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鼻装置,尤指一种达到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电力、易于操作以及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的吸鼻装置。
背景技术:
经考察,一般的电动吸鼻机通常是由电动泵、电池、电源开关、操作按键、收集杯及硅胶吸嘴所组成;使用时可将硅胶吸嘴置于鼻孔处,并开启电源开关,使电池供应电动泵所需的电力,再由操作按键启动电动泵,使电动泵产生真空压力,而由硅胶吸嘴吸取鼻涕至收集杯。
然而,以上述常用的电动吸鼻机而言,不但整体机构较为复杂,且使用电池会有电力衰退及电解液泄漏的不便及安全疑虑,且若因吸力过大,或因硅胶吸嘴吸附到鼻腔内的鼻黏膜时,则会导致吸力过大而伤及鼻黏膜。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吸鼻装置,以期可达到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电力、易于操作以及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的目的,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公知技术的缺憾,申请人研发出一种吸鼻装置,以期达到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电力、易于操作以及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鼻装置,其包含:吸取机构以及抽气机构。所述抽气机构连通所述吸取机构,所述抽气机构包括有唧筒、活塞、连通管、第一逆止阀及第二逆止阀,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唧筒,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唧筒,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吸取机构,所述第一逆止阀设于所述唧筒且位于所述连通管的一端,所述第二逆止阀设于所述唧筒。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吸取机构包括有吸取头、吸气歧管及储存槽,所述吸气歧管连通设于所述吸取头,所述吸气歧管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所述吸取头与所述储存槽可卸除地结合。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吸取头具有外壳及抽液管,所述抽液管连通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吸气歧管连通设于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外壳与所述储存槽分别具有相互活动对接的螺接部。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唧筒具有筒身及盖体,所述盖体可卸除地结合于所述筒身的一端,所述筒身底部具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一端与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逆止阀设于所述筒身内侧且位于所述延伸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逆止阀设于所述筒身外侧的底部,所述活塞的一端设于所述筒身,所述活塞的另一端延伸出盖体。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盖体顶面进一步设置有提把,所述筒身与所述盖体分别具有相互活动对接的螺接部,并所述盖体具有贯孔,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贯孔且延伸出所述盖体。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第一逆止阀具有第一固定部及第一阀片,所述第一阀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所述筒身内侧邻近所述延伸管的位置具有第一组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结合于所述第一组接部,所述第一阀片设于所述延伸管的另一端。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第二逆止阀具有第二固定部及第二阀片,所述第二阀片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所述筒身的底部具有穿孔,且所述筒身外侧的底部于邻近所述穿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组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结合于所述第二组接部,所述第二阀片设于所述穿孔。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活塞具有活塞头、密封环、连杆及操作部,所述密封环设于所述活塞头的外侧周缘,所述连杆一端结合于所述活塞头,所述操作部设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所述活塞头位于所述唧筒内,且以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唧筒内侧周缘形成气密,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唧筒外侧。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连通管为软管。
