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3931发布日期:2020-09-18 20:0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疾病种类有脊髓、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变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神经内科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神经内科疾病有些倾向于内科治疗,也就是以神内治疗为主,有些要神外的介入,进行综合治疗。

目前在神经内科临床上,对局部神经萎缩或局部神经刺激不敏感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对病患处进行检查,有时需要病人抬高上肢或下肢,但多数病人肢体活动不便,不能自由运动,需要医务人员辅助配合,使得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感到非常劳累,也不方便检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解决了对局部神经萎缩或局部神经刺激不敏感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对病患处进行检查,有时需要病人抬高上肢或下肢,但多数病人肢体活动不便,不能自由运动,需要医务人员辅助配合,使得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感到非常劳累,也不方便检查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该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包括支撑杆、置于所述支撑杆一端且向下延伸的第一升降结构、置于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且向下延伸的第二升降结构、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下端且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连接的固定结构、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下端且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连接的固定结构、置于所述支撑杆下端的托举结构,

所述托举结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托举结构另一端悬空,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托举装置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托举装置通过螺纹杆穿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通孔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套筒、置于所述套筒一端且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的套杆、置于所述套筒另一端且与所述套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杆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套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结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升降结构包括筒体、置于所述筒体内侧底部的弹簧、一端置于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弹簧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且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筒体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筒体上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孔,所述筒体与所述连接杆通过定位杆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孔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块、置于所述固定块下端外侧且与所述固定块为一整体结构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与病床通过螺杆固定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托举结构包括与所述支撑杆左右滑动连接的托举杆、置于所述托举杆远离所述支撑杆一端且与所述托举杆焊接的连接环、置于所述连接内且设有放气孔的弹性储气囊、与所述弹性储气囊连通的打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打气结构包括与所述弹性储气囊连通的打气管、置于所述打气管远离所述弹性储气囊一端的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对于患者神经内科进行检查时的托举效果好,且能有效的固定该患者的上肢和下肢;通过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使得对患者的上肢或者下肢进行固定时,当需要调节固定的高度时,通过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的调节,实现对患者的上肢或下肢的固定高度的调节;托举结构用于固定上肢或者下肢的弹性储气囊可根据患者的上肢或者下肢的粗细进行调节,使得该托举结构能很好的适用于患者的四肢,便于医务人员的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杆、2.第一升降结构、3.第二升降结构、4.固定结构、5.托举结构、11.螺纹孔、12.螺纹杆、21.套筒、22.套杆、23.杆体、31.筒体、32.弹簧、33.连接杆、34.定位孔、35.定位杆、41.固定块、42.定位块、43.螺孔、51.托举杆、52.连接环、53.弹性储气囊、54.打气结构、55.打气管、56.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实施例一:

图1-图4示出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该神经内科检查托举装置包括支撑杆1、置于所述支撑杆1一端且向下延伸的第一升降结构2、置于所述支撑杆1另一端且向下延伸的第二升降结构3、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下端且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连接的固定结构4、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3下端且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3连接的固定结构4、置于所述支撑杆1下端的托举结构5,

所述托举结构5一端与所述支撑杆1滑动连接,所述托举结构5另一端悬空,所述支撑杆1上设有螺纹孔11,所述托举装置5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11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撑杆1与所述托举装置5通过螺纹杆12穿过所述螺纹孔11和所述通孔实现固定。

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包括套筒21、置于所述套筒21一端且与所述套筒21螺纹连接的套杆22、置于所述套筒21另一端且与所述套筒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的杆体23。

所述杆体23远离所述套筒2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1固定连接,所述套杆22远离所述套筒2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结构4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结构3包括筒体31、置于所述筒体31内侧底部的弹簧32、一端置于所述筒体31内且与所述弹簧32连接的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远离所述弹簧32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31且与所述支撑杆1连接,所述筒体31远离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结构4连接。

所述筒体31上设有定位孔34,所述连接杆33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34配合的孔,所述筒体31与所述连接杆33通过定位杆35穿过所述定位孔34与所述孔实现固定。

所述固定结构4包括固定块41、置于所述固定块41下端外侧且与所述固定块41为一整体结构的定位块42,所述定位块42上设有与病床通过螺杆固定的螺孔43。

所述托举结构5包括与所述支撑杆1左右滑动连接的托举杆51、置于所述托举杆51远离所述支撑杆1一端且与所述托举杆51焊接的连接环52、置于所述连接52内且设有放气孔的弹性储气囊53、与所述弹性储气囊53连通的打气结构54。

所述打气结构54包括与所述弹性储气囊53连通的打气管55、置于所述打气管55远离所述弹性储气囊53一端的气囊5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该装置通过固定结构4将该装置固定在病床上,通过螺杆穿过所述螺孔43与病床上的对应位置的螺孔连接,将患者的上肢或者下肢放置在连接环52内与弹性储气囊53接触,根据患者的四肢的粗细调节弹性储气囊53的大小,通过手动捏住气囊56通过打气管55向弹性储气囊53内打气,使得弹性储气囊53的大小与患者的肢体配合,或者通过打开放气孔使得弹性储气囊53内的气体得到释放,使得其适配患者的肢体,调节高度时,将定位杆35从定位孔34和孔内拉出使得连接杆33在弹簧32的作用下对支撑杆1起到支撑作用,转动套筒21使得套筒21在套杆22上下运动,从而使得与第一升降结构2连接的支撑杆1上下运动,第二升降结构3处于适当的位置后,将定位杆35穿过对应定位孔34和孔,使得第二升降结构3固定,从而支撑杆1的高度得到调节,使得患者的肢体的托举高度方便医务人员的检查,托举结构5之间的位置通过拉出螺纹杆12,此时调托举结构5与支撑杆1滑动连接,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将螺纹杆12穿过螺纹孔以及托举杆51上的通孔,实现将托举结构5的位置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