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撑开装置及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6296发布日期:2020-06-30 19:5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微创手术撑开装置及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创手术撑开装置及撑开器。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技术领域,脊柱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是脊柱手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只需要做单节段椎体置钉置棒手术及只做简单的椎间盘减压手术来说,只需要一个小的通道即可打开手术视野,进行手术操作。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通道的建立主要是使用撑开器或者单一的套管等工具进行,撑开器在使用时需要将皮肤表面的切口切大,在将撑开器放入后,旋转撑开扳手后,撑开器头部的拉钩会扩张,撑开后,两侧的肌肉组织和血液会凸进来,这时又需要另一把撑开器撑住对侧,这样会导致伤口更大,也无法有效减少肌肉组织和血液的渗入,达不到所要的微创效果,此外,使用两把撑开器进行也使得操作起来不方便。关于单一的套管,使用时虽然皮肤切口小,也能挡住肌肉组织和血液,但是由于其上下一致或者上大下小的直径,导致插入体内的部分直径也小,导致视野小,这就需要医生在术前的定位更精确,增加操作难度,在小的视野下,医生也只能进行简单操作比如椎间盘减压。

授权公告号为cn2032634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2034001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撑开器,其具有由两个半圆柱形套筒组成的圆筒形撑开部件,然而该圆筒形撑开部件处于撑开状态时,肌肉组织及血液会渗入到两个半圆柱形套筒内,此外,两个半套筒撑开的角度无法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撑开器在建立脊柱微创手术通道时操作不方便,无法有效减少肌肉组织和血液的渗入,无法准确控制撑开角度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操作难度低,准确设置撑开角度,复位操作方便,能够避免肌肉组织、血液渗入的微创手术撑开装置及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创手术撑开装置,包括撑开圆筒组件,撑开圆筒组件设有圆筒形撑开部件,圆筒形撑开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左撑开半圆筒体和右撑开半圆筒体,微创手术撑开装置还包括弹性套筒,弹性套筒套在圆筒形撑开部件上。

优选地,弹性套筒的下端与圆筒形撑开部件的下端边缘连接。

优选地,弹性套筒的下端设有卡槽部,圆筒形撑开部件的下端边缘插入弹性套筒下端的卡槽部。

优选地,弹性套筒的壁厚为0.5mm~2mm。

优选地,弹性套筒的材质是橡胶或硅胶。

优选地,撑开圆筒组件还包括前限位按钮、后限位按钮、前复位弹簧、后复位弹簧、前柱销、后柱销、左转动连接部和右转动连接部,左撑开半圆筒体与左转动连接部连接;左转动连接部设有前限位齿和后限位齿;

右转动连接部与右撑开半圆筒体连接,右转动连接部设有限位按钮容纳腔;左转动连接部和右转动连接部通过销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后限位按钮包括后释放按钮和后限位杆,后限位杆与后释放按钮连接,后限位杆设有后柱销孔、后卡齿和后复位弹簧连接部;

前限位按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释放按钮和前限位杆,前限位杆设有前柱销孔、前卡齿和前复位弹簧连接部;前限位按钮和后限位按钮对称布置;

后限位按钮的后限位杆位于限位按钮容纳腔中,后复位弹簧连接于后复位弹簧连接部和限位按钮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后柱销与右转动连接部连接,后柱销穿过后柱销孔;前限位按钮的限位杆位于限位按钮容纳腔中,前复位弹簧连接于前复位弹簧连接部和限位按钮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前柱销与右转动连接部连接,前柱销穿过前柱销孔。

优选地,撑开圆筒组件还包括左光源连接部,左光源连接部与左转动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左光源连接部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地,撑开圆筒组件还包括右光源连接部,右光源连接部与右转动连接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撑开器,包括撑开钳和微创手术撑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微创手术操作时,操作方便,操作难度低,皮肤切口小;