上述的吸鼻装置中,所述抽气机构具有弹性件,其设于所述唧筒内,并使所述活塞穿设其中。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吸鼻装置,可将吸取机构置于鼻孔处,并以手动方式驱动活塞于唧筒内往复作动,且以第一逆止阀与第二逆止阀的配合,使唧筒内产生吸气与排气的动作,让吸取机构透过连通管产生吸力,以吸取鼻涕;而达到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电力、易于操作以及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吸取机构
11吸取头
111外壳
112抽液管
113螺接部
12吸气歧管
13储存槽
131螺接部
2抽气机构
21唧筒
211筒身
212盖体
2121贯孔
213延伸管
214提把
215螺接部
216螺接部
217第一组接部
218穿孔
219第二组接部
22活塞
221活塞头
222密封环
223连杆
224操作部
23连通管
231第一端
232第二端
24第一逆止阀
241第一固定部
242第一阀片
25第二逆止阀
251第二固定部
252第二阀片
260弹性件
1000吸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请参考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吸鼻装置1000,其包含吸取机构1以及抽气机构2。
所述抽气机构2连通所述吸取机构1,所述抽气机构2包括有唧筒21、活塞22、连通管23、第一逆止阀24及第二逆止阀25,所述活塞22设于所述唧筒21,所述连通管23的一端连接所述唧筒21,所述连通管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吸取机构1,所述第一逆止阀24设于所述唧筒21且位于所述连通管23的一端,所述第二逆止阀25设于所述唧筒21。
当使用时,可将所述吸取机构1置于鼻孔处(图未示),并以手动方式连续(或间续)驱动所述活塞22于所述唧筒21内进行往复作动,且以所述第一逆止阀24与所述第二逆止阀25的配合,使所述唧筒21内产生吸气与排气的动作;当吸气时(如图3所示),经由所述活塞22的上拉使所述吸取机构1将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连通管23吸入所述唧筒21,并使进入所述唧筒21内的气体推开所述第一逆止阀24呈开启状态(此时所述第二逆止阀25呈封闭状态),进而使所述唧筒21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吸气动作;当排气时(如图4所示),借由所述活塞22的下压使所述唧筒21内的气体推动所述第一逆止阀24呈封闭状态,使气体不会由所述连通管23排出至所述吸取机构1,并同时使所述唧筒21内的气体推开所述第二逆止阀25呈开启状态,进而使所述唧筒21内形成排气动作,如此,驱动所述活塞22于所述唧筒21内进行往复作动,而让吸取机构1透过所述连通管23产生吸力,以吸取鼻涕;而达到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电力、易于操作以及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吸取机构1包括有吸取头11、吸气歧管12及储存槽13,所述吸气歧管12连通设于所述吸取头11,所述吸气歧管12连接所述连通管23的另一端,所述吸取头11与所述储存槽13可卸除地结合。所述吸取头11具有外壳111及抽液管112,所述抽液管112连通设于所述外壳111内,所述吸气歧管12连通设于所述外壳111的一侧,所述外壳111与所述储存槽13分别具有相互活动对接的螺接部113、131。
借此,可将所述吸取头11的外壳111置于鼻孔处,且以抽液管112对应鼻孔,当所述抽气机构2的活塞22于所述唧筒21内进行往复作动,而使所述唧筒21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吸气动作时,可透过所述连通管23与所述吸气歧管12的配合产生吸力,以借由所述吸取头11的抽液管112吸取鼻涕,并将鼻涕由所述抽液管112引流至所述储存槽13。而当欲进行所述储存槽13的清理时,则可反向转动所述吸取头11的外壳111与所述储存槽13,使所述外壳111与所述储存槽13借由螺接部113、131而相互脱离,并于清理后再将所述储存槽13以其螺接部131与所述外壳111的螺接部113结合,而达到便于清理的功效。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唧筒21具有筒身211及盖体212,所述盖体212可卸除地结合于所述筒身211的一端,所述筒身211底部具有延伸管213,所述延伸管213的一端与所述连通管2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逆止阀24设于所述筒身211内侧且位于所述延伸管21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逆止阀25设于所述筒身211外侧的底部,所述活塞22的一端设于所述筒身211,所述活塞22的另一端延伸出盖体212。且所述盖体212顶面进一步设置有提把214,而所述筒身211与所述盖体212分别具有相互活动对接的螺接部215、216,并所述盖体212具有贯孔2121,所述活塞22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贯孔2121且延伸出所述盖体212。
