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2829发布日期:2020-09-08 14:2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



背景技术:

人体膝关节内有两条重要的韧带,分别是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前、后交叉韧带位于人体膝关节中央,分别负责维持膝关节的前后稳定性,是维持膝关节旋转稳定和侧方稳定的重要结构,可以限制胫骨过度位移和过度旋转,限制膝关节过度伸直以及过度内翻、外翻,进而保持膝关节的稳定,以确保人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下肢动作。但膝关节交叉韧带非常脆弱,当运动幅度过大或膝关节受到外力撞击时,膝关节交叉韧带常常会发生损失甚至撕裂。

抽屉试验是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以确定是否存在前交叉韧带撕裂或后交叉韧带撕裂现象。抽屉试验分为前抽屉试验和后抽屉试验,前抽屉试验用于前交叉韧带检查,检查人员双手握住患者膝关节的胫骨端,并将腿向前拉,如果胫骨向前移动为阳性,则表明前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后抽屉试验用于后交叉韧带检查,检查人员重复向后推拉患者小腿近端,胫骨在股骨上向后移动为阳性,提示后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

但现有的抽屉试验,或徒手进行,测试准确性无法保证,且检查人员用手对大腿和小腿施加抓力时往往会激起患者肌肉的收缩保护或抵抗,这将掩盖交叉韧带的真实状况,当检查人员的手部力量较小时,针对肥胖或大体型患者很难进行操作;或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仪器体积庞大,有时甚至要求患者系安全带或捆绑患者,操作费时费力。因此,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测试精度高、适用人群范围广、无需捆绑患者、操作便捷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其上设置有在测试时用于与膝关节贴靠的胫骨远端基准面和胫骨近端基准面,通过对膝关节施加测试作用力,促动测试器的移位指示杆的移位,通过移位指示杆上的指示刻度所显示的读数,检查人员可以便捷地了解膝关节韧带是否损失或撕裂。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该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包括: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主体以及移位指示杆;其中,所述主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从所述下表面突出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比所述第二延伸部更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一底面,该底面被构造为用于测试时贴靠胫骨远端的胫骨远端基准面,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一底面,该底面被构造为用于测试时贴靠胫骨近端的胫骨近端基准面;所述移位指示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第二端之间的所述主体上,所述移位指示杆具有一底面和指示刻度,该底面被构造为用于测试时贴靠髌骨的髌骨基准面,所述指示刻度被构造为所述移位指示杆的滑动能引起该指示刻度的不同刻度值与所述主体的所述上表面对齐以指示所述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测量值。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该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包括: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主体以及移位指示杆;其中,所述主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从所述下表面突出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一底面,该底面被构造为用于测试时贴靠胫骨远端的胫骨远端基准面,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一底面,该底面被构造为用于测试时贴靠髌骨的髌骨基准面;所述移位指示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所述主体上,所述移位指示杆具有一底面和指示刻度,该底面被构造为用于测试时贴靠胫骨近端的胫骨近端基准面,所述指示刻度被构造为所述移位指示杆的滑动能引起该指示刻度的不同刻度值与所述主体的所述上表面对齐以指示所述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测量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该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其整体体积小,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高精度的测试结果,误差小,便于检查人员操作,测试过程中无需捆绑患者,就医体验优良,且适用人群范围广,生产制造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

主体1、第一端2、第二端3、上表面4、下表面5、第一延伸部6、胫骨远端基准面61、第二延伸部7、胫骨近端基准面71、移位指示杆8、指示刻度81、垫块9、髌骨基准面91、帽10、胫骨11、股骨12、髌骨13、水平面14、第一支撑台15、第二支撑台16、水平脚垫161、侧支撑件162、主体100、第一端200、第二端300、上表面400、下表面500、第一延伸部600、胫骨远端基准面601、第二延伸部700、髌骨基准面701、移位指示杆800、指示刻度801、垫块900、胫骨近端基准面901、帽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在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该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包括一细长的、平坦的、优选是直的主体1,该主体1具有第一端2和第二端3,且该主体1形成有上表面4和下表面5。其中,从靠近第一端2的主体1向下突出形成有第一延伸部6,该第一延伸部6的底面被构造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胫骨远端基准面61。

