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2539发布日期:2020-07-24 16:2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图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心电图测试仪。



背景技术:

心电信号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参数,及时准确地测量心电信号对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电检测装置是用来记录心脏活动时产生的生理电信号的装置。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常用的心电检测装置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pc机平台的心电图机工作站,其具有强大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支撑,心电检测分析功能强大且与医院数据中心联网,但是该设备占用空间大、价格昂贵,大多只有医院或者专业医疗体检中心才有,无法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电检测需求。另一类是便携式心电图机,其体积小、价格便宜,但是该心电图机通常采用电池供电,在携带过程中容易误触开关使其处于工作状态而导致电能浪费,从而大大缩短使用时间。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电图测试仪,通过在机壳外设置旋转套壳,通过转动旋转套壳到指定位置而使得测试仪满足启动条件,从而避免误触开关而造成电能浪费,有效延长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心电图测试仪,包括扁平圆柱形的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源模块和主控mcu单元,所述机壳外周壁转动连接有旋转套壳,所述旋转套壳与机壳之间设有触动开关,所述触动开关耦接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控制测试仪是否启动,所述旋转套壳内侧设有可触发触动开关的触块,所述旋转套壳旋转过程中,所述触块触发触动开关时使其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触动开关与电源模块连接,从而使得触动开关对测试仪的启动或关闭进行控制,通过在机壳外设置旋转套壳,并将触动开关设置在旋转套壳和机壳之间,通过转动旋转套壳使得触块对旋转开关的导通状况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在携带测试仪的过程中,测试仪与其他物品的接触而使得测试仪被错误打开,而导致其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造成电能浪费,有效延长测试仪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设有与触动开关串联设置的按钮开关,所述触动开关导通时,按动所述按钮开关可控制测试仪启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触动开关并联的按钮开关,使得触动开关和按钮开关同时导通时,触动测试仪启动,进一步降低误触情况的发生,同时使得被检测者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测试仪的工作状态进行选择,进一步节约电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动开关采用常闭开关,所述触块沿旋转套壳内壁周向呈弧状设置,所述触块与触动开关接触时,所述触动开关被按动而呈断开状态,所述触块脱离触动开关时,所述触动开关呈导通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触动开关为常闭开关,设置弧状触块,当触块与触动开关接触时,触动开关断开,当触动开关与触块分离时,触动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从而降低在携带过程中由于旋转开关的转动而导致触动开关处于导通状态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套壳与机壳拆卸设置,所述旋转套壳包括上套壳和下套壳,所述上套壳与下套壳相互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套壳和下套壳方便旋转套壳从机壳上拆卸下来,在不需要旋转套壳的情况下将其拆卸,使得被检测者在检测过程中可不必转动旋转套壳即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设有心电检测单元,所述心电检测单元包括设置于机壳外表面的三个电极触片,所述心电检测单元采用三导联心电检测技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极触片,当被检测者与电极触片接触时,人体心脏活动产生的心电信号能够被电极触片采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三个所述电极触片设置于机壳与旋转套壳抵触的外表面,所述旋转套壳对应电极触片开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与电极触片对准时,所述触动开关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电极触片设置在机壳与旋转套壳抵触的外表面,并在旋转套壳上开设检测孔,在不影响被检测者与电极触片接触的情况下,在不使用测试仪时,能够通过转动旋转套壳对电极触片进行保护,减少其在携带过程中被划损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触动开关在检测孔与电极触片对准时导通,从而满足检测时测试仪的导通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对应触块设有限位块,所述触块的端部与限位块抵触时,所述检测孔与电极触片对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利用限位块与触块抵触限制旋转套壳的转动,从而方便使用者能够快速感知检测孔与电极触片对准,从而感知触块脱离触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和供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可与外接电源连接的充电端口和用于为锂电池充电的充电芯片,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与充电端口连接的电源供电支路和连接于锂电池输出端的电池供电支路,所述触动开关耦接于供电电路输出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电电路使得外接电源对锂电池进出充电,通过设置供电电路对测试仪进行供电,通过设置电源供电支路和电池供电支路为测试仪的工作提供电能,在有外接电源时,直接通过电源供电支路进行供电,减小电能转换过程中的损耗;在无外接电源时,通过电池供电支路确保测试仪的供电,降低电能供给对测试仪的使用场景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在机壳上设置转动连接的旋转套壳,并在旋转套壳与机壳之间设置于电源模块连接的触动开关,在旋转套壳上设置触块,利用触块与触动开关的接触与否控制触动开关的导通状态,从而避免在携带测试仪的过程中,测试仪与其他物品的接触而被错误打开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触动开关为常闭开关,并设置按钮开关与触动开关连接,从而使得旋转套壳在被拆卸后,使用者仍能够通过按钮开关对测试仪的启闭进行控制;通过设置电极触片在机壳上的安装位置,并在旋转套壳上开始检测孔,从而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在携带过程中通过转动旋转套壳能够对电极触片进行保护,降低其被划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主控mcu单元的电路组成;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了电源模块、心电检测单元以及显示单元的电路组成;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主要显示了旋转套壳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中,1、机壳;11、限位块;2、旋转套壳;21、上套壳;22、下套壳;23、检测孔;24、触块;3、电源模块;31、充电电路;32、供电电路;321、电池供电支路;322、电源供电支路;4、主控mcu单元;5、心电检测单元;51、电极触片;6、显示单元;6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心电图测试仪,包括扁平圆柱形的机壳1,机壳1内设有电源模块3为测试仪工作提供所需电能,机壳1还设有主控mcu单元4和心电检测单元5,主控mcu单元4和心电检测单元5均与电源模块3连接,通过电源模块3为主控mcu单元4和心电检测单元5供电;心电检测单元5用于检测人体表皮的心电信号并将检测到的心电信号传送至主控mcu单元4进行处理。

