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卡箍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9793发布日期:2020-09-23 01:2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卡箍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式卡箍定位器。



背景技术:

针对严重主动脉血管病变或损伤的患者,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外科开胸手术,应用人工血管来替代自身病变或损伤的血管。现有的人工血管都是采取医用高分子材料编织成管状结构,在手术操作时,一般需要在停循环条件下操作,大约需要30min,对于该动脉血管支配的器官来说存在缺血、缺氧问题,对于缺血、缺氧较敏感的器官,长时间缺血可能影响其功能,严重者可导致器官缺血、缺氧坏死。专利号为cn201610639554的发明专利中记载了一种人工血管,其仅需要2min左右的手术时间即可完成操作,但是上述人工血管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根据手感去寻找支架与自身血管的连接处,再用线绳将支架、自身血管及卡箍进行固定,由于手感差异,可能造成线绳绑定不牢或绑定位置不对,耽误手术时间或引发渗漏、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医疗风险。

专利号为cn201811073510的专利中记载了一种用于人工血管的卡箍定位和固定的装置,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手术空间,且操作不太方便。

为解决传统上述问题,申请人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装置,用于卡箍的定位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式卡箍定位器,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捷式卡箍定位器,包括手柄,上述手柄的前端端部设有圆管状的定位环;扎带定位组件,上述扎带定位组件一端具有用于放置扎带的容纳部;卡箍释放机构,上述卡箍释放机构具有用于定位及释放卡箍的释放部,上述释放部位于上述定位环的前端;驱动机构,上述驱动机构分别与上述扎带定位组件和卡箍释放机构连接,用于驱使上述扎带定位组件带动上述容纳部移动至上述定位环处或远离,以及用于驱使上述卡箍释放机构释放装配于上述释放部上的上述卡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卡箍可以轻松释放在支架与人工血管连接处,并且能够实现扎带的精准定位,利于医生快速找出支架与人工血管的连接处,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手术风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手柄为一端敞口的直条形的管体结构,其前端敞口端设有圆环状的定位部,上述定位环同轴设置于上述定位部的前端端部,且其外径小于上述定位部的外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重力轻,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上述驱动机构为套设于上述手柄外部并可沿手柄前后滑动的套管,上述套管分别与上述扎带定位组件和卡箍释放机构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机构与手柄配合良好、紧凑,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上述卡箍释放机构包括连杆、至少两个沿前后设置的定位件和压紧结构,至少两个上述定位件沿上述定位环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上述释放部,上述连杆沿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手柄内部,其前端设有多个与上述定位件一一对应的弹性的连接件,上述连接件设有向外凸出的曲面,且上述连接件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上述定位件的后端连接固定,上述压紧结构套设于上述连杆外,且其前端与上述曲面接触配合,上述套管内壁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滑槽,上述手柄侧壁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与上述第一滑槽相匹配并贯穿其的滑行缺口,上述滑行缺口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上述滑块伸入上述手柄内部的一端与上述压紧结构连接固定,其另一端伸入上述第一滑槽内并相互滑动配合,上述套管可在外力作用下驱使上述压紧结构向后移动,并沿曲面向内挤压多个上述连接件发生形变,并使得至少两个上述定位件向内移动靠拢,从而实现上述卡箍的释放,或向前移动至与上述曲面分离,同时,多个上述连接件向外张开恢复形变。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箍释放机构设计合理,各个部件之间紧密配合,操作方便、灵活。

进一步,上述连接件为向外凸出的“v”型结构件,上述压紧结构的前端与上述连接件前部的一个斜面接触配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使得压紧结构向后移动时能够有效的与连接件前部的斜面接触,并挤压连接件向内靠拢,实现卡箍的良好释放。

进一步,上述压紧结构包括均为管状的连接管和压合部,上述连接管沿前后方向套设于上述连杆外,其前端与上述滑块伸入上述手柄内部的一端连接固定,上述压合部套设于多个上述连接件外,其后端与上述连接管的前端连接固定,其前端内侧向内设有挤压环,上述挤压环与上述连接件前部的一个斜面接触配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紧凑,与连接件及驱动机构配合紧密。

