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脏瓣膜治疗辅助器材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创瓣膜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瓣膜是人或某些动物的器官里面可以开闭的膜状结构。在心脏的四个心房(室)之间的瓣膜,被动地打开或关闭以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循环流动。瓣膜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极普通又极关键;瓣膜是门卫,阻止血液回流进刚刚离开的心室。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在心室与离开心室的血管之间,都有瓣膜。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发出心跳声。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瓣膜的病变治疗迫在眉睫。通过人造瓣膜对人体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已经成了比较成熟的医疗手段。进一步的,对瓣膜的手术治疗中,例如:对患者瓣膜手术放置成型环等手术。对于患者的瓣膜手术修复治疗中,由于瓣膜结构较为柔软,不便于手术治疗。现有技术中通过镊子等夹持器件对其固定,但是镊子等夹持器件,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固定稳定性差;而且进一步的,容易出现医护人员用力过大,损伤瓣膜,影响患者健康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个可以对心脏瓣膜不损伤,又可以对心脏固定作用的器件。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心脏瓣膜功能性缺陷手术治疗过程中,没有专用的固定设备,容易导致对患者瓣膜损伤或者夹持稳定性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无损的对瓣膜固定作用,满足心脏瓣膜手术治疗使用的无创瓣膜固定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创瓣膜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本体,所述固定本体的下底面呈单个瓣膜形状或者呈整个三尖瓣瓣膜形状或者呈整个二尖瓣瓣膜形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本体中部开设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与吸附装置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本体的下底面与吸附腔之间贯通有吸附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孔的横截面呈喇叭状,所述吸附孔包括:在吸附腔内部一端的吸附尾口和在固定本体下底面的吸附前口,每个所述吸附孔从吸附前口到吸附尾口尺寸逐渐缩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从所述固定本体边缘到吸附腔下方的吸附孔中,所述吸附孔的吸附尾口尺寸逐渐缩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从所述固定本体边缘到吸附腔下方的吸附孔中,所述吸附孔的吸附尾口尺寸缩小比例为2的指数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腔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辅助连接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连接件下侧与所述固定本体的上表面结构相适应,所述辅助连接件上侧呈圆柱状,圆柱外壁呈外螺纹;所述辅助连接件中心呈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吸附腔导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直径与所述吸附腔的上端口尺寸相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吸附管和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与吸附管连接,所述吸附管穿过所述空腔伸入所述吸附腔,所述压紧件与吸附管连接,所述压紧件下侧与圆柱外壁的螺纹配合连接,使所述吸附管与吸附腔固定密封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件下方开设有螺纹腔,所述螺纹腔的内壁开设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圆柱外壁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压紧件中心开设连接孔,所述吸附管穿过所述连接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孔靠近螺纹腔的一端部开设有密封腔,在所述吸附管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压环,所述密封压环尺寸与所述密封腔尺寸相适应,所述密封压环的厚度小于所述密封腔深度,所述密封压环伸入所述密封腔内部,在所述密封压环与空腔上端部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无创瓣膜固定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无创瓣膜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本体,固定本体的下底面呈单个瓣膜形状或者呈整个三尖瓣瓣膜形状或者呈整个二尖瓣瓣膜形状。