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535发布日期:2020-06-23 22:3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儿科护理中,为儿童进行静脉点滴注射是一件普遍工作,但是因为大多数儿童都活泼好动,而家长又难以时时呆在孩子身边防止孩子乱动,所以常会发生滚针现象,医护人员不得不重新操作,此外,温度较低时进行静脉注射,由于药水温度过冷,会使儿童患者感觉非常不适,且注射部位会感觉疼痛,更加加剧儿童患者的反抗情绪,不利于医护人员的护理。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同轴连接有第一缓冲垫,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尺寸相等,且所述第一侧板上等距连通设有若干第一通槽,所述第二侧板上等距连通设有若干第二通槽,所述第二侧板上连接有若干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数量和第二通槽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连接环分别贯穿连接在第二通槽上,所述连接环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接近连接环的一侧上设有圆毛块,所述固定带远离连接环的一侧上设有刺毛块,且所述刺毛块和圆毛块均位于固定带的同侧,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还设有顶盖,所述顶盖接近支撑座的一侧同轴连接有第二缓冲垫,所述顶盖上连通设有矩形开口,且所述矩形开口贯穿第二缓冲垫设置,且所述顶盖的顶部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每组所述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均沿矩形开口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带设有刺毛块的一端一侧穿过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且固定带设有刺毛块的一端还可延伸至对应位置处的第一通槽内,所述顶盖的顶部设有两个定位套管,且所述定位套管的顶部呈开口状,两个所述定位套管沿矩形开口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呈凹面状,所述第一缓冲垫的顶部也呈凹面状。

优选的,所述顶盖接近支撑座的一侧呈凹面状,所述第二缓冲垫接近支撑座的一侧也呈凹面状。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底部同轴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面上连通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穿第一缓冲垫设置,且所述放置槽外部同轴连接有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一侧滑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面积大于放置槽的顶面积。

优选的,所述u型框架内壁上同轴设有滑槽,所述密封板侧边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密封板底部一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支撑座和顶盖在固定带的作用下,可实现快速的定位作用,进而将儿童的手部快速的进行定位,进而保证了扎针的快速进行,同时固定带在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的配合作用下,可实现定位的调节,进而满足了不同儿童手部的放入,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具体地:

(1)、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将儿童的手部放置到支撑座和顶盖之间,通过固定带在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之间的连接,即可调节固定带上的刺毛块和圆毛块之间连接的位置,且儿童的手背部位于矩形开口的正下方,即可通过矩形开口对儿童的手部进行扎针,扎针结束后即可将多余的输液管通过定位套管进行定位,且设置在支撑座底部的放置槽可放置加热包,且设置的通孔可将热量散发至手部,缓解了温度过低输液对手部造成的不适。

(2)、凹面的设置手心以及胳膊的放置,提高了放置的舒适感。

(3)、顶盖以及第二缓冲垫的凹面设置提高了手背放置的舒适感。

(4)、放置槽的设置可放置能够发热的发热包,可对手部提供热量,给输液带来了极大的舒适感,且设置的通孔加快了热量的散发,在密封板的限位作用下,实现了发热包在放置槽内的稳定放置。

(5)、设置的凸块提高了手部和密封板之间接触的摩擦力,进而可实现密封板的快速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的结构仰视图。

图中:第一侧板1、第一通槽2、密封板3、支撑座4、第一缓冲垫5、通孔6、第二通槽7、放置槽8、连接环9、第二侧板10、滑板11、第一定位环12、圆毛块13、固定带14、矩形开口15、顶盖16、刺毛块17、定位套管18、第二定位环19、凸块20、第二缓冲垫21、u型框架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医用护理儿科打针辅助装置,包括支撑座4,支撑座4的顶部同轴连接有第一缓冲垫5,支撑座4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10,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10的尺寸相等,第一缓冲垫5为海绵垫,第一缓冲垫5的设置可提高儿童的手部和支撑座4之间接触的舒适感,且对儿童的手部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且第一侧板1上等距连通设有若干第一通槽2,第二侧板10上等距连通设有若干第二通槽7,第二侧板10上连接有若干连接环9,连接环9的数量和第二通槽7的数量相等,且连接环9分别贯穿连接在第二通槽7上,连接环9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4,固定带14接近连接环9的一侧上设有圆毛块13,固定带14远离连接环9的一侧上设有刺毛块17,且刺毛块17和圆毛块13均位于固定带14的同侧,在刺毛块17和圆毛块13的连接作用下,可使得固定带14起到固定的作用,进而方便了医护人员快速的将儿童的手部放置到支撑座4和顶盖16之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效率。

支撑座4的上方还设有顶盖16,顶盖16接近支撑座4的一侧同轴连接有第二缓冲垫21,顶盖16上连通设有矩形开口15,且矩形开口15贯穿第二缓冲垫21设置,且顶盖16的顶部等距设有若干组第一定位环12、第二定位环19,每组第一定位环12、第二定位环19均沿矩形开口15对称设置,固定带14设有刺毛块17的一端一侧穿过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定位环12、第二定位环19,且固定带14设有刺毛块17的一端还可延伸至对应位置处的第一通槽2内,固定带14、第一定位环12以及第二定位环19的配合连接,使得支撑座4和顶盖16之间的定位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有效的避免了儿童手部滚针的发生。

顶盖16的顶部设有两个定位套管18,且定位套管18的顶部呈开口状,两个定位套管18沿矩形开口15对称设置,设置的定位套管18可对输液管起到定位的作用,提高了输液管放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支撑座4和顶盖16在固定带14的作用下,可实现快速的定位作用,进而将儿童的手部快速的进行定位,进而保证了扎针的快速进行,同时固定带14在第一定位环12、第二定位环19的配合作用下,可实现定位的调节,进而满足了不同儿童手部的放入,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地,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将儿童的手部放置到支撑座4和顶盖16之间,通过固定带14在第一定位环12、第二定位环19之间的连接,即可调节固定带14上的刺毛块17和圆毛块13之间连接的位置,且儿童的手背部位于矩形开口15的正下方,即可通过矩形开口15对儿童的手部进行扎针,扎针结束后即可将多余的输液管通过定位套管18进行定位,且设置在支撑座4底部的放置槽8可放置加热包,且设置的通孔6可将热量散发至手部,缓解了温度过低输液对手部造成的不适。

参照图1、2,进一步地说,支撑座4的顶部呈凹面状,第一缓冲垫5的顶部也呈凹面状。

凹面的设置手心以及胳膊的放置,提高了放置的舒适感。

参照图1、2,进一步地说,顶盖16接近支撑座4的一侧呈凹面状,第二缓冲垫21接近支撑座4的一侧也呈凹面状。

顶盖16以及第二缓冲垫21的凹面设置提高了手背放置的舒适感。

参照图2,进一步地说,支撑座4底部同轴设有放置槽8,放置槽8的底面上连通设有若干通孔6,通孔6贯穿第一缓冲垫5设置,且放置槽8外部同轴连接有u型框架22,u型框架22一侧滑动连接有密封板3,密封板3的顶面积大于放置槽8的顶面积。

放置槽8的设置可放置能够发热的发热包,可对手部提供热量,给输液带来了极大的舒适感,且设置的通孔6加快了热量的散发,在密封板3的限位作用下,实现了发热包在放置槽8内的稳定放置。

参照图2,进一步地说,u型框架22内壁上同轴设有滑槽,密封板3侧边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滑板11,滑板11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密封板3底部一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块20。

设置的凸块20提高了手部和密封板3之间接触的摩擦力,进而可实现密封板3的快速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