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1231发布日期:2020-07-04 01:1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器材,尤其是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中对计算机依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显示,脑力劳动者的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接触计算机职业者的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接触计算机职业者。

除此之外,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移动通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每天花在这方面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使得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病年纪越来越小、发病人数也从原来的计算机从业者扩大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目前呈爆发性趋势。因此急需一种简便有效的用于牵引颈椎腰椎的家用或商用设备,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常规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的共同特征就是人在座位上,通过调节牵引带的高度,达到康复颈椎的目的,但对腰椎用处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以实现对颈椎和腰椎进行牵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左右间隔设置,并能固定在地面上;牵引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牵引组件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的第一横杠、悬挂在所述第一横杠下方的牵引带、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并供使用者身体倒挂的第二横杠,所述第一横杠和所述第二横杠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用于在使用者身体倒挂时支撑其脚部的第三横杠,所述第三横杠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三横杠与所述第二横杠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横杠和所述第一横杠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横杠的相对两侧。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横杠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横杠的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横杠的高度,使所述牵引带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使用者的下巴与使用者的脚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横杠与所述第二横杠之间的间距可调节,所述第三横杠高于所述第二横杠。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横杠和所述第三横杠上均设有软垫。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多个连接杆和一延伸杆,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后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之间,多个所述连接杆由下至上依次间隔排列,所述延伸杆位于所述后支撑杆的后方,所述延伸杆的前端与所述后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延伸杆垂直于第二横杠;所述第一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前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后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三横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杆的后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和多个连接杆,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前后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之间,多个所述连接杆由下至上依次间隔排列。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所述颈椎腰椎牵引装置还包括一个主踏板和多个辅助踏板,所述主踏板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前支撑杆之间,且位于所述牵引带的前方,多个所述辅助踏板对称分布在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内侧,且分别能折叠地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所述前支撑杆倾斜设置或竖直设置,所述后支撑杆倾斜设置或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所述颈椎腰椎牵引装置还包括两个加固杆,其中一个所述加固杆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前支撑杆的下端之间,另一个所述加固杆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架的后支撑杆的下端之间。

如上所述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中,所述牵引带包括带体和两个托垫,所述带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杠连接,所述带体和所述第一横杠围成三角形,所述带体的中部具有环形带,两个所述托垫固定在所述环形带内侧,且两个所述托垫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的特点和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通过设置第二横杠,可以供使用者在将颈部伸入牵引带内悬空锻炼时手扶,以保持身体平衡,分散牵引带上的牵引力,调节颈部所承受的重量,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重量、以自己可控的方式,做上下前后方向的运动,实现对颈椎的牵引;另外,使用者还可以通过用膝部钩住第二横杠,倒挂在第二横杠下方,实现对腰椎的牵引。

2、本实用新型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通过设置第三横杠,可以在使用者身体倒挂在第二横杠下方时支撑其脚部,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提高安全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采用杆件组装而成,便于组装、拆解及调整,结构简单,运输、存储及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支撑架;

11、前支撑杆;12、后支撑杆;13、连接杆;14、倾斜杆;15、延伸杆;

2、牵引组件;

21、第一横杠;22、牵引带;

23、第二横杠;24、第三横杠;

3、软垫;4、主踏板;5、辅助踏板;6、加固杆;7、底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形容词性或副词性修饰语“水平”和“竖直”、“纵向”和“横向”,“前”和“后”、“左”和“右”、“顶”和“底”、“内”和“外”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多组术语之间的相对参考,且并非描述对经修饰术语的任何特定的方向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腰椎牵引装置,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架1和牵引组件2,两个支撑架1左右间隔设置,并能固定在地面上;牵引组件2设于支撑架1的上端,牵引组件2包括连接在两个支撑架1之间的第一横杠21、悬挂在第一横杠21下方的牵引带22、以及连接在两个支撑架1之间并供使用者身体倒挂的第二横杠23,第一横杠21和第二横杠23间隔设置。

使用时,将牵引带22套在使用者的颈部,并使牵引带22托住使用者的下巴,使用者的手可以扶在第二横杠23上,以保持身体平衡,分散牵引带22上的牵引力,调节颈部所承受的重量,由于牵引带22下方未设置座位,使用者处于悬空状态,可以依靠自身重量、以自己可控的方式,做上下前后方向的运动,实现对颈椎、腰椎和胸椎的牵引;另外,使用者还可以用膝部钩住第二横杠23,倒挂在第二横杠23上,实现对腰椎的牵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颈椎腰椎牵引装置,为使用者提供了两种牵引锻炼方式,供使用者做多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未设置座位,供使用者做悬空牵引动作,对颈椎和腰椎的牵引效果好。

其中,牵引带22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等于使用者的下巴到其脚部的距离,因此使用者身体伸直后仍处于悬空状态。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架1包括前支撑杆11、后支撑杆12和多个连接杆13,前支撑杆11和后支撑杆12前后间隔设置,也就是前支撑杆11位于后支撑杆12的前方,多个连接杆13连接在前支撑杆11和后支撑杆12之间,多个连接杆13由下至上依次间隔排列,以与前后两个支撑杆连接形成稳固的支撑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中,前支撑杆11倾斜设置,后支撑杆12倾斜设置,连接杆13水平设置,连接杆13垂直于第一横杠21和第二横杠23,因此支撑架1为上窄下宽的结构,结构更稳固。

如图2所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中,前支撑杆11竖直设置,后支撑杆12竖直设置,连接杆13水平设置,连接杆13垂直于第一横杠21和第二横杠23,因此支撑架1为上下宽度相等的结构。

