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封堵器和封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0485发布日期:2020-09-29 09:2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可吸收封堵器和封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吸收封堵器和封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材料和介入心脏病学的不断发展,经导管介入封堵器微创治疗房间隔缺损(vsd)、室问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先天性心脏病成为重要方法。

请参阅图1,目前在国内外应用的封堵器100包括网架110,网架110由金属编织丝(例如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网架110包括栓头111和封头112,网架110的金属编织丝的近端汇聚于栓头111,即网架110的金属编织丝的近端固定连接于栓头111上。网架110的金属编织丝的远端汇聚于封头112,即网架110的金属编织丝的远端固定连接于封头112上。金属编织丝与栓头111和封头112连接后再置于模具中热定型,热定型后的网架110具有第一封堵盘113、第二封堵盘114和腰部115,栓头111于第一封堵盘113的近端端面上向近端侧凸出,封头112于第二封堵盘114的远端端面向远端侧凸出。如此,封堵器100植入后,容易在栓头111和封头112处产生血栓。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吸收封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封堵器植入后容易在栓头和封头处产生血栓的问题。

一种可吸收封堵器,包括网架,网架包括第一网盘、第二网盘、栓头和封头,第一网盘的远端与第二网盘的近端相连,第一网盘的自由端与栓头相连,第二网盘的自由端与封头相连,网架形成有一收容腔,封堵器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网盘的近端形成有第一盘面,第二网盘的远端形成有第二盘面,栓头和封头均收容于收容腔内,栓头位于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封头位于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栓头上设有通孔,通孔贯通栓头的近端和栓头的远端,封堵器还包括锁定结构,锁定结构位于收容腔内,锁定结构包括锁定件和弹性卡头,锁定件的远端与封头相连,锁定件的近端自由悬空,弹性卡头设于锁定件的近端上,弹性卡头的宽度大于通孔的孔径,弹性卡头受外力作用可径向收缩以通过通孔,弹性卡头通过通孔后恢复至大于通孔的孔径的尺寸,弹性卡头恢复至大于通孔的孔径的尺寸后可与栓头的近端端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定结构还包括限位臂,限位臂设于锁定件上,限位臂沿锁定件的径向延伸,限位臂的自由端到锁定件的距离大于锁定件与通孔之间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定件的近端设有螺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盘的近端还设有穿入孔和穿出孔,穿入孔和穿出孔关于可吸收封堵器的几何中心线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吸收封堵器还包括第一阻流膜、第二阻流膜,第一阻流膜于收容腔内与第一网盘相连,第二阻流膜于收容腔内与第二网盘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网架还包括腰部,第一网盘通过腰部与第二网盘相连,腰部的直径小于第一网盘的直径,腰部的直径小于第二网盘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吸收封堵器还包括第三阻流膜,第三阻流膜于收容腔内与腰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封堵系统,包括输送器和上述的可吸收封堵器,输送器与可吸收封堵器可解脱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器还包括锁定管、插销和连接丝,插销设于锁定管的管腔内,插销可沿锁定管的中心轴线滑动,连接丝的一端与锁定管相连,连接丝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网盘后回到侧孔与插销相连。

上述的可吸收封堵器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网盘近端形成有第二盘面,栓头位于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可以避免栓头凸出于第一盘面的近端侧,进而避免在栓头处产生血栓,以及可以避免栓头勾挂到瓣膜、腱索从而损伤心脏组织,封头位于第一盘面与第二盘面之间,可以避免在封头处产生血栓,以及可以避免封头勾挂到瓣膜、腱索从而损伤心脏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可吸收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输送器与可吸收封堵器连接的状态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输送器与可吸收封堵器的输送的状态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输送器与可吸收封堵器解脱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申请的结构,采用“远端”、“近端”作为方位词,其中“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吸收封堵器200,包括网架210、第一阻流膜221、第二阻流膜222和第三阻流膜223,第一阻流膜221、第二阻流膜222和第三阻流膜223均与网架210相连。

网架210包括第一网盘211、第二网盘212、腰部213、栓头214和封头215,腰部213位于第一网盘211与第二网盘212之间,第一网盘211的远端通过腰部213与第二网盘212的近端相连,第一网盘211、第二网盘212、腰部213均为由编织丝编织后热定型形成,第一网盘211、第二网盘212、腰部213三者共同形成一体结构,编织丝的材料为可降解材料,可吸收封堵器200植入体内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降解反应后,一体结构可完全降解,与现有的金属封堵器相比,可防止金属异物留在人体内造成不良反应。优选地,编织丝的材料为聚乳酸。

