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4465发布日期:2020-04-28 21:0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担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



背景技术:

内科医生是诊断内科疾病,为患者提供非手术治疗的专业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问询并记录,必要时开具相关化验检查,并对所开辅助检查报告做出分析判断,提出治疗和预防手段、保健方案,并开具处方,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还包括利用医疗设备、器械提供物理疗法,输氧、营养支持、输血、止血、替代治疗等,为目前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伤员时,先将伤员放置在平卧位,申请号为cn20161006529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包含现有技术担架的各种用途,利用固定件,可以将担架车折叠,便于存放和携带,在担架车上设置输液杆固定器和输液杆,可以在抢救患者时边移动边输液,但是只能放置一些可以悬挂的物品,无法放置一些需要水平放置的检测和治疗一起,比如生命体征检测仪等。

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医用担架结构简单,无法满足急症时候的正常使用,传统的担架没有相应的放置平台,无法在急症时候快速的摆放急症的仪器,同时传统的担架也不具备整体的绷带,无法及时的控制急症患者,容易导致病情延误治疗。

为此,提出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旨在改善现有的医用担架结构简单,无法满足急症时候的正常使用,传统的担架没有相应的放置平台,无法在急症时候快速的摆放急症的仪器,同时传统的担架也不具备整体的绷带,无法及时的控制急症患者,容易导致病情延误治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包括支架板、卧躺架和摆放台,所述支架板包括架板、气囊包和安装轴,所述气囊包均匀的安装在架板的上端面,且气囊包与架板固定连接,所述卧躺架安装在支架板上端,且卧躺架通过螺丝与支架板固定连接,所述卧躺架包括躺板、气囊口和绷带组,所述躺板与架板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口均匀的设置在躺板的上端,且气囊包放置在气囊口中,所述摆放台安装在支架板和卧躺架之间,所述摆放台包括凹形台和凸轮盘,所述凹形台对称卡接在架板的两侧,且凹形台与架板滑动连接,所述凸轮盘安装在安装轴上,且凸轮盘与安装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囊包折叠在气囊口中,且侧面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一端与气囊包密封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架板的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来保证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病人的受伤情况来选择是否需要气囊垫,同时还可以选择部分位置的气囊垫,相比于现有的整体气垫床来说更加方便操作使用,哪一块身体部位需要气囊的时候,医务人员只需要通过对应的充气口进行充气即可;

优选的,所述躺板上还设置有遮挡架,所述遮挡架对称安装在躺板的两侧,且遮挡架与躺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来方便医务工作者在需要的时候将其翻转上来进行遮挡患者需要,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将其翻转到一旁,不影响正常的治疗操作;

优选的,所述绷带组包括四肢绷带和长条绷带,所述四肢绷带设置在绷带组上端面的两端,所述长条绷带设置在绷带组上端面的中部,且四肢绷带和长条绷带均与躺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来便于使用者可以在急症时候对患者进行整体或者局部的固定使用,以保证医务人员的正常诊断治疗,四肢绷带的设置用来局部固定四肢来使用,中部的长条绷带用来固定患者身体来使用;

优选的,所述架板上还设置有弯折支脚,所述弯折支脚均匀的安装在架板下端面的四个边角,且弯折支脚与架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来方便担架进行车辆运输和底面固定治疗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凹形台通过连接杆与凸轮盘相互连接,且凹形台与凸轮盘均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的医用担架结构加以改进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医用担架结构简单,无法满足急症时候的正常使用,传统的担架没有相应的放置平台,无法在急症时候快速的摆放急症的仪器,同时传统的担架也不具备整体的绷带,无法及时的控制急症患者,容易导致病情延误治疗的问题,

1、通过对支架板的结构设置来便于医务工作者可以将弯折支脚折叠起来放置在车辆上和在地面上站立,并且上端安装的气囊包,方便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患者的伤病情况来进行选择是否充气使用,并且在需要急症治疗的时候可以将对应位置的凹形台拉出来,快速的放置医疗设备进行救援;

2、通过对卧躺架的设置来便于使用者可以进行卧躺使用,同时可以配合下端的气囊包将卧躺架变成气囊架;