进一步,上述压紧结构的后端与上述手柄内部的后端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上述驱动机构可在外力驱使下沿上述手柄向后滑动,以带动上述压紧结构移动,并在该过程中挤压上述弹性件发生形变,撤销外力后,上述弹性件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上述压紧结构移动回位,从而实现多个上述连接件带动对应的上述定位件向外移动张开回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能够设套管在撤销外力后能够在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恢复作用下带动压紧结构移动回位。

进一步,上述扎带定位组件包括多条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定位臂,多条上述定位臂沿上述定位部的周向均匀环设于定位部的四周,每个上述定位臂的前端内侧均设有上述容纳部,上述定位臂的后端分别由上述套管的前端伸入其内部,并与上述套管连接;上述套管可在外力作用下沿上述手柄前后移动,并在向前移动过程中驱使多个上述定位臂移动至多个上述容纳部位于上述定位环的四周,或在向后移动过程中带动多个上述容纳部移动远离上述定位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简单,布置合理,利于扎带的良好装配及后续捆扎操作的良好进行。

进一步,上述定位臂为弹性定位臂,上述手柄前端靠近上述定位部的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上述套管可在外力驱使下沿上述手柄向前滑动至置于上述台阶面的外部,并向内挤压上述定位臂,以使上述容纳部靠近装配于上述卡箍释放机构的卡箍的四周,且在上述套管向后滑动过程,上述定位臂恢复形变向外张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使得容纳部能够向前移动时向内收拢靠近卡箍对应的血管外围,从而实现扎带的精准定位捆扎。

进一步,上述手柄外壁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与每个上述定位臂相对应的第二滑槽,上述第二滑槽的前端延伸至与上述台阶面相连,上述定位臂的后端设有伸入对应的上述第二滑槽内并相互滑动配合的滑动部,上述滑动部与上述驱动机构连接固定,上述驱动机构可在外力驱使下沿上述手柄向前滑动,并带动上述滑动部移动至与上述台阶面的端面相抵,同时,带动多个上述容纳部移动至装配于上述卡箍释放机构的卡箍的四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通过第二滑槽和滑动部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且精准的定位容纳部向前移动至最大行程时与卡箍的相对位置,促进后续手术的良好且快速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卡箍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卡箍定位器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手柄,2、扎带定位组件,3、卡箍释放机构,4、卡箍,5、驱动机构,6、滑块,7、弹性件,11、定位环,12、台阶面,21、定位臂,31、连杆,32、定位件,33、压紧结构,51、套管,211、容纳部,311、连接件,331、连接管,332、压合部,333、挤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捷式卡箍定位器包括手柄1,上述手柄1的前端端部设有圆管状的定位环11;扎带定位组件2,上述扎带定位组件2一端具有用于放置扎带的容纳部211;卡箍释放机构3,上述卡箍释放机构3具有用于定位及释放卡箍4的释放部,上述释放部位于上述定位环11的前端;驱动机构5,上述驱动机构5分别与上述扎带定位组件2和卡箍释放机构3连接,用于驱使上述扎带定位组件2带动上述容纳部211移动至上述定位环11处或远离,以及用于驱使上述卡箍释放机构3释放装配于上述释放部上的上述卡箍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扎带也可以等同替换为绳索或其他柔性的紧固件。

手术过程如下:

