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皮肤护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4416发布日期:2020-06-09 20:2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部皮肤护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肤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部皮肤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面部肌肤长期暴露在寒冷、紫外线、污染的环境中,会导致面部胶原纤维的减少、弹性纤维变性和异常沉积,使肌肤和毛孔不再紧致。为改善面部肌肤状况,需定期对面部肌肤进行保湿、消除毛孔堵塞等,使面部油脂能顺利从毛孔排出,防止毛孔增大造成的皮肤粗糙。为使油脂、污垢能顺利从毛囊排出,根据热胀冷缩原理,需使用热水使面部肌肤温度升高,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及毛孔打开,排出面部肌肤和毛孔中的污垢、代谢废物及油脂。目前,人们多用蒸脸仪等仪器发出的水蒸气对脸部进行加热,使用蒸脸仪时,蒸脸仪放置在平台上,人们的脸部朝向蒸脸仪,这样容易造成脖子酸痛;或者人们手持蒸脸仪,对脸部进行水蒸气扫描,这样又容易手酸;而且使用蒸脸仪时,水蒸气让眼睛没法视物,甚至会有水喷到眼睛中,引起眼睛的不适;舒适度不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而且,清理完成后,需对面部降温使毛孔收缩以防止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毛孔。或者夏季外部气温较高,面部肌肤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能造成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泛红,使面部肌肤变得过敏;而且面部流汗会使女性妆容崩毁,并且面部流汗后很难进行补妆。这时,也需要对面部降温,人们一般直接用自来水对面部进行降温,但是自来水的温度不够低,达不到降温的效果,自来水也会冲坏妆容,而且需要人不停的浇水到脸部,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且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部皮肤护理设备,其舒适度高,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面部皮肤护理设备,包括壳体和面膜,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半导体制冷片、蓄热罐体、蓄冷罐体、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和冷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微通道冷板和第二微通道冷板,所述第一微通道冷板、蓄热罐体和第一水泵通过第一管道构成热流回路,所述第二微通道冷板、蓄冷罐体和第二水泵通过第二管道构成冷流回路,所述面膜内部设有流道,所述流道能够与热流回路或者冷流回路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微通道冷板通过第一连接管和蓄热罐体连通,所述蓄热罐体通过第二连接管和第一水泵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蓄热罐体连通的一端为a端,所述第二连接管与蓄热罐体连通的一端为b端,a端的高度的高度低于b端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二微通道冷板通过第三连接管和蓄冷罐体连通,所述蓄冷罐体通过第四连接管和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与蓄冷罐体连通的一端为c端,所述第四连接管与蓄冷罐体连通的一端为d端,c端的高度高于d端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热端面板,所述热端面板中设有两条第一通道,两条第一通道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一微通道冷板和第一水泵,两条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导管,两根第一导管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母鲁尔接头和第一公鲁尔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冷端面板,所述冷端面板中设有两条第二通道,两条第二通道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二微通道冷板和第二水泵,两条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均连接有第二导管,两根第二导管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二母鲁尔接头和第二公鲁尔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流道的两端均设有第三导管,两根第三导管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三母鲁尔接头和第三公鲁尔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面膜为硅胶面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流道呈蛇形曲折状,且所述流道均匀地布满面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流道为扁平状流道,所述流道的横截面形状的长宽比大于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蓄热罐体和蓄冷罐体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面部皮肤护理设备的半导体制冷片通电之后,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帕尔贴效应,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会吸收热量,而热端会放出热量,蓄热罐体和蓄冷罐体中均能够放置载冷剂。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同时开启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蓄热罐体中的载冷剂和蓄冷罐体中的载冷剂分别在热流回路和冷流回路中循环,载冷剂通过第一微通道冷板和第二微通道冷板分别带走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热量和冷端的冷量,并分别在蓄热罐体和蓄冷罐体中储存,第一微通道冷板和第二微通道冷板的换热效率高,这样可以及时将热端的热量和冷端的冷量分别带走,维持半导体制冷片热端和冷端的温差,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和制冷效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当需要对面部肌肤进行加热或者冷却时,将面膜的流道与热流回路或者冷流回路连通,使流道成为热流回路或者冷流回路的一部分,利用面膜即可对面部肌肤进行加热或冷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使用非常方便,冷却时也不会弄花妆容。面膜可与面部肌肤紧密贴合,强化载冷剂与面部肌肤间的换热效果;同时,载冷剂经过蓄热罐体和蓄冷罐体后再流入面膜,可以避免载冷剂在热敷或冷敷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温度波动,使人在较小温度变化下实现面部肌肤的扩张或收缩,大大增强使用的舒适度,达到改善面部皮肤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端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端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皮肤护理设备,包括壳体和面膜10,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蓄热罐体2、蓄冷罐体3、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的热端和冷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微通道冷板6和第二微通道冷板7,所述第一微通道冷板6、蓄热罐体2和第一水泵4通过第一管道构成热流回路,所述第二微通道冷板7、蓄冷罐体3和第二水泵5通过第二管道构成冷流回路,所述面膜10内部设有流道11,所述流道11能够与热流回路或者冷流回路连通。