进一步地,主体1的下表面5上形成有向下突出形成的第二延伸部7,该第二延伸部7位于比主体1的第一端2更靠近第二端3的位置。该第二延伸部7的底面被构造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胫骨近端基准面71。

优选地,第一延伸部6和第二延伸部7最好与主体1成直角向下突出。

进一步地,主体1的第二端3附近还设置有一移位指示杆8,该移位指示杆8用于显示胫骨和股骨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和移位,该移位指示杆8可滑动地安装在主体1上开设的孔中,且移位指示杆8优选被垂直地安装于主体1上。移位指示杆8和第二延伸部7沿主体1纵向间隔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接近髌骨和胫骨管之间的平均间距。

进一步地,移位指示杆8的下端安装有垫块9,垫块9的底面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髌骨基准面91。垫块9及其底面用于参考股骨远端的前后位置,垫块9及其底面通过髌骨进行股骨参考,髌骨是膝关节中唯一稳定的不屈服结构,可以用于股骨远端位置的参考基准。

优选地,移位指示杆8上纵向设置有指示刻度81,该指示刻度81通过主体1的上表面4处读取,即上表面4与某一刻度值对齐时,该刻度值即为当前读数。

进一步地,移位指示杆8的上端安装有帽10,该帽10用于在前抽屉试验期间接收后向稳定反作用力。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在患者的腿上进行前抽屉试验。试验中,将患者的腿部使用支撑装置支撑即可,膝关节弯曲至最佳弯曲角度,弯曲范围为20°至30°左右,弯曲角度最好为25°左右,这样可以尽量减少韧带和其他膝关节组件的干扰。膝关节弯曲角表示胫骨11和股骨12从腿部完全伸展状态的一般纵轴之间的角移位,胫骨11是人体小腿的两个长骨的前部及较粗大部,股骨12是延伸到人体大腿的单个长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靠着患者腿部的前表面放置,主体1大致平行于胫骨11,第一延伸部6的胫骨远端基准面61接合于胫骨11的远端,第二延伸部7的胫骨近端基准面71接合于胫骨11的近端。由于人体皮肤非常靠近胫骨11的前表面,无论是在胫骨11的远端还是在胫骨11的近端,具有最小的介入肌肉,因此胫骨11可以在试验中提供几乎理想的基础或参考基准。

此外,垫块9的髌骨基准面91与髌骨13接合,髌骨13用于四头肌对股骨12的远端施加力的支撑,股四头肌全部进入并连接到髌骨13上,然后通过髌骨13和髌腱(实际上是韧带)连接到胫骨11。因此,髌骨13可以作为为前抽屉试验的参考点,弯曲角度约为20°至30°之间,后抽屉试验的弯曲角度约为70°至90°之间。

试验中,可以将患者从头到脚完全支撑在坚实的水平面14上,例如,将靠近髌骨13的大腿下方位置放置在一个凸起的第一支撑台15,将足部放置在一个凸起的第二支撑台16,使膝关节在试验中保持位置稳定。

优选地,该第二支撑台16具有水平脚垫161以及在第二支撑台16的相对侧的一对直立的侧支撑件162。水平脚垫161和侧支撑件162上可以覆盖泡沫橡胶或氯丁橡胶。

具体而言,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进行的大多数试验涉及受伤膝关节胫骨股骨移位与未受伤膝关节胫骨股骨移位的比较,因此患者两个大腿都支撑在抬高的第一支撑台15上,两个脚都由第二支撑台16支撑。第一支撑台15可以自动建立并保持试验所需的膝关节弯曲角度,在约20°至30°的首选范围内,并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患者膝关节弯曲角度恒定,以确保测量精度。第二支撑台16支撑患者足部,使其不受外部旋转的影响,否则可能会影响测试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也就是说,该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进一步包括第一支撑台15和第二支撑台16,第一支撑台15用于测试时保持膝关节弯曲呈一角度,第二支撑台16用于测试时阻止足部的旋转运动。