手术前,预先将卡箍装配于卡箍释放机构3的释放部处,并在扎带定位组件2的容纳部211处装配好捆扎用扎带(扎带先预连接为环状,然后置于容纳部211处),手术时,将病患的血管病变处切除,通过手柄1将整个装置的定位环11以及释放部伸入血管断面内,并使得血管断面端部与手柄1的前端相接触以定位,接下来,通过驱动机构5驱使扎带定位组件2移动使得容纳部211带着扎带移动至套于血管外对应卡箍4的位置,下一步,将扎带捆扎于血管外部,此时扎带即将卡箍4及血管捆扎紧固配合,接下来,操作驱动机构5驱使扎带脱离容纳部211,并且通过驱动机构5驱使上述卡箍释放机构3释放装配于上述释放部上的上述卡箍4,下一步,通过手柄1操作定位环11以及释放部退出血管断面处,接下来,将覆膜支架沿血管断面处置入血管内,并使得覆膜支架近端越过卡箍,然后释放支架,并将覆膜支架与人工血管之间进行缝合连接即可,整个装置操作简单、利于扎带与卡箍的快速定位紧固,便于医生根据扎带位置快速找到卡箍4位置(卡箍4所在位置即就是支架与自身血管的连接处),再用线绳将支架、自身血管及卡箍进行固定即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术中医生需要根据手感去寻找支架与自身血管的连接处,由于手感差异,可能造成线绳绑定不牢或绑定位置不对,耽误手术时间或引发渗漏、出血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医疗风险的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手柄1为一端敞口的直条形的管体结构,其前端敞口端设有圆环状的定位部,上述定位环11同轴设置于上述定位部的前端端部,且其外径小于上述定位部的外径,结构设计合理,美观,在定位环伸入血管断面后能够使得血管断面端部有效地与手柄1前端敞口相接触,确保卡箍4在血管内的位置标准,利于后续的手术操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驱动机构5为套设于上述手柄1外部并可沿手柄1前后滑动的套管,上述套管分别与上述扎带定位组件2和卡箍释放机构3传动连接,其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结构之间配合也比较紧凑。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卡箍释放机构3包括连杆31、至少两个沿前后设置的定位件32和压紧结构33,至少两个上述定位件32沿上述定位环1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共同构成上述释放部,上述连杆31沿前后方向固定于上述手柄1内部,其前端设有多个与上述定位件32一一对应的弹性的连接件311,上述连接件311设有向外凸出的曲面,且上述连接件311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上述定位件32的后端连接固定,上述压紧结构33套设于上述连杆31外,且其前端与上述曲面接触配合,上述套管51内壁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滑槽,上述手柄1侧壁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与上述第一滑槽相匹配并贯穿其的滑行缺口,上述滑行缺口内滑动安装有滑块6,上述滑块6伸入上述手柄1内部的一端与上述压紧结构33连接固定,其另一端伸入上述第一滑槽内并相互滑动配合,上述套管可在外力作用下驱使上述压紧结构33向后移动,并沿曲面向内挤压多个上述连接件311发生形变,并使得至少两个上述定位件32向内移动靠拢,从而实现上述卡箍4的释放,或向前移动至与上述曲面分离,同时,多个上述连接件311向外张开恢复形变;在卡箍4与扎带于血管断面处捆扎定位配合后,通过套管向后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接触并带动滑块6向后移动,从而带动压紧结构33向后移动,在压紧结构33向后移动过程中通过向内挤压多个定位件32相互靠拢,并且随着手柄1向外拉出,使得卡箍4能够从多个定位件32的前端相对移动脱离,得以良好的释放,整个卡箍释放机构3设计非常合理,卡箍4的释放操作比较快捷;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卡箍4时,多个定位件32先相互靠拢后,再将卡箍4套设于多个定位件32外部,之后撤销外力(通过套管51驱使压紧结构33向前移动与曲面分离),使得多个定位件32自然舒张以实现卡箍4的良好装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多个定位件32的外部分别环设有用于定位装配卡箍4的环槽,该环槽应设于与定位环11前端相邻的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连接件311为向外凸出的“v”型结构件,上述压紧结构33的前端与上述连接件311前部的一个斜面接触配合,该设计利于压紧结构33与连接件311的有效配合,使得压紧结构33向后移动时能够有效的挤压多个连接件311前部的斜面,从而实现卡箍4的有效释放。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压紧结构33包括均为管状的连接管331和压合部332,上述连接管331沿前后方向套设于上述连杆31外,其前端与上述滑块6伸入上述手柄1内部的一端连接固定,上述压合部332套设于多个上述连接件311外,其后端与上述连接管331的前端连接固定,其前端内侧向内设有挤压环333,上述挤压环333与上述连接件311前部的一个斜面接触配合,该设计能通过挤压环333与连接件311前部斜面实现良好的接触,从而实现压紧结构33在移动时能够有效的驱使多个连接件311向内靠拢,设计比较合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压紧结构33的后端与上述手柄1内部的后端之间连接有弹性件7,上述驱动机构5可在外力驱使下沿上述手柄1向后滑动,以带动上述压紧结构33移动,并在该过程中挤压上述弹性件7发生形变,撤销外力后,上述弹性件7恢复初始状态,并带动上述压紧结构33移动回位,从而实现多个上述连接件311带动对应的上述定位件32向外移动张开回位,弹性件7的目的在于套管51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并带动压紧结构33移动时,能够同时压缩弹性件7,并使得多个连接件311向内相互靠拢,在撤销外力时,弹性件7恢复形变能够推动压紧结构33移动回位,从而实现多个定位件311向外打开恢复,设计比较合理,使得释放部能够在释放后快速恢复初始状态,方便下次使用,或者方便装配卡箍4时对卡箍4的定位保持。