具体的,半导体制冷片1通电之后,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帕尔贴效应,半导体制冷片1的冷端会吸收热量,而热端会放出热量,蓄热罐体2和蓄冷罐体3中均能够放置载冷剂。

在需要使用本设备时,同时开启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5,蓄热罐体2中的载冷剂和蓄冷罐体3中的载冷剂分别在热流回路和冷流回路中循环,载冷剂通过第一微通道冷板6和第二微通道冷板7分别带走半导体制冷片1热端的热量和冷端的冷量,并分别在蓄热罐体2和蓄冷罐体3中储存,第一微通道冷板6和第二微通道冷板7的换热效率高,这样可以及时将热端的热量和冷端的冷量分别带走,维持半导体制冷片1热端和冷端的温差,提高半导体制冷片1的制热和制冷效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当需要对面部肌肤进行加热或者冷却时,将面膜10的流道11与热流回路或者冷流回路连通,使流道11成为热流回路或者冷流回路的一部分,利用面膜即可对面部肌肤进行加热或冷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使用非常方便,冷却时也不会弄花妆容。面膜10可与面部肌肤紧密贴合,强化载冷剂与面部肌肤间的换热效果;同时,载冷剂经过蓄热罐体2和蓄冷罐体3后再流入面膜10,可以避免载冷剂在热敷或冷敷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温度波动,使人在较小温度变化下实现面部肌肤的扩张或收缩,大大增强使用的舒适度,达到改善面部皮肤的效果。

而且,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5均为微型水泵,本护理设备可以做成一体式,便于携带。设备中还设有电源,可随时为半导体制冷片1、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5供电,因此夏季当预感面部出汗时,可将面膜10的流道11与冷流回路连通,使用面膜10对面部皮肤冷敷降温,保持面部妆容不被汗液破坏,同时可防止皮肤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造成的肌肤过敏。相应的,当需要对面部肌肤加热时,即可将面膜10的流道11与热流回路连通,使用面膜10对面部皮肤热敷。当然,壳体上还设有外部电源接口,可以使用外部电源供电。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热端面板8,所述热端面板8中设有两条第一通道81,两条第一通道81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一微通道冷板6和第一水泵4,两条第一通道81的另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导管82,两根第一导管8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母鲁尔接头83和第一公鲁尔接头84。

同样的,参见图4,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冷端面板9,所述冷端面板9中设有两条第二通道91,两条第二通道91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二微通道冷板7和第二水泵5,两条第二通道91的另一端均连接有第二导管92,两根第二导管9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二母鲁尔接头93和第二公鲁尔接头94。

相应的,所述流道11的两端均设有第三导管12,两根第三导管12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三母鲁尔接头13和第三公鲁尔接头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微通道冷板6的出口连通蓄热罐体2的入口,蓄热罐体2的出口连通第一水泵4的入口,第一水泵4的出口连通热端面板8的入口,即第一水泵4的出口连通其中一条第一通道81的一端,热端面板8的出口连通第一微通道冷板6的入口,即另一条第一通道81的一端连通第一微通道冷板6的入口。当不使用本设备的加热功能时,第一母鲁尔接头83和第一公鲁尔接头84相互连接,这样第一微通道冷板6、蓄热罐体2、第一水泵4通过第一管道和热端面板8就构成热流回路,在第一水泵4的作用下,载冷剂从蓄热罐体2流出,依次流经第一水泵4、热端面板8和第一微通道冷板6,再回到蓄热罐体2,载冷剂就这样在热流回路中循环。当需要使用本设备的加热功能时,面膜10上的第三母鲁尔接头13与第一公鲁尔接头84相连接,第三公鲁尔接头14与第一母鲁尔接头83相连接,这样流道11就加入了热流回路,就可以使用面膜10进行热敷。

对应的,所述第二微通道冷板7的出口连通蓄冷罐体3的入口,蓄冷罐体3的出口连通第二水泵5的入口,第二水泵5的出口连通冷端面板9的入口,即第二水泵5的出口连通其中一条第二通道91的一端,冷端面板9的出口连通第二微通道冷板7的入口,即另一条第二通道91的一端连通第二微通道冷板7的入口。当不使用本设备的降温功能时,第二母鲁尔接头93和第二公鲁尔接头94相互连接,这样第二微通道冷板7、蓄冷罐体3、第二水泵5和冷端面板9就构成冷流回路,在第二水泵5的作用下,载冷剂从蓄冷罐体3流出,依次流经第二水泵5、冷端面板9和第二微通道冷板7,再回到蓄冷罐体3,载冷剂就这样在冷流回路中循环。当需要使用本设备的降温功能时,面膜10上的第三母鲁尔接头13与第二公鲁尔接头94相连接,第三公鲁尔接头14与第二母鲁尔接头93相连接,这样流道11就加入了冷流回路,就可以使用面膜10进行冷敷。