(2)本实用新型在微创手术操作时,能够扩大并改善皮肤底层手术视野,能够避免术中肌肉组织及血液的渗入,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对肌肉组织的损伤。

(3)撑开后,左撑开半圆筒体和右撑开半圆筒体之间的角度不会发生变化,准确度高,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创手术撑开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去掉弹性套筒后保留的撑开圆筒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撑开圆筒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撑开圆筒组件的左撑开半圆筒的立体图;

图5是撑开圆筒组件的右撑开半圆筒的立体图;

图6是撑开圆筒组件的后限位按钮的立体图;

图7是撑开圆筒组件处于撑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弹性套筒的剖视图;

图9左撑开半圆筒和右撑开半圆筒组成的圆筒形撑开部件的下端和是弹性套筒连接在一起的剖视图;

图10是微创手术撑开装置在撑开钳的作用下处于撑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7中s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撑开圆筒组件处于撑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弹性套筒,101.卡槽部;2.撑开圆筒组件,21.左撑开半圆筒,211.连接杆,2111.凹槽,212.左光源连接部,2121.光源连接斜孔,213.左转动连接部,2131.销轴孔,2132.前限位齿,2133.后限位齿,214.左撑开半圆筒体;22.右撑开半圆筒,221.右光源连接部,2211.光源连接斜孔,222.右转动连接部,2221.销轴孔,2222.限位按钮容纳腔,223.右撑开半圆筒体;

23.销轴,24.前限位按钮,25.后限位按钮,251.后释放按钮,252.后限位杆,2521.后柱销孔,2522.后卡齿,2523.后复位弹簧连接部;26.前复位弹簧,27.后复位弹簧,28.前柱销,29.后柱销;3.撑开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撑开装置包括弹性套筒1和撑开圆筒组件2,弹性套筒1套在撑开圆筒组件2的圆筒形撑开部件上。

如图2和3所示,撑开圆筒组件2包括左撑开半圆筒21、右撑开半圆筒22、销轴23、前限位按钮24、后限位按钮25、前复位弹簧26、后复位弹簧27、前柱销28、后柱销29,左撑开半圆筒21的上端和右撑开半圆筒22的上端通过销轴23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图2显示,左撑开半圆筒21和右撑开半圆筒22闭合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或椭圆柱。

如图4所示,左撑开半圆筒21包括连接杆211、左光源连接部212、左转动连接部213和左撑开半圆筒体214,左撑开半圆筒体214与左转动连接部213连接,左光源连接部212与左转动连接部213连接,连接杆211与左光源连接部212连接;连接杆211设有用于和手术床固定臂连接的凹槽2111,左光源连接部212设有用于安装光源的光源连接斜孔2121,左转动连接部213设有销轴孔2131,左转动连接部213设有前限位齿2132和后限位齿2133。

如图5所示,右撑开半圆筒22包括右光源连接部221、右转动连接部222和右撑开半圆筒体223,右转动连接部222与右撑开半圆筒体223连接,右光源连接部221与右转动连接部222连接,右光源连接部221设有用于安装光源的光源连接斜孔2211,右转动连接部222设有销轴孔2221,右转动连接部222设有限位按钮容纳腔2222。

销轴23穿过销轴孔2221和销轴孔2131,左撑开半圆筒21和右撑开半圆筒22能够绕销轴23相对转动一定角度。

如图6所示,后限位按钮25包括后释放按钮251和后限位杆252,后限位杆252与后释放按钮251连接,后限位杆252设有后柱销孔2521、后卡齿2522、后复位弹簧连接部2523。

前限位按钮24与后限位按钮25的结构相同,前限位按钮24和后限位按钮25对称布置,前限位按钮24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释放按钮和前限位杆,前限位杆设有前柱销孔、前卡齿、前复位弹簧连接部。

