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形可吸收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1051发布日期:2020-07-29 02:4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形可吸收骨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形可吸收骨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科技的发展,以聚乳酸为基础材料的可吸收骨板凭借其良好的体内代谢降解特性和强度维持能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体内固定手术中。

常见的可吸收骨板均为平面骨板,骨板的上、下表面均为平面,常用于骨折线跨度较小、骨折面较大的骨折部位的局部内固定。但是对于肋骨这种内外悬空、无着力点、且骨折面较小的骨折,若采用平面可吸收骨板进行内固定,受肋骨内外侧结构的局限,往往只能进行单侧固定,由于单侧受力,这样的内固定结构存在很大的失效风险,进而影响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形可吸收骨板,达到能够应用于肋骨骨折后的固定从而提高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螺旋形可吸收骨板,包括骨板本体,所述骨板本体呈螺旋形设置,且骨板本体呈与肋骨弯折形状相适配的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骨骨折后,将骨折断裂的肋骨先取下,然后将骨板本体套在肋骨的骨折部位,接着将已经断裂的肋骨重新插入骨板本体的螺旋中心,使得骨折的肋骨在骨折部位对接,由于骨板本体呈螺旋状缠绕在肋骨骨折部位的四周,因此骨板本体能够对肋骨的骨折部位进行螺旋缠绕包裹和内固定,相比于平面骨板,其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板本体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定位孔内插入有打入肋骨内部的骨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骨板本体缠绕包裹在肋骨的周围时,再将固定通过定位孔打入肋骨内部,因此骨钉能够将骨板本体与肋骨形成稳定的固定连接,并且由于骨板本体是螺旋状,因此骨钉打入肋骨的位置也呈螺旋状分布,一方面使得骨板本体与肋骨之间的相对固定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大有效降低骨钉打入肋骨内部造成的肋骨粉碎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多个定位环以及多个连接条,且每两个定位环之间连接有一个连接条,定位孔开设于定位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定位环以及多个连接条一体成型,因此使得骨板本体的强度更高,对于肋骨的包裹性更好,从而间接提高了肋骨骨折部位的恢复能力,并且将定位孔开设于定位环内,使得骨板本体的强度不会因为开设定位孔强度降低过大,进一步提高了骨板本体对肋骨骨折部位的支撑性和内固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板本体缠绕于肋骨上时,定位孔背离肋骨一侧的孔口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供骨钉的钉帽拧入的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骨钉穿过定位孔并打入肋骨内部后,骨钉的钉帽卡接于定位孔的孔口倒角位置处,从而使得骨钉与骨板本体之间的相对固定更加稳定,进而使得骨板本体能够更好地将肋骨的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和支撑,提高了肋骨的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板本体为可生物降解材质的骨板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板本体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质,因此骨板本体在对肋骨的骨折部位进行支撑以及内固定的同时,随着肋骨骨折部位的逐渐恢复,骨板本体也能够慢慢发生降解并被人体吸收,从而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钉为可生物降解材质的骨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钉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质,因此骨钉在将骨板本体固定在肋骨上以对肋骨进行固定的同时,随着肋骨骨折部位的逐渐恢复,骨板本体也能够慢慢发生降解并被人体吸收,从而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取出,提高了肋骨骨折部位的恢复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将骨板本体设置为螺旋状,使得骨板本体能够缠绕包裹在肋骨的骨折部位,提高对肋骨的骨折部位的螺旋缠绕包裹和内固定,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通过在骨板本体上开设供骨钉插入的定位孔,使得骨板本体与肋骨之间能够通过骨钉进行有效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骨板本体对于肋骨的支撑和固定效果,进而提高了肋骨的骨折部位的恢复愈合能力;

3.通过将骨板本体以及骨钉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质,使得肋骨的骨折部位被固定后无需二次手术取出,骨板本体和骨钉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体吸收,提高了骨折部位的康复效果以及手术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骨板本体;11、定位环;111、定位孔;12、连接条;2、骨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螺旋形可吸收骨板,包括骨板本体1,骨板本体1呈螺旋状设置,且骨板本体1呈与肋骨骨折部位相适配的圆弧状。在进行手术时,先将肋骨的骨折(此处的骨折指的是肋骨断裂)位置进行彼此剥离,然后将骨板本体1套设在肋骨骨折部位,使得肋骨的骨折位置被骨板本体1进行有效固定,螺旋状的骨板本体1能够将肋骨的骨折部位进行缠绕包裹和内固定,相比于平面骨板,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图2所示,骨板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多个定位环11以及连接条12,且每两个定位环11之间连接有一个连接条12,定位环11的截面尺寸大于连接条12的截面尺寸,定位环11上开设有定位孔111,定位孔111内插设有用于打入肋骨内部的骨钉2,且定位孔111的孔口位置处设置有供固定的钉帽卡入的倒角。

骨板本体1可以根据肋骨骨折部位的骨折线跨度、长度,以及骨折块的大小等实际情况调整其螺旋内径和螺距,以使得骨板本体1能够更好地对肋骨的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和支撑,提高康复能力。

结合图1和图2,由于骨板本体1为螺旋状,因此当骨板本体1缠绕在肋骨上时,定位孔111的位置沿着螺旋线分布在肋骨的四周,对应地骨钉2通过定位孔111拧入肋骨内部时,骨钉2插入肋骨的位置也呈螺旋状分布,使得肋骨的受力点分布较为均匀,防止肋骨被骨钉2打入后发生粉碎,间接提高了肋骨的康复效果。

骨板本体1为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质的骨板本体1,骨钉2也为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质的骨钉2,因此骨钉2以及骨板本体1能够对肋骨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的同时,能够在人体内慢慢被降解、吸收,从而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使得骨折部位的愈合更加顺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为骨板本体1以及骨钉2均采用聚左旋乳酸材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肋骨骨折后,手术人员首先将肋骨骨折的位置进行剥离,然后将骨板本体1套在肋骨的骨折部位,使得肋骨在骨折部位能够被有效支撑以及内固定,此时再将骨钉2穿过定位孔111并打入肋骨内部,进一步提高了骨板本体1与肋骨之间的固定稳定性。由于骨板本体1为螺旋形,因此骨板本体1能够对肋骨的骨折部位进行螺旋缠绕包裹和内固定,相比平面骨板,其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为稳定,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