孔一21的上端与漏孔一11的下端相接,渗孔一21的下端与漏孔二31的上端相接。渗孔一21的直径大于漏孔一11下端的直径,渗孔一21的直径小于漏孔二31上端的直径。

如图1所示,下渗透层4上开设有若干渗孔二41,渗孔二41呈弧形,渗孔二41的上端与漏孔二31的下端相接。

若干渗孔一21可以使上渗透层2上的液体快速向下渗透,倾斜的渗孔一21可以连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漏孔一11和漏孔二31,使从漏孔一11下端流出的液体能够通过渗孔一21的导送,快速进入到漏孔二31内。漏孔二31内的液体会流入到下渗透层4上,并通过渗孔二41向下流动,加快液体向下流动的速度,从而使液体能够被更快的吸收。

弧形的渗孔二41与倾斜的漏孔一11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液体向上流动,使液体更加难以反渗,从而使布料能够拥有更好的反渗效果。

如图1所示,下层包括抗菌层5、吸水层6和防漏层7。抗菌层5的上端面与下渗透层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抗菌层5的下端面与吸水层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防漏层7的上端面与吸水层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抗菌层5包括两层相同的高弹性抗菌布51和纳米银抗菌布52,纳米银抗菌布52位于两层高弹性抗菌布51之间。

如图1所示,吸水层6内设有若干积水槽61,积水槽61的上端贯穿吸水层6的上端面,积水槽61内设有若干球状突触62。

液体经过渗孔二41后,进入到抗菌层5中,液体会从抗菌层5中向下渗透,进入到吸水层6中。吸水层6上的液体会先进入到积水槽61内,并与若干球状突触62接触。球状突触62增大了吸水层6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吸水层6能够更快的将液体吸收,从而使布料表面保持干燥。

两层高弹性抗菌布51能够对纳米银抗菌布52进行保护,使纳米银抗菌布52不易损坏。三层抗菌布共同作用,能够使布料的抗菌性能更加优越,从而提高布料的安全性。

防漏层7采用不吸水不透水的材质,如塑料薄膜,能够将液体聚集在吸水层6内,防止液体渗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