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腹腔积液外渗的包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3350发布日期:2020-06-23 22:10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腹腔积液外渗的包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腹腔积液外渗的包扎结构。



背景技术:

腹腔穿刺术是临床医疗活动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肝硬化晚期失代偿常会出现大量腹腔积液,腹内压较高,同时肝硬化病人血白蛋白低,皮肤弹性差,常规腹腔穿刺术后穿刺孔常渗液不止,尤其是留置引流管时,腹腔积液容易从引流管周边渗出,需要频繁更换敷贴,耗费人力物力。为了解决上述的腹腔积液外渗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一、采用常用的方形纱布覆盖穿刺孔处,再在方形纱布外依次覆盖敷贴、纱布和弹力绷带。医学上常用的方形纱布的规格一般为6*8cm,其覆盖穿刺孔时覆盖面积较大。这就带来了以下的问题,其一,方形纱布铺设在敷贴的下方,由于方形纱布的面积较大,减小了敷贴与腹部的贴合面积,导致敷贴与腹部的贴合不够紧密,经常出现敷贴脱落导致渗液的现象。其二,由于方形纱布的面积较大,其所施加在穿刺孔四周的压力较小,无法有效增大穿刺孔四周的压强来减少渗液。在方形纱布覆盖在穿刺孔上后,渗液现象仍在发生,需要频繁更换纱布,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穿刺孔的感染可能。

二、采用明胶海绵覆盖在穿刺孔处,在明胶海绵外覆盖一层凡士林纱布,然后再一次覆盖普通纱布和弹力绷带。该种方法由于明胶海绵接触渗液后会逐渐软化,明胶海绵在软化后将无法阻止渗液流出。即明胶海绵无法持续阻止腹腔积液外渗现象。渗液虽然无法透过凡士林纱布,但仍会沿凡士林纱布的边缘流出。与方法一相同,存在着需要频繁更换纱布,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穿刺孔的感染可能的问题。并且,本方法在更换纱布时还需清除凡士林,进一步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三、采用造口袋贴在腹部的方法。造口袋的底盘留置有一个通孔,在使用时将通孔覆盖在穿刺孔的上方收集渗液。由于现有加压包扎技术的方纱覆盖处受力面积较大,加压在穿刺孔处的压强相对较低,加压的同时也增加腹内压,在腹腔积液的量较大时造口袋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渗液作用,造口袋仅能收集渗液,但仍无法有效防止腹腔积液外渗。

四、中国专利【201108668y】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漏内固定的胸、腹腔穿刺留管。该专利在传统穿刺管之外增加可充气气囊,通过给气囊充气压迫穿刺口,并使得防渗膜与腹壁贴紧,防止渗漏。该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在引流管留置时的外渗现象,但无法解决引流管拔出后的外渗现象。

五、中国专利【207168535u】中公开了一种腹腔穿刺点压迫器,该专利设置了可通过螺杆调节螺杆底部的囊体,对穿刺点进行施压。该专利虽然能起到防外渗作用,但其器件体积较大,使患者在佩戴后运动不便。同时,在患者翻身或起床活动后,压迫器容易松动或移位,出现囊体压迫点从穿刺点发生偏移。

因此,综合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有效防止外渗现象并且结构简单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腹腔积液外渗的包扎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腹腔积液外渗现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穿刺孔四周贴合稳固,不易移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少腹腔积液外渗的包扎结构,包括用于压覆穿刺孔四周的压覆件,在所述的压覆件外依次覆盖敷贴、缓冲层和弹力绷带;所述的弹力绷带靠近压覆件的一面设有胶黏层;所述的压覆件为圆柱体,其高度为6mm-10mm,直径为18mm-22mm,所述的压覆件为棉或橡胶或硅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压覆件和敷贴可拆式连接,所述的压覆件的一端设有自侧面向中心延伸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的压覆件的一个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球面凸起。

优选地,所述的压覆件与敷贴通过魔术贴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压覆件远离球面凸起的端面的边缘设有与压覆件同轴布置的环形凸起,所述的环形凸起的高度为0.8mm-1.2mm。

优选地,所述的敷贴为3m敷贴。

优选地,所述的缓冲层为纱布或棉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少腹腔积液外渗的包扎结构,其优点在于:

1、压覆件覆盖在穿刺孔上,在缠绕弹性绷带后,能在压覆件的覆盖面积内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该处的压强大于周边皮肤的压强,使该位置稍微内陷。相当于以手指持续按压在穿刺孔处,能起到良好的防外渗作用,避免腹腔积液渗出。解决了外渗导致的频繁换药的问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穿刺孔的感染可能,并能促进穿刺孔愈合。压覆件的高度为6mm-10mm,在穿刺孔受力稍微内陷后,压覆件在腹部的露出高度很小,使整体包扎后的露出高度很小。一方面使压覆件与腹部的贴合稳固,避免压覆件在病人活动过程中移位。另一方面减少了包扎对于病人行动的影响。压覆件采用棉或橡胶或硅胶制成,接触渗液后不会软化,能起到持久的防外渗作用。本实用新型既能适用于留置引流管的压迫止渗,也能适用于拔出引流管后的压迫止渗,适用性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穿刺孔四周贴合稳固,不易移位。压覆件消毒方便,能有效覆盖穿刺孔防止污染。

