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关节浸泡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关节浸泡方法是采用较大的桶或器皿盛放药液,使用者将手或脚浸泡到药液里面,从而进行肘关节或膝关节的浸泡。但这种关节浸泡方法,会造成药液的浪费,同时使用者健康的肢体部分也会受到浸泡,从而染上不同颜色的药液,难以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造成浸泡药液浪费以及容易造成使用者健康肢体部分染色等缺陷,提供一种关节浸泡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关节浸泡装置,包括:包裹膝关节或肘关节的覆盖本体,所述覆盖本体上设有供使用者将所述覆盖本体穿设在肢体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覆盖本体的开口侧或外侧设有药液灌入口;以及
设置在所述覆盖本体的内侧的药液吸附件;
其中,所述药液吸附件与所述膝关节或肘关节位置相对应,所述药液灌入口与所述覆盖本体的内侧连通,以供灌入药液并由所述药液吸附件吸附,对使用者关节进行浸泡。
优选的,所述覆盖本体为单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覆盖本体为双层结构,其中包括内侧层和外侧层,且所述内侧层与所述外侧层之间形成药液容纳腔;
所述药液灌入口通过所述覆盖本体的开口侧设置在所述内侧层上,或设置在所述外侧层上;
其中,所述内侧层上设有与所述药液吸附件相对应的开孔,从而药液通过所述开孔从所述药液容纳腔渗出并由所述药液吸附件吸附。
优选的,所述覆盖本体的内侧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槽,所述药液吸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药液吸附件为海绵。
优选的,所述药液灌入口连接有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封盖。
优选的,所述覆盖本体呈长筒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设有松紧圈,以防止药液沿着肢体向下流出。
优选的,所述覆盖本体为硅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覆盖本体的开口侧或外侧设有药液排出口,所述药液排出口连接有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封盖。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浸泡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可穿设在肢体上的覆盖本体进行膝关节或肘关节的覆盖,并由设置在覆盖本体内侧的药液吸附件进行药液的吸附并对使用者的关节进行浸泡,从而节约浸泡药液的同时,避免了使用者健康的肢体部分也受到浸泡。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关节浸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关节浸泡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关节浸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关节浸泡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覆盖本体,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药液灌入口,14.内侧层,141.开孔,15.外侧层,16.药液容纳腔,17.卡槽,18.第一引流管,19.药液排出口,20.第二引流管,2.药液吸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关节浸泡装置,应用于膝关节或肘关节的浸泡,图中以膝关节的浸泡为例。该关节浸泡装置包括覆盖本体1以及药液吸附件2,其中,覆盖本体1用于包裹使用者的膝关节或肘关节,药液吸附件2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内侧,与膝关节或肘关节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吸附药液并对使用者的关节进行浸泡。
覆盖本体1呈长筒状,其内侧中空并贯穿于覆盖本体1的两端形成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使用者通过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将该关节浸泡装置穿设在所需浸泡的肢体上,并将覆盖本体1调节至膝关节或肘关节位置以使得药液吸附件2与关节位置相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覆盖本体1呈l字型,以便于使用者在关节浸泡过程中进行肢体弯曲。
其中,覆盖本体1采用硅胶材质,或者采用其他胶质材料,以便于使用者在关节浸泡过程中弯曲肢体。例如,对膝关节进行浸泡时,使用者可坐着进行浸泡。其中,第一开口11可位于肢体的上端位置,第二开口12位于肢体的下端位置,第二开口12设有松紧圈,从而便于使用者将关节浸泡装置穿设在肢体上的同时,起到防止在浸泡过程中药液沿着肢体向下流出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开口12上设有松紧圈,从而保证浸泡过程中关节浸泡装置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覆盖本体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上设置松紧圈,达到适应肢体宽度的同时,防止覆盖本体1内侧的药液流出的作用。
其中,覆盖本体1为单层结构,可选地,通过第一开口11或第二开口12将药液灌入口13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内侧上,从而药液灌入口13与药液吸附件2连通。可选地,药液灌入口13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外侧上,且药液灌入口13与覆盖本体1的内侧连通。从而通过药液灌入口13灌入药液,由覆盖本体1内侧的药液吸附件2进行药液的吸附从而对使用者的关节进行浸泡。