固定本体中部开设有吸附腔,吸附腔与吸附装置连接。固定本体的下底面与吸附腔之间贯通有吸附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心脏瓣膜手术治疗过程中,没有专用设备对瓣膜固定作用;而通用的夹持件容易导致对瓣膜损伤,导致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影响患者生命健康。该无创瓣膜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设计不同规格型号,满足不同患者使用;可以无损的对瓣膜固定作用,满足心脏瓣膜手术治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无创瓣膜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无创瓣膜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无创瓣膜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无创瓣膜固定装置的未安装压紧件时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无创瓣膜固定装置的压紧件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固定本体,11、槽口,12、连接凸起;
2、吸附腔;
3、吸附孔,31、吸附尾口,32、吸附前口;
4、辅助连接件,41、空腔,42、圆柱;
5、吸附管;
6、压紧件,61、螺纹腔,62、连接孔,63、密封腔;
7、密封压环,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无创瓣膜固定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该无创瓣膜固定装置,包括:主要对瓣膜固定作用的固定本体1。为了满足固定本体1不同使用用途,该固定本体1的下底面可以是呈单个瓣膜形状(主要针对单个瓣膜手术治疗使用),也可以是呈整个三尖瓣瓣膜形状(针对三尖瓣瓣膜手术治疗),当然也可以是呈整个二尖瓣瓣膜形状(针对二尖瓣瓣膜手术治疗)。
为了避免对瓣膜的损伤,并且可以实现对瓣膜的固定作用,该固定本体1中部开设有吸附腔2),吸附腔2与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具有对吸力可控的吸气装置,只要满足对吸气压力可控,并通过辅助件与吸附腔2连接即可)连接。
固定本体1的下底面与吸附腔2之间贯通有吸附孔3。
由于固定本体1的尺寸较吸附腔2大很多,所以吸附孔3的倾斜程度很大,使得在吸附孔3靠近固定本体1下底面一端倾斜较大,由于吸附孔3尺寸较小,在固定本体1下底面处尺寸较大,可以具有稳定的吸附力。但是由于倾斜度大,吸附的瓣膜很容易对吸附孔3端部堵塞,避免吸附过大,对瓣膜造成损伤。
为了实现固定本体测量对比使用,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方便对各个手术线的固定和限位作用,在固定本体1边缘开设有多个槽口11。
为了保证吸附孔3的吸附效果,该吸附孔3的横截面呈喇叭状。吸附孔3包括:在吸附腔2内部一端的吸附尾口31和在固定本体1下底面的吸附前口32,每个吸附孔3从吸附前口32到吸附尾口31尺寸逐渐缩小。
为了保证在吸附前口31端部吸附力大小相同,保证对瓣膜吸附平衡。从固定本体1边缘到吸附腔2下方的吸附孔3中,吸附孔3的吸附尾口31尺寸逐渐缩小。
优选的,从固定本体1边缘到吸附腔2下方的吸附孔3中,吸附孔3的吸附尾口31尺寸缩小比例为2的指数倍。即:最外部的吸附尾口31尺寸是次外部的吸附尾口31尺寸的2倍,次外部的吸附尾口31尺寸是次外部靠里一侧吸附尾口31尺寸的2倍,以此类推。
为了方便与吸附装置连接,并且可以方便的对固定本体1操控使用。该吸附腔2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辅助连接件4。辅助连接件4两侧适应连接固定本体1以及吸附装置,实现了固定本体1与其他设备的方便连接。
为了方便与其他设备或器材的连接,辅助连接件4下侧与固定本体1的上表面结构相适应(固定连接)。优选的,在固定本体1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多个连接凸起12,连接凸起12伸入所述辅助连接件4下表面,保证连接强度。辅助连接件4上侧呈圆柱状,圆柱42外壁呈外螺纹(方便连接)。辅助连接件4中心呈空腔,空腔41与吸附腔2导通。方便实现了吸附装置通过吸附腔2对瓣膜吸附作用。
当然的,为了吸附装置或者吸附设备顺利的进入吸附腔2,空腔41直径与吸附腔2的上端口尺寸相同。
为了进一步方便与吸附装置连接,降低对吸附装置的要求,保证现有技术中的吸附装置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该固定装置还包括:方便与吸附装置连接或者直接是吸附装置部件的吸附管5和保证吸附管5与辅助连接件4密封连接压紧件6。压紧件6与吸附管5连接,吸附管5穿过空腔41伸入吸附腔2,压紧件6与吸附管5连接,压紧件6下侧与圆柱42外壁的螺纹配合连接,使吸附管5与吸附腔(2)固定密封连接。
当然,为了与圆柱42外壁的螺纹配合连接,该压紧件6下方开设有螺纹腔61,螺纹腔61的内壁开设内螺纹,内螺纹与圆柱42外壁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压紧件6中心开设连接孔62,吸附管5穿过连接孔62。
为了实现压紧件6的密封连接,以及和吸附管5的连接。该连接孔62靠近螺纹腔61的一端部开设有密封腔63(密封腔63尺寸小于螺纹腔61尺寸),在吸附管5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压环7,密封压环7尺寸与密封腔63尺寸相适应,密封压环7的厚度小于密封腔63深度,密封压环7伸入密封腔63内部,在密封压环7与空腔41上端部之间设有密封圈8。从而通过密封圈8将整个吸附腔2与外界隔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