第一网盘211的自由端与栓头214相连,即第一网盘211的近端与栓头214相连,可防止第一网盘211的编织丝在输送、植入过程中松散,进而防止可吸收封堵器200损坏。可吸收封堵器2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网盘211近端形成有第一盘面p。可以理解地,可吸收封堵器200植入人体后能够起到封堵作用,且可吸收封堵器200未发生降解时的状态,等同于处于展开状态时。

第二网盘212的自由端与封头215相连,即第二网盘212的远端与封头215相连,可防止第二网盘212的编织丝在输送、植入过程中松散,进而防止可吸收封堵器200损坏。可吸收封堵器2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网盘212近端形成有第二盘面q。栓头214位于第一盘面p与第二盘面q之间,可以避免栓头214凸出于第一盘面p的近端侧,进而避免在栓头214处产生血栓,以及可以避免栓头214勾挂到瓣膜、腱索从而损伤心脏组织。封头215位于第一盘面p与第二盘面q之间,可以避免在封头215处产生血栓,以及可以避免封头215勾挂到瓣膜、腱索从而损伤心脏组织。

腰部213的直径小于第一网盘211的直径,腰部213的直径小于第二网盘212的直径,可吸收封堵器200植入后,腰部213与缺损处的组织相贴。

一体结构与栓头214和封头215相连,使得网架210形成收容腔216,栓头214收容于收容腔216内,可以避免可吸收封堵器200植入后在栓头214处产生血栓。退一步而言,即使在栓头214处产生血栓并且该处的血栓发生脱落,由于栓头214收容于收容腔216内,血栓仅能落入网架210的收容腔216内,由于网架210的阻拦作用,血栓无法随血流运动至收容腔216之外。同时,栓头214收容于收容腔216内有利于内皮爬覆,最终该血栓会附着在网架210上后内皮化,而不会对病人产生危险。

封头215收容于收容腔216内,可以避免可吸收封堵器200在植入后产生血栓,同时,有利于内皮爬覆。退一步而言,即使在封头215处产生血栓,也不会对病人产生危险。

第一阻流膜221、第二阻流膜222以及第三阻流膜223均位于收容腔216内,第一阻流膜221与第一网盘211相连,第二阻流膜222与第二网盘212相连,第三阻流膜223与腰部213相连,第一阻流膜221、第二阻流膜222以及第三阻流膜223均可以起到封堵作用,血栓可在三者上沉积,加速内皮化。

请参阅一并图2和图3,第一网盘211的近端还设有穿入孔2111和穿出孔2112,穿入孔2111和穿出孔2112关于可吸收封堵器200的几何中心线231对称。

栓头214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可吸收封堵器200植入一定时间后,栓头214可降解,而不会作为金属异物留在人体内。栓头214为一环状结构,栓头214上设有通孔2141,通孔2141贯通栓头214的近端和栓头214的远端。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可吸收封堵器200还包括锁定结构240,锁定结构240位于收容腔216内,锁定结构240包括锁定件241、弹性卡头242和限位臂243,弹性卡头242与锁定件241相连,限位臂243设于锁定件241上。

请参阅图4,锁定件241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可吸收封堵器200植入一定时间后,锁定件241可降解,而不会作为金属异物留在人体内。锁定件241的远端与封头215相连,锁定件241的近端自由悬空。受外力作用,锁定件241的近端可通过通孔2141,在此过程中,锁定件241的远端带动封头215向栓头214靠近,可吸收封堵器200逐渐变形为展开状态。

限位臂243的自由端到锁定件241的距离大于锁定件241与通孔2141之间的间隙,在可吸收封堵器200植入时,在锁定件241受外力作用带动封头215向栓头214靠近的使得可吸收封堵器200展开过程中,限位臂243与栓头214的远端限位配合,可以避免锁定件241带动封头215过于靠近栓头214,进而可避免造成可吸收封堵器200展开后的形态无法与房间隔等缺损处的组织贴合,并且,本实施例中可吸收封堵器200即使在没有显影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此效果。