如图1所示,进一步,第一横杠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架1的前支撑杆11的上端连接,第二横杠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架1的后支撑杆12的上端连接。

如图1所示,进一步,每个支撑架1的上端为三角形结构,以提高支撑架1的稳固性和结构强度。具体是,每个支撑架1还包括倾斜杆14,倾斜杆14的两端分别与前支撑杆11的上端和后支撑杆12的上端连接,倾斜杆14的前端高于后端,倾斜杆14与前支撑杆11和最上方的连接杆13围成三角形。

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颈椎腰椎牵引装置还包括三根底杆7,第一根底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个支撑架1的前支撑杆11的底端和后支撑杆12的底端连接,第二根底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个支撑架1的前支撑杆11的底端和后支撑杆12的底端连,第三根底杆7的一端与第一个支撑架1的后支撑杆12的底端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个支撑架1的后支撑杆12的底端连接,通过设置底杆7能增大牵引装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牵引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牵引组件2还包括用于在使用者身体倒挂时支撑其脚部的第三横杠24,第三横杠24连接在两个支撑架1之间,第三横杠24与第二横杠23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三横杠24和第一横杠21分别位于第二横杠23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倒挂在第二横杠23上时,其脚部可以放在第三横杠24上,由第三横杠24支撑,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提高安全可靠性,并有助于延长使用者的锻炼时间。

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每个支撑架1还包括一延伸杆15,延伸杆15位于后支撑杆12的后方,且位于后支撑杆12的上端,延伸杆15的前端与后支撑杆12的上端连接,延伸杆15垂直于第一横杠21和第二横杠23,因此支撑架1的延伸杆15的另一端悬空,延伸杆15为悬臂结构,第三横杠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架1的延伸杆15的后端连接。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横杠21的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第一横杠21的高度,使牵引带22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使用者的下巴与脚部之间的距离,因此,当牵引带22托住使用者的下巴时,使用者的脚部离开地面,使用者的身体处于悬空状态,可以依靠自身重量、以自己可控的方式,做上下前后方向的运动,实现对颈椎和腰椎的牵引;第二横杠23的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第二横杠23的高度,使使用者身体倒挂在第二横杠23上时,使用者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cm,以为使用者留出做各种动作的空间。

如图1、图2所示,具体是,每个支撑架1的前支撑杆11的上端和后支撑杆12的上端都开设有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插孔,第一横杠2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架1的前支撑杆11的对应插孔内,通过将第一横杠21插入前支撑杆11上不同高度的插孔,就能调节第一横杠21的高度,第二横杠23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架1的后支撑杆12的对应插孔内,通过将第二横杠23插入后支撑杆12上不同高度的插孔,就能调节第二横杠23的高度,调节非常方便。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横杠24与第二横杠23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以供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具体是,根据使用者的小腿长度,调节第三横杠24与第二横杠23之间的间距,使该间距等于使用者的小腿长度。

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第三横杠24高于第二横杠23,当使用者倒挂在第二横杠23上且脚部放在第三横杠24上时,使用者的小腿处于倾斜状态,更省力。

具体是,每个支撑架1的延伸杆15的后端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插孔,第三横杠24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架1的延伸杆15的对应插孔内,通过将第三横杠24插入延伸杆15上的不同插孔内,就能调节第三横杠24与第二横杠23之间的间距,包括调节竖直间距(高度差)和水平间距,调节非常方便。

进一步,第一横杠21高于第二横杠23,以方便使用者挂在牵引带22上时手扶第二横杠23。

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第二横杠23和第三横杠24上均设有软垫3,不仅能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感,还能增大使用者的膝部与第二横杠23之间、以及其脚部与第三横杠24之间的接触面积,为使用者提供保护。

具体是,第二横杠23上设有两个间隔的第一软垫,以支撑使用者的两个膝部,第三横杠24上设有一个较长的第二软垫,第二软垫的长度大于第二软垫的长度,以支撑使用者的两个脚部。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颈椎腰椎牵引装置还包括一个主踏板4和多个辅助踏板5,主踏板4连接在两个支撑架1的前支撑杆11之间,且位于牵引带22的前方,因此当使用者挂在牵引带22上悬空锻炼时,主踏板4不会影响使用者做各种动作,多个辅助踏板5对称分布在两个支撑架1的内侧,且分别能折叠地与连接杆13连接,主踏板4和辅助踏板5供使用者攀爬,通过脚踩主踏板4和辅助踏板5上到支撑架1的上端,再倒挂在第二横杠23下方,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例如,每个支撑架1的内侧设有一个、两个或三个辅助踏板5。

进一步,辅助踏板5与连接杆13铰接,在攀爬支撑架1时,将辅助踏板5转到水平状态,脚踩辅助踏板5上到支撑架1上端后,再将辅助踏板5转到竖直状态收起来,以免辅助踏板5妨碍使用者做各种牵引动作。

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颈椎腰椎牵引装置还包括两个加固杆6,其中第一个加固杆6连接在两个支撑架1的前支撑杆11的下端之间,第二个加固杆6连接在两个支撑架1的后支撑杆12的下端之间,加固杆6能将两个支撑架1的下端连接,从而使牵引装置更稳固。

具体是,主踏板4位于第一个加固杆6前方,并与第一个加固杆6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牵引带22包括带体和两个托垫,带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杠21连接,带体和第一横杠21围成三角形,带体的中部具有能套在使用者头部外的环形带,两个托垫固定在环形带的内侧,且两个托垫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托垫托住使用者的下巴,另一个托垫托住使用者的后脑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