3、通过对摆放台的结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及时的将需要摆放治疗器械位置的摆放台拉出,在支架板两侧快速的进行器械的安装使用,大大的节约器械安装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在凹形台未拉出时候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装置在凹形台拉出以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支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卧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板;11、架板;111、弯折支脚;12、气囊包;121、充气口;13、安装轴;2、卧躺架;21、躺板;211、遮挡架;22、气囊口;23、绷带组;231、四肢绷带;232、长条绷带;3、摆放台;31、凹形台;32、凸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包括支架板1、卧躺架2和摆放台3,支架板1包括架板11、气囊包12和安装轴13,气囊包12均匀的安装在架板11的上端面,且气囊包12与架板11固定连接,通过对传统的医用担架结构加以改进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医用担架结构简单,无法满足急症时候的正常使用,传统的担架没有相应的放置平台,无法在急症时候快速的摆放急症的仪器,同时传统的担架也不具备整体的绷带,无法及时的控制急症患者,容易导致病情延误治疗的问题,通过对支架板1的结构设置来便于医务工作者可以将弯折支脚111折叠起来放置在车辆上和在地面上站立,并且上端安装的气囊包12,方便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患者的伤病情况来进行选择是否充气使用,架板11上还设置有弯折支脚111,弯折支脚111均匀的安装在架板11下端面的四个边角,且弯折支脚111与架板11转动连接,通过对弯折支脚111的设置来方便担架进行车辆运输和底面固定治疗的使用,气囊包12折叠在气囊口22中,且侧面设置有充气口121,充气口121一端与气囊包12密封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架板11的侧面上,通过对气囊包12的设置来保证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病人的受伤情况来选择是否需要气囊垫,同时还可以选择部分位置的气囊垫,相比于现有的整体气垫床来说更加方便操作使用,哪一块身体部位需要气囊的时候,医务人员只需要通过对应的充气口进行充气即可;

卧躺架2安装在支架板1上端,且卧躺架2通过螺丝与支架板1固定连接,卧躺架2包括躺板21、气囊口22和绷带组23,躺板21与架板11固定连接,气囊口22均匀的设置在躺板21的上端,且气囊包12放置在气囊口22中,通过对卧躺架2的设置来便于使用者可以进行卧躺使用,同时可以配合下端的气囊包12将卧躺架变成气囊架,摆放台3安装在支架板1和卧躺架2之间,躺板21上还设置有遮挡架211,遮挡架211对称安装在躺板21的两侧,且遮挡架211与躺板21转动连接,通过对遮挡架211的设置来方便医务工作者在需要的时候将其翻转上来进行遮挡患者需要,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将其翻转到一旁,不影响正常的治疗操作,绷带组23包括四肢绷带231和长条绷带232,四肢绷带231设置在绷带组23上端面的两端,长条绷带232设置在绷带组23上端面的中部,且四肢绷带231和长条绷带232均与躺板21固定连接,通过对绷带组23的结构设置来便于使用者可以在急症时候对患者进行整体或者局部的固定使用,以保证医务人员的正常诊断治疗,四肢绷带231的设置用来局部固定四肢来使用,中部的长条绷带232用来固定患者身体来使用;

摆放台3包括凹形台31和凸轮盘32,凹形台31对称卡接在架板11的两侧,且凹形台31与架板11滑动连接,凸轮盘32安装在安装轴13上,且凸轮盘32与安装轴13转动连接,凹形台31通过连接杆(图中未标出)与凸轮盘32相互连接,且凹形台31与凸轮盘32均与连接杆转动连接,在需要急症治疗的时候可以将对应位置的凹形台31拉出来,快速的放置医疗设备进行救援,通过对摆放台的结构设置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及时的将需要摆放治疗器械位置的摆放台拉出,在支架板1两侧快速的进行器械的安装使用,大大的节约器械安装的速度。

使用方法:在地面上站立使用的时候,将弯折支脚111撑直,将患者放置在卧躺架2上端,如果需要在气囊上卧躺,则需要先将气囊包12充气后,在将患者放置在上端,在需要在担架周围进行安装或者放置急救设备和生命体征检测设备的时候就可以将对应位置的凹形台31拉出来,对面的凹形台31在凸轮盘32的带动下可以同步快速拉出,便于医务工作者快速的在两侧架设设备使用。

安装方法:首先,将弯折支脚111安装在架板11下端,将凸轮盘32安装在安装轴13上然后将凹形台31对齐卡接在架板11两侧,并且通过连杆将凸轮盘32安装和凹形台31连接起来,然后将气囊包12均匀的安装在架板11上端面,然后将卧躺架2安装在架板11的上端,并且将气囊包12稳定的卡在气囊口22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