优选地,药液灌入口13连接有第一引流管18,以便于将药液灌入至覆盖本体1的内侧。以及,第一引流管18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封盖,从而避免进行关节浸泡时药液通过该药液灌入口13向外流出。
进一步地,覆盖本体1的开口侧或外侧设有药液排出口19。可选地,通过第一开口11或第二开口12将药液排出口19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内侧上,从而药液排出口19与药液吸附件2连通。可选地,药液排出口19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外侧上,且药液排出口19与覆盖本体1的内侧连通。从而通过药液排出口19将使用者完成关节浸泡后的浸泡废液排出。
优选地,药液排出口19连接有第二引流管20,以便于将浸泡废液排出。以及,第二引流管20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封盖,从而避免进行关节浸泡时药液通过该药液排出口19向外流出。
进一步地,药液灌入口13设于靠近第一开口11端,且第一引流管20其连接封盖端的所在高度高于其连接药液灌入口13的所在高度,以更好地灌入药液。药液排出口19设于靠近第二开口12端,且第二引流管20其连接封盖端的所在高度低于其连接药液排出口19的所在高度,从而更好地排出浸泡废液。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将药液灌入口13及其第一引流管18的所在侧调整至膝前,以便于进行浸泡药液的灌入;同时,药液排出口19及其第二引流管20的所在侧位于膝后,便于浸泡废液的排出。优选地,覆盖本体1的外表面上可拆卸设置或固定设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以在使用者进行关节浸泡过程中保持浸泡药液的温度,使浸泡效果更好。可选地,保温层采用保温隔套,从而避免覆盖本体1裸露空气中,从而延缓覆盖本体1内侧的药液温度降低的速度,增加关节浸泡的时间。其中,保温隔套的材质可选用铝箔气泡隔热膜或石棉。
其中,覆盖本体1的内侧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槽17,药液吸附件2可拆卸地安装在卡槽17内,从而便于更换药液吸附件2,利于关节浸泡装置的清洁以及重复使用。优选地,药液吸附件2为海绵。可以理解地是,可将多块药液吸附件2间隔地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卡槽17上,以使药液吸附件2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关节的各位置处。
可选地,药液吸附件2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安装在覆盖本体1内侧,同样便于更换药液吸附件2。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关节浸泡装置,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覆盖本体1为双层结构,其中包括内侧层14和外侧层15,且内侧层14与外侧层15之间形成药液容纳腔16,用于容纳灌入的药液。
可选地,通过第一开口11或第二开口12将药液灌入口13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内侧层14上,从而药液灌入口13与设置在覆盖本体1内侧上的药液吸附件2连通。可选地,药液灌入口13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外侧层15上。从而通过药液灌入口13灌入药液至药液容纳腔16中。
可选地,通过第一开口11或第二开口12将药液排出口19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内侧层14上,从而药液排出口19与设置在覆盖本体1内侧上的药液吸附件2连通。可选地,药液排出口19设置在覆盖本体1的外侧层15上,且药液排出口19与覆盖本体1的内侧连通。
其中,内侧层14上设有与药液吸附件2相对应的开孔141,从而药液可通过开孔141从药液容纳腔16中渗出并由药液吸附件2吸附,从而对使用者的关节进行浸泡。可选地,开孔141间隔地设置在内侧层14上,且贯穿内侧层14的内外侧,从而药液较均匀地渗入至药液吸附件2的各位置上。
以覆盖本体1为双层结构的情况举例,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浸泡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的使用方法:
s1.将新的药液吸附件2安装固定在覆盖本体1内侧的卡槽17上;
s2.使用者通过覆盖本体1的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2将覆盖本体1穿设至手上或脚上,并调节固定至膝关节或肘关节位置;以及,将药液灌入口13及其第一引流管18所在侧调整至膝前,以便于进行药液的灌入;同时,药液排出口19及其第二引流管20的所在侧位于膝后,便于浸泡废液的排出;
s3.通过药液灌入口13上的第一引流管18将药液灌入至药液容纳腔16中,并封堵封盖,避免药液通过第一引流管18流出;以及,通过封盖封堵第二引流管20,以防止在浸泡过程中药液通过第二引流管20流出;
s4.挤压覆盖本体1的外侧层15,使药液容纳腔16中的药液通过内侧层14上的开孔141渗出至药液吸附件2的各位置上,从而通过药液吸附件2对关节进行浸泡;
s5.完成浸泡后,取下第二引流管20上的封盖,挤压覆盖本体1的外侧层15,使浸泡废液通过第二引流管20排出;从肢体上取下关节浸泡装置,从覆盖本体1内侧上拆卸海绵,进行覆盖本体1的清洗,以供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可穿设在肢体上的覆盖本体进行膝关节或肘关节的覆盖,并由设置在覆盖本体内侧的药液吸附件进行药液的吸附并对使用者的关节进行浸泡,从而节约浸泡药液的同时,避免了使用者健康的肢体部分也受到浸泡。且通过更换药液吸附件即可重复使用覆盖本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