借此,可让所述活塞22于所述唧筒21的筒身211内进行往复作动,使所述唧筒21内产生吸气与排气的动作;当吸气时,经由所述活塞22的上拉使所述吸取机构1将外部空气经由所述抽液管112、所述吸气歧管12、所述连通管23与所述延伸管213吸入所述唧筒21的筒身211,并使由所述延伸管213进入所述筒身211内的气体推开所述第一逆止阀24呈开启状态(此时所述第二逆止阀25呈封闭状态),进而使所述唧筒21的筒身211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吸气动作,而让吸取机构1产生吸力吸取鼻涕;当排气时,借由所述活塞22的下压使所述筒身211内的气体推动所述第一逆止阀24呈封闭状态,并同时使所述筒身211内的气体推开所述第二逆止阀25呈开启状态,进而使所述唧筒21的筒身211内形成排气动作。
另外,可借由所述提把214达到易于携带或移动的效果。且当欲进行所述唧筒21的清理时,则可反向转动所述筒身211与所述盖体212(或所述提把214),使所述筒身211与所述盖体212借由螺接部215、216而相互脱离,并于清理后再将所述盖体212以其螺接部216与所述筒身211的螺接部215结合,而达到便于清理的功效。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逆止阀24具有第一固定部241及第一阀片242,所述第一阀片24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41的一侧,所述筒身211内侧邻近所述延伸管213的位置具有第一组接部217,所述第一固定部241结合于所述第一组接部217,所述第一阀片242设于所述延伸管213的另一端。另外,所述第二逆止阀25具有第二固定部251及第二阀片252,所述第二阀片252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51的一侧,所述筒身211的底部具有穿孔218,且所述筒身211外侧的底部于邻近所述穿孔218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组接部219,所述第二固定部251结合于所述第二组接部219,所述第二阀片252设于所述穿孔218。
借此,可让所述活塞22于所述唧筒21内进行往复作动,使所述筒身211内产生吸气与排气的动作;当吸气时,经由所述活塞22的上拉使所述吸取机构1将外部空气经由所述抽液管112、所述吸气歧管12、所述连通管23与所述延伸管213吸入所述筒身211,并使由所述延伸管213进入所述筒身211内的气体推开所述第一逆止阀24的第一阀片242呈开启状态,此时,所述第二逆止阀25的第二阀片252封闭所述筒身211底的部的穿孔218,进而使所述筒身211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吸气动作,而让吸取机构1产生吸力吸取鼻涕。当排气时,借由所述活塞22的下压使所述筒身211内的气体推动所述第一逆止阀24的第一阀片242,使所述第一阀片242封闭所述延伸管213的另一端,并同时使所述筒身211内的气体推开所述第二逆止阀25的第二阀片252,使所述第二阀片252于所述穿孔218移开呈开启状态,进而使所述唧筒21的筒身211内形成排气动作。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活塞22具有活塞头221、密封环222、连杆223及操作部224,所述密封环222设于所述活塞头221的外侧周缘,所述连杆223一端结合于所述活塞头221,所述操作部224设于所述连杆223的另一端,所述活塞头位于所述唧筒21的筒身211内,且以所述密封环222与所述筒身211内侧周缘形成气密,所述连杆223穿设于所述盖体212的贯孔2121,所述操作部224位于所述盖体212外侧。
借此,可于所述活塞22于所述唧筒21的筒身211内进行往复作动时,以手动方式施以拉力或推力至所述操作部224,使所述操作部224借由所述连杆223带动所述活塞头221于所述筒身211内进行往复作动,且以所述第一逆止阀24与所述第二逆止阀25的配合,使所述唧筒21内产生吸气与排气的动作,并使活塞头221利用密封环222与所述筒身211内侧周缘形成气密,使吸气与排气的动作更加平稳与确实,进而让吸取机构1产生吸力以吸取鼻涕,而达到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电力以及易于操作。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23可为软管。借此,可利用为软管的连通管23,而便于移动所述吸取机构1至所需的位置,或是于收纳时将所述连通管23加以卷绕,使所述吸取机构1与所述抽气机构2相迭合,以节省存放空间。
请参考图5至图6,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鼻装置1000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本较佳实施例的主要技术内容与前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惟本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弹性件260,其设于所述唧筒21内且设于所述盖体212以及所述活塞头221之间,并使所述连杆223穿设其中。因此,当所述活塞22上拉时,所述活塞头221同时对所述弹性件260施加外力,当所述活塞22失去上拉的施力时,借由所述弹性件260的反作用力,带动所述活塞头221下压推动所述筒身211内的气体,使所述第一阀片242关闭且使所述第二阀片252开启,借此,可减少操作吸鼻装置1000的所述活塞22所需的施力,达到易于操作的目的。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弹性件260可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应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所述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