结合图3、5和6所示,后限位按钮25的后限位杆252位于限位按钮容纳腔2222中,后复位弹簧27连接于后复位弹簧连接部2523和限位按钮容纳腔2222侧壁上的弹簧安装部之间。后柱销29与右转动连接部222连接,后柱销29穿过后柱销孔2521。后限位杆252能够以后柱销29为支点转动。同理,前限位按钮24的装配关系如下:前限位按钮24的限位杆位于限位按钮容纳腔2222中,前复位弹簧26连接于前复位弹簧连接部和限位按钮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前柱销28与右转动连接部222连接,前柱销28穿过前柱销孔。前限位杆能够以前柱销为支点转动。

如图8所示,弹性套筒1的下端设有卡槽部101,弹性套筒1从下向上套在由左撑开半圆筒体214和右撑开半圆筒体223组成的圆筒形撑开部件上,该圆筒形撑开部件的下端边缘插入卡槽部101(如图9所示),从而固定住弹性套筒1,弹性套筒1的安装方式便于拆卸。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卡槽部101来固定住弹性套筒1是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其他公知的或常规的结构来固定弹性套筒1。

弹性套筒1的壁厚优选为0.5mm~2mm。弹性套筒1的材质可以选择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

下面描述上述微创手术撑开装置的使用过程:

使用前,撑开圆筒组件2上的左撑开半圆筒体214与右撑开半圆筒体223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或椭圆柱(如图2所示),左转动连接部213上的后限位齿2133与后限位杆252的后卡齿2522不啮合,前限位齿2132与前限位按钮24的前卡齿2422不啮合(如图11所示);弹性套筒1从圆筒形撑开部件的下端套入,使圆筒形撑开部件的下端边缘插入弹性套筒1下端的卡槽部101。

使用时,先在人体皮肤上定好进钉点,依次插入导针及扩张套筒,再将装配好弹性套筒1的撑开圆筒组件2沿扩张套筒插入皮肤内,插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扩张套筒拔出,将撑开钳3插入撑开圆筒组件2内部,用力将撑开钳3撑开,此时,如图10所示,撑开钳3的头部作用在左撑开半圆筒体214与右撑开半圆筒体223的侧壁上,使左撑开半圆筒体214与右撑开半圆筒体223绕转轴23撑开,达到最大撑开角度后,左转动连接部213上的后限位齿2133与后限位杆252的后卡齿2522啮合,前限位齿2132与前限位按钮24的前卡齿2422啮合,确保撑开圆筒组件2稳定可靠的保持在撑开状态(如图7和13所示);弹性套筒1会随着左撑开半圆筒体214与右撑开半圆筒体223的撑开而胀开(弹性套筒1胀开后的状态如图10所示);再将光源头插入到光源连接斜孔2211和光源连接斜孔2121中。这样就实现了皮肤表面切口小,创伤小,而皮肤下层手术区域开口大,能够完成脊柱相邻节段的椎弓根到椎弓根之间的暴露,方便进行椎间处理及内固定植入操作的效果。弹性套筒1胀开后,能够避免肌肉组织及血液渗入到左撑开半圆筒体214与右撑开半圆筒体223之间的空间内,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对肌肉组织的损伤。

取出撑开钳3,然后进行手术。

手术结束后,用手指同时按压后限位按钮25的后释放按钮251和前限位按钮24的前释放按钮(按图3中,向下按压前限位按钮24,向上按压后限位按钮25),后复位弹簧27被压缩、前复位弹簧26被压缩,左转动连接部213上的后限位齿2133与后限位杆252的后卡齿2522脱离,前限位齿2132与前限位按钮24的前卡齿2422脱离,弹性套筒1收缩使左撑开半圆筒体214与右撑开半圆筒体223收拢闭合,手指松开限位按钮25的后释放按钮251和前限位按钮24的前释放按钮,实现撑开圆筒组件2及弹性套筒1复位到如图1和2所示的状态,方便取出体外。使撑开圆筒组件2复位的操作简单可靠。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如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采用其它形式的零件构型、驱动装置以及连接方式不经创造性的设计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