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8265发布日期:2020-06-16 23:5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引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正畸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牵引钩。



背景技术:

正畸主要通过各种矫正装置来调整面部骨骼、牙齿及颌面部的神经及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也就是调整上下颌骨之间,上下牙齿之间、牙齿与颌骨之间和联系它们的神经及肌肉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其最终矫正的目标是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美观。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主要依靠在口腔内部或外部戴用矫治器,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适当的“生物力”,使其产生生理性移动,从而矫治错(牙合)畸形。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9203565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直粘式复合牵引钩,包括牵引附件、底板以及用于连接牵引附件和底板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牵引附件连接且另一端与底板连接,牵引附件与底板平行;牵引附件包括加强柱、设置于加强柱上的牵引钩、设置于牵引钩上的拉钩组,加强柱设置于连接件上,拉钩组的数量不小于2组。

实际情况中,一般会先使用托槽、弓丝进行正畸矫正,在托槽、弓丝提供的牵引力不足时,会在牙齿上加装牵引钩配合橡胶圈、结扎丝、弹簧等弹性件提供更多的牵引力。

但是,托槽与牵引钩是相互独立的设置在牙齿上,二者之间并无连接关系。牵引钩与牙齿之间的胶粘结构若因操作不当、以及其他的外力原因而破损,导致牵引钩与牙齿突然分离,则橡胶圈、结扎丝、弹簧等附件会收缩带动牵引钩撞击口腔,造成口腔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牵引钩,其优势在于牵引钩与托槽连接,从而使得牵引钩与牙齿连接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牵引钩,包括底板、与底板连接的连接件、与连接件连接的牵引附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夹持腔,所述夹持腔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伸入夹持腔的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牙齿上设置牵引钩组件提供更多的牵引力时,将牵引钩胶粘于牙齿上,并且让托槽上结构的一部分进入至夹持腔内,然后通过驱动锁紧件对托槽进行夹持。此时,不仅牵引钩与牙齿表面胶粘固定提供粘结力,牵引钩与托槽之间的连接也同样提供粘结力,从而使得牵引钩能够更为稳固的固定在牙齿表面。在牵引钩与牙齿表面之间的粘结力失效后,牵引钩与托槽之间的连接结构依旧能够让牵引钩存在于牙齿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件包括螺接于夹持块的螺栓,所述螺栓一端位于夹持腔外,另一端伸入夹持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牵引钩设置在牙齿表面,当托槽部分结构进入至夹持腔内,通过旋动两枚螺栓抵紧托槽,从而实现托槽与牵引钩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腔还包括其内壁的相对两面上均设置有一个的容纳槽,所述螺栓伸入夹持腔的一端位于容纳槽中,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夹持板,所述螺栓位于容纳槽中的一端与夹持板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容纳槽中设置夹持板,在向夹持腔中旋进螺栓的过程中夹持板也向着夹持腔伸入,并且向托槽靠近。夹持板预先制作成与进入至夹持腔的托槽部分的结构形状相适应,从而使得夹持板与托槽抵接时能够更为贴合,进而使得夹持板能够更牢固稳定的夹持托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位于容纳槽中的一端设置有圆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顶与夹持板相抵,圆顶在与夹持板接触时,接触面积较小,受到的阻碍也较小,因此使得螺栓容易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夹持板相对的一面上分布满夹持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持板上设置夹持凸点,并且在托槽上与夹持板对应的位置设置凹槽,在夹持板夹持托槽时,夹持凸点进入凹槽中,从而使得夹持板与托槽贴合更为紧密,进而进一步地提升夹持板与托槽夹持抵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腔内的底面为平面,夹持腔的底面垂直设置有加固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腔的底面上固定加固轴,在托槽上设置有与加固轴配合的加固孔,当牵引钩与托槽连接时,加固轴伸入至加固孔中,通过在加固孔中填充入胶水,在加固轴伸入至加固孔中且胶水固结后可使得牵引钩与托槽连接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轴表面分布满有加固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固轴伸入加固孔中后,加固凸点的设置增加了与加固孔中胶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加固轴能够被更为稳固的固结在加固孔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轴为圆轴,所述加固轴与夹持腔底面连接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稳定部,所述稳定部呈圆台状,并且稳定部靠近夹持腔底面的一端较大,并且稳定部端面较大的一端直径与加固孔的直径一致,所述加固轴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加固孔的深度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固轴进入加固孔的过程中,加固部端面较小的一端先进入至加固孔中,加固部端面较大的一端后进入加固孔,因为加固部端面较大的一端与加固孔的直径一致,因此当加固部进入加固孔中后,加固轴难以相对加固孔晃动,从而使得加固轴与加固孔稳定结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不仅牵引钩与牙齿表面胶粘固定提供粘结力,牵引钩与托槽之间的连接也同样提供粘结力,从而使得牵引钩能够更为稳固的固定在牙齿表面;

