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7987发布日期:2020-08-14 19:3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尤其涉及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



背景技术:

重症病人,是指对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

目前,传统的重症医学所使用的护理枕只对患者头部进行软支撑处理,无法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按摩处理,此外,当医护人员需要给该患者进行供氧治疗时,因患者的气道处于非完全打开的状态,影响了患者的供氧治疗的效果,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来解决传统的护理枕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包括支撑板、驱动机构、第一楔形块、转动板、第二楔形块、控制机构、微型振动器、蓄电池,所述的驱动机构固设于支撑板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楔形块螺纹套设于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板转动设于支撑板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楔形块固设于转动板底部,所述的控制机构固设于转动板底部右侧,若干件所述的微型振动器固设于转动板内部顶端,所述的蓄电池固设于支撑板内部左侧。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丝杆以及滑槽组成,所述的电机固设于支撑板内部右侧下端。

进一步,所述的丝杆过盈配合设于电机左侧,所述的电机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滑槽一体设于支撑板内部下端,所述的滑槽与第一楔形块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控制机构由顶块、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顶块固设于转动板底部右侧。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开关固设于支撑板外壁右侧。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开关固设于支撑板内部左侧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头部与转动板相贴合,即将患者的颈部与支撑板相贴合,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微型振动器,微型振动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振动按摩处理,以此有效的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回流,提高大脑的摄氧量,有益于大脑皮质的功能调节,当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进行供氧时,医护人员通过使用驱动机构,使得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楔形块做由右向左移动,即第一楔形块对第二楔形块的挤压力消失,此时,通过患者头部重力的作用,使得患者头部带动转动板做顺时针旋转,通过控制机构的作用,使得驱动机构停止工作,此时,患者的头部后仰,即将患者的气道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给患者进行供氧治疗即可,供氧完毕后,医护人员再使用驱动机构,以此让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楔形块对第二楔形块实行挤压力,即将转动板带动患者的头部复位,通过控制机构的作用,再次将驱动机构停止工作,由上述可知,本申请中的装置通过对患者头部按摩的作用,以此提高患者的摄氧量,通过将患者气道完全打开的作用,确保了患者吸氧的效果,即确保了患者供氧治疗的效果,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按摩以及气道打开的双重配合的使用,确保了患者供氧治疗时的过程中,极大化的提高了氧气的摄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转动板的俯视图;

图3是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的电路图。

支撑板1、第一楔形块2、转动板3、第二楔形块4、微型振动器5、蓄电池6、电机7、丝杆8、滑槽9、顶块10、第一开关11、第二开关1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包括支撑板1、驱动机构、第一楔形块2、转动板3、第二楔形块4、控制机构、微型振动器5、蓄电池6,所述的驱动机构固设于支撑板1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楔形块2螺纹套设于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板3转动设于支撑板1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楔形块4固设于转动板3底部,所述的控制机构固设于转动板3底部右侧,若干件所述的微型振动器5固设于转动板3内部顶端,所述的蓄电池6固设于支撑板1内部左侧。

该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头部与转动板3相贴合,即将患者的颈部与支撑板1相贴合,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微型振动器5,微型振动器5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振动按摩处理,以此有效的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回流,提高大脑的摄氧量,有益于大脑皮质的功能调节,当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进行供氧时,医护人员通过使用驱动机构,使得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楔形块2做由右向左移动,即第一楔形块2对第二楔形块4的挤压力消失,此时,通过患者头部重力的作用,使得患者头部带动转动板3做顺时针旋转,通过控制机构的作用,使得驱动机构停止工作,此时,患者的头部后仰,即将患者的气道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给患者进行供氧治疗即可,供氧完毕后,医护人员再使用驱动机构,以此让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楔形块2对第二楔形块4实行挤压力,即将转动板3带动患者的头部复位,通过控制机构的作用,再次将驱动机构停止工作,由上述可知,本申请中的装置通过对患者头部按摩的作用,以此提高患者的摄氧量,通过将患者气道完全打开的作用,确保了患者吸氧的效果,即确保了患者供氧治疗的效果,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按摩以及气道打开的双重配合的使用,确保了患者供氧治疗时的过程中,极大化的提高了氧气的摄氧量。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所示,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包括支撑板1、驱动机构、第一楔形块2、转动板3、第二楔形块4、控制机构、微型振动器5、蓄电池6,所述的驱动机构固设于支撑板1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楔形块2螺纹套设于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板3转动设于支撑板1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楔形块4固设于转动板3底部,所述的控制机构固设于转动板3底部右侧,若干件所述的微型振动器5固设于转动板3内部顶端,所述的蓄电池6固设于支撑板1内部左侧,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7、丝杆8以及滑槽9组成,所述的电机7固设于支撑板1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丝杆8过盈配合设于电机7左侧,所述的电机7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所述的滑槽9一体设于支撑板1内部下端,所述的滑槽9与第一楔形块2滑动连接,所述的控制机构由顶块10、第一开关11以及第二开关12组成,所述的顶块10固设于转动板3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一开关11固设于支撑板1外壁右侧,所述的第二开关12固设于支撑板1内部左侧上端。

该重症医学用护理枕头,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头部与转动板3相贴合,即将患者的颈部与支撑板1相贴合,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微型振动器5,微型振动器5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振动按摩处理,以此有效的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回流,提高大脑的摄氧量,有益于大脑皮质的功能调节,当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进行供氧时,医护人员开启电机7的正转,电机7驱动丝杆8做顺时针旋转运动,通过丝杆8与第一楔形块2螺纹传动的作用,使得第一楔形块2沿着滑槽9的方向做由左向右移动,即第一楔形块2对第二楔形块4的挤压力消失,此时,通过患者头部重力的作用,使得患者头部带动转动板3做顺时针旋转,当顶块10对第一开关11实行挤压力时,电机7停止工作,此时,患者的头部后仰,即将患者的气道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给患者进行供氧治疗即可,供氧完毕后,医护人员再开启电机7的反转功能,电机7驱动丝杆8做逆时针旋转运动,此时,第一楔形块2对第二楔形块4实行挤压力,以此让第二楔形块4带动转动板3连同患者的头部抬起,即将患者的头部复位,当转动板3对第二开关12实行挤压力时,电机7停止工作,由上述可知,本申请中的装置通过对患者头部按摩的作用,以此提高患者的摄氧量,通过将患者气道完全打开的作用,确保了患者吸氧的效果,即确保了患者供氧治疗的效果,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按摩以及气道打开的双重配合的使用,确保了患者供氧治疗时的过程中,极大化的提高了氧气的摄氧量,同时,蓄电池6是为了给该装置提供能量供应,所述的蓄电池6与电机7以及微型振动器5导线连接,所述的微型振动器5型号优选为0408,所述的电机7为微型电机其型号优选为14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