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1451发布日期:2020-09-15 19:1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查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查床。



背景技术:

磁共振医疗诊断系统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部件,即磁共振器和检查床。现在的磁共振医疗诊断的检查床一般固定在磁体上,以保证检查床的稳定性。

做磁共振检查时,需要患者平躺到检查床上。但是,检查床具有一定的高度,导致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很难移动到检查床上,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移动到检查床上,如此会消耗较大的人工,甚至有些时候需要4~6名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到检查床上。对此,现有技术设计了一些升降平台来实现检查床的升降。但是,大多升降平台都是通过电控,即电机驱动升降平台实现升降。但是,在升降平台升降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现在的检查床升降时,电机处于工作状态,会存在较大的噪音,会影响检查者的体验,其次,电机工作时会对磁共振器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使得图像成像质量大大降低,甚至会出现扫描中止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检查床,降低检查床升降时产生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查床,包括支撑台和位于支撑台上方的床身,床身与支撑台之间设置有间隔层;沿床身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动板;

间隔层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在支撑台上的气动元件和可伸缩的支撑轴,气动元件的输出轴与间隔层连接,支撑轴沿竖直方向与间隔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传统的升降平台由电机驱动,且电机非常靠近磁共振器,电机工作时,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患者检测的体验感,同时,电机容易对磁共振器造成电磁干扰。本方案通过气动元件来推动床身的升降,一方面可以降低的噪音,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磁共振器的磁干扰。尤其是,传统的升降平台的稳定性不足,容易使得床身发生抖动,降低患者的体验感,还容易对一些外伤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床身与支撑台之间容易发生摩擦,且发出刺耳的声音,本申请通过间隔层来对床身缓冲,间隔层可以降低气动元件与床身或支撑台的摩擦,同时降低床身的抖动,避免对患者的二次伤害,以提高患者的体验感。

本申请还设置有支撑轴,在床身升降时,支撑轴对床身进行支撑且增强床身升降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间隔层包括支撑板和位于支撑板下方的缓冲层,气动元件的输出轴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轴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对缓冲层进行支撑且阻隔气动元件与缓冲层,避免气动元件工作时损坏缓冲层,缓冲层能够对床身进行缓冲,降低床身的抖动。

进一步,所述滑动板上固定有推动件。推动件作为手持部,与未设置推动件的滑动板相比,本方案便于医疗人员推动滑动板朝向磁共振器滑动。

进一步,所述推动件的中部设置有便于拉动推动件的握孔。握孔便于医疗人员握住推动件,且增大医疗人员的手与推动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进一步,所述支撑轴包括中空的固定杆,固定杆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卡槽,固定杆上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凸块,凸块上设置有与固定杆相抵的弹性件。通过卡槽与凸块的配合,使得支撑杆与固定杆进行固定,从而支撑杆能够对支撑板进行稳定支撑。

进一步,所述卡槽为锥形,凸块朝向卡槽的一侧也为锥形。当凸块伸入到卡槽内时,卡槽与凸块锥度配合卡紧,从而使得支撑杆能够固定在固定杆上,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相比,当支撑杆向下滑动时凸块受到卡槽的阻挡较小。

进一步,所述床身的宽度大于支撑台的宽度。当患者的身体碰触到床身时,床身会阻挡患者继续行走,可以避免患者的脚尖与支撑台相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查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查床的正向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4为支撑轴的正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台1、气缸11、支撑轴12、支撑杆121、凸块122、弹簧123、固定杆124、床身2、推动板3、滑动板4、磁共振器5、缓冲层6、支撑板7。

实施例:

一种检查床,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支撑台1和位于支撑台1上方的床身2,床身2的宽度大于支撑台1的宽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床身2和支撑台1均位于磁共振器5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床身2和支撑台1均位于磁共振器5的右侧。

结合附图2所示,床身2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滑动板4远离磁共振器5的一侧固定有推动件,本实施例中推动件为推动板3,推动板3的两侧均为弧形,推动板3的两侧为弧形可以降低棱角对患者的伤害几率。推动板3的中部设置有椭圆形的握孔,握孔贯穿推动板3。需要推动滑动板4时,医护人员的手指伸入到握孔内将推动板3握紧,方便医疗人员推动滑动板4朝向磁共振器5滑动。

床身2与支撑台1之间设置有间隔层,间隔层包括缓冲层6和支撑板7,缓冲层6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床身2和支撑板7粘接,本实施例中缓冲层6为海绵层。

支撑板7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轴12和气动元件。本实施例中气动元件为常用的单作用力的气缸11,单作用力的气缸11可以依靠床身2的重力复位,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步骤,且气缸11、支撑轴12均有四个。气缸11的气源远离磁共振器5。气缸11的输出轴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

结合附图3所示,支撑轴12位于支撑台1的中部,支撑轴12沿支撑台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有两个,气缸11沿支撑台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有两个。

结合附图4所示,支撑轴12包括中空的固定杆124,固定杆124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21,支撑杆121的上端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支撑杆121的下部设置有两个锥形的卡槽,两个卡槽直径小的一端相对。固定杆124上设置有两个滑槽,滑槽内均水平滑动连接有凸块122,凸块122朝向卡槽的一侧也为锥形,凸块122上设置有弹性件,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弹簧123一端固定在凸块122上,弹簧123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杆124上。当支撑杆121向上滑动,且卡槽滑动到凸块122的位置时,弹簧123会推动凸块122朝向卡槽滑动,凸块122伸入卡槽内且将支撑杆121卡紧。如此达到支撑轴12可以伸缩的目的。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当有患者难以移动到检查床上时,患者或医护人员将气缸11关闭,将床身2向下调节。气缸11关闭后,在床身2的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推动气缸11的输出轴复位,且床身2还会推动支撑杆121向下滑动。支撑杆121向下滑动时,支撑杆121将凸块122朝向弹簧123推动,直到支撑杆121滑动到固定杆124的底部复位。

床身2降低到患者可以躺下的位置时,患者躺到滑动板4上,患者或医护人员将气缸11启动。气缸11会推动支撑板7和缓冲层6以及床身2向上滑动,直到床身2上的滑动板4可以滑入到磁共振器5内。支撑板7向上滑动时,支撑板7会带着支撑杆121向上滑动,当支撑杆121上的卡槽滑动到凸块122的位置时,由于气缸11的输出轴长度是一定的,气缸11的输出轴刚好停止向上滑动,在弹簧123的作用下,弹簧123会推动凸块122伸入到卡槽内,如此将支撑杆121卡紧在固定杆124上,支撑杆121和固定杆124的配合会对支撑板7、缓冲层6和床身2进行支撑,如此增大床身2的稳定性。

在床身2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抖动,从而导致患者体验不好,甚至使得患者与床身2发生碰撞,尤其是有外伤的患者,很容易受到二次伤害。本实施例中,通过缓冲层6来降低床身2的抖动,减少患者的二次伤害的概率,提高患者的体验感。

当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推向磁共振器5时,医护人员握紧推动板3且医护人员将推动板3和滑动板4朝向磁共振器5推动,如此将需要检查的患者推入到磁共振器5内进行检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