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5853发布日期:2020-09-15 19:2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假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及工作方式的转变,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常常引起头晕、四肢麻木、无力、恶心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高位截瘫,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上述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常需要手术治疗。目前,经典术式有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及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等。acdf自20世纪50年代被smith-robinson首次使用以来,已成功救治了世界范围内许多受到颈椎疾病困扰的患者,已成为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该术式常常将病灶椎间盘完全切除,对受压脊髓或神经根进行充分减压,然后植入椎间融合器,同时前方辅助钛板融合固定,从而重建手术部位的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然而,术后病人常常存在吞咽困难,颈部异物感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术后早期高达79%。此外,长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亦存在着异位骨化、邻近椎间盘退变加速等并发症,究其原因与钛板体积大,弹性模量高等相关。为降低前路钢板体积过大引起的并发症,诸多学者致力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研制,部分假体的临床应用表明其在重建颈椎生理曲度、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但亦存在着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常用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弊端,充分考虑手术入路及临床操作,提供一种植入方便,并且较好的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的新型假体。该假体充分考虑了手术操作流程及颈椎脊柱的解剖特点,自攻式支撑部件可以自行攻入椎间隙,避免了传统椎间融合器通过外力砸入引起脊髓震荡等并发症的出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器部件和固定螺钉,所述的支撑器部件整体为圆台状结构,所述的支撑器部件的侧面壁设置有自攻式螺纹,所述的支撑器部件上设置植骨槽和固定螺钉。

所述的植骨槽位于所述的支撑器部件的顶端中心。

所述的固定螺钉包括尾帽、体部和头部,所述的尾帽上设置六棱柱凹槽,所述的体部上设置固定螺钉螺纹,所述的头部呈圆锥状。

所述的圆台底端设置倾斜螺孔,所述的固定螺钉采用沉头设计,所述的固定螺钉安装在所述的倾斜螺孔内。

所述的固定螺钉设有两个,所述的倾斜螺孔设有与固定螺钉相对应的两个,两个固定螺钉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倾斜螺孔内,且固定螺钉倾斜朝向支撑器部件的外侧。

所述的倾斜螺孔内部设置倾斜螺孔螺纹,所述的倾斜螺孔螺纹为突起螺纹,所述的固定螺钉螺纹为凹槽螺纹,所述的倾斜螺孔螺纹与所述的固定螺钉螺纹构成自锁结构。

所述的固定螺钉螺纹沿头部方向螺旋上升至头部底端。

所述的圆台侧面壁设置均匀分布的圆槽,所述的圆槽与植骨槽相连通,所述的圆台侧面壁进行微孔处理,方便植骨的融入。

所述的圆台底部中心设置十字形凹槽。

所述的支撑器部件材质为聚醚醚酮、聚醚酮酮或者复合羟基磷灰石,与骨质弹性模型相近,所述的固定螺钉材质为钛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整体充分考虑了颈椎前路手术特点,利用假体自稳定特性,避免了钛板的辅助固定,减小了术中周围组织的剥离,具有创伤小、植入方便等优势。

本装置设置的支撑器部件和固定螺钉具有自攻效果,可以自行攻入椎间隙,避免了传统椎间融合器外力敲入引起脊髓震荡等并发症的发生。支撑器部件头部中心设有植骨槽,可以进行植骨,便于与邻近椎体骨性融合,保证了假体的长期稳定性。支撑器部件侧壁面进行微孔处理,便于骨性融合。

本装置固定螺钉通过倾斜螺孔将支撑器部件与邻近椎体相固定,保证了假体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固定螺钉属于沉头设计,避免了植入后对周围组织的刺激,降低了术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装置的支撑器部件采用聚醚醚酮、聚醚酮酮或者复合羟基磷灰石材料,与骨质弹性模型相近,避免了应力屏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底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头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斜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固定螺钉的斜视图。

图中:1、支撑器部件2、固定螺钉3、圆台侧面壁4、圆台底端5、圆台顶部6、倾斜螺孔7、十字形凹槽8、自攻式螺纹9、圆槽10、植骨槽11、尾帽12、体部13、头端14、六棱柱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器部件1和固定螺钉2,所述的支撑器部件1整体为圆台状结构,所述的支撑器部件1的侧面壁设置有自攻式螺纹8,所述的支撑器部件1上设置植骨槽10和固定螺钉2,所述的植骨槽10位于所述的支撑器部件1的顶端中心,所述的固定螺钉2包括尾帽11、体部12和头部13,所述的尾帽11上设置六棱柱凹槽14,所述的体部12上设置固定螺钉螺纹,所述的头部13呈圆锥状,所述的圆台底端设置倾斜螺孔6,所述的固定螺钉2采用沉头设计,所述的固定螺钉2安装在所述的倾斜螺孔6内,所述的固定螺钉2设有两个,所述的倾斜螺孔6设有与固定螺钉2相对应的两个,两个固定螺钉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倾斜螺孔6内,且固定螺钉2倾斜朝向支撑器部件1的外侧,所述的倾斜螺孔6内部设置倾斜螺孔螺纹,所述的倾斜螺孔螺纹为突起螺纹,所述的固定螺钉螺纹为凹槽螺纹,所述的倾斜螺孔螺纹与所述的固定螺钉螺纹构成自锁结构,所述的固定螺钉螺纹沿头部13方向螺旋上升至头部13底端,所述的圆台侧面壁设置均匀分布的圆槽9,所述的圆槽9与植骨槽10相连通,所述的圆台侧面壁进行微孔处理,方便植骨的融入,所述的圆台底部中心设置十字形凹槽7,所述的支撑器部件1材质为聚醚醚酮、聚醚酮酮或者复合羟基磷灰石,与骨质弹性模型相近,所述的固定螺钉2材质为钛合金。

本装置在使用时,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将自体骨或者同种异体骨植入支撑器部件1的植骨槽10内,然后通过辅助手术器械对准十字形凹槽7,通过不断旋转将支撑器部件1旋入已经切除椎间盘的椎间隙,最后用固定螺钉2分别沿上下倾斜螺孔6拧入邻近椎体内部,从而使假体获得较好的即刻稳定性。

本装置整体充分考虑了颈椎前路手术特点,利用假体自稳定特性,避免了钛板的辅助固定,减小了术中周围组织的剥离,具有创伤小、植入方便等优势。

本装置设置的支撑器部件和固定螺钉具有自攻效果,可以自行攻入椎间隙,避免了传统椎间融合器外力敲入引起脊髓震荡等并发症的发生,支撑器部件头部中心设有植骨槽,可以进行植骨,便于与邻近椎体骨性融合,保证了假体的长期稳定性,支撑器部件侧壁面进行微孔处理,便于骨性融合,支撑器部件顶端中心设有植骨槽,可以进行植骨,便于与邻近椎体骨性融合,保证了假体的长期稳定性,支撑器部件侧壁面进行微孔处理,便于骨性融合,本装置固定螺钉通过倾斜螺孔将支撑器部件与邻近椎体相固定,保证了假体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固定螺钉属于沉头设计,避免了植入后对周围组织的刺激,降低了术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装置的支撑器部件采用聚醚醚酮、聚醚酮酮或者复合羟基磷灰石材料,与骨质弹性模型相近,避免了应力屏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