2、凹槽用于穿过引流管。当病人留置引流管时,使压覆件带凹槽的一面与腹部贴合,将引流管设置在凹槽内,然后从凹槽处穿出。当病人不留置引流管时,可以使压覆件与敷贴分离,翻转压覆件,使压覆件不带凹槽的一面与腹部贴合。

3、球面凸起为压覆件与敷贴的贴合面,当敷贴在贴合腹部后整体呈弧形,因此在压覆件的其中一个端面设置球面凸起,使压覆件与敷贴的贴合效果更好,使压覆件固定效果良好,防止压覆件移位。

4、压覆件与敷贴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进一步增强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压覆件移位。并且在更换或拆卸压覆件时,撕下敷贴能同时带离压覆件,使医护人员的操作更加便捷。

5、压覆件设有环形凸起的面在与腹部接触时,环形凸起加强压覆件覆盖区域边缘的按压作用,有效防止腹腔积液从压覆件覆盖区域的边缘渗出,进一步加强了压覆件的防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减少腹腔积液外渗的包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覆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覆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覆件,11-凹槽,12-球面凸起,13-环形凸起,2-敷贴,3-缓冲层,4-弹力绷带,5-穿刺孔,6-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少腹腔积液外渗的包扎结构,包括用于压覆穿刺孔5四周的压覆件1,在所述的压覆件1外依次覆盖敷贴2、缓冲层3和弹力绷带4;弹力绷带4靠近压覆件1的一面设有胶黏层。所述的压覆件1为圆柱体,其高度为8mm,直径为20mm,所述的压覆件1为棉或橡胶或硅胶制成。敷贴2可以选用3m敷贴。压覆件1覆盖在穿刺孔5上,在缠绕弹性绷带后,能在压覆件1的覆盖面积内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该处的压强大于周边皮肤的压强,使该位置稍微内陷。相当于以手指持续按压在穿刺孔5处,能起到良好的防外渗作用,避免腹腔积液渗出。解决了外渗导致的频繁换药的问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穿刺孔5的感染可能,并能促进穿刺孔5愈合。压覆件1的高度为6mm-10mm,在穿刺孔5受力稍微内陷后,压覆件1在腹部6的露出高度很小,使整体包扎后的露出高度很小。一方面使压覆件1与腹部6的贴合稳固,避免压覆件1在病人活动过程中移位。另一方面减少了包扎对于病人行动的影响。压覆件1采用棉或橡胶或硅胶制成,接触渗液后不会软化,能起到持久的防外渗作用。本实用新型既能适用于留置引流管的压迫止渗,也能适用于拔出引流管后的压迫止渗,适用性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穿刺孔5四周贴合稳固,不易移位。压覆件1消毒方便,能有效覆盖穿刺孔5防止污染。缓冲层3主要起到缓冲保护压覆件1的作用,可采用纱布或棉布或其他医用的软质材料。缓冲层3在起到缓冲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能吸收液体的特性,能在发生渗漏现象时吸收腹腔外渗的液体,还能吸收汗液。

所述的压覆件1的一端设有自侧面向中心延伸的凹槽11。凹槽11用于穿过引流管。当病人留置引流管时,使压覆件1带凹槽11的一面与腹部6贴合,将引流管设置在凹槽11内,然后从凹槽11处穿出。当病人不留置引流管时,可以使压覆件1与敷贴2分离,翻转压覆件1,使压覆件1不带凹槽11的一面与腹部6贴合。

所述的压覆件1的一个端面向外延伸形成球面凸起12。球面凸起12为压覆件1与敷贴2的贴合面,当敷贴2在贴合腹部后整体呈弧形,因此在压覆件1的其中一个端面设置球面凸起,使压覆件1与敷贴2的贴合效果更好,使压覆件1固定效果良好,防止压覆件1移位。

压覆件1与敷贴2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进一步增强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压覆件1移位。并且在更换或拆卸压覆件1时,撕下敷贴2能同时带离压覆件1,使医护人员的操作更加便捷。

所述的压覆件1远离球面凸起12的端面的边缘设有与压覆件1同轴布置的环形凸起13,所述的环形凸起13的高度为1mm。压覆件1设有环形凸起13的面在与腹部6接触时,环形凸起13加强压覆件1覆盖区域边缘的按压作用,有效防止腹腔积液从压覆件1覆盖区域的边缘渗出,进一步加强了压覆件1的防渗作用。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