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睫状沟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3138发布日期:2020-06-23 22:09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睫状沟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睫状沟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睫状沟定位器。



背景技术:

人工晶体倾斜和偏心是人工晶体悬吊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造成无法矫正的散光,影响视力恢复。人工晶体倾斜的主要原因是缝线睫状沟固定位置不对称引起的;人工晶体偏心的主要原因是缝线固定点不在通过角膜中心对称的子午线上。

并且,目前人工晶体悬吊术中睫状沟定位多采用眼科显微测量尺(如图)分别测量两侧睫状沟固定点与角膜缘的距离,且没有器械辅助判断固定点是否通过角膜中心对称的子午线上。

现有的装置无法同时测量角膜两侧睫状沟固定点的位置,需多次操作,增加了测量误差;且没有器械衡量固定点是否通过角膜中心对称的子午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睫状沟定位器,以实现一次性同时定位角膜两侧睫状沟固定点,减少操作误差,确保两侧睫状沟固定点的位置一致,同时保证固定点通过角膜中心子午线上,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睫状沟定位器,以实现一次性同时定位角膜两侧睫状沟固定点,减少操作误差,确保两侧睫状沟固定点的位置一致,同时保证固定点通过角膜中心子午线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睫状沟定位器,包括固定杆、弧形刻度尺、活动杆、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弹性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刻度尺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弧形尖头,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部,

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沿所述弧形刻度尺移动,其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弧形尖头,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

所述第一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尖头,所述第一弧形尖头与所述第三弧形尖头间距1.5mm,

所述第二定位杆设置在所述活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尖头,所述第二弧形尖头与所述第四弧形尖头间距1.5mm,

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活动杆之前设置有使得所述活动杆和所述固定杆的同一端收缩时,两者的另外的同一端张开的所述弹性装置,

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活动杆之间设置有锁止装置,当所述活动杆转动到位时,所述锁止装置固定使得所述活动杆和所述固定杆保持相对位置不动。

优选的,上述第三弧形尖头和所述第四弧形尖头的头部均设置有用于穿线的通孔。

优选的,上述弧形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间隔为0.5mm。

优选的,上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优选的,上述第一弧形尖头与所述第三弧形尖头平行设置。

优选的,上述第二弧形尖头与所述第四弧形尖头平行设置。

优选的,上述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弧形刻度尺和所述第一铰接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睫状沟定位器,包括固定杆、弧形刻度尺、活动杆、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弹性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刻度尺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弧形尖头,所述固定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沿所述弧形刻度尺移动,其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弧形尖头,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尖头,所述第一弧形尖头与所述第三弧形尖头间距1.5mm,所述第二定位杆设置在所述活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尖头,所述第二弧形尖头与所述第四弧形尖头间距1.5mm,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活动杆之前设置有使得所述活动杆和所述固定杆的同一端收缩时,两者的另外的同一端张开的所述弹性装置,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活动杆之间设置有锁止装置,当所述活动杆转动到位时,所述锁止装置固定使得所述活动杆和所述固定杆保持相对位置不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睫状沟定位器,在器械尖端两侧附加定位杆,即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距离主杆1.5mm,即所述第一弧形尖头与所述第三弧形尖头间距1.5mm,所述第二弧形尖头与所述第四弧形尖头间距1.5mm,由于睫状沟固定缝合点位于角膜缘后约1.5mm,当第三弧形尖头和第四弧形尖头卡位角膜缘后,则两侧定位杆上的第一弧形尖头和第二弧形尖头就可以同时直接定位角膜两侧睫状沟固定点,确保两侧位置一致,同时将无菌尼龙线穿过第三弧形尖头和第四弧形尖头的通孔后拉直,这样第三弧形尖头和第四弧形尖头卡位两侧角膜缘时,可以观察到直线是否通过角膜中心。也可以先标记角膜中心点,这样更有利于观察直线是否通过角膜中心,确保两侧睫状沟固定点通过角膜中心子午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睫状沟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中:

第一弧形尖头1、第二弧形尖头2、第三弧形尖头3、第四弧形尖头4、第一定位杆5、第二定位杆6、活动杆7、固定杆8、弹性装置9、弧形刻度尺10、锁止装置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睫状沟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睫状沟定位器,包括固定杆8、弧形刻度尺10、活动杆7、第一定位杆5、第二定位杆6和弹性装置9,其中,固定杆8的一端与弧形刻度尺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弧形尖头3,固定杆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部,活动杆7的一端沿弧形刻度尺10移动,其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弧形尖头4,活动杆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铰接,为非交叉铰接,第一定位杆5设置在固定杆8的另一侧,第一定位杆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尖头1,第一弧形尖头1与第三弧形尖头3间距1.5mm,第二定位杆6设置在活动杆7的另一侧,第二定位杆6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尖头2,第二弧形尖头2与第四弧形尖4头间距1.5mm,固定杆8和活动杆7之前设置有使得活动杆7和固定杆8的同一端收缩时,两者的另外的同一端张开的弹性装置9,固定杆8和活动杆7之间设置有锁止装置11,当活动杆7转动到位时,锁止装置11固定使得活动杆7和固定杆8保持相对位置不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睫状沟定位器,在器械尖端两侧附加定位杆,即第一定位杆5和第二定位杆6,距离主杆1.5mm,即第一弧形尖头1与第三弧形尖头3间距1.5mm,第二弧形尖头2与第四弧形尖头4间距1.5mm,由于睫状沟固定缝合点位于角膜缘后约1.5mm,当第三弧形尖头3和第四弧形尖头4卡位角膜缘后,则两侧定位杆上的第一弧形尖头1和第二弧形尖头2就可以同时直接定位角膜两侧睫状沟固定点,确保两侧位置一致。

具体的,锁止装置11包括一个螺纹杆和一个螺母,螺纹杆的一端设置在固定杆8上,另一端穿过活动杆7后套设有螺母,当活动杆7转动到位后,拧动螺母卡住活动杆,从而使得活动杆7和固定杆8保持相对位置不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三弧形尖头3和第四弧形尖头4的头部均设置有用于穿线的通孔。器械尖头部位增加穿线孔,定位时将无菌尼龙线穿过第三弧形尖头3和第四弧形尖头4的通孔后拉直,这样第三弧形尖头3和第四弧形尖头4卡位两侧角膜缘时,可以观察到直线是否通过角膜中心。也可以先标记角膜中心点,这样更有利于观察直线是否通过角膜中心,确保两侧睫状沟固定点通过角膜中心子午线。

具体的,弧形刻度尺10上的最小刻度间隔为0.5mm。第一弧形尖头1与第三弧形尖头3平行设置。第二弧形尖头2与第四弧形尖头4平行设置。

弹性装置9提供的是使得活动杆7远离固定杆8的作用力,具体的,弹性装置9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扭簧。弹性装置9为直线的弹簧时,可以设置在弧形刻度尺10和第一铰接部之间,为扭簧时可以直接设置在铰接处,其具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