参照图2和图3,主控mcu单元4包括主控芯片u1和蓝牙射频电路rf,通过蓝牙射频电路rf与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主控芯片u1采用型号为hs6620的控制芯片,且主控芯片u1为的48引脚封装。主控芯片u1接收心电检测单元5的检测信号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和转换,主控mcu单元4还连接有显示单元6,显示单元6包括设置于机壳1端面的显示屏61,主控mcu单元4对检测信号的处理结果在显示屏61上进行显示。

参照图3和图4,为方便对电源模块3进行电能补充,电源模块3包括充电电路31,充电电路31包括可与外接电源连接的充电端口usb和用于为锂电池充电的充电芯片u2,充电端口usb采用microusb接口,充电芯片u2采用hx4054充电ic。充电端口usb的1号引脚连接于充电芯片u2的引脚vin;充电端口usb的5号引脚与充电芯片u2的引脚prog通过保护电阻r12进行连接,充电端口usb与充电芯片u2之间还设有电容c26和c27,c26和c27并联连接在充电端口usb输出端,外接电源经充电端口usb的输入依次经过c26和c27的滤波后为充电芯片u2的引脚vin提供平滑的直流电,充电芯片u2对输入的电流进行处理后为锂电池充电。

参照图3和图4,电源模块3还包括供电电路32,供电电路32包括与锂电池输出端连接的电池供电支路321,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锂电池放电对测试仪的工作提供电能。供电电路32还包括与充电端口usb连接的电源供电支路322,当电源模块3与外接电源连接时,通过供电电路32直接为测试仪提供工作电能。通过设置电源供电支路322和电池供电支路321为测试仪的工作提供电能,在有外接电源时,直接通过电源供电支路322进行供电,减小电能转换过程中的损耗;在无外接电源时,通过电池供电支路321确保测试仪的供电,降低电能供给对测试仪的使用场景的限制。