为了进行前抽屉试验,如图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进行操作定位,基于主体1的上表面4与移位指示杆8上的指示刻度81的刻度值的对齐,记录当前读数。然后,沿着图2中箭头a所示方向,(例如检查人员用手)将前向测试力施加于患者小腿后部的胫骨11上。在施加前向测试力的过程中,沿着图2中箭头b所示方向,在移位指示杆8的帽10的顶部施加后向稳定反作用力,以使整个膝关节和大腿牢固地靠在第一支撑台15上,从而阻止腿部的运动趋势,以防止腿部在测试过程中从第一支撑台15上抬起,这将导致膝关节弯曲并导致测量误差。施力稳定后,再次读取指示刻度81的刻度值,记录当前读数,先后两个指示标度读数之间的差值可以视为胫骨11相对髌骨13的移位量,即前抽屉移位量,因此也是相对于股骨12的远端的移位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指示刻度81上的读数直接以前抽屉移位或膝关节线移位的毫米为单位,例如,可以设定从胫骨11上的第一延伸部6的支点到移位指示杆8的长度比从第一延伸部6到膝关节线的长度大约大10%,所以移位指示杆8上指示刻度81的指示刻度值比实际测量值放大了大约10%,可以以毫米为单位直接读出测量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加前向测试力之前,通过施加后向稳定反作用力并读取指示刻度81上的第一个读数,可以稍微提高用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进行前抽屉试验的精确度,这是因为施加后向稳定反作用力会将垫块9牢固地固定在髌骨13上方的皮肤上,并确保髌骨13牢固地固定在股骨12的切口中。

接下来,参照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在图3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该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包括一细长的、平坦的、优选是直的主体100,该主体100具有第一端200和第二端300,且该主体100形成有上表面400和下表面500。其中,从靠近第一端200的主体100向下突出形成有第一延伸部600,该第一延伸部600的底面被构造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胫骨远端基准面601,从靠近第二端300的主体100向下突出形成有第二延伸部700,该第二延伸部700的底面被构造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髌骨基准面701。

优选地,第一延伸部600和第二延伸部700最好与主体100成直角向下突出。

进一步地,在第一端200和第二端300之间的主体100上还设置有一移位指示杆800,该移位指示杆800用于显示胫骨和股骨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和移位,该移位指示杆800可滑动地安装在主体100上开设的孔中,且移位指示杆800优选被垂直地安装于主体100上。移位指示杆800和第二延伸部700沿主体100纵向间隔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接近髌骨和胫骨管之间的平均间距。

进一步地,移位指示杆800的下端安装有垫块900,垫块900的底面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胫骨近端基准面901。

优选地,移位指示杆800上纵向设置有指示刻度801,该指示刻度801通过主体100的上表面400处读取,即上表面400与某一刻度值对齐时,该刻度值即为当前读数。

进一步地,移位指示杆800的上端安装有帽1000,该帽1000用于在前抽屉试验期间接收后向稳定反作用力。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膝关节韧带测试器的工作原理图。如图4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在患者的腿上进行前抽屉试验。试验中,与以上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方式固定患者的腿部和足部,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在测试中定位,胫骨远端基准面601靠在胫骨11的远端处的皮肤上,髌骨基准面701靠在髌骨13的皮肤上,胫骨近端基准面901靠在胫骨11的近端处的皮肤。将测试器定位好后,读取并记录移位指示杆800上的指示刻度801的刻度值。然后,沿着图3中箭头a所示方向,(例如检查人员用手)将前向测试力施加于患者小腿后部的胫骨11上。在施加前向测试力的过程中,沿着图3中箭头b所示方向,在主体100的第二端300处的顶部施加后向稳定反作用力,以使整个膝关节和大腿牢固地靠在第一支撑台15上,从而阻止腿部的运动趋势,以防止腿部在测试过程中从第一支撑台15上抬起,这将导致膝关节弯曲并导致测量误差。施力稳定后,再次读取指示刻度801的刻度值,记录当前读数,先后两个指示标度读数之间的差值可以视为胫骨11相对髌骨13的移位量,即前抽屉移位量,因此也是相对于股骨12的远端的移位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指示刻度801上的读数直接以前抽屉移位或膝关节线移位的毫米为单位,例如,可以设定从胫骨11上的第一延伸部600的支点到移位指示杆800的长度比从第一延伸部600到膝关节线的长度大约小10%,所以移位指示杆800上指示刻度801的指示刻度值比实际测量值缩小了大约10%,可以以毫米为单位直接读出测量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膝关节韧带测试器还可以应用于后抽屉试验等其他膝关节韧带测试,基本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