2、夹持板预先制作成与进入至夹持腔的托槽部分的结构形状相适应,从而使得夹持板与托槽抵接时能够更为贴合,进而使得夹持板能够更牢固稳定的夹持托槽;

3、当牵引钩与托槽连接时,加固轴伸入至加固孔中,通过在加固孔中填充入胶水,在加固轴伸入至加固孔中且胶水固结后可使得牵引钩与托槽连接更为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连接件;3、牵引附件;4、夹持块;5、锁紧件;6、托槽;7、螺栓;8、夹持板;9、夹持腔;10、容纳槽;11、夹持凸点;12、凹槽;13、圆顶;14、加固凸点;15、稳定部;16、加固孔;17、加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牵引钩,包括底板1、与底板1连接的圆柱状的连接件2、与连接件2连接的牵引附件3,连接件2上设置有夹持块4,夹持块4上设置有夹持腔9,夹持腔9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伸入夹持腔9的锁紧件5,锁紧件5用于与胶粘在牙齿上的托槽6连接。

如图1、2所示,锁紧件5包括螺栓7与夹持板8。夹持腔9为方形槽,夹持腔9还包括其内壁相对两面上均开设有一个容纳槽10。夹持板8位于容纳槽10中并且能够沿着容纳槽10开设方向滑动,而螺栓7与夹持块4螺接并且穿入容纳槽10中与夹持板8抵接。

在牙齿上设置本牵引钩的过程中,让托槽6部分结构进入至容纳槽10且进入两块夹持板8之间,通过向夹持腔9内旋动螺栓7可让两块夹持相互靠近板对托槽6进行夹持。在夹持板8对托槽6进行夹持时,夹持板8一部分依旧位于容纳槽10中,从而限制夹持板8的晃动、位移。

如图1、2所示,两块夹持板8相对一面的形状与托槽6进入夹持腔9部分相适应、贴合。例如,托槽6进入夹持腔9部分与夹持板8对应的一面的表面若为弧形,则夹持板8的表面适应性的设置成弧形,从而使得当夹持板8与托槽6相抵时能够更为贴合。而在本实施例中,两块夹持板8相对的一面均为平面。

两块夹持板8相对的一面上分布满夹持凸点11,并且在托槽6上与夹持板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对应的凹槽12,在夹持板8夹持托槽6时,夹持凸点11进入凹槽12中,从而使得夹持板8与托槽6贴合更为紧密,进而进一步地提升夹持板8与托槽6夹持抵接的稳定性。

此外,螺栓7位于容纳槽10中的一端形成有圆顶13,圆顶13在与夹持板8接触时,接触面积较小,受到的阻碍也较小,因此使得螺栓7容易转动。

如图1、2所示,夹持腔9内的底面为平面,夹持腔9的底面垂直固定有一枚呈圆轴的加固轴17,加固轴17表面分布满有加固凸点14,并且加固轴17与夹持腔9底面连接的一端同轴固定有稳定部15。稳定部15呈圆台状,并且稳定部15靠近夹持腔9底面的一端较大,并且稳定部15端面较大的一端直径与加固孔16的直径一致,加固轴17的长度尺寸小于加固孔16的深度尺寸。

在托槽6上开设有与加固轴17配合的加固孔16,当本牵引钩与托槽6连接时,加固轴17伸入至加固孔16中,通过在加固孔16中填充入胶水,在加固轴17伸入至加固孔16中且胶水固结后可使得牵引钩与托槽6连接更为稳固。而加固凸点14的设置则增加了与加固孔16中胶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加固轴17能够被更为稳固的固结在加固孔16中。

此外,在加固轴17进入加固孔16的过程中,加固部端面较小的一端先进入至加固孔16中,加固部端面较大的一端后进入加固孔16,因为加固部端面较大的一端与加固孔16的直径一致,因此当加固部进入加固孔16中后,加固轴17难以相对加固孔16晃动,从而使得加固轴17与加固孔16稳定结合。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牙齿上设置牵引钩提供更多的牵引力时,将牵引钩胶粘于牙齿上,并且让托槽6上结构的一部分进入至夹持腔9内,然后通过驱动锁紧件5对托槽6进行夹持,并且让加固轴17通过胶水固结在加固孔16中。

此时,不仅牵引钩与牙齿表面胶粘固定提供粘结力,牵引钩与托槽6之间的连接也同样提供粘结力,从而使得牵引钩能够更为稳固的固定在牙齿表面。在牵引钩与牙齿表面之间的粘结力失效后,牵引钩与托槽6之间的连接结构依旧能够让牵引钩较为稳固的存在于牙齿表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