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886发布日期:2020-07-07 14: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可剥脱导鞘、导管、引接基座、带线导针组、无线导针组、过桥线;所述可剥脱导鞘设置在壳体前部,其内部与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可剥脱导鞘设置撕开部以及从撕开部延伸出的刻痕线;所述导管设置在可剥脱导鞘前部,导管内设置可容纳引接基座的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两侧开口;所述引接基座包括基部以及设置在基部两侧的侧翼部;所述引接基座设置于所述导管容纳腔体中,所述侧翼部可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从容纳腔体开口探出或者收回;所述侧翼部设置导针接引孔,所述导针接引孔贯通侧翼部;所述过桥线从侧翼部探出导管容纳腔体时远离可剥脱导鞘的一侧深入导针接引孔中;所述引接基座并排设置两个,两者中间设置椭球体的分位块;所述分位块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沿导管横截面的周向方向发生转动,使两个引接基座分开或者靠拢;所述带线导针组设置两根带线导针,并与引接基座一一对应;所述无线导针组设置两根无线导针,并与引接基座一一对应;所述带线导针组、无线导针组均设置在可剥脱导鞘中,并在驱动装置和分叉结构的作用下将带线导针、无线导针分别分开,所述分开的带线导针、无线导针在驱动装置和导向结构的作用下分别从可剥脱导鞘设置在两侧的开口伸出,进入探出导管容纳腔体的导针接引孔中;所述带线导针、无线导针端部均设置可与过桥线连接部相结合的连接部;所述带线导针的连接部带缝合线,并可从带线导针上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针推把;所述导针推把设置在壳体中,其一端探出壳体后端,另一端与带线导针组、无线导针组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线导针组、无线导针组分散设置在导针推把的端面,与引接基座相应导针接引孔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和限位旋钮垂直连接,另一端和分位块相连接;所述限位旋钮为双层圆柱体,其上层为具有1/4圆弧缺口的圆柱体,下层为完整的圆柱体;所述限位旋钮横隔在壳体内部并嵌在壳体内壁圆弧形导轨中;所述壳体设置1/4圆弧的旋钮开口,使限位旋钮下层圆柱有1/4圆弧的部分露在外面;所述旋钮开口一侧侧边正上方设置限位凸起,插在限位旋钮上层圆柱的缺口中;所述限位旋钮可在壳体轴截面上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分位块沿导管横截面的周向方向发生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牵引导丝;所述牵引导丝从转轴前部伸出,一端和引接基座相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旋钮与连接横杆相连,所述连接横杆和设置在壳体上的移动快相连接;两块引接基座相向面设置相对应的分位块滑动槽;所述分位块滑动槽从引接基座中心向一侧侧翼部斜向延伸同时空间缩小;两块引接基座将分位块夹在两者之间,分位块嵌入所述分位块滑动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旋钮设置于导针推把前方,限位旋钮两侧设置供带线导针组或无线导针组通过的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结构为三角柱体结构的导针分叉块;所述导针分叉块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正对导针推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针分叉块包括第一导针分叉块、第二导针分叉块;所述第一导针分叉块更靠近导针推把,其底面顶角角度大于第二导针分叉块底面顶角角度;所述第一导针分叉块为可拆卸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接基座侧翼部一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内凹弧形部、外凸弧形部;所述引接基座的两个侧翼部在相对侧设置内凹弧形部、外凸弧形部;所述导管容纳腔体内设置两块锲形块;一块所述锲形块的尖端正对引接基座收入容纳腔体时朝内设置的外凸弧形部的位置,另一块锲形块的尖端正对引接基座探出容纳腔体时朝外设置的内凹弧形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血管,其同时穿过壳体、可剥脱导鞘、导管的内部空间;所述回血管一端从导管中穿出,另一端从壳体中穿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口径血管介入治疗口缝合装置,包括壳体、可剥脱导鞘、导管、引接基座、带线导针组、无线导针组、过桥线;可剥脱导鞘设置撕开部以及刻痕线;引接基座设置两个,中间设置可使引接基座分开或者靠拢的椭球体分位块;带线导针、无线导针均设置两根,并与引接基座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针”的设计,一次下针操作就可以实现对缝合口两次缝合;不仅缝合效果更好,一致性更高;而且减少了手术操作的步骤,从而减少了手术风险,减少了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以及医疗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剥脱导鞘,只需单手撕开可剥脱导鞘,就可整理缝合线并送结打结,从而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并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臻琰;吴光亚;黄炫民;罗承科;周鸿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