具体的,本设备中的热端面板8和冷端面板9可以一体成型在壳体上,也可以是两块单独的板件,板件安装在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微通道冷板6通过第一连接管和蓄热罐体2连通,所述蓄热罐体2通过第二连接管和第一水泵4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蓄热罐体2连通的一端为a端,所述第二连接管与蓄热罐体2连通的一端为b端,a端的高度的高度低于b端的高度。即第一连接管的a端连接蓄热罐体2的入口,第二连接管的b端连接蓄热罐体2的出口。根据流体温度高时密度较小的特点,在蓄热罐体2内,温度相对较低的载冷剂密度较大,所以沉在蓄热罐体2的底部;而温度相对较高的载冷剂密度较小,浮在蓄热罐体2的顶部。因此,由于a端的高度较低,b端的高度较高,载冷剂经过第一微通道冷板6后温度较高,温度较高的载冷剂通过第一连接管的a端进入蓄热罐体2,在第一水泵4和重力作用下,温度较高的载冷剂在蓄热罐体2向上浮,在上浮的过程中,载冷剂会进行热交换,这样,蓄热罐体2中的载冷剂温度就会趋向于均匀,从第二连接管的b端出去的载冷剂就是温度比较均匀的载冷剂。

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二微通道冷板7通过第三连接管和蓄冷罐体3连通,所述蓄冷罐体3通过第四连接管和第二水泵5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与蓄冷罐体3连通的一端为c端,所述第四连接管与蓄冷罐体3连通的一端为d端,c端的高度高于d端的高度。即第三连接管的c端连接蓄冷罐体3的入口,第四连接管的d端连接蓄冷罐体3的出口。由于,c端的高度较高,d端的高度较低,载冷剂经过第二微通道冷板7后温度较低,温度较低的载冷剂通过第三连接管的c端进入蓄冷罐体3,在第二水泵5和重力作用下,温度较低的载冷剂在蓄冷罐体3向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载冷剂会进行热交换,这样,蓄冷罐体3中的载冷剂温度就会趋向于均匀,从第四连接管的d端出去的载冷剂就是温度比较均匀的载冷剂。用蓄热罐体2和蓄冷罐体3进行缓冲,可以有效减小面膜10温度的波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均为薄壁不锈钢管或者铜管等不易腐蚀的连接管。为了避免和外界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的外部可包裹保温材料。

再参见图2,所述面膜10为硅胶面膜。目前硅胶材料具有较好的肌肤贴合性,可以保持与脸部肌肤的紧密接触,从而减小脸部肌肤与硅胶面膜间的接触热阻。而且硅胶材料柔软且可塑性强,可根据面部轮廓改变形状。所述流道11呈蛇形曲折状,且所述流道11均匀地布满面膜10,增加面膜10温度的均匀性。

具体的,所述流道11为扁平状流道,所述流道11的横截面形状的长宽比大于3。流道11横截面中平行于面膜10平面的尺寸为长,垂直于面膜10平面的尺寸为宽,这样可以增大面膜10中的流道11与面部肌肤的接触面积,加大面部肌肤与流道11中载冷剂的换交换效率,实现对面部肌肤的冷敷和热敷。

进一步的,蓄热罐体2中的载冷剂可采用水,而蓄冷罐体3中的载冷剂可采用水、无水酒精或乙二醇。面膜10分为热敷面膜和冷敷面膜,热敷面膜的流道1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雾口,当对面部肌肤进行热敷时,多个喷雾口会喷出温热湿蒸汽,浸润面部皮肤,改善皮肤色泽,同时使表皮细胞膨胀软化,毛孔扩张,便于清除皮脂、毛孔污垢和老化角质层。冷敷面膜上没有喷雾口,用冷敷面膜对面部肌肤进行冷却,载冷剂不会接触在皮肤上,肌肤锁水达到细致毛孔的作用。所述蓄热罐体2和蓄冷罐体3上均设有补充口,可以通过补充口补充载冷剂。

此外,所述蓄热罐体2和蓄冷罐体3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微控制器,两个温度传感器、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5均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微控制器中设置有热度阈值和冷度阈值,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值传到微控制器。设备开启电源后,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蓄热罐体2中的温度高于热度阈值,则微控制器控制通过水泵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4停止转动,否则,控制第一水泵4开启或者维持第一水泵4为开启状态;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蓄冷罐体3中的温度低于冷度阈值,则微控制器控制通过水泵控制器控制第二水泵5停止转动,否则,控制第二水泵5开启或者维持第二水泵5为开启状态。

而且,半导体制冷片1嵌在气凝胶中,可防止半导体制冷片1的热端和冷端之间发生热量传递现象,提高半导体制冷片1制冷和制热效率。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