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5923发布日期:2020-05-06 23:2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致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内科学的方法是透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理学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诊断与影像检查,以期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获得诊断后,内科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观察、生活方式、药物、介入性治疗等,根据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之使用,防止并处理副作用及并发症。但是现有的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无法调节诊疗仪器的高度,不方便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使用诊疗仪器,适应性较差;且现有的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的病床的减震性能较差,病床在移动时容易产生较大的震动,容易导致病人因较大的震动而感到不适,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无法调节诊疗仪器的高度,不方便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使用诊疗仪器,适应性较差;且现有的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的病床的减震性能较差,病床在移动时容易产生较大的震动,容易导致病人因较大的震动而感到不适,舒适度较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包括床板和支撑板,所述床板安装在支撑板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活动孔,活动孔内活动套接有垂直设置的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板的上方且焊接在所述床板的底壁上,所述床板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多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弹簧,弹簧套设在减震柱的外圈,所述支撑板的左端焊接有垂直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支撑板的侧壁上焊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板,所述滑板的顶壁上滑动设置有无顶壁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顶端延伸至箱体的上方且焊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上固定有诊疗仪器主体,位于升降座下方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固定套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转动孔,第一转动孔内转动套接有垂直设置的丝杆,所述升降座螺旋配合连接在所述丝杆的顶部外圈,所述丝杆的底端延伸至连接板的下方且焊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孔,第二转动孔内转动套接有水平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且焊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箱体固定在第一滑块的顶端,所述箱体的两侧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升降座固定在两个第二滑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减震柱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且焊接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左端延伸出箱体且固定有摇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壁的四角均焊接有垂直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板的下方且安装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滑板、箱体、转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连接板、丝杆、升降座和安装板的配合作用,可根据医护人员的身高调节诊疗仪器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使用诊疗仪器,适应性较强。

2、通过支撑板、减震柱、弹簧和床板的配合作用,可提升病床的减震性能,可有效的减小病床在移动时产生的震动,避免病人因较大的震动而感到不适,舒适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的滑板的右侧视图。

图中标号:1床板、2支撑板、3支撑柱、4万向轮、5减震柱、6限位板、7固定板、8滑板、9箱体、10升降座、11安装板、12诊疗仪器主体、13弹簧、14第一锥齿轮、15转动杆、16连接板、17丝杆、18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针对于内科临床用诊断治疗一体装置,包括床板1和支撑板2,床板1安装在支撑板2的正上方,支撑板2上开设有多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活动孔,活动孔内活动套接有垂直设置的减震柱5,减震柱5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板2的上方且焊接在床板1的底壁上,床板1与支撑板2之间连接有多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弹簧13,弹簧13套设在减震柱5的外圈,支撑板2的左端焊接有垂直设置的固定板7,固定板7远离支撑板2的侧壁上焊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板8,滑板8的顶壁上滑动设置有无顶壁的箱体9,箱体9的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升降座10,升降座10的顶端延伸至箱体9的上方且焊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顶部上固定有诊疗仪器主体12,位于升降座10下方的箱体9的内侧壁上固定套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16,连接板16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转动孔,第一转动孔内转动套接有垂直设置的丝杆17,升降座10螺旋配合连接在丝杆17的顶部外圈,丝杆17的底端延伸至连接板16的下方且焊接有第二锥齿轮18,箱体9的左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孔,第二转动孔内转动套接有水平设置的转动杆15,转动杆15的右端延伸至箱体9的内部且焊接有第一锥齿轮14,第一锥齿轮14与第二锥齿轮18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滑板8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箱体9固定在第一滑块的顶端,箱体9的两侧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升降座10固定在两个第二滑块之间,减震柱5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板2的下方且焊接有限位板6,转动杆15的左端延伸出箱体9且固定有摇杆,支撑板2的底壁的四角均焊接有垂直设置的支撑柱3,支撑柱3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板7的下方且安装有万向轮4。

实施例:通过限位板6的限位作用,可防止减震柱5脱离支撑板2,滑板8的底壁上焊接有三角形的加固板,加固板焊接在固定板7的左侧壁上,连接板16上的第一转动孔内固定套接有第一轴承,丝杆17固定套接在第一轴承的内圈,箱体9的左侧壁上的第二转动孔内固定套接有第二轴承,转动杆15固定套接在第二轴承的内圈,通过床板1、支撑板2、支撑柱3、万向轮4、减震柱5和弹簧13组成病床,将医用棉被平铺在床板1的顶壁上,病人躺在医用棉被上,移动病床时,床板1会产生震动,即会使床板1不断升降,即会使减震柱5不断升降,即会使弹簧13不断伸缩,通过弹簧13的弹性势能作用,可使弹簧13迅速回位,即可使床板1迅速回位,从而有效的减小床板1的产生的震动,防止病人因较大的震动而感到不适,通过双向转动摇杆,可带动转动杆15双向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14和第二锥齿轮18的传动,即可带动丝杆17双向转动,通过丝杆17与升降座10的螺旋传动,即可使升降座10升降,从而带动诊疗仪器主体12升降,即可根据医护人员的身高调节诊疗仪器主体12的高度,使诊疗仪器主体12方便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使用,通过推动箱体9,使箱体9沿着第一滑槽滑动,即可使诊疗仪器主体12沿着床板1的长度方向位移,方便对病人身体的不同位置进行诊疗,本实用新型方便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使用诊疗仪器,适应性较强,减震性能较强,可有效的减小病床在移动时产生的震动,舒适度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