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4509发布日期:2020-08-05 01:15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



背景技术:

眼袋主要表现为下眼睑的皮肤松弛与堆积,眶内脂肪脱出垂挂呈袋状。眼袋使人看上去面容憔悴苍老,因此,许多人会选择通过去眼袋手术来将其去除,使眼部恢复活力。通常,去眼袋手术需要先将眶隔膜切开,将眶隔内的多余脂肪切除后,用高频电刀或激光来止血。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拉钩钩住下眼睑处,以将脂肪暴露出来便于切除。然而一个拉钩的钩取范围有限,为了获取更大的视野,将脂肪充分暴露出来,一般会使用两个拉钩同时操作。目前常用的是弹性拉钩,其包括两个钩体,使用方法类似于镊子。使用时,先将两个钩体压紧,减小其间距,然后将钩体放置于目标位置处,放置好后,适当的松开两个钩体,使其产生一定的回弹,两钩体间距增大,以将目标位置处撑开,扩大可视范围。但在撑开过程中,操作者需要一直施力于两钩体上,防止其完全回弹撑开而将眼部伤口扩大,若把握不好力度,非常容易对眼部造成伤害,且一直保持该力度握住拉钩会增加操作者手部劳累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该拉钩通过调节部即可调节两钩体的间距,无需操作者一直施力于钩体上来维持间距,不存在回弹力度过大而对眼部造成伤害的问题,且能减轻操作者的手部劳累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包括第一钩体、第二钩体、第一钩体杆、第二钩体杆、主体杆及调节部,所述第一钩体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钩体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钩体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钩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钩体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杆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部与所述第一钩体杆、所述第二钩体杆均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部与所述主体杆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调节部与所述主体杆的间距能够调节;

当所述调节部与所述主体杆的间距增大时,所述第一钩体与所述第二钩体的间距增大,当所述调节部与所述主体杆的间距减小时,所述第一钩体与所述第二钩体的间距减小。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调节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及第四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杆、所述第四调节杆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三调节杆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杆、所述第四调节杆铰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分布的通孔,所述主体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卡入任意一个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分布的限位块,所述主体杆上设有通孔,任意一个所述限位块能够卡入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钩体与所述第一钩体杆间的夹角范围为60°-110°,所述第二钩体与所述第二钩体杆间的夹角范围为60°-1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钩体杆与所述第二钩体杆上均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拉钩通过调节部即可调节两钩体的间距,无需操作者一直施力于钩体上来维持间距,不存在回弹力度过大而对眼部造成伤害的问题,且能减轻操作者的手部劳累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中角度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从而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2,均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的结构示意图,图1与图2的角度不同。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去眼袋手术辅助拉钩包括第一拉钩100、第二拉钩200、主体杆300、调节部400及连接杆500。其中,第一拉钩100包括第一钩体110与第一钩体杆120,第二拉钩200包括第二钩体210与第二钩体杆220。调节部400包括第一调节杆410、第二调节杆420、第三调节杆430及第四调节杆440。

第一钩体杆120的一端与第一钩体1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体杆300转动连接,具体的,二者为铰接。第一钩体110与第一钩体杆120间的夹角范围为60°-110°。第二钩体杆220的一端与第二钩体2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体杆300转动连接,具体的,二者为铰接。第二钩体210与第二钩体杆220间的夹角范围为60°-110°。

第一拉钩1与第二拉钩2的表面均是圆滑的,无尖角存在,以免在手术中对眼部造成伤害。为了防止使用时拉钩从使用者手中滑落,在第一钩体杆120与第二钩体杆220上还设有防滑纹,以增大摩擦力。第一钩体110与第二钩体210均呈片状,以便于更好的贴合皮肤。

调节部400中,第一调节杆4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调节杆420、第四调节杆440铰接,第二调节杆4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调节杆410、第三调节杆430铰接,第三调节杆43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调节杆420、第四调节杆440铰接,第四调节杆4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调节杆430、第一调节杆410铰接,四根调节杆形成一个四杆机构。第一调节杆410与第一钩体杆120固定连接,固定位置位于第一调节杆410与第二调节杆420的连接处。第四调节杆440与第二钩体杆220固定连接,固定位置位于第三调节杆430与第四调节杆440的连接处。

连接杆500的一端与第二调节杆4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主体杆300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连接杆500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通孔510,主体杆300上设有与通孔匹配的限位块310。推拉连接杆500,使其远离或靠近主体杆300,可使调节部400与主体杆300的间距随之增大或减小。

若推动连接杆500,使其带动调节部400朝远离主体杆300的方向运动,根据四杆机构运动规律可知,第二调节杆420与第三调节杆430的连接处将朝远离主体杆300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杆410与第四调节杆440的连接处将朝靠近离主体杆300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杆410、第二调节杆420的连接处与第三调节杆430、第四调节杆440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使第一钩体杆120与第二钩体杆220的间距增大,第一钩体110与第二钩体210的间距增大。

若拉动连接杆500,使其带动调节部400朝靠近主体杆300的方向运动,根据四杆机构运动规律可知,第二调节杆420与第三调节杆430的连接处将朝靠近主体杆300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杆410与第四调节杆440的连接处将朝远离主体杆300的方向运动;第一调节杆410、第二调节杆420的连接处与第三调节杆430、第四调节杆440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第一钩体杆120与第二钩体杆220的间距减小,第一钩体110与第二钩体210的间距减小。

因此,在针对不同眼型时,只需推拉连接杆500,使主体杆300上的限位块310卡入连接杆500上不同位置的通孔510,即可调节第一钩体110与第二钩体210的间距。其调节间距时并非像常规弹性拉钩一样通过回弹力来控制,因此可以避免回弹力控制不好而使眼部受到伤害。此外,在间距调节好后,限位块310卡入通孔510内形成限位,无需像常规弹性拉钩那样需要操作者一直施力于拉钩上来保持间距不变。因此,使用时十分方便,易于操作。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限位块,主体杆上设有与限位块匹配的通孔。在针对不同眼型时,只需推拉连接杆,使连接杆上不同位置的限位块卡入主体杆上的通孔,即可调节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的间距。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