参照图2和图3,心电检测单元5包括设置于机壳1外表面的三个电极触片51和连接三个电极触片51的采集芯片u3,且心电检测单元5采用三导联心电检测技术,三个电极触片51沿机壳1外周壁周向设置。三个电极触片51分别为l电极、r电极、rl电极,其中l电极和r电极相互靠近设置,rl电极与l电极和r电极对称设置;在使用过程中,被检测者将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抵触在l电极和r电极上,将右手食指抵触在rl电极上,从而使得心电检测单元5对人体心脏活动产生的心电信号进行采集。三个电极触片51与采集芯片u3之间均设有rc滤波器,三个电极触片51采集到的心电信号首先经过rc滤波器进行滤波再传送给采集芯片u3,采集芯片u3将心电信号经过内部优化处理后,转变成一路模拟信号,再输出给主控mcu单元4。

参照图4和图5,为降低在携带过程中电极触片51被划损的概率,机壳1外周壁的旋转套壳2,三个电极触片51位于机壳1和旋转套壳2之间。为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够与电极触片51接触,旋转套壳2对应电极触片51开设有检测孔23,在需要使用时通过转动旋转套壳2使得检测孔23与电极触片51一一对准,在不需要使用时,通过转动旋转套壳2使其能够对三个电极触片51进行遮挡,避免电极触片51在携带过程中与其他物品接触而被划损。

参照图4和图5,为避免在携带过程中,开关被误触而使得设备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导致电能浪费,旋转套壳2与机壳1之间设有触动开关k,触动开关k耦接于供电电路32的输出端用于控制测试仪是否启动,旋转套壳2内侧设有可触发触动开关k的触块24,通过转动旋转套壳2,使得触块24触发触动开关k使其导通。为进一步节约电能,机壳1设有与触动开关k串联设置的按钮开关s,按钮开关s设有机壳1端面且与显示屏61同侧设置。按钮开关s采用自锁开关,当触动开关k处于导通状态时,按动按钮开关s使得测试仪处于工作状态,再次按钮按钮开关s使得测试仪关闭。

参照图4和图5,触动开关k采用常闭开关,触块24沿旋转套壳2内部周向呈弧状设置,当检测孔23与电极触片51一一对准时,触块24脱离触动开关k,从而使得触动开关k呈导通状态;当检测孔23与电极触片51偏离时,触块24与触动开关k接触时,从而使得触动开关k被按动而使其呈断开状态。同时为方便旋转套壳2在旋转过程中,能够使操作者快速感知触块24脱离触动开关k,机壳1对应触块24设有限位块11,当触块24的端部与限位块11抵触时,旋转套壳2的转动受到限制,检测孔23与电极触片51对准,触块24脱离触动开关k。

参照图5,为方便使用,旋转套壳2与机壳1拆卸设置,当测试仪长时间放置在稳定环境下时,通过将旋转套壳2从机壳1上拆卸下来,使得被检测者在检测过程中可不必转动旋转套壳2即可使用。为方便旋转套壳2在机壳1上的拆卸,旋转套壳2包括上套壳21和下套壳22,上套壳21与下套壳22卡接,上套壳21朝向下套壳22的一侧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卡接脚,下套壳22对应卡接脚开设有卡槽;当需要拆卸旋转套壳2时,通过抵触卡接脚使其退出卡槽,然后转动上套壳21使得卡接脚远离卡槽,使得上套壳21与下套壳22分离。下套壳22的高度大于上套壳21的高度,并将触块24固定安装在下套壳22内壁。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当测试仪需要携带时,通过转动旋转套壳2,使得旋转套壳2将三个电极触片51完全遮盖。当被检测者需要使用测试仪时,通过转动旋转套壳2使得触块24与限位块11抵触,此时检测孔23与电极触片51对准,触动开关k导通,然后再按动按钮开关s使得测试仪处于工作状态。测试完成后,通过再次按动按钮开关s使得测试仪关闭,通过转动旋转套壳2从而使得触块24与触动开关k接触,使得触动开关k断开。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