上述弹性件7为套设于连杆31外部的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手柄1内部封闭端以及连杆31的后端端部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扎带定位组件2包括多条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定位臂21,多条上述定位臂21沿上述定位部的周向均匀环设于定位部的四周,每个上述定位臂21的前端内侧均设有上述容纳部211(术前,扎带先预连接为环状,然后置于多个容纳部211的内侧,并且分别伸入每个容纳部211内),上述定位臂21的后端分别由上述套管的前端伸入其内部,并与上述套管连接;上述套管可在外力作用下沿上述手柄1前后移动,并在向前移动过程中驱使多个上述定位臂21移动至多个上述容纳部211位于上述定位环11的四周,或在向后移动过程中带动多个上述容纳部211移动远离上述定位环11,扎带定位组件2设计简单,能够通过套管的移动带动容纳部211载着扎带有效的移动至卡箍4位置,实现扎带与卡箍以及血管之间的精准定位捆扎配合,利于后续手术的良好、快捷的进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定位臂21为弹性定位臂,上述手柄1前端靠近上述定位部的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12,上述套管51可在外力驱使下沿上述手柄1向前滑动至置于上述台阶面12的外部,并向内挤压上述定位臂21,以使上述容纳部211靠近装配于上述卡箍释放机构3的卡箍4的四周,且在上述套管51向后滑动过程,上述定位臂21恢复形变向外张开,通过台阶面12的设计有利于限定套管51向前移动的最大行程,并且使得容纳部211在向前移动至最大行程时能够靠近卡箍4对应的血管位置,从而实现扎带的精准定位捆扎。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手柄1外壁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与每个上述定位臂21相对应的第二滑槽,上述第二滑槽的前端延伸至与上述台阶面12相连,上述定位臂21的后端设有伸入对应的上述第二滑槽内并相互滑动配合的滑动部,上述滑动部与上述驱动机构5连接固定,上述驱动机构5可在外力驱使下沿上述手柄1向前滑动,并带动上述滑动部移动至与上述台阶面的端面相抵,同时,带动多个上述容纳部211移动至装配于上述卡箍释放机构3的卡箍4的四周,该设计比较合理,能够起到对滑动部良好的滑动导向作用,同时,第二滑槽也能够有效的定位滑动部向前移动的最大行程,即就是使得滑动部向前移动至最大行程时能够使容纳部恰好位于卡箍4对应的血管外围,从而方便后续手术的快捷且方便的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