弹性卡头242设于锁定件241的近端上,弹性卡头242的宽度l大于通孔2141的孔径,弹性卡头242受外力作用可径向收缩以通过通孔2141,弹性卡头242通过通孔2141后恢复至大于通孔2141的孔径的尺寸,弹性卡头242恢复至大于通孔2141的孔径的尺寸后可与栓头214的近端端面抵接。封堵器植入时,房间隔对可吸收封堵器200施加作用力,使得封头215具有远离栓头214的运动趋势,弹性卡头242与栓头214的近端端面抵接,可避免可吸收封堵器200的锁定件241沿原路径返回,使得植入后的可吸收封堵器100保持在展开状态,满足收封堵缺损的使用要求。

具体地,锁定件241为杆状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2411和第二连接部2412,第一连接部2411的远端与第二连接部2412的近端及限位臂243相连,第一连接部2411的近端自由悬空且为锁定件241的自由端,第一连接部2411的近端设有螺纹孔2412,第二连接部2412的远端与封头215相连。弹性卡头242设于第一连接部2411近端的外壁上。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封堵系统400,包括输送器300和上述的可吸收封堵器200,输送器300与可吸收封堵器200可解脱连接,可吸收封堵器200送入人体内后,输送器300与可吸收封堵器200解脱,以便将输送器300从人体内撤出,并且将可吸收封堵器200留在人体内对缺损处进行封堵。

输送器300包括鞘管311(鞘管311在图6中示出)、锁定管312、锁头313、插销314和连接丝315。鞘管311为中空结构,用于建立体外至体内的输送通道,使得可吸收封堵器200可沿鞘管311输送至缺损处。

锁定管312可插入鞘管311中,并且锁定管312在鞘管311中可沿鞘管311的轴向移动,锁定管312为具有管腔3121的中空结构。

锁头313与锁定管312的远端相连,锁头313上设有轴向孔3131和侧孔3132,轴向孔3131沿锁头313的轴向开设,轴向孔3131与锁定管312的管腔3121相通,侧孔3132的开设方向与轴向孔3131呈直角布置。

插销314为杆状结构,插销314的宽度小于锁定管312的管腔3121的尺寸,并且插销314宽度也小于锁头313的轴向孔3131和侧孔3132的孔径。可以理解地,插销314的宽度是指沿垂直于插销314轴向切割插销314后得到截面,该截面中直线距离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插销314的宽度。管腔3121的尺寸是指锁定管312的内径。插销314设于锁定管312的管腔3121中,插销314可沿锁定管312的管腔3121滑动,并且插销314的远端可由锁头313的轴向孔3131伸出。插销314的远端设有外螺纹(图未示出),该外螺纹可与第一连接部2411的近端的螺纹孔2412配合。

连接丝315为具有两个自由端的丝状体,连接丝315折叠后形在该折叠的部位成一个折叠部3151,连接丝315的两个自由端均固定在锁定管312的内壁上,剩余的部分沿锁定管312的管腔3121延伸,且折叠部3151由锁头313的侧孔3132穿出。

输送器300与可吸收封堵器200连接时,连接丝31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网盘211后回到侧孔3132与插销314相连。具体地,折叠部3151由第一网盘211的穿入孔2111穿入,并由第一网盘211的穿出孔2112穿出,然后折叠部3151回到侧孔3132,插销314远端由锁定管312的管腔3121中依次穿过折叠部3151和锁头313的轴向孔3131,使得输送器300与可吸收封堵器200可解脱连接。需要解脱时,插销314的远端退回锁定管312的管腔3121内即可使输送器300与可吸收封堵器200解脱。

插销314的远端由轴向孔3131伸出后通过通孔2141进入收容腔216内,插销314的外螺纹与螺纹孔2412连接,插销314沿锁定管312轴向移动,可改变可吸收封堵器200的形态。可吸收封堵器200装入鞘管311前,插销314带动封头215远离栓头214,以减小网架210的直径便于装入鞘管311。可吸收封堵器200沿鞘管311的输送至缺损处后移动至鞘管311外,插销314带动锁定件241的远端和弹性卡头242穿过通孔2141,动弹性卡头242穿过通孔2141后与栓头214的近端相抵,可使得封堵器保持展开的形态。在可吸收封堵器200展开的过程中,限位臂243与栓头214限位配合,可以防止封头215过度靠近栓头214,导致可吸收封堵器200无法与房间隔贴合。

请参阅图7,可吸收封堵器200与房间隔贴合后,插销314的远端与锁定件241的远端螺纹解脱后,插销314退回锁定管312的管腔3121中以与连接丝315的折叠部3151解脱,通过锁定管312将折叠部3151依次从穿出孔2112和穿入孔2111中拉出,使得输送器300与可吸收封堵器200解脱,以便后续